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蔡伦简介(太监蔡伦在汉中洋县存有608名后裔)
历史人物蔡伦简介(太监蔡伦在汉中洋县存有608名后裔)蔡伦后人在长达一千余年的迁徙史中,也存在旁逸斜出于“圈”外的现象。历史上的那次汉江暴溢,就有一部分蔡氏居民没有渡江北归,而是沿着汉江顺流东去、东北去的。这些人漂到故真符县及蔡家三岔一带(今洋县黄家营镇属地)便定居下来。斗转星移,岁月则又将其中的一部分人带到了陕西南部安康的华阴,而将其中的另一部分人带到洋县东北方的邻县佛坪县。当然,也有零星的蔡氏后代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迁居某些别的些地方。蔡伦后裔的迁徙与分布蔡伦家族的迁徙史是循着一条环形路线展开的。蔡伦在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受株连。当时朝廷派长水校尉押解其从龙亭到京都洛阳接受审讯,他不堪于忍受这样的耻辱,便在封地龙亭饮药而死。因蔡伦此时已成为“罪人”,作为养子的蔡兴及其族人为避其风头,首先从汉江之北逃难至汉江之南的祈子山、蒙家渡一带。故土难离,迁徙隐居之地的江南祈子山与龙亭仅一江之隔,不算远,既保持了与先祖蔡伦的墓地、封地易于亲近的特
蔡伦是我国东汉时期宦官、造纸术的发明人。宦官理应无嗣,但传闻讲,他却有后裔存于后世,且散居于汉水流域。那么,蔡伦是否真有后人?若真有后人,这些后人现今居于何地?人数多寡?其生存状态如何?
从2010年年初开始,笔者一行对传闻中蔡伦家族繁衍史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了汉水上游以汉中市洋县为中心区域的3县12乡镇28村5000余名群众。查明在汉水上游流域内确有蔡伦后裔在繁衍生息,现今尚有167户、608名蔡伦后代居住生活在汉中市辖区内的洋县龙亭杜村、洋县槐树关东西蔡沟和洋县的黄家营真符、南沟、三岔商沟、三岔赵沟、寨沟犁树垭、周家沟蔡家三岔、石家坎、骆驼项、干水垭豁蒿里湾及佛坪县的东岳殿、窑沟、长角坝、地桩河等地。
技师按古法仿制蔡侯纸
汉江以北、蔡伦封地及封地附近的蔡伦后裔,地域的方便使他们易于同蔡伦、同龙亭发生一些亲近的关系。那么,远一些的地方呢,是否由于地理而隔膜,最终使那种宗族的丝缕断绝了呢?
笔者的调查组涉过汉江,沿江而下,来到了东距龙亭20公里的洋县黄家营镇真符村南沟组。75岁的蔡廷林老人讲,他们这里共有蔡氏四门人,都是蔡伦的后代,而另一位75岁的蔡长顺老人更为明确、全面地讲,汉江南黄家营镇蔡伦后人中,骆驼项、南沟等辈分最高,为4门(即小门、碎门);商沟、赵沟、彭家沟、干水垭豁、蔡家三岔等辈分最低,为大门;石家坎白蜡树下、炉家沟等为2门,真符、佛坪、汉阴等为3门。
汉江之南黄家营的调查让蔡伦后代之脉络清晰,使蔡伦有后裔生息繁衍于汉江上游流域的事实更明了了。
更远一些的地方要算佛坪县了。佛坪县是洋县的邻县,位于洋县的东北方向,山区县,地广人稀,易于生存,故亦有蔡伦后人由昔日真符故县迁移至此。佛坪县蔡伦后裔的代表人物为洋县农民起义军“大刀会”头目“阿訇”之后的蔡玉银老人,1943年生人,住佛坪县袁家庄镇东岳殿村。他给调查组讲了许多蔡伦后人在洋县、佛坪两地生存的往事以及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并对居于佛坪的蔡伦后人谱系了如指掌。
蔡伦后裔的迁徙与分布蔡伦家族的迁徙史是循着一条环形路线展开的。蔡伦在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受株连。当时朝廷派长水校尉押解其从龙亭到京都洛阳接受审讯,他不堪于忍受这样的耻辱,便在封地龙亭饮药而死。因蔡伦此时已成为“罪人”,作为养子的蔡兴及其族人为避其风头,首先从汉江之北逃难至汉江之南的祈子山、蒙家渡一带。故土难离,迁徙隐居之地的江南祈子山与龙亭仅一江之隔,不算远,既保持了与先祖蔡伦的墓地、封地易于亲近的特点,又有汉水天堑长于护身之优势。然天时无常,隋唐之时汉江暴溢,百姓流离,已安居于江南数百年的蔡氏户族族群不得已而北渡汉水,返回江北居于贯溪白庙村与槐树关蔡河村东西二蔡沟。明清之际又有居于白庙村的蔡伦后人返回祖籍龙亭,安居于龙亭杜村坝。
蔡伦后人在长达一千余年的迁徙史中,也存在旁逸斜出于“圈”外的现象。历史上的那次汉江暴溢,就有一部分蔡氏居民没有渡江北归,而是沿着汉江顺流东去、东北去的。这些人漂到故真符县及蔡家三岔一带(今洋县黄家营镇属地)便定居下来。斗转星移,岁月则又将其中的一部分人带到了陕西南部安康的华阴,而将其中的另一部分人带到洋县东北方的邻县佛坪县。当然,也有零星的蔡氏后代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迁居某些别的些地方。
目前,蔡伦后代现居蔡伦封地龙亭及龙亭附近的最多,居住于龙亭以东汉江以南黄家营的次之,迁居于佛坪县的蔡氏后人较少。
余秋雨为蔡侯纸题词
关于蔡伦家族繁衍史的建议
通过逐户走访,笔者一行也充分地了解了这些蔡伦后代的生存状态、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关于这一家族的繁衍史,笔者觉得,最先应做的是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去伪存真,编写《蔡伦宗谱》,让蔡伦的后人知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总结过去,更好地面对未来。
其次,宜将蔡伦家族繁衍史和与之有关的文化遗产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研究、弘扬。譬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口头遗产《蔡伦造纸传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洋县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等。民间宗谱也是一种文化,将它同民间文学、民间传统技艺等结合起来保护、传承、发展,使我们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再次,在家族繁衍史上做文章,实质上也是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做文章。证实创造文明的先祖和创造文明的后人在某时某地的存在与活动,是对我国古代文明宝库的丰富,也是对中华文明的解读与指认,更是对培养和光大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促进。
目前,汉中市也已成立了“蔡伦文化研究会”这样的学术社团组织,该组织已经为弘扬蔡伦纸文化、研究蔡伦和蔡伦家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洋县蔡侯祠中蔡伦像
本文摘自汉中资讯网,作者系汉中市蔡伦文化研究会会长、洋县文化馆退休干部。
汉中最棒的微信公众平台,它集合汉中历史,文化,美食,街拍,旅游,户外等多种元素。欢迎大家关注与投稿,健康快乐的城市生活,在路上与您同行!
搜索关注微信『汉中在路上』
投稿邮箱:auld.langsyne@163.com
在路上hz2752286698
微信搜索搜索“汉中在路上”博主个人37988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