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弹钢琴(希特勒的钢琴师)
希特勒弹钢琴(希特勒的钢琴师)汉夫施丹格尔1887年出生于巴伐利亚,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却是美国人。汉夫施丹格尔从小就有一个小名:“普奇”,在巴伐利亚的方言里就是“小男人”的意思。(以下全部用普奇称呼他)其实,汉夫施丹格尔只是一名十足的商人,他之所以会被希特勒的胡说八道深深吸引,是因为这位精明的商人,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希特勒身上的巨大利用价值。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汉夫施丹格尔其实是一名从美国海归的德国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他的同学:剧院老板弗雷克·赫兰德一起慕名去听希特勒的演讲。当时希特勒的演讲还是在听众稀少的啤酒屋,也可以说是一种茶座式的简易会场。当时汉夫施丹格尔看着希特勒口若悬河,吐沫星乱飞,听得却十分津津有味。而他的同学弗雷克拂,却对希特勒的政见十分愤怒,很快便拂袖而去。汉夫施丹格尔和希特勒
作者:驿站枫雪(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不得不承认:希特勒确实极具表演天分,当年他的每一次煽情演讲和游说,都能煽动起当时德国民众的“民族狂热”之情。
演讲中的希特勒
而当年在下面聆听希特勒演讲的,除了普通的德国民众和草根以外,其实也不乏一些上流社会人士。这些上流人士人物,甚至后来还成了希特勒的“左膀右臂”,为纳粹帝国的邪恶崛起不断“添砖加瓦”。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汉夫施丹格尔其实是一名从美国海归的德国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他的同学:剧院老板弗雷克·赫兰德一起慕名去听希特勒的演讲。
当时希特勒的演讲还是在听众稀少的啤酒屋,也可以说是一种茶座式的简易会场。当时汉夫施丹格尔看着希特勒口若悬河,吐沫星乱飞,听得却十分津津有味。而他的同学弗雷克拂,却对希特勒的政见十分愤怒,很快便拂袖而去。
汉夫施丹格尔和希特勒
其实,汉夫施丹格尔只是一名十足的商人,他之所以会被希特勒的胡说八道深深吸引,是因为这位精明的商人,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希特勒身上的巨大利用价值。
身世显赫,一直在德美两国高层之间游离。汉夫施丹格尔1887年出生于巴伐利亚,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却是美国人。汉夫施丹格尔从小就有一个小名:“普奇”,在巴伐利亚的方言里就是“小男人”的意思。(以下全部用普奇称呼他)
说起他父系家族,普奇一直都显得十分骄傲:“我们汉夫施丹格尔家的人曾连续三代都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室公爵枢密院的成员。”
普奇的祖父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先驱之一,有着精湛的工艺品复刻手艺。而普奇的父亲,更是将这份事业继承发扬光大,不断拓展着家族的生意,并先后在伦敦和纽约都开了画展。
而普奇的母亲同样来自于一个真正显赫的新英格兰贵族,他母亲的舅舅就是著名的美国内战英雄:约翰·赛奇威克将军。普奇的外祖父威廉.海涅早年只是一名建筑师,曾为巴黎歌剧院做过装修,后来移民到了美国。
来到美国以后,普奇的外祖父更是如日中天:后来他也当上了一名美国将军,在亚伯拉罕·林肯的葬礼上,他还是护棺者之一。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显赫家世,普奇可以说是“含着金勺子”出世的。1905年,家族为了让18岁的普奇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美国血统,便让他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深造。
毕业以后,普奇正式接管了家族的生意和画廊。此后,出生在德国的普奇便一直在美国经商。不过他本人,其实也十分认可自己是“半个美国人”。
而他真正的观念改变,还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普奇说自己感觉到有一种力量,一直在牵引着他去效忠自己出生的地方:德国。
在美国直接参战前,普奇也许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德国的忠诚,他还特意邀请了那些被滞留在纽约港口的德国乐队,来到自己的画廊进行表演,并给予十分丰厚的报酬。
但普奇的这一举动,无疑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深深担忧!1917年美国正式参战后,美国政府也开始展开了对普奇的一系列调查,看他是否有涉嫌间谍方面的举止。因为直到德国驻美大使馆关闭前,普奇都和他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于是,普奇不得不为自己找来一名律师:美国前参议员伊莱休·鲁特,他也是西奥多·罗斯福的前政府国务卿。在伊莱休·鲁特努力斡旋下,普奇最终通过承诺“不从事任何反美活动”才被免于拘留。
当时美国司法部对普奇的评估也是十分模糊的:其实他并没有实质上的犯罪动机,但如果德国和美国一旦处于战争状态,最好还是要把他拘留!因为他和他的家庭,完全具备干扰美国重大决策的能力。
而美国罗斯福家族的另一位名人:尼古拉斯·罗斯福,他对普奇也十分忌惮,认为他有着“强烈的反美倾向”。
无奈之下,普奇不得不于1921年回到德国。但德国的“惨景”却让他大跌眼镜,他认为这完全就是一个一个“几乎被内讧和贫苦撕裂”的国家。
十分擅长和上流人士交际的普奇,也对当时的德国政坛表述了自己的不满:“很显然,从政治上来说,德国就像是一个疯人院……”。
和希特勒邂逅,为纳粹的崛起一度尽心尽力。正是那一次希特勒的演讲结束,让普奇燃起了一种商人的冲动,于是他主动上前结识希特勒。
当时希特勒还依然沉浸在演讲的兴奋之中,他对面前的这位“德国商人”一无所知。但普奇不仅是一位善于在上流社会交际的商人,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于是普奇在现场弹奏了一曲钢琴曲,居然让冷血的希特勒流下了眼泪。
自此,一直自诩为“艺术家”的希特勒和普奇算是有了真正的共鸣。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普奇开始带着希特勒结交德国的上流社会人士。
而且他作为一位艺术出版商,同时还在海报、旗子、色彩、照片和名字等领域,给纳粹提供了一系列的形象设计。
不得不说,当时的这种“文宣”工作对希特勒上台帮助很大。而普奇的这一做法,其实就像是赌徒压注一样,他认为当时默默无名的希特勒,未来完全有可能掌控整个德国。
只要希特勒在德国呼风唤雨,那么就能为他这位商人带来无尽的利益。所以说白了,希特勒和普奇的所谓“友谊”,只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而已。
因为在希特勒找到普奇,希望他能帮忙出版《我的奋斗》一书时,却还是遭到了普奇的委婉拒绝。毕竟,普奇是“半个美国人”,而那本书里充斥着“反犹种族主义”极端思想。就算普奇想赚这份钱,他也得考虑一下美国的感受。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而普奇无疑是最大“功臣”之一。希特勒为了感谢这位“帮凶”的倾力付出,也“投桃报李”任命他为纳粹的新闻部长。
普奇因为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他在美国多年经商的履历,让他和英美上层人物打交道也算是“事半功倍”。
不过有些讽刺的是:普奇在竭力帮助希特勒攫取德国权力的同时,却和美国上层人士同样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报业大王威廉·赫斯特和著名演员卓别林等人。
二战爆发前,已经被希特勒嫌弃!最后转而为罗斯福担任顾问。但好景不长,普奇很快便在政坛上遇到他的“死对头”: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两人相处得十分不和,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普奇发表的一些言论也开始让希特勒很不满。
希特勒和戈培尔
于是,希特勒在戈培尔怂恿下,便准备“过河拆桥”废掉普奇的职务,把他踢出纳粹党的“核心圈”。
1937年,希特勒突然命令普奇坐飞机到西班牙去和共和军谈判。普奇虽然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阴谋,但又不得不去做。
这个任务其实就是希特勒和戈培尔精心编造的一个恶作剧,飞行员在空中告诉普奇:我接到的命令是把你从这架飞机上扔下去。
最终,普奇称说服了飞行员让其逃脱,安全降落至莱比锡机场。但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恶作剧,希特勒和戈培尔就想吓一吓这个“美国商人”。飞机根本就没有飞出德国边境,而是在德国境内不断转圈盘旋。
但普奇因为这件事确实被吓到了,保命要紧:他迅速逃往瑞士,在确定他的儿子已经被释放后就前往英国。
二战正式爆发以后,作为曾经为希特勒效力的高官,普奇便被英国政府以德国侨民的身份拘押了起来。后来,英国人把普奇移交给加拿大关押。1942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参战后,普奇又被转移到了美国关押。
不过,虽然普奇表面上仍然是作为德国侨民被拘押。实际上,普奇在战争期间一直都在为罗斯福总统担任高级顾问。
但由于早年帮助了纳粹党和希特勒,普奇在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并不受欢迎:早在1934年他返回美国参加校友聚会时,就有1500多人示威抗议。
后来普奇还给哈佛大学母校捐款了一笔万美金,但没想到也被学校方面拒绝接收。要知道:一贯喜欢接受“捐款”的母校居然无情拒绝自己,当时普奇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尴尬。
1946年普奇被释放,随后他便定居在德国慕尼黑。1956年,普奇(汉夫施丹格尔)出版了一本自传《未出庭的证人》。
由于他在战争中一直都为美国政府服务的缘故,因此,普奇晚年再次参加哈佛校友聚会时,他曾经在纳粹党那些耻辱经历,已经没有人再提及了。
晚年的一次采访中,普奇回忆自己当年帮助希特勒的事时,他是这样总结的:“这一切,都是命运的艺术。”
结局1975年11月6日,普奇(汉夫施丹格尔)在德国慕尼黑去世。他在二战前后的奇葩经历,后来英国记者彼得·康拉迪将其写成了一本书《希特勒的钢琴师: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的崛起与没落》。
英国政治哲学家柏克说过:“恶人得逞的唯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而普奇作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出版商,他一直都在德国和英美等国的上流社会之间游离。而他早年为希特勒和纳粹做了很多“助纣为虐”的事,成了他人生中永远抹不去的污点。
图源网络,侵删!
“历史驿站,心的港湾”《历史杂谈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