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灭亡之战(波希战争导致波斯帝国的灭亡)
波斯帝国灭亡之战(波希战争导致波斯帝国的灭亡)维系波斯帝国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就是军队。波斯帝国就是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之上,大流士一世曾直言不讳地说:“在我作了国王以后,我进行了19次战争……我击溃了并俘虏了9个国王。”正是由于军事征服,所以早在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时代,可以称得上“幅员广阔”的国家,它包括着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的大部、印度的一部、西亚细亚的大部、小亚细亚和埃及。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奴录主专制的国家,在当时的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能与之比拼呢?难怪大流土一世自我吹嘘地说:“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公元前468年客蒙击败波斯军于枚里梅敦河口,虽然在公元前454年雅典舰队在埃及受到了波斯的打击,但是此时的波斯帝国,正处于内部起义、宫廷政变的四面楚歌之中,无法挽回颓势。更为严重的是:在公元前449年,雅典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密斯城战役中,波斯帝国水陆两军又遭惨败。就在这一年结束了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
在世界战争史上,古波斯与古希腊两国间的战争,其时间之长、影响之大是比较突出的一例。波希战争,如果从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92年统兵西征希腊算起,到公元前449年缔结“卡里亚斯和约”(又称苏撒条约)结束双方战争,时断时续地进行了历时43年之久。是以希腊胜利,波斯帝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使波斯帝国由其发展顶峰迅速跌落下来,是“一次”致命而大伤元气、动摇根基的、由盛转衰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最后导致波斯帝国在马其顿亚历山大打击之下而灭亡。
波希战争,对波斯帝国的影响的严重性,还是让我们对这段战争做一些必要的回顾。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出他的女婿摩多牛斯西征希腊。波斯的海军在阿托斯角因遇大风而覆没。“据说毁坏的船总数达三百只,失踪的人数有两万多人”,“摩多牛斯和他的陆军,则当他们驻屯在马其顿时,色雷斯的布律戈依人夜里向他们进攻,杀死他们许多人,摩多牛斯也负了伤。陆军吃了布律戈依人很大苦头……”因此返回了亚细亚。两年后,即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又派出达提斯和他的侄儿阿塔斐涅斯为远征军的统帅,进攻优卑亚岛的厄瑞特里亚。波斯帝国的军队很快在马拉松登陆。“马拉松这一战役中,异邦军阵亡6400人左右,雅典人方面则是192人。此役之后,“一部分留在战场,其余则葬身海里,能逃回船舰驶返亚洲的仅是少数”。
在希波战争之中,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86年死去,儿子薛西斯一世继位。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经过全力的准备与筹划之后,拼凑起一只“规模空前”的波斯大军,再一次进攻希腊。士兵总数2641610人。加上随军杂务人员和运粮人员等,全军人数就是5283220人。这个数字尽管是希罗多德所记,但在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下,进行这样的庞大的社会动员是难以达到的。据近代研究者估计,人员总数约为50万,这当然己经不算少了。”除陆军之外,波斯又调动了海上作战能力很强的“三段挠船”1207艘,并组织了骑兵,由哈尔玛米特雷斯统率,不仅拥有骆驼和战车,还把阿拉伯人、亚速人、色雷斯人、印度人等——凡在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各地区的人民都当作强征入伍的对象,此外,部分奴隶也征用到波斯军队中,对希腊作战。
薛西斯一世统治下的波斯军队,无论在小亚细亚,还是在欧洲的阿提卡或雅典城,到处抢掠、烧杀,无恶不作,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经过温泉关的奋力抵抗,在希腊人树碑纪念阵亡盟军的碑文上是这样写着:“四千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在这里对三百万敌军奋战。”当年(前480)九月,波斯军队进入阿提卡,对那里放火打劫。”波斯的海军被诱入萨拉米湾之内,希腊海军拼死作战,结果庞大的波斯海军被击败,从而扭转了这次战局。
薛西斯一世“火速向海列斯彭特方面赶路,经45天来到渡口,但是带回来的军队几乎等于零了。”
波斯残余在希腊的军队于公元前479年在布拉底被雅典和斯巴达的联军击败,希腊半岛上的波斯军队被全部清除。波斯军队被清除的日子在希腊的历史上被定为“解放节”。同一年由珊提帕斯和勒俄提客达斯统率的希腊舰队在小亚细亚的密卡勒角一役也把波斯的残余海军消灭了。
公元前468年客蒙击败波斯军于枚里梅敦河口,虽然在公元前454年雅典舰队在埃及受到了波斯的打击,但是此时的波斯帝国,正处于内部起义、宫廷政变的四面楚歌之中,无法挽回颓势。更为严重的是:在公元前449年,雅典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密斯城战役中,波斯帝国水陆两军又遭惨败。就在这一年结束了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签订了“卡里亚斯和约”。
维系波斯帝国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就是军队。波斯帝国就是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之上,大流士一世曾直言不讳地说:“在我作了国王以后,我进行了19次战争……我击溃了并俘虏了9个国王。”正是由于军事征服,所以早在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时代,可以称得上“幅员广阔”的国家,它包括着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的大部、印度的一部、西亚细亚的大部、小亚细亚和埃及。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奴录主专制的国家,在当时的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能与之比拼呢?难怪大流土一世自我吹嘘地说:“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
显而易见,波斯帝国的强大,就是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它的军事实力,自然也就是维系其统治的支柱力量。这个帝国,统治的稳定与否和军事实力的大小、强弱便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军事力量强大,在政治统治上就表现出“稳定”:反之,它的统治就“动摇”,直至崩溃与灭亡。
希波战争的历史,就是波斯帝国屡战屡败的历史,直至签订失败性质的“卡里亚斯”条约。这不仅严重地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也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希波战争给波斯帝国带来的后果,其严重性就在于此。“大波斯王国建立得快,垮台也很快。波斯国家是一个缺乏内部经济统一的、非常不巩固的国家组织。”没有一个稳定而统一的经济纽带联系的“国家”,它何尝不是一个“偶然凑合起来的”“混合物”呢!这个国家最终的结局也必然的“依某一征服者的胜败为转移”,这是毫无疑义的。
从公元前449年“卡里亚斯和约”的签订,到公元前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灭亡波斯帝国。这期间相距一百一十多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波斯帝国没有什么“像样”的振兴与复苏,恰恰相反在这“和约”的前前后后,始终处在问题滋生、内外交困之中,最后走向坟墓。尽管波斯帝国没有在希波战争中“立刻”灭亡,但是战后的波斯帝国一直处在气息奄奄的状态中。如果说,这个大帝国还有存活的余力的话,也只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
正是由于希波战争,波斯帝国在军事上惨败,所以它的统治就此开始动摇。
希波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在萨拉米海战和布拉底战役之后,“小亚细亚西岸各城市纷纷起义反抗波斯人,居民推翻了波斯人指派的统治者,不久以后,爱奥尼亚就完全光复了。”此外,长时期被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反抗波斯的奴役的斗争更是如火如荼。沉重的统治枷锁是埃及人民反波斯统治的根本原因;希波战争中波斯的失败也成为鼓舞被统治地区人民的信心。
薛西斯一世镇压埃及起义后,又连忙进攻希腊,让他的弟弟——阿凯美涅斯统治埃及,并做了太守。结果阿凯美涅斯被利比亚人——伊纳罗斯杀死。伊纳罗斯领导的大起义给波斯帝国以很大的打击。
薛西斯一世死后,由阿塔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64年~前425年)继承王位。在他在位期间,埃及的两个王公在国内进行了一次很大的暴动,并且得到希腊舰队的帮助。这个暴动一直在阿门赫尔领导下坚持斗争,这一斗争到“卡里亚斯和约”签订之后。待到希波战争之后,波斯帝国基本上无力使用武力镇压,于是便使用了“以夷治夷”的怀柔的“退让”政策,在埃及王公死时,用其子继位,以图扑灭埃及人的反抗斗争。但是反波斯统治的斗争一直持续着,直至公元前410年埃及人取得胜利。
希波战争由于波斯的惨败,国内各地区、各民族起义此起彼伏。战败后的波斯帝国完全应付不了这种局面。波斯帝国军事上失利,其政治支柱的削弱,帝国的军事与政治关系十分清楚地被历史所证明,它的政权在各族人民打击之下,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此外,我们还有必要看看“卡里亚斯和约”带给波斯帝国的又是些什么。根据公元前449年签订的“卡里亚斯和约”,波斯帝国丢失了爱琴海、赫勒斯滂海峡及福鲁湾海峡的霸权;波斯帝国必须承认小亚细亚各城市的政治独立权。往日的小博斯亚细亚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每年向国库缴纳1760塔兰同白银,在贸易方面起着头等作用,从以弗索到苏撒的“御道”,通过小亚细亚(经撤狄、桑加里、哈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西经沿海地区的希腊城市掌握着东方和西方间的一大部分转口贸易。
大流士一世时代,在他“所统治的全部领土,除了缴纳固定的贡物之外,还被分化成若干地区,以便在每年的不同时期供应大王和他的军队以粮食,但是在一年中巴比伦供应四个月,亚细亚的所有其他地方供应另外八个月。”
由于波斯帝国对希腊战争在军事上的屡屡败北,导致了这个帝国的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各地人民反抗波斯统治的斗争络绎不绝。在小亚细亚、在爱奥尼亚,在埃及、在爱琴海、在海湾地区……可以说在它所有的统治地区,波斯帝国的统治已走向动摇、崩溃,整个帝国处于岌岌可危之中。其最终结果:(1)希腊城邦——爱奥尼亚“完全”光复,当地人民用起义与斗争赶跑了波斯的统治者;(2)由于小亚细亚的独立,每年向波斯帝国国库缴纳的数以千计的“塔兰同”白银从此不再缴纳;(3)从小亚细亚的以弗索到波斯首都苏撒的转回贸易,随着小亚细亚的独立,波斯不仅丧失了小亚细亚一带的海权,对外贸易之路也被堵死;(4)波斯帝国不仅要承认小亚细亚诸城市的政治独立,而且还要被迫放弃爱琴海等地区的海权。“卡里亚斯和约”基本切断了波斯帝国向海外“发展”的道路;(5)小亚细亚地区,不仅是波斯帝国国家税收的来源地,而且还是帝国军需物质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根据“卡里亚斯和约”,帝国军队失去了它的这一重要口粮来源。
综上所述,波斯帝国在军事上的屡屡失败,对帝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往日“繁盛”的波斯帝国在政治上从动摇走向崩溃,经济上逐渐缩小最终枯竭。
在波斯帝国逐渐衰败的过程中,其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不容忽视。阿黑门尼德王朝,无论是在希波战前还是战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都曾存在并发生过。特别是在希波战争之后,这一矛盾更加激烈。例如在阿塔薛西斯二世之后,各地区反波斯统治的起义遍及各处,而各地郡守也乘机与中央争夺统治权。地方与中央的夺权斗争,以及中央内部的夺权斗争从此愈演愈烈。
在阿塔薛西斯二世(公元前404年~前359年)统治的最后几年,阿尔明尼亚郡守——奥龙特、达斯克利翁城的统治者——阿里奥巴赞及郡守达塔木等出现了“郡守大起义”;到了阿塔薛西斯三世(公元前359年~前338年)虽然平定了一些“叛乱”,但是,在帝国统治下的各地郡守“反叛”经常发生,像阿塔薛西斯三世就是被宫中的太监所杀。太监立阿尔塞斯为国王,阿尔塞斯仅仅统治了两年,他和他的全家又被杀(公元前336年),于是阿黑门尼德王室的旁支——科多曼被拥上王位,取号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6年~前330年)。由此可见,波斯帝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是非常激烈与残酷的。
总之,在波斯帝国的对外战争接连惨败之后,波斯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各地区反波斯帝国统治奴役的民族斗争,帝国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斗争,以及宫廷政变等等,这一系列的复杂的矛盾,直接削弱和动摇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并导致波斯帝国最后灭亡。
作者:许秀亭
原载《吉林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