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马球图的特点(唐朝人多爱打马球)
唐代马球图的特点(唐朝人多爱打马球)其中,“招揽”最多人驻足观看的是一件展现唐代“打马球”风姿的彩绘泥塑打马球俑。还有这些武士俑、跳舞俑↓唐代就有“超现实主义”开展首日,展厅内人潮涌动,不少观众被“神情”灵动的文物吸引。比如这些男俑↓
说起唐代,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这是一个“以胖为美”的盛世,是一个包容的时代。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条名为“唐蕃古道”的官道兴起,连接唐代都城长安和吐蕃都城逻些——今天的西安到拉萨。
这条古道上运过丝绸帛绢、粮食茶叶,来往过唐蕃使臣,更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的漫漫长路……
6日起,来自全国七省区的172件/套“唐蕃古道”精品文物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带领观众“重走”千年古道,感受大唐气象和吐蕃古韵。
唐代就有“超现实主义”
开展首日,展厅内人潮涌动,不少观众被“神情”灵动的文物吸引。
比如这些男俑↓
还有这些武士俑、跳舞俑↓
其中,“招揽”最多人驻足观看的是一件展现唐代“打马球”风姿的彩绘泥塑打马球俑。
△彩绘泥塑打马球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只见马上人物蓄八字短须,身着唐代流行的圆领紧身绛色长袍,骑一匹白色大马飞奔,手臂挥杖,作打马球状。
“马球运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见证,在唐代曾经风靡一时,还出现了专门的马球场。”来自青海省博物馆的策展人之一佛音介绍,“打马球”经唐太宗提倡在长安盛行成风,后经我国先后传至日本和朝鲜等国,该俑对于研究古代西域和中原的文化交流及体育运动史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青釉人首鸡身俑,四川博物院藏
再看这件“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青釉人首鸡身俑。鸡身呈展翅欲飞状,人头上还有鸡冠,如武士般威武,雄鸡造型生动,将动物和人结合在一起,可见唐代巴蜀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广东省博物馆的展览项目负责人黄苏哲介绍,此式明器或为观风鸟的一种,多见于唐宋墓葬,被视为羽化升仙的载体和引导墓主灵魂趋吉避凶的神物。
看过影视剧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很多唐代仕女脸上都会以赤色涂脸,泛着红晕。原来,这种习俗也源自吐蕃。
佛音说,“赭面之俗”原本是吐蕃人为适应高原地区太阳紫外线强烈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是为了辟邪。因为文成公主对此不甚喜欢,松赞干布便下令禁止人民赭面。却没想到,这种赭面、髻堆的习俗传入长安,被唐京城仕女竞相崇尚,成了一种流行。白居易的《时世妆》就对此有过描写。
增设多个板块,呈现唐蕃互动交流
为了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还设置了动画、漫画、触屏展示、墙体投影、复原场景等互动项目。此次亮相广东的展览,展品涵盖金银器、丝毛织品、陶瓷器、木简、文书、画像砖、石器、铜器等多个类别,展现了藏南谷地土著文化、北方游牧文化、中原汉文化、西亚文化、中亚文化等多元文明在唐蕃古道上的交流融合。
“我们还对原有巡展内容结构有所调整,新增了‘唐蕃博弈’‘典籍制度’‘宗教文化’‘吐蕃简牍’‘吐蕃医学’等版面,加强对吐蕃文化的解读,全面呈现唐蕃互动交流。”黄苏哲说。
据悉,本次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藏博物馆、青海省湟源县古道博物馆、海西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共同协办。
【知多D】
唐蕃古道是1300多年前,从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通往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的官道,被誉为沟通汉藏两族人民友好联系的“黄金桥”,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干线之一。
古道全长3000余公里,跨越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地,是唐代以来中原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地的必经之路,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维系民族情感与区域联系的纽带。
吐蕃王朝和唐王朝崛起与兴盛之前,来往于中原内地与青藏高原之间的道路交通系统,主要有羌人之路、吐谷浑道和党项故道,它们都为唐蕃古道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公元七世纪初 吐蕃松赞干布即赞普位后 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 征服了北面的苏毗、西边的羊同(今西藏阿里地区)以及东边的党项等一些羌族部落,并与南部的泥婆罗 (今尼泊尔)国通聘 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
随着吐蕃的崛起,唐与吐蕃往来密切,唐蕃古道也随之进入兴盛期。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后,唐蕃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唐蕃古道也随之定型。
伴随着唐蕃古道的形成,唐蕃双方通过政治上的联姻、军事的交相接触,使者的往来,经济贸易的互相渗透,文化风俗的彼此影响,对唐蕃关系的维系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汉藏民族的发展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在原古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交通,对藏区社会的发展以及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联系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看展TIPS】
展期: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2月28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黄堃媛
【摄影】仇敏业
【通讯员】黄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