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杨行密成为庐州刺史。   后来杨行密应募为州兵,被派往朔方戍守,期间因功提升队长(一队50人),戍守期满回到庐州,因被上司都将厌恶,不久再次被派外戍边,杨行密率队路过城门时,都将故意挑衅问: 杨行密你还缺什么?杨行密大怒: 缺尔之头,随即挥刀斩杀都将率众起义,号: 八营都知兵马使,庐州刺史朗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占据庐州。淮南节度使高骈(公元821年—公元887年)被迫承认,公元883年唐朝廷正式册封杨行密为庐州刺史。从此杨行密在乱世之中有了一块立足的根据地,此时他年仅31岁。  虽说杨修被曹操处死了,但是曹操并没有为难杨修的子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过了六百多年,中原大地又迎来了新的乱世,那便是唐末以及五代十国。而杨修的后代又再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便是五代十国吴国政权的奠基人杨行密。  杨家在东汉三国时期是豪门望族,到了杨行密这一代的时候,他家已经沦为

杨行密

杨行密(生于公元852年—公元905年卒),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杨吴开国国君,庙号太祖。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1)

公元887年

据说杨行密是东汉末年曹操谋臣杨修的后人,具体是几世孙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已过了六百多年的时间。杨修是东汉末年时期的知名人物,他出身于名门,又聪慧过人,满腹经纶。他曾经担任过曹操的主簿,对曹操的心思可以说是门清。但是他因为参与了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同时又恃才傲物,不知为人处世之道,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幸被曹操处死。

  虽说杨修被曹操处死了,但是曹操并没有为难杨修的子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过了六百多年,中原大地又迎来了新的乱世,那便是唐末以及五代十国。而杨修的后代又再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便是五代十国吴国政权的奠基人杨行密。

  杨家在东汉三国时期是豪门望族,到了杨行密这一代的时候,他家已经沦为农夫了,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不过好在杨行密人高马大,加上他又出生在乱世,于是这个属于杨行密的时代就来临了。

杨行密生的人高马大,力大无穷,能日走三百里,可就是家境贫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当时又是唐朝著名的马球皇帝唐僖宗(公元873年—公元888年)在位,当时已是唐王朝末年,唐王朝的掘墓人黄巢(公元835年—公元884年)已然起义,起义之火已经在唐王朝遍地开花,虽说杨行密的老家淮南自古富庶,到了唐末百姓也是食不果腹,受到黄巢起义影响,淮南也有起义军,为了口饱饭杨行密加入到了农民起义队伍,可很快就遭到官军镇压,起义失败后杨行密被俘,眼看就要性命不保,庐州刺史郑啟看其相貌雄伟,有异像,心生怜悯便放了他,杨行密侥幸生还,不然以后整个江淮地区乃至中国历史都要改写。

后来杨行密应募为州兵,被派往朔方戍守,期间因功提升队长(一队50人),戍守期满回到庐州,因被上司都将厌恶,不久再次被派外戍边,杨行密率队路过城门时,都将故意挑衅问: 杨行密你还缺什么?杨行密大怒: 缺尔之头,随即挥刀斩杀都将率众起义,号: 八营都知兵马使,庐州刺史朗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占据庐州。淮南节度使高骈(公元821年—公元887年)被迫承认,公元883年唐朝廷正式册封杨行密为庐州刺史。从此杨行密在乱世之中有了一块立足的根据地,此时他年仅31岁。

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杨行密成为庐州刺史。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四月毕师铎在扬州发动兵变。杨行密入援扬州,击败兵变军。   

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十一月秦宗衡,孙儒来争夺淮南。   

唐昭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孙儒攻陷扬州。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2)

公元889年

 

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杨行密夺取宣州,并以此和孙儒展开长期的战斗。   

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五月杨行密在宣州城下,大破孙儒军,阵斩孙儒。结束淮南争霸战。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3)

公元893年

 

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朱温遣使至泗州,使者慢待刺史张谏,张谏举州降杨行密。杨行密和朱温关系恶化。   

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杨行密上表天子陈述朱温罪恶,正式宣战,历史上著名的 “ 清口之战 ” 爆发。四月杨行密接连夺取濠州和寿州,建立淮河防线。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4)

公元897年

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二月朱瑾率河东、兖、郓兵来投。八月朱温发布进攻淮南的命令。大军兵分两路,庞师古率7万人进入清口预定阵地;葛从周率1万人进入安丰预定阵地,十一月杨行密用水攻打败庞师古,进击打败葛从周。清口之战杨行密获胜。 清口之战是朱温和杨行密之间的决战。朱温投入总兵力八万多大军,而杨行密不过区区三万人。然而朱温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却失败了。清口之战是一次决定天下大势的战事。朱温如果获胜,那他就有可能进而占领整个东南半壁,凭江南那些军事实力不强的军阀是很难挡住他的。占领江淮,配合朱温原有的强大军事实力,很有可能他就能统一天下。因此说清口之战是一次决定天下走势的大战也不过分,也可以说是一场小型的 “ 淝水之战 ” 。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5)

公元899年

杨行密为政颇能选拔贤才,招集流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得江淮一带社会经济在战争的间隙有较大恢复。杨行密在与各地军阀交战中胜多败少,江淮地区相对比较稳定。杨行密少时孤贫,深知民间疾苦。他 “ 驰射武伎,皆非所长,而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 ”,与同甘苦,推心待物,无所猜忌,打败孙儒后,他在淮南 “ 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 ”。他初到淮南时,“ 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 ”。可见,杨行密刚到淮南之时,行节俭之道,而且注重对百姓的招揽和安抚,重视人民的生产,并起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和安定秩序的作用。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6)

杨行密几十年征战在公元902年时基本统一江淮地区,被唐皇封为吴王。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7)

唐昭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唐朝追谥他为 “ 吴武忠王 ” ,公元927年,其子杨溥即皇帝位时追尊其为 “ 武皇帝 ”,庙号 “太祖 ”。

杨行密英雄一世,常年在外征战,却疏于管教子嗣,再加上子嗣年幼,死后仅仅一年,其吴国就名存实亡,子嗣沦为权臣傀儡。

杨渥(公元886年—公元908年),杨行密长子。

杨隆演(杨渭,公元897年-公元920年),字鸿源,初名杨瀛,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吴烈祖杨渥同母弟。

杨濛(?―930),杨行密第三子。武义元年(公元919年)受封庐江郡公,顺义七年(公元927年)杨溥即皇帝位,杨濛进封常山王,次年改封临川王,又任昭武节度使及中书令。公元930年,杨濛被庐州德胜节度使周本之子周弘祚用计杀于采石。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杨行密四子。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938年(升元二年)杨溥去世,谥号睿皇帝。

杨浔(?―919),杨行密第五子。杨隆演即吴国国王位后,于天祐十六年(公元919年)封杨浔为新安郡公 ,但不久就去世了。

以上就是杨行密五子。

杨行密长子杨渥,为人向来没有好名声,节度使府的人都轻视他, 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公元862年—公元927年)、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同年十一月,杨行密病死,杨渥继位。杨渥在为父杨行密服丧期间日夜饮酒,点燃粗大围的蜡烛来击球,一支蜡烛费钱数万。有时单独骑马外出游玩,随从的人在道路奔走,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哭着劝谏,杨渥勃然大怒说:“ 你们认为我没有才能,为什么不杀死我自己当节度使!” 公元907年(天祐四年)正月,杨渥夺取江西以后,骄横奢侈更加厉害,对节度判官周隐说:您出卖我们的国家,有什么脸面再相见!于是杀了周隐(就因周隐对他时有规劝)。因此属下将佐都自感不安。张颢、徐温二人非常惧怕被杀。杨渥挑选壮士,号称 “东院马军 ”,广泛安置亲信为将领官吏;所任命的人仗势骄傲专横,欺凌蔑视功臣旧人。张颢、徐温暗中谋划发动叛乱。杨渥父亲杨行密在世的时候,有数千名亲军驻扎在节度使所居的牙城之内(牙兵),杨渥把他们迁出在外,用腾出的空地作为骑射的场地,张颢、徐温因此没有忌惮了。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8)

公元907年(天祐四年)正月初九日,杨渥早晨处理事务,张颢、徐温率领二百牙兵,手执刀剑直入庭中,杨渥说: “ 你们真的要杀我吗 ” ?张颢、徐温回答说: “ 不敢这样做,想要杀您左右扰乱政事的人罢了” ! 于是厉说杨渥的亲信十余人的罪状,将他们拖下去用铁楇(古代盛润滑车轴油膏的器皿)打死。称之为 “兵谏” 。诸将当中不与张颢、徐温同心合力的,二人逐渐设法将其处死,于是军政大权全归二人,杨渥不能控制,自此杨吴大权旁落。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9)

公元909年

公元908年5月,徐温、张颢经过密谋,在扬州由张颢出面,派将领纪祥等手持兵器闯入杨渥寝宫,坦率地对杨渥说: “ 奉命来杀你 ” !杨渥忙说:“你们如果能反正,去杀掉徐温、张颢,我就各封你们为刺史。 众人听了都心动,只有纪祥不答应,并且举刀砍去。杨渥中刀倒地。纪祥见他还没有断气,又用绳索将他活活勒死,对外则宣称杨渥暴病而死,时年二十三岁,谥号“ 景王 ” 。

908年(天祐五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相约划分吴地向后梁称臣,等到杨渥被杀后,张颢想违约自立。徐温忧虑此事,便询问杨行密的谋臣严可求,严可求说:“ 张颢虽然刚愎自用,但对成就大事愚昧无知,这事容易对付。” 次日,张颢在府中排列剑戟,召将领们议事,狂妄自大的将朱瑾以下诸将都留下卫士然后再入内。张颢问诸将谁应当继立,诸将不敢回答。张颢问了三次,严可求上前秘密禀告说:“ 现在四境多事,非你不可,但恐怕行动太快。况且目前外有刘威、陶雅、李简、李遇等都是先王时的一等人物,你虽自立,不知道这些人能否诚心侍奉你?不如辅立幼主,时间久了,等待他们心服,然后你可自立。张颢不回答。严可求于是书写一个告谕放在袖内入内,将领们不知干什么。等到严可求出来拿出告谕宣读,是杨渥之母史氏的告谕,说杨氏创业艰难,但即位的吴王不幸死去,杨隆演(杨行密次子)按次序应当立,谕告将领们不要背负而应妥善侍奉杨氏。言辞激动,听者感动。张颢气色沮丧,终于不能有所作为,杨隆演于是能够继立吴王。

张颢由此与徐温有嫌隙,婉劝杨隆演派徐温出任润州。严可求对徐温说:现在舍弃衙兵而出外郡,祸患到了。徐温忧虑此事,严可求于是劝说张颢道:你与徐温同受顾托,议论的人说你侵夺徐温的衙兵,这是准备杀徐温于外,是这样吗? 张颢说:事情已经发生了,怎么能停止呢?严可求说:这很容易。次日,严可求跟从张颢与将领们拜访徐温,严可求假装责备徐温说:古人不忘一顿饭的恩德,何况你是杨氏三世的将领,现在幼王刚立,多事之时,你请求居在外面以求苟安吗?徐温也假装感谢说:你们挽留,我不愿去了。因此不外出。行军副使李承嗣与张颢友善,觉察到严可求有依附徐温的意思,婉劝张颢派门客夜晚刺杀严可求,门客刺杀严可求没能成功。次日,严可求到徐温处,谋划杀张颢,暗中派钟章挑选壮士三十人,在衙堂中杀了张颢,趁机将弑杀杨渥之罪推给了张颢。徐温由此独自掌握杨吴军政大权,杨隆演又成为了杨渥第二。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10)

公元915年

公元915年(天祐十二年),杨隆演封徐温为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徐温开始镇领润州,留下儿子徐知训为行军副使,主持政事,徐氏专政,徐温还能做到表面对杨隆演的尊重,而徐知训尤其凌辱他,曾趁着酒性在坐席上叫骂,言辞侵犯到杨隆演,杨隆演羞愧哭泣,而徐知训更加放肆的凌辱他,吴国人都为之侧目。

公元 919年(天祐十六年)四月初一日,徐温进奉玉册、宝绶尊杨隆演即吴王位。建立宗庙、社稷,设立百官如同皇帝的制度,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大赦境内,正式建立吴国,追尊父亲杨行密为孝武王,庙号太祖;哥哥杨渥为景王,庙号烈祖。文臣武将以次进位,宗室都封为郡公。

杨隆演少年即位,政权掌握在徐氏手中,等到称王建国后,也不是他的本意,由不得他做主,经常郁郁不乐,酣饮解闷,又很少吃饭,慢慢就卧床生病。920年(武义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杨隆演去世,时年二十四岁,谥号 “宣王 ”。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结局,毕竟他不是亡国之君。

杨隆演死后,徐温扶持杨溥即位吴王。公元927年(顺义七年),徐温率领文武大臣上表劝杨溥称帝,杨溥还没同意而徐温就已病死。同年十一月初三日,杨溥驾临文明殿即皇帝位,追尊父亲杨行密为 “ 武皇帝 ”,哥哥杨渥为 “ 景皇帝 ” 、杨隆演为 “ 宣皇帝 ” 。 十一月十七日,大赦境内,改年号为 “ 乾贞 ” 。十一月二十九日,尊母太妃王氏为皇太后。

不久,杨吴大权被徐温养子徐知浩篡夺(徐温亲子不得人心,斗不过徐知浩)。

徐知浩(公元888年—公元943年),字正伦,小命彭奴,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五代时期南唐建立者。徐知浩原姓李,6岁时父病故。这时中原大地割据势力彼此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徐知浩一家人也只得离乡背井,他随母亲、伯父李球南逃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不久母亲又染瘟疫病故,年幼的徐知浩由伯父送到濠州开元寺当小沙弥(和尚),因而他少年就成为孤儿。8 岁时,适逢杨行密攻打濠州,见他机灵被收养。后因杨行密几个儿子不喜欢他,于是又被杨行密转给大臣徐温收为养子,改名徐知诰。当时,杨行密对徐温说: 这小子长得很漂亮,真逗我喜欢,但我儿子杨渥等始终不能容得他,只好把他送给你了,收下他做儿子吧 ! 你真有福气。杨行密不知道此时他喜爱的这个8岁小孩会是以后杨吴政权的终结者,他若地下有知又会做何感想。

公元 909 年,吴国大臣徐温兼任升州(今南京)刺史时,徐知诰造被派往治理升州,任左仆射。公元 917 年,徐知诰筑成金陵城,徐温在该年夏天视察升州城,见其结构宏伟,易守难攻,十分高兴地赞扬徐知诰有经国治世之才。后来徐温执掌吴国大政时,徐知诰又被任命为润州 (今江苏镇江)团练使、加检校太保,以控扼江南。公元 918 年,徐温儿子徐知训在扬州被吴将朱瑾杀死的那天,徐知诰从润州带兵过江到扬州任参知政事,管理国政。他实行开明政治。执政期间,他改变了徐知训的作法。对吴王表示恭敬,对文武众官表示谦逊,博得了群臣的支持。他改革旧习,改善政治,兴利除弊,选用廉洁能于的官吏。重视士人,废除丁口钱,减轻赋税,田税改为缴纳谷帛。鼓励开辟荒地,发展农桑,争取军心民心,扩大自己势力,逐渐形成为吴国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他能留意民事,训练士卒,使吴国安宁,出现相对繁荣的景象,起着保障长江流域不受北方侵扰的作用。

徐温于公元927年病死,他死后第9天,徐知诰就迫使杨溥称帝,自任吴国的都督,执掌中外诸军事。公元 931年,他仿照养父徐温的作法,出镇金陵,执掌吴国大政,派儿子徐景通留扬州管国政。公元 935年,徐知诰加官号曰: “ 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并加九锡,以升、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等 10州为齐国(约占吴国领土的一半)” 。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11)

公元938年

公元 937年 10 月,徐知诰废吴国皇帝杨溥,自称皇帝(唐烈祖),改国号为大齐,建年号为 “ 升元 ” ,并且恢复本姓李,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子孙,改名: 李昇(sheng),定都金陵(今南京)。3年后改国号为唐,史称 “ 南唐 ” 。

李昪称帝后,追尊养父徐温为 “ 太祖武皇帝 ”,尊养母李氏为 “ 明德皇后 ” ;又尊禅位的吴主杨溥为 “ 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 ”,上册则称 “ 受禅老臣 ”,降吴太子杨琏为弘农郡公; 立自己正妻宋氏为皇后;又封徐温第五子徐知澄为江王,第六子徐知谔为饶王。对徐温的后代皆极为优礼;又延用吴国的旧大臣,封儿子徐景通(唐中主李璟)为吴王,后改封齐王,从而使政治局势保持稳定,内部安定。

要看历史,李昇才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乞丐皇帝(朱元璋只能排名第二),只不过他的南唐最终还是偏安一隅而已,不到四十年即被北宋太祖赵匡胤所灭。

从公元908年杨吴沦为傀儡—公元937年禅让,三十年时间徐温(掌权二十年)、李昇(徐知浩掌权十年)才敢逼迫幼主禅让,称帝建国,自秦汉以来也是屈指可数的少见。由此而知这都是杨行密的功劳,历史中记载杨行密恢复生产,让百姓安居乐业,对部下将军、文臣宽厚,不滥杀无辜,且能洁身自好,这就让徐温、李昇颇为忌惮,当权臣,却不敢轻易篡位,只能用数十年时间慢慢经营。要知道在公元908年—公元937年这三十年间,中原战乱不断,已更换了三个朝代(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后晋在公元936年刚刚建立),凭借杨吴国力之强大,趁此中原动乱之际,就该誓师北伐一统天下,可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徐温和李昇一直在平定 “ 内部的叛乱 ” ,在忙着排除异己,培植亲信,在朝中树立威望,在百姓中树立民望,哪有余力出兵北伐,说不定前脚北伐,后脚朝中就有人出兵 “ 清君侧 ” 。在哪个五代十国军阀藩镇动乱的年代,要在北朝中原不用三年就得改朝换代,看后晋的石敬唐、后周郭威、北宋赵匡胤等就知道了,宽厚的杨行密让杨吴国运之少延续了二十多年。

李昇做了皇帝后对徐温的子嗣还算可以,虽然没有实权但是高官厚禄也不失富贵。可对他有大恩的杨行密子嗣虽没赶尽杀绝,却是全部圈禁起来。杨溥禅让后迁居润州丹阳宫居住后,杨溥出家做了道士,想消除李昇戒心,一年后大局稳定后被李昇派人毒杀,其余杨吴皇族全部幽禁在海宁(今江苏泰州市)永宁宫,不许出入,并派重兵把守。这时杨吴的皇族应还有不少人,具体多少人史书没有记载,而这些人,男不能娶妻,女不能嫁夫,久而久之,这些在青春的男女难免突破人伦底线,族内婚配,这在当时南唐国中也是广为流传(应该是南唐皇帝故意为之,以消除杨吴影响)。知道内幕的上层官宦闭口不言,而百姓大多为杨吴皇族是持怜悯之心的,并没有在街市茶饭之余笑谈此事,堂堂皇族沦落至此古今历史罕见。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12)

公元958年

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连夺江北十四周,扬言要救被幽禁的杨吴皇族之人,南唐中主李璟害怕杨吴皇族会动摇后唐根基,虽派兵把永宁宫的杨吴皇族全部斩杀,以绝后患。可笑十九年后,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所灭。

历史上被迫禅位的皇帝结局(国亡后百姓对其皇族没有恨意)(13)

公元975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