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镇魂街里面的于禁是什么(镇魂街中的于禁为何自称)

镇魂街里面的于禁是什么(镇魂街中的于禁为何自称)如果仅仅是这样,于禁只能算是个优秀武将,在名将如云的曹魏,这样的武将很多,曹操不会对他有什么重视。后又随曹操讨伐黄巾军余孽,不想遇到敌军夜袭,于禁临危不乱,率麾下将士力战,一举斩杀敌军首领刘辟、黄邵,官职也升为平虏校尉。后来,于禁带领手下的弟兄归附了曹操,在将军王朗(此人并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手下任都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时间不久,王朗发现于禁是个人才,立即向曹操推荐,说我手下有个人不错,将来是能当大将军的。曹操是个爱才的人,王朗如此推荐,就召见于禁“面试”。经过一番交谈,发现这小伙子不错,于是提拔于禁为军司马。很快,于禁获得了展露才华机会。随曹操征徐州,讨吕布,攻寿张,围张超,数战有功。

“国漫之光”《镇魂街》中,曹焱兵的守护灵于禁圈粉无数,一句“罪将于禁,恭迎我大魏守护之力”瞬间燃爆弹幕。于禁为何自称“罪将”?历史上的于禁又是怎样的人呢?

镇魂街里面的于禁是什么(镇魂街中的于禁为何自称)(1)

在动漫中,于禁的人物形象以及其自称“罪将”,灵感还是依据历史上于禁的生平事迹而来的。历史上的于禁是怎样的,一切还要从1800多年前的汉末讲起。

初露锋芒,名将之风

东汉末年,爆发黄巾之乱,各路诸侯招兵买马,许多有志青年都应募从军,于禁便是其中之一。

于禁的第一任主公是鲍信,这人在三国演义中就是个龙套选手,正史中更是连传记都没有,很快便被淹没在了诸侯割据的洪流中。在他手下,于禁没有获得露脸的机会。

后来,于禁带领手下的弟兄归附了曹操,在将军王朗(此人并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手下任都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时间不久,王朗发现于禁是个人才,立即向曹操推荐,说我手下有个人不错,将来是能当大将军的。

曹操是个爱才的人,王朗如此推荐,就召见于禁“面试”。经过一番交谈,发现这小伙子不错,于是提拔于禁为军司马。

很快,于禁获得了展露才华机会。随曹操征徐州,讨吕布,攻寿张,围张超,数战有功。

后又随曹操讨伐黄巾军余孽,不想遇到敌军夜袭,于禁临危不乱,率麾下将士力战,一举斩杀敌军首领刘辟、黄邵,官职也升为平虏校尉。

如果仅仅是这样,于禁只能算是个优秀武将,在名将如云的曹魏,这样的武将很多,曹操不会对他有什么重视。

但不久后的宛城之战,于禁的表现让曹操眼前一亮。曹操并不是常胜将军,一生吃过不少败仗。如果让曹操评选最狼狈的败仗,其中肯定会有宛城之战。

这一战,张绣降而复叛,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皆死于乱军之中,大将典韦力战阵亡,曹操自己也被流失所伤,险些丧命。

曹军撤退的时候混乱不堪,因为找不到曹操,许多大将带着残兵败卒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只有于禁约束部下几百人,边战边退,虽有伤亡但阵型不乱。

于禁在撤退路上看到了十几个衣衫褴褛的伤兵,便问他们为何如此模样,伤兵说是被青州军给劫了。早些时候,曹操征讨黄巾军的时候,在投降的黄巾军中挑选精锐,重新整编,号为“青州军”。

虽然被收编,但黄巾军本来就是流民居多,军纪散乱,加之曹操对青州军一向宽纵,如今兵败,便趁机劫掠友军。

于禁听后大怒,马上号令部众,公布青州军的罪行,随即率兵猛攻青州军。

青州军如何是于禁的对手,被打的屁滚尿流。这青州军战斗力不怎么样,告状的本事倒是一流,被于禁教训后立即跑到曹操那里反告于禁攻击友军。

镇魂街里面的于禁是什么(镇魂街中的于禁为何自称)(2)

于禁回来后,也不着急见曹操,先令士兵安营扎寨,并做好防护措施。有人就说:“都啥时候了,你还顾得了这些。青州军已经告黑状了,赶紧去向主公解释啊!”

于禁不慌不忙地回答:“现在后有追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赶上来了,不先做好防守,到时候被人当靶子打吗?而且主公是个聪明人,自会分清哪些是诬告。”

等到防御工事都做完了,于禁才去拜见曹操,并秉明了事情的详细情况。曹操十分高兴,称赞于禁有古时名将的风范。加上之前的战功,封于禁益寿亭侯。至此,于禁逐渐步入曹魏第一武将序列。

中流砥柱,五子良将

历史上,提起官渡之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反过来想,既然是以少胜多,人数处于劣势,战争前期免不了吃些苦头的。

曹操第一次和袁绍相持,因为袁绍兵多将广,曹营武将没人愿意承担前线的防守任务,只有于禁愿为先锋。曹操感叹于禁的勇气,拨给他两千人守卫延津。

袁绍趁曹操东征刘备,猛攻延津,没想到碰了个硬钉子,无功而返。攻防转换,轮到曹军进攻的时候,于禁和乐进所向披靡,率军连克两县,斩杀的敌兵加上俘虏共有数千人之多,并招降袁绍手下武将二十多人。

官渡之战中,两军在营中建起土山相对,袁军在土山上向曹营放箭,矢如雨下,曹军死伤无数,军心低靡。只有于禁无视箭雨,坚守土山督战,鼓舞士气,军心逐渐振奋。

官渡之战后,于禁的老乡,先前归降曹操的泰山流寇首领昌豨再次反叛。这个昌豨反复无常,丝毫没有信义可言,屡降屡叛,这次也惹恼了曹操,便派于禁前去平乱。

昌豨如何是于禁的对手,被围攻的急了,仗着和于禁是老乡,就跑到于禁那里投降,夏侯渊等人觉得既然投降了,那就绑了送主公发落吧。没想到于禁却说:“你们都忘了主公平日的法令了吗?围攻而降的人不赦免,依令而行,才是为人臣的节操。纵然昌豨与我有交情,我又怎么能为了这些失去节操?”

于是挥泪斩昌豨。曹操听说后,虽感叹昌豨命不好,却因此更加看重于禁。

当时,于禁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均为曹魏虎将,深受曹操倚重,堪称中流砥柱。他们出兵时任前锋,撤退时做断后,时人号曰“五子良将”。

镇魂街里面的于禁是什么(镇魂街中的于禁为何自称)(3)

其中,于禁治军最为严格,缴获的财务物一分不取,都上交入库。所以,曹操对他的赏赐也厚重。但于禁铁腕治军,对部下格外严厉,曹魏军中都很畏惧他,所以不是很得人心。

于禁的高光时刻是率领几十个骑兵就夺取了朱灵的兵权。

朱灵原为袁绍部将,后降曹操。后来朱灵得罪了曹操,曹操便想要夺了他的兵权。因为于禁在军中有威信,这事就让交给于禁去办。

夺权这种事通常危险性很大,万一对方不配合,再埋伏百余个刀斧手,来个摔杯为号,被乱刀砍死是常有的事。

结果,于禁只带几十个人来到朱灵的军营,宣布曹操的命令,朱灵吓得话都不敢说一句,乖乖交出了兵权。可见,当时曹魏军中于禁的威信之高。

此事之后,于禁被封为左将军,假节钺。左将军属于位高权重的“四方将军”,假节钺就更了不得了,可以随意诛杀触犯军令之人,战时状态下不必请示君主,自己发号施令。

于禁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曹操最受信任的外姓将领,没有之一。

晚节不保,愧于曹魏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生到达巅峰时往往也是要走下坡路的时候。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打樊城,守将曹仁告急。曹操派于禁率兵援助,没想到天降大雨,汉水暴涨,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和庞德,威震华夏。

当时,庞德是降将,且其兄长在蜀汉任职,关羽劝降,没想到庞德大骂关羽,誓死不降,被杀身亡。反而是曹魏宿将的于禁投降关羽,消息传回,曹魏朝野上下哗然,曹操不禁感叹:“我和于禁相知三十年,怎么在为危难的时候反而不如庞德啊。”于禁的声望一落千丈。

镇魂街里面的于禁是什么(镇魂街中的于禁为何自称)(4)

我想,这也是在《镇魂街》中,作者为何让于禁自称“罪将”的灵感来源。

关羽败走麦城,东吴收付荆州后,于禁被送往吴国。

然而,于禁在东吴日子并不好过,作为降将,一边忍受着自己内心的煎熬,一边还要遭受吴国群臣的白眼。

有次,孙权和于禁并马而行,虞翻看到后,大声呵斥于禁:“你不过是投降的俘虏,怎么敢和我的主公并驾齐驱呢!”说完,还要拿马鞭打于禁,幸亏及时孙权喝止。

后来,孙权大宴群臣,于禁也受邀列席。席间,于禁闻乐思及往事,不禁流涕,虞翻又说:“你想要以虚情假意寻求脱身吗!”惹得孙权很不高兴。

历经蹉跎,于禁终于还是回到了魏国,却早已物是人非。老主公曹操去世,曹丕称帝。于禁也不再是当年威震三军的大将,须发皆白,形容憔悴,成为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而曹丕终究比不得其父,让人在高陵画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誓死不降,于禁投降的壁画,于禁看后羞愤而死。一代名将,没有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就这样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程。

镇魂街里面的于禁是什么(镇魂街中的于禁为何自称)(5)

结语:如果没有建安二十四年秋的那场大雨,如果上天再给于禁一次选择的机会……也许于禁的结局会截然不同,可历史没有如果。

陈寿评价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如今,我们已无从得知于禁为何会投降。但我相信,假如于禁能再次见到曹操,他最想说的话一定是《镇魂街》中的那句经典台词:罪将于禁,恭迎大魏守护之力,愿世代为曹家赴汤蹈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