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场决定性战役(葡萄牙海权帝国的深入内陆行动)
欧洲战场决定性战役(葡萄牙海权帝国的深入内陆行动)遭占领后的坎贝湾南部港口城市 瓦赛到了公元1531年,新任印度总督努诺-达-库尼亚决心对古吉拉特人重拳出击。尤其是在发现对方正在大力扩张军备,便火速召集舰队和多达1500人的部队北上。但后者已经从奥斯曼帝国获得新一轮援助,依靠土耳其志愿军强化了第乌岛防御。葡萄牙人便转进撤往南方,对正在集结更多军队的瓦赛港发动突袭。虽然苏丹的军队规模可达14000多人,还是没能靠传统的坚固城墙顶住舰炮轰击,致使整座城市遭到重创。唯有商贩与平民提前接到消息,携带几乎所有的财产逃到内陆暂避。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船只和贵族不过,早期的葡萄牙征服者,从未将位置过于靠内的高加视为头等目标。至少在前期的战略规划者看来,能为奥斯曼土耳其人充当军港的第乌才最为紧要。所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坎贝半岛西侧,丝毫不在意内湾的穆斯林水手活动。直至原先计划在执行中受挫,才偶然发现眼前尚有这么一个急需处理的桥头堡。坎贝半岛上的几大港口 都是
公元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帝国正在东方各地岸高歌猛进。通过多次惊心动魄的海上交锋,成功将次大陆的南部水域攥入手中。随即又沿着海岸线北上,意图将联通阿拉伯海的坎贝湾也控制下来。
为此,他们不得不同本地的古吉拉特苏丹国爆发激烈冲突。甚至经常要为追击对手而深入内陆,在本方舰队的大炮射程外督军奋战。1531年的高加战役,就是此类特殊行动中的典型。
位于坎贝湾内侧的高加 是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贸易港口
今天的高加,不过是印度西北部的普通小城。但在并不遥远的古代世界,当地一直是坎贝湾地区的主要内港,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位置更靠西面的第乌岛。仅仅是受限于地理限制,才屈居于南方的瓦赛港之下。信仰穆斯林的阿拉伯人,也在公元6世纪前后抵达,将之变为自己的首个次大陆贸易据点。以至于到近代阶段,那里依然拥有区域内最出色的造船工匠。
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船只和贵族
不过,早期的葡萄牙征服者,从未将位置过于靠内的高加视为头等目标。至少在前期的战略规划者看来,能为奥斯曼土耳其人充当军港的第乌才最为紧要。所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坎贝半岛西侧,丝毫不在意内湾的穆斯林水手活动。直至原先计划在执行中受挫,才偶然发现眼前尚有这么一个急需处理的桥头堡。
坎贝半岛上的几大港口 都是葡萄牙人想要控制的据点
到了公元1531年,新任印度总督努诺-达-库尼亚决心对古吉拉特人重拳出击。尤其是在发现对方正在大力扩张军备,便火速召集舰队和多达1500人的部队北上。但后者已经从奥斯曼帝国获得新一轮援助,依靠土耳其志愿军强化了第乌岛防御。葡萄牙人便转进撤往南方,对正在集结更多军队的瓦赛港发动突袭。虽然苏丹的军队规模可达14000多人,还是没能靠传统的坚固城墙顶住舰炮轰击,致使整座城市遭到重创。唯有商贩与平民提前接到消息,携带几乎所有的财产逃到内陆暂避。
遭占领后的坎贝湾南部港口城市 瓦赛
因此,很多参加远征的葡萄牙士兵无法获得战利品分成,迫切需要找出新目标来弥补损失。原先的大军也就此分为几股,继续在坎贝湾水域搜罗穆斯林商船。其中由安东尼奥率领的20艘小型桨帆战舰,恰巧发现一队数量与自己相等的武装船队,便毫不犹豫的发起全面追击。后者虽同样装备有大批近代化枪炮,还是不敢在水面同强敌正面硬抗。索性利用自身的吃水浅优势遁入海湾内侧,再沿着高加城边的河流向上游位置后撤。葡萄牙人的船只却因超负荷载重而无法继续跟进,只好让所有乘员都徒步追赶目标。
印度商团的躲避 让战场由海岸边转向内陆
经过一小时的摸索前行,安东尼奥与部下们终于望见攻击对象。然而,此时的对方早已严阵以待。由于害怕在近距离内发生激战,这些来自南印度的武装商团只能靠船只构筑起临时堡垒。背后便是可起掩护作用的河流,而正面恰巧是位于密林间隙的整片开阔地。营地内约有数百名手持火枪与传统长弓的守卫,并且将船舵都拆下来充当临时护盾。若再算上安装于船艏的轻型火炮,足以对任何缺乏重火力支援的队伍构成严重威胁。
16世纪的葡萄牙披甲士兵
相比之下,葡萄牙人的队伍拥有近千名成员,却为在林地间移动而分为前后三个方阵。换言之,当200人的前卫部队抵达目视距离,规模为300人的中军和500人的后卫部分都无法予以有效支持。但多年来在印度积累的纵横无阻经验,让上至贵族军官、下到平民军士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信心十足。何况近代早期的远射武器,尚不能在短时间内施以连续输出。因此,任何敢于靠速度发动奇袭的对手,都能利用这则漏洞创造近战机会。
经常与葡萄牙人作战的南印度武装
于是,在印度人尚未明晰局面的情况下,安东尼奥的首批200名部下便从密林内鱼贯而出。在尽力维持队伍齐整的原则下,争相朝远处的船营堡垒冲去。期间,对方的确以自由射击模式打来枪弹和箭矢,却根本来不及迅速做好第二轮释放准备。倒是葡萄牙人在半途中停下回击,用更为齐整且精准的弹幕对守军带去严重伤亡。接着便将枪械交给身后的黑奴保管,换用长矛继续新一波冲锋。由于间隔不过数分钟时间,直接将忙于填装的对手打个措手不及。原本靠船舵提供庇护的轻装人员,不得不放弃甲板防线,退到内侧空间做最后一搏。
海外战场上的葡萄牙士兵 几乎都配有1-3名黑奴
此时,追随主人作战的黑奴们依旧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他们及时接过葡萄牙士兵的长矛,转而递来更适合小范围作战的双手剑。于是,原先希望靠混乱争取机会的武装护卫们再度失算,被迫同普遍披甲的强敌撕斗在一起。最后免不了全军覆灭下场,在近乎死地的船营内遭大批撂倒。只有少数人得以攀爬逃生,却又纷纷被追兵砍倒在附近的田野上。
15世纪末 艺术画作上的欧洲双手剑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发生在坎贝半岛东南侧的战斗虽规模不大,却还是对地区局势造成了相当影响。原因也不难理解,就是胜利者在占领的印度商船内发现大量新鲜胡椒,可作为工资让士兵超期服役。只是由于数量实在太多,几乎要让所有人都丧失斗志,还容易因超载引起事故。安东尼奥只能命亲信前去焚毁战利品,才终于让濒临涣散的部下们重新打起精神。一行人将驾船返回北面的第乌岛,继续进行惨无人道的全面封锁,直至古吉拉特苏丹同意将控制权拱手相让。此后,这座城市就将成为葡萄牙印度总督区的北部支点,直到20世纪60年代。至于更早被摧毁和占领的瓦赛,也将由葡萄牙士兵驻守到18世纪。
葡萄牙人的胜利 往往是精英阶层的降维打击
事实上,类似于高加战役的小规模交锋,在16-17世纪的印度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数次。与其说是印度人输在技术层面,倒不如讲是社会分工决定着很多冲突结果。毕竟,中产阶层的越俎代庖,并不能真正替代武士阶层的实际感召。能像葡萄牙人这般倾其所有于海外的国家,在任何时代都是个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