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了日本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破解日本战国桶狭间之战的谎言)
粉碎了日本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破解日本战国桶狭间之战的谎言)战后,织田信长论功行赏,获得最高战功的居然不是砍下今川义元首级的毛利新介,而是向织田信长汇报今川义元本阵位置所在的梁田政纲。织田信长随后率军三千人朝着东北方向进军,很快就绕到了今川义元的背后,而今川义元却因为大意轻敌,对织田军的动向浑然不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川义元的本阵被织田信长“奇袭”,今川义元本人也命丧当场,今川义元死后,群龙无首的今川军便撤军返回了。今川义元织田信长的领地尾张国,便是今川义元上洛之路的第一块绊脚石,今川义元举兵四万五千人西进,想要一举歼灭织田信长。织田信长的家臣们都因为敌我实力悬殊,劝信长守城待援,但是织田信长却一意孤行,出城迎战。在织田信长率军进入织田家在前线布置的山寨善照寺砦之后,手下负责情报工作的梁田政纲前来报告,说已经探明了今川义元的本阵位置。这时候大家才明白,织田信长出战并非是想以卵击石,而是想带着少数的兵力通过偷袭今川义元来取得胜利。
作者:北条早苗
桶狭间合战
“桶狭间合战”是发生于日本永禄三年(公元1560年)时期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分别为当时日本“东海道”第一的大名今川义元与尾张国的国主织田信长。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但是,桶狭间合战最终却以劣势的织田信长取胜而告终,并彻底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走向,织田信长也从桶狭间合战开始,走上了统一日本的道路。
通说中的桶狭间合战在民间的通说之中,桶狭间合战的过程异常曲折传奇。首先战争的起因,便是由于日本进入了后世所称的战国时代,当时统治日本的室町幕府摇摇欲坠,身为幕府将军足利氏旁系出身的今川义元便想举兵进入京城(上洛),取代足利氏问鼎天下。
今川义元
织田信长的领地尾张国,便是今川义元上洛之路的第一块绊脚石,今川义元举兵四万五千人西进,想要一举歼灭织田信长。织田信长的家臣们都因为敌我实力悬殊,劝信长守城待援,但是织田信长却一意孤行,出城迎战。
在织田信长率军进入织田家在前线布置的山寨善照寺砦之后,手下负责情报工作的梁田政纲前来报告,说已经探明了今川义元的本阵位置。这时候大家才明白,织田信长出战并非是想以卵击石,而是想带着少数的兵力通过偷袭今川义元来取得胜利。
织田信长随后率军三千人朝着东北方向进军,很快就绕到了今川义元的背后,而今川义元却因为大意轻敌,对织田军的动向浑然不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川义元的本阵被织田信长“奇袭”,今川义元本人也命丧当场,今川义元死后,群龙无首的今川军便撤军返回了。
战后,织田信长论功行赏,获得最高战功的居然不是砍下今川义元首级的毛利新介,而是向织田信长汇报今川义元本阵位置所在的梁田政纲。
桶狭间合战
以上,便是通说中桶狭间合战的故事了,非常传奇,今川义元在问鼎天下的过程中被一个无名小卒给算计了。而织田信长被后世神化成了一个算无遗策的智将,似乎今川义元的举动都在织田信长的掌握之中,最终决定大局的奇袭作战,也成为了一开始信长就决定好了的战术。
然而,历史真的是如此吗?
今川义元上洛之谜在通说之中,今川义元的西进是为了进入京城,取代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氏统治日本,也就是说,今川义元想要“上洛”。
幕府将军足利义辉
这种说法在生活于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医”小濑甫庵所创作的《甫庵信长记》里就有提到,今川义元想要率军进入京都,匡扶正道。江户时代的史料《松平记》也提到,今川义元向尾张进军,准备讨伐织田信长再上洛。而在战国时代末期的历史书《当代记》中,也暧昧地说今川义元西进的目的是征服尾张国,再夺取天下。
同样,日本也有非常多的史料没有说明今川义元西进是为了“上洛”,比如织田信长的家臣太田牛一所写的《信长公记》,比如德川家家臣大久保忠教所写的《三河物语》等等。再加上当时今川家来往的文书中确实没有提到要“上洛”之事,如果说今川义元的目标是想远征上洛这样的大事,他没有理由不做好充足的准备。
君临畿内的“天下人”三好长庆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对今川义元来说也并非是一个上洛的好时机。同数年后织田信长上洛时的局势不同,桶狭间合战时,今川义元若想要上洛,除了需要面对尾张织田氏、美浓斋藤氏、近江六角氏、浅井氏这些地方豪强以外,盘踞在畿内的三好家才是今川义元真正要面对的大敌。彼时三好家正值三好长庆统治的鼎盛时期,放逐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压制幕府管领细川晴元、势力遍及富饶的京畿、四国,相比之下,今川义元统治的东海道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在三好家面前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那么,今川义元出兵尾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根据现在学者考证的结论,一般是认为如下两个原因比较可靠:1、解救被织田信长包围的鸣海城、大高城。2、更好地统治三河国。
鸣海·大高城的包围
众所周知,在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死后,织田信长曾面临过巨大的危机,家中分裂不说,主君清州织田家也对自己虎视眈眈。不仅如此,鸣海城的城主山口教继背叛了织田信长,投入了今川义元的怀抱,山口教继还买一送二,将信长麾下的大高城、沓挂城都给调略到了今川家麾下。
鸣海城距离织田信长的居城清州城约十八公里左右,夸张一点来说,今川军入驻鸣海城后,每天到清州城下日行一善都不是没有可能的。并且,尾张国知多半岛的南部虽然还在织田信长麾下,但是鸣海城的叛变却导致织田家的领地被一分为二,切断了知多半岛南部与织田信长的联系。
织田信长自然不能够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在鸣海城与大高城附近共修筑了七个防御工事“砦”,将两座城池包围。鸣海城、大高城本就是深入敌人领地的据点,被包围之后很快就向今川家求援,今川义元因此方才出阵尾张,解救两座城池。
尾张国诸城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想更好地统治三河国了。在日本战国时代,各个大名之间接壤的边境是被称为“境目”的地区,这些地方的地方势力,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经常在几个势力麾下来回摇摆,今川家统治的三河国便是这样的情况。
西三河原本就不是今川家的地盘,而是三河松平氏的领地,后被今川家占领。今川义元统治后期,为了更好地治理三河国的领地,将家督之位让给了嫡子今川氏真,并且将骏河、远江的政务交给今川氏真管理,自己专门负责统治三河。在桶狭间合战前的五月八日,今川义元获得了朝廷的“三河守”任官许可,这给了今川义元统治三河国一定的大义名分。
为了彻底巩固今川家在三河的统治,今川义元需要将原本是“境目”地区的三河国变成“内地”,所以才需要以三河国为基地进行领国扩张,敌对多年的邻国尾张国自然就成为了首选目标。正是因此,今川义元才会动员起庞大的军势对尾张国发起进攻,除了作战以外,还有一定的军事示威成分在里面。
桶狭间合战并非“奇袭”织田信长
在通说里,桶狭间合战时,织田信长率军绕到了今川义元本阵的后方,对今川义元发起奇袭。大致就是今川义元从沓挂城出阵以后,来到了桶狭间,而织田信长则出了奇兵,先是从善照寺砦出阵,向东朝着沓挂城前进,在沓挂城附近又掉头沿着今川义元进军的路线向西进军,来到了今川义元本阵的背后,发起了奇袭。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即便在地图上的距离,织田军的行程也需要走十几公里,更别提当时天降冰雹,织田军走得还是山路了。按照这样的情况来看,织田信长的迂回是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够保证在他迂回的过程中,今川义元不会离开桶狭间呢?后世的军记物为了圆这个说法,甚至编造了织田信长派人给今川义元送去酒食,拖住了今川义元本阵的移动,但是这种说法依旧不靠谱,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实际上,按照《信长公记》的记载,织田信长从善照寺砦出阵以后,并没有向东进行迂回,而是南下来到了中岛砦。中岛砦与善照寺砦不同,中岛砦位于低地,地势十分不利,家臣们反对织田信长放弃便于防守的善照寺砦前往中岛砦,但是该建议却被织田信长无视了。
织田军进军路线(实线为《信长公记》的路线,虚线为《甫庵信长记》的通说)
来到中岛砦后,织田信长对家臣们发表了一次演讲,大致就是今川军先锋经过了一夜的作战,已经疲惫不堪了,我军现在出阵,定可以一举击败他们。
织田信长口中的经过一夜战斗的今川军先锋,指的就是攻略了丸根砦与鹫津砦、解救了大高城的松平、朝比奈队。说明在《信长公记》的记载中,至少在这个时候,织田信长的作战目标还不是今川义元,而是今川军的前锋。在日本战国时代,战争中前锋被击败后撤军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织田信长的战术其实和普通的战国大名相比没有什么两样。
按照松平军的进军路线,攻陷丸根砦、鹫津砦后理应继续北上,然而,松平元康队因为过于疲惫,早就南下返回大高城休整了,织田信长并不知晓此事,所以从中岛砦出阵向东进军的织田信长并没有遭遇到他口中的今川军前锋。
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
不过,织田信长虽然没有遇到松平元康队,但是却遭遇了另外一支今川军,这支今川军因为刚下过冰雹、击退过织田军小股部队的缘故,丝毫没有防备。在突然遭到了织田信长的攻击后,这支今川军立即溃败,败军朝着今川义元所在的桶狭间山退去。织田信长在追击的过程中,发现了桶狭间山正是今川义元的本阵所在,立即下令对今川军本阵发起进攻,讨取了今川义元的首级,取得了胜利。
综上所述,从《信长公记》的记载来看,织田信长所指挥的“桶狭间合战”并非是一场奇袭战。织田信长试图正面击败今川军前锋,但是却与另一支今川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最后在追击过程中发现了今川义元的本阵所在,这才造成了今川义元的战死。
那么,“正面作战”的《信长公记》与“奇袭作战”的《甫庵信长记》究竟谁更可靠呢?当然是前者,要知道太田牛一是织田信长的家臣,了解织田家的合战经过是非常方便的。而医生小濑甫庵之所以创作《甫庵信长记》,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在看完《信长公记》后觉得太田牛一写的书太过乏味,这才在《信长公记》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许多艺术作品里,桶狭间合战交战时依旧在下雨
顺便,桶狭间合战前织田信长进军时虽然下了冰雹,但是交战之时雨已经停了已经停了已经停了。
梁田政纲的“最高功勋”之谜在通说中,桶狭间合战的取胜关键在于织田信长的“情报作战”取得的胜利。在《甫庵信长记》的记载中,织田信长在善照寺砦时收到了“梁田出羽守”的情报,获知了今川义元的本阵所在,最后织田信长才能够完成他的“奇袭作战”。
不过,上文已经说过了,“桶狭间奇袭”只是存在于《甫庵信长记》里的故事,按照《信长公记》的记载,桶狭间合战根本就不是什么奇袭战。那么这样一来,梁田政纲向织田信长汇报今川义元本阵、在战后受到最高赏赐之事,就很值得推敲了。
梁田政纲
梁田政纲,在史料里一般被称为“梁田出羽守”,在桶狭间合战后受封沓挂城。根据《甫庵信长记》的记载,梁田出羽守在桶狭间合战时向织田信长报告了今川军的阵型与今川义元本阵的位置,建议织田信长偷袭今川军的后军,讨取其大将。
至于受封沓挂城之事,则见于江户时代的史料《备前老人物语》,书中言梁田出羽守在桶狭间合战时因为一“良言”受封沓挂城三千贯,连讨取了今川义元首级的毛利新介的封赏都没有梁田出羽守高。
到了明治时代,日本参谋本部编纂《日本战史》的时候,将《甫庵信长记》与《备前老人物语》的记载给掺和在了一起,之后梁田出羽守探查情报并获得最高赏赐之事才逐渐变成通说。
那么,梁田出羽守受封沓挂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实检,即检验获得的首级的身份、评比战功
在《信长公记》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到梁田出羽守这个人,而桶狭间合战战后统计战功的“首实检”则发生于合战的次日,对毛利新介等立功武士的封赏便是在这一天进行的,如果按照通说中的说法,梁田出羽守受封沓挂城理应也是同日。
沓挂城的城主近藤景春在桶狭间合战时战死,沓挂城在桶狭间合战后也的确落入织田家手中,梁田出羽守也确实受封了沓挂城。但是,至少在首实检的这天沓挂城依旧处于今川家的麾下,织田信长又怎么会慷他人之慨,将别人的领地赏赐给自己的家臣呢?
另外,在《信长公记》中的元龟元年(1570年)六月二十二日条目中,太田牛一提到织田军从小谷城撤军之际,织田军的殿军由三位奉行指挥,其中一人为“梁田左卫门太郎”。根据学者谷口克广的推测,梁田左卫门与梁田政纲应该是父子关系,所以梁田氏在织田家中的地位应该不算低,至少也算是中坚家臣中的一员。
因此,真正的事实可能与《日本战史》的记载大相径庭。梁田出羽守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尾张国的豪族,率领一族参加了合战。在桶狭间合战后,织田信长收复了沓挂城,为了对当地的豪族、地侍进行再编,任命了信赖的家臣梁田出羽守出任沓挂城城主。
虽然少了梁田出羽守的情报工作,少了桶狭间的“奇袭”,使得历史变得乏味了许多,但是抛开艺术创作的话,历史可能确实也就“仅此而已”了。
欢迎大家关注本头条号“指尖看日本”,本号将会持续更新日本历史、文化、时事趣闻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