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迁都明朝后果(北京建都目的是并不是朱棣怕死)
朱棣不迁都明朝后果(北京建都目的是并不是朱棣怕死)其实,在朱棣攻打下南京的时候,这里是全国没有疑问的首都。朱棣为什么花费20年时间迁都呢?北京建都目的是并不是朱棣怕死: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北京建都目的是并不是朱棣怕死:1421年2月2日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朱棣为什么花费20年时间迁都呢?
其实,在朱棣攻打下南京的时候,这里是全国没有疑问的首都。
从北宋开始,江南的经济就迅速超越中原地区,成为全国最富裕繁荣的地方。
后北宋被金国灭亡,南宋朝廷虽定都临安,但南京仍然是军事和经济重镇,非常重要。
朱元璋从安徽崛起,占据南京为基地,最终统一全国,建立明朝。
朱元璋以南京为首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 南京的经济繁荣。
上面也说了,江南非常富裕,人口密集,税收占明朝财政收入的大部分。
可以说,只要治理好江南地区,明朝财政就稳定了。
第二, 南京的军事防御地位。
南京如果对于从北而来的敌人,是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只要掌握长江的制江权,敌人就不可能占领南京。
而既然是北方而来的敌人,基本都是游牧民族,优势是骑兵,不可能有什么强大水军。
当年依靠长江阻挡蒙古大军40多年,也曾多次击败金军,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南京就军事上用于自保来说,问题不大。
第三, 物资供应充足。
江南地区本来就物产丰富,包括粮食在内各种物资都很多,首都的驻军、官员都可以不愁供应。
同时,南京就在长江边上,一条长江就可以完成中国东西,从上海到四川的物资运输。
南京附近还有隋唐大运河,贯通中国从广东到河北。
就算南京缺少什么物资,运输起来也毫不费力。
基于这种目的,朱元璋虽曾有迁都的意思,然而到去世之前没有实际举动。
当朱棣攻入南京的时候,这个城市相当辉煌。
南京城自外而内,有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层。
内城周长九十六里,外城周长一百八十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然而,朱棣却毫不犹豫的迁都北京,历史上叫做永乐迁都。
为什么朱棣会这么做?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第一, 北京是朱棣的老巢。
朱棣是篡位逼死侄子建文帝上台,在当年来看首先就是理屈。
篡位谋反是天大的罪行,明朝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恐怕各地人民早就起兵反叛了。
就这样,毕竟南方是建文帝的故土,忠于他的力量很多。
朱棣长期留在这里,难保安全。当年孙策就是在自己的地盘内游猎,被3个刺客杀死!
刺客是吴郡太守许贡的部下,而许贡早在3年前就被孙策杀了。
这些刺客在孙策地盘潜伏了3年,就在等待一个行刺的机会。
而建文帝是皇帝,在古代愿意为他牺牲的死士绝对不会少,可能就隐藏在南京周边。
朱棣明白,谁也挡不住真正的亡命之徒。
只要他不是隐居深宫、从不出门,在南京就可能会被刺杀,存在生命危险。
相反,北京则是朱棣多年苦心建设的老巢,住了20多年,安全且稳定。北京的居民常年受朱棣的恩惠,不会要他的性命。
第二, 出于军事目的。
朱棣是个军事家。
他认为:未来大明的最大敌人还是逃入大漠的蒙古人。
即便北元很快灭亡,因大明无法控制不适合农耕的蒙古高原,这里永远都会有新的游牧民族霸主。
而只有有霸主存在,他们迟早会对大明构成威胁。
所以,大明想要保证国家的稳固,就应该保持对游牧民族的战略攻势。通过主动进攻,让他们无法积蓄成力量进行南下。
不过,当年并没有高效通讯设备。当年安禄山在河北造反,八百里加急竭尽全力,也要花费三天才能送到长安。
而战争则是瞬息万变,可能一二个小时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把首都定在北京,距离前线就不太远,君主可以保持监督军情。
如果天子足够厉害,可以像朱棣一样领兵,出了长城就可以和敌人决战!
第三, 稳定全国的目的。
之前朝代的经验告诉我们,河北省的稳定对全国有很大的意义。
整个北宋时期,燕云十六州在敌人手中,所以中原王朝非常不稳定。
因为敌人骑兵军团借此进入华北大平原,一不小心就杀到首都了。
而天子既然将首都定在北京,必然会在这里驻扎重兵。于是,北京不再是边塞小城,燕云十六州就会很稳固。北方安全了,南方也就固若金汤。
说通俗点,就是天子守国门。
不过,迁都的问题也是很明显。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在大明衰弱的朝代,首都北京就比较危险。
北京距离长城的要隘张家口,只有200公里距离,等于同游牧民族近在咫尺。
游牧骑兵一旦突破长城,一二周之内就可以杀到北京城下。
就战略上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