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刽子手邓海山哪年死的(清朝最后的刽子手邓海山)
清朝的刽子手邓海山哪年死的(清朝最后的刽子手邓海山)从这里不难看出,刽子手这个职业其实很不招人待见,在大部分人心里,刽子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冷血杀手”,他们双手沾满鲜血,是吃死人饭的,很晦气。《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中曾记载“那李林甫......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刽子手所谓:“刽者:断也,从刀,会声”。手起刀落间,人头落地,动作干净利落,这便是刽子手。刽子手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职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1929年5月6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废除斩刑,至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刽子手”,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身处清朝末期的刽子手邓海山,也因此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刽子手。
回顾邓海山的一生,经他手斩杀的罪犯,就有300多位。
因刽子手这一特殊的职业,邓海山曾赚了不少钱财,但最终他也因刽子手的身份,晚年终遭报应,晚景凄凉。
刽子手
所谓:“刽者:断也,从刀,会声”。手起刀落间,人头落地,动作干净利落,这便是刽子手。
刽子手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职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中曾记载“那李林甫......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从这里不难看出,刽子手这个职业其实很不招人待见,在大部分人心里,刽子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冷血杀手”,他们双手沾满鲜血,是吃死人饭的,很晦气。
可在古代还是有人愿意投身于这样“罪恶”的行业,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一些走投无路之人,难以维持生计,为了混口饭吃,才不得不选择去当一名刽子手。
邓海山选择成为刽子手的原因也是如此。他出生于湖南长沙的贫穷家庭,父母都是穷苦农民,一家人都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又因没钱治病,所以邓海山的父母,在他还未成年时,便都早早离世了。
邓海山从此便成了孤儿,小小年纪就得要学会自己讨生活,他曾为地主家打工,在作坊干苦力,摸爬滚打,又身处乱世。
邓海山早期的生活过得尤为艰难,在最困难时,他只能上街乞讨,为了旁人的一点施舍,活得毫无尊严。
邓海山遇贵人
直到长沙知名刽子手佟绍箕的出现,才使得邓海山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机,而佟绍箕也成了邓海山一生中的贵人。
佟绍箕作为刽子手,因他那娴熟的斩首技巧而闻名,他在行刑时,动作干净利落,不会让死刑犯感觉痛苦,这也算是给死刑犯最后的一丝心理慰藉了吧。
出于这一点,很多死刑犯的家属会私下里专门给佟绍箕送一些钱财,和礼品,就是想要拜托他能在行刑时干脆一点,让自己的亲人走的轻松一些,不至于那么痛苦。
除了这些“额外收入”以外,刽子手本身也有酬劳,一般刽子手砍一颗脑袋,官府便会支付他们二两银子。
一月下来,固定收入也有十几两银子。这对于清朝末期那个动荡的时期而言,已经算是非常高薪的职业了。
这些收入,足够让刽子手佟绍箕在生活上过得很自在,不愁吃喝。
当时,佟绍箕正在街边大口吃着肉,这让另一边正在街头乞讨的邓海山见了,好生羡慕,他很好奇这个能大口吃肉的有钱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从事的什么职业。
在经旁人的介绍下,邓海山才知佟绍箕的身份,于是便鼓起勇气,死缠烂打,希望佟绍箕收下他这个徒弟。
没错,为了能吃饱饭,邓海山决定要像佟绍箕一样,成为一名刽子手,即便这份工作很晦气又如何,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跟着师傅有肉吃。
但是刽子手这一行当,严格来讲也是一个技术活儿,讲究快准狠,杀人只在那一瞬间。
若技术不精,在砍头时,并未一刀毙命,那对死刑犯和刽子手而言,都是一种心理和身体上的折磨。
所以,刽子手不是所有人想做就能做的,不然佟绍箕也不会愁找不到徒弟了。
刚好这会儿来了现成的,佟绍箕见邓海山可怜巴巴的样子,最终还是同意将他收入麾下,作为自己的徒弟。
冷血刽子手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邓海山拜师成功后,也苦练自己的砍伐技术,被他用来练刀的西瓜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了,一直砍一直爽。
在有刑场要行刑时,他也总是在一旁仔细观摩,细心学习。最终邓海山还真就不负师父佟绍箕的期望,成了一名技术了得的合格刽子手。
当上刽子手之后的邓海山,也确实完成了他当初的目标,有肉吃,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但此时的邓海山似乎只看到了当刽子手能为他赚得多少钱财,却没意识到太多的杀戮会引起的后果。
他师傅佟绍箕在临终前,为邓海山上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邓海山,干刽子手这一行,切记杀人不可过百,最多99个,之后就要金盆洗手,否则晚年不得安宁。
但当时的邓海山并未完全理解,师傅这番话的含义和重要性。
佟绍箕去世后,邓海山已完全成了一位技术精湛,远近闻名的刽子手了,且当时他的薪酬也由原来的一颗头2两银子,涨到了一颗头4块银元。
受到金钱诱惑,这让邓海山在那一时期,不断砍头,停不下来。即便他在砍下第99颗人头之后,依旧没有收手,早已将师傅的临终教诲抛之脑后。
据悉,邓海山一生,共执行了300多次斩刑任务,砍下了300多颗脑袋。而300多条人命的报应,也很快便报应在了他的身上。
300多颗头的报应
清朝斩刑遭到废除后,由枪决死刑代替斩刑。刽子手这一职业,也就此被时代所抛弃,邓海山因此失业,那他的余生又该何去何从呢?
关于邓海山后来的发展,历史资料没有明确记载,只能从街坊邻里的议论和回忆中,找到些线索。
据传,邓海山失业之后,由于他当初的挥霍无度,使得他在落魄之后没留下任何积蓄,也因他刽子手的身份,一直以来也没能娶个媳妇,无家庭。
很多人也因他曾经的杀戮,不愿和他来往,也没老板愿意雇佣他。
所以兜兜转转,晚年的邓海山,最后再次回到了街头乞讨的生活,风餐露宿。
据说,在1925年的一天夜里,邓海山最终是死在了长沙县郊外的路边,死时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更是面露惊恐,实在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