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解决饥饿是在哪一年(人称汉朝袁隆平)
袁隆平解决饥饿是在哪一年(人称汉朝袁隆平)此后,代田法向地广人稀的关中以及边境地区大范围推广,原本空虚的粮仓很快便堆积如山,连荒凉的边境地区也出现了丰收、繁荣的景象。作为一个科学家,赵过可不会在未经试验的情况下,强行将代田法上马。他先在离宫外墙内侧空地上试验,发现每亩能增产一石(约合60公斤)。此后,他又将此技术传授给关中深谙农业种植的三老、力田和里父老。经过试验,发现代田法的效果好的惊人,不仅亩产大大提高,而且还节约了人工,正所谓“用力少而得谷多”。要恢复经济,最首要的一点自然是发展农业,只有人民吃饱了,国家才会稳定。任命大农学家赵过,这不能不赞叹千古一帝——汉武帝的独到眼光。首先,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当时,由于人口大量减少,导致土地大量抛荒,传统的、适合小农经济的平翻低畦种植法已经难以适应要求。因此,赵过发明了适应大农场耕植的代田法。所谓代田法,是在面积为一亩的长条形土地上,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畎),沟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优秀的农业技术。从古代到现代,农学家在中国一直备受尊敬。到了现代,发明杂交水稻,养活数亿人口的袁隆平教授,更是我们国家的脊梁。
2000多年前的汉朝,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占城稻、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还未进入中国。但即使这样,汉朝却同样养活了近6000万人口,比同时期的罗马人口还要高出一倍。而汉朝之所以能做到一点,必须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农学家,被称为“汉代袁隆平”的赵过。
对于赵过的详细生平,我们并不知晓。他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上,是征和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9年。当时正值汉武帝晚年,中国被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折磨得困苦不堪。正所谓“海内虚耗,人口减半”,汉朝百姓为了击败匈奴、南越,征服西域、大宛,付出了极大代价。光在关东地区,流民就多达200万。据人口专家统计,当时汉朝大约只有3000万人口,比文景时期的4000万人口减少了1000万。
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汉朝,汉武帝下达了《罪己诏》,停止对外战争,尽废此前的苛政,一切均已发展经济为务。为此,汉武帝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将赵过任命为搜粟都尉,专门负责全国的农业工作。
要恢复经济,最首要的一点自然是发展农业,只有人民吃饱了,国家才会稳定。任命大农学家赵过,这不能不赞叹千古一帝——汉武帝的独到眼光。
首先,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当时,由于人口大量减少,导致土地大量抛荒,传统的、适合小农经济的平翻低畦种植法已经难以适应要求。因此,赵过发明了适应大农场耕植的代田法。
所谓代田法,是在面积为一亩的长条形土地上,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畎),沟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故而称为“代田”。将种子播种于沟中,等到苗发芽长叶以后,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时,将沟两边的垄土,耙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这样便能起到防风抗倒伏、抗旱的作用。
作为一个科学家,赵过可不会在未经试验的情况下,强行将代田法上马。他先在离宫外墙内侧空地上试验,发现每亩能增产一石(约合60公斤)。此后,他又将此技术传授给关中深谙农业种植的三老、力田和里父老。经过试验,发现代田法的效果好的惊人,不仅亩产大大提高,而且还节约了人工,正所谓“用力少而得谷多”。
此后,代田法向地广人稀的关中以及边境地区大范围推广,原本空虚的粮仓很快便堆积如山,连荒凉的边境地区也出现了丰收、繁荣的景象。
二牛抬杠至今仍在使用
之后,赵过趁热打铁,组织工匠发明了耧车。当时汉朝人普遍用牛耕,但在计数上仍是一人一牛,效率很低。因此,赵过改进牛耕方式,发明了二牛三人的耕种法 耕作时,两牛相距约七八尺,中间横抬一“杠”,“杠”后接续辕犁。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此耕作方式,直到今天仍有人使用。
犁地效率提高后,赵过又趁热打铁般地发明了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压实,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换算来,相当于日种667公亩。如今中国北方,仍有人使用这种工具。
三脚耧车已经用了2000多年
耧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中国农业的生产率。据统计,汉朝的播种系统在效率上至少是欧洲系统的10倍,而换算成收获量的话,则为欧洲的30倍。直到16世纪,欧洲人仍未发明类似于耧车这样的播种工具。直到19世纪,可靠的播种器才在欧洲普遍推广。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农业一骑绝尘,超越西方将近2000年。
在赵过的努力下,汉朝农业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荒地得到大量开垦,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流民们纷纷回到故乡,当时遍布中国的农民起义也得到平息,汉朝竟转危为安。汉武帝死后,汉朝得到中兴,人口迅速恢复,达到史无前例5960万人。
根据史书记载,到了汉宣帝年间,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富足太平的盛世景象,就连荒凉的边境也变得人烟稠密。如果没有赵过,汉朝哪能养活如此多的人口?
在中国上,很少有哪位科学家,能像赵过一样,对中国农业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恐怕只有当今袁隆平能与之相比。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我们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祖先的付出,不要忘记这位很少人知晓的赵过。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食货志》
(2)崔寔 :《 政论 》
(3)王星光:《汉都长安与农业发展》
(4)王世红:《论大司农在武帝朝拓边政策中的执掌变动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