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八个字(这个清朝太有意思了)
多尔衮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八个字(这个清朝太有意思了)认完亲后,周奎做东,请大家吃饭。宴席期间,周奎一直行君臣之礼,却根本不提太子居住一事。周奎看见太子后,大吃一惊,随后马上全力接待。接待期间,周奎叫来只剩下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让他们兄妹相认。这对兄妹见面后,相持痛哭,观者皆感动不已。回京后,朱慈烺无处可去。后来,他想到有一个叫常公公的宦官,是一个退休的官员,曾经照顾过他。当太子时,朱慈烺经常去常家玩。于是,朱慈烺凭借自己的记忆,找到了常公公,准备投奔他。要知道,常公公不过是一个退休的宦官,焉敢收留前朝太子。于是,常公公委婉地告诉他,说自己这里庙小,供不起您这尊大佛。如今,您可以去投奔外戚周奎,他是您的姥爷,他肯定会照顾您。而且,您的妹妹长平公主,就是被崇祯砍伤的那位公主也在周奎家,你们可以兄妹相认,一起生活。在常公公的劝说下,太子同意了此事。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了周奎府,投奔周奎。
崇祯自杀后,三个皇子就被李自成捕获了。后来,在讨伐吴三桂期间,李自成害怕他们图谋不轨,就把他们带到了山海关。结果,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后,他的部队一片混乱,在兵荒马乱之际,三个皇子逃跑了,也就此失散。
三个皇子失散后,皇太子朱慈烺在乱世中活了下来,他一路乞讨,成功回到了京城。
回京后,朱慈烺无处可去。后来,他想到有一个叫常公公的宦官,是一个退休的官员,曾经照顾过他。当太子时,朱慈烺经常去常家玩。于是,朱慈烺凭借自己的记忆,找到了常公公,准备投奔他。
要知道,常公公不过是一个退休的宦官,焉敢收留前朝太子。于是,常公公委婉地告诉他,说自己这里庙小,供不起您这尊大佛。如今,您可以去投奔外戚周奎,他是您的姥爷,他肯定会照顾您。而且,您的妹妹长平公主,就是被崇祯砍伤的那位公主也在周奎家,你们可以兄妹相认,一起生活。
在常公公的劝说下,太子同意了此事。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了周奎府,投奔周奎。
周奎看见太子后,大吃一惊,随后马上全力接待。接待期间,周奎叫来只剩下一只胳膊的长平公主,让他们兄妹相认。这对兄妹见面后,相持痛哭,观者皆感动不已。
认完亲后,周奎做东,请大家吃饭。宴席期间,周奎一直行君臣之礼,却根本不提太子居住一事。
宴会结束后,长平公主单独来找朱慈烺,给了他一些银两,还有一些衣服,告诉了他周家人的心思,她让朱慈烺以后不要再来了,他们以后也不要再见面了。
见此情景,太子虽然大怒,但他也知道周家的苦衷。于是,朱慈烺拿着这些东西,拜别了妹妹。
太子拿着这些钱后,在外面独自生活了几天,养尊处优的他哪里受得了民间疾苦?他忍耐不住再次造访,恳请周奎收留自己。
得知太子去而复返后,周奎让自己的儿子(一说是周奎的侄子)周绎出马,去回绝太子,不让他再来。
周绎出门后,给了太子一些银两,委婉地告诉他:“您的身份太特殊了,我们不敢收留您。您要想在这个世界存活,就得韬光养晦、低调行事。如今,您千万别说自己是太子,就说自己姓刘,是一个教书的先生,这样就能避祸了。”
对于周绎善意的劝告,太子不仅不听,还跟他吵了起来。
原来,太子认为周家人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已经无权无势,就不认这个亲戚了,他们这是欺人太甚。太子玩命地嚷嚷,说自己是大明王朝的太子,是周家人的主子,一日为主子,就永远是主子。
见此情景,周绎大怒,就跟太子吵了起来,他们还动了手。周绎打了太子一顿,让他闭嘴。结果,太子的秉性跟他父亲一样,宁死不屈,即使被打了,也绝不闭嘴,依旧痛骂周绎不已。
最终,双方的动静越来越大,就被人告官了。清朝马上派人来到周府,把太子和周家人都缉捕归案。
太子之所以这样有恃无恐地亮出身份,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原来,在太子眼中,清朝是一个不错的王朝,多尔衮善待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不仅厚葬了他们,还颁布诏书,要善待前朝遗孤,以彰显自己的仁义。因此,在太子眼中,大清王朝应该会善待他,给他封王封爵。最不济,也能让他荣华富贵一生。
在太子眼中,对比大顺王朝,大清王朝再差,也不应该比大顺王朝差。毕竟,李自成承诺保他一世富贵,还册封他为“宋王”。号称仁义的清朝,应该不会比李自成差。
然而,可惜的是,太子还是太年轻了,他怎么可能明白世间的凶狠,也根本不明白大清王朝的“决心”。
就这样,在黄泉路上,又多了一个英年早逝的糊涂鬼。
太子被抓到刑堂后,汉官刑部主事钱凤览负责审理此案。他问清事情的缘由后,竟然斯文扫地,直接冲到大堂上,狠狠地揍了周绎一顿。钱凤览告诉周绎一个道理,何为君,何为臣,不能这样背主负恩!
虽然从事实上看,钱凤览投降了清朝,也是一个背主负恩的货,他跟周绎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然而,跟周绎不同的是,钱凤览饱读诗书,深知孔孟之道,还算是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
在钱凤览的殴打下,太子出了一口恶气,算是心满意足了。随后,他被送进了紫禁城,迎来了最后的审判。
负责审判他的人,就是大清最高的统帅——多尔衮。
实话实说,在多尔衮眼中,这个太子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非常麻烦。虽然多尔衮昭告了天下,要“善待”明朝的遗孤,以“告慰”崇祯皇帝的在天之灵。他可以这么说,但真的这么做,就不行了。
这个原因很简单,太子是什么人?太子是明朝的法定继承人,是明朝遗孤们心中的太阳,只要他还活着,就能让那些人永远看见希望,进而让他们反清复明,颠覆自己的万里江山。因此,这个人不能活,必须将其斩草除根,才能永绝后患。
然而,这个矛盾点就在于此。一方面,你昭告天下,要善待崇祯皇帝的遗孤;另一方面,你却言不由衷,斩杀了崇祯的后代。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多尔衮怎么能去干呢?如此行事,岂不是失信于天下?
然而,身为大清王朝的睿亲王,多尔衮有的是办法,他略施小计,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办法就是,多尔衮不承认这个太子是真的,他是“假冒”的。既然是一个“假货”,就可以将其名正言顺地斩首示众了。主意已定,多尔衮不动声色地静观其变,准备看众人的反应。当时,有很多大臣明白了多尔衮的心思,比如那个精通溜须拍马的周奎。他就第一时间上书,痛骂朱慈烺是“假太子”。
要知道,李自成发动比饷运动时,不是要求“功勋和外戚之家,无定数,人财两尽而后矣”吗?结果,这个周奎却啥事没有,足见其左右逢源、巴结权贵的本事。清朝入关后,周奎不知道用了什么招数,竟然结交了满洲贵族,从此高枕无忧。
可见,周奎就是一个为了保护财富,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这种小人要是肯为太子说话,那才叫见了鬼。即使这个太子是他的亲外孙,周奎也会毫不犹疑地反戈一击。
得知朱慈烺被捕后,周奎二话不说,立刻上疏朝廷,声称朱慈烺是“假太子”,他来自己家,就是假冒太子敲诈勒索、骗吃骗喝的。望朝廷明察,还自己一个公道。
对于这种小人,真是无话可说。
当然,有背主负恩,坑害太子的人,同样也会有精忠报国,袒护太子的人。那个为太子出头的刑部主事钱凤览,就是一个誓死效忠太子的人,一直承认太子是真的。还有十个誓死效忠太子的侍卫,他们也坚称太子是真的,希望清朝善待朱慈烺,给天下一个表率。
然而,虽然这些人坚称太子是真的,又管什么用呢?毕竟,在多尔衮眼中,为了自己的目的,这个太子必须是假的。即使他是真的,也必须是假的。
于是,历史上的一场闹剧,就此展开。
多尔衮下令召开群体会议,命令明朝宗室晋王、崇祯遗孀袁妃、前朝大学士谢升出庭,辨别这个太子真伪。
当时,晋王和袁妃先来辨别,他们看了太子后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大学士谢升辨认时,面露愧色,欲言又止,但最后也一口咬定这个太子是“假”的。
一听谢升说自己是“假”的,太子当时就急了,他哭着对谢升道:“先生为何如此说?您还记得吗?城陷之前,先生在东宫教课,当时教我‘临危受命’一题。这些事情您怎能忘记?”
在太子的质问下,谢升无言以对,他只能面红耳赤地逃跑了。但是,这个人还是不改初衷,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
这时,一旁听审的钱凤览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来,痛骂谢升和明朝宗室不仁不义、背主忘恩。同时,钱凤览痛骂周奎就是一个小人,是一个衣冠禽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最后,钱凤览要求多尔衮认真审理朱慈烺的身份,还他一个清白,并恩养这位前朝皇子,给天下一个表率。
虽然钱凤览为太子鸣冤不平,但多尔衮已经认定了“事实”,他又能怎么办呢?何况,这个所谓的审讯,不过就是多尔衮演的一场戏罢了。他的目的,就是要名正言顺地斩杀这个“假皇子”,任何敢质疑他指鹿为马的人,也只能跟朱慈烺一个下场了。
在一番走走形式的审理后,多尔衮下达了判决书——真假无须争辩,此人就是一个假太子。现将其万剐凌迟,以儆效尤。钱凤览等人不明是非,皆斩首示众,立刻执行!
有人假惺惺地求情,多尔衮于是改判——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将假太子斩首示众。念钱凤览忠于本朝,赏其全尸,改绞刑。其余涉案人员(那十个忠于太子的侍卫和给太子引路的常公公),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在“证人”周奎、晋王、袁妃、谢升的指控下,朱慈烺就这样奔赴了刑场,成了一个冤死鬼。太子死时,年龄不详,但史学家普遍认为,他不会超过二十岁。
多尔衮一口咬定这个太子是假的,这个太子到底是真还是假,其实无须争辩。
从周奎曾隆重接待太子、谢升被朱慈烺问得哑口无言上看,这个太子就是真的。而晋王和袁妃的供词,根本不值一提,他们根本无法指证朱慈烺是“假”的。
原因很简单,明朝有规定,藩王不得离开领地,晋王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山西,自山西被清军俘虏后,才来的北京。他根本没有见过太子,焉能知道太子是真还是假?
同样,袁妃的供词也不值一提。因为,史学家们一致认为,这个袁妃就是一个假货。
原因很简单,多尔衮可能忘记了,在给崇祯皇帝办理丧礼时,他挨个册封被崇祯砍死的妃嫔,其中袁妃就赫然在列。一个被崇祯砍死的人,怎能起死回生,来指证太子呢?
后来,史学家们经过分析,认为此袁妃,非彼袁妃。这个袁妃很可能是天启皇帝的任妃,只是史料记错了而已。
此女是魏忠贤的义女,是魏忠贤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在天启朝,她可干了不少坏事。崇祯登基后,念其孤寡无依,没有将其斩杀,而是关入了冷宫。为巴结新朝,自愿做伪证。
伴随着太子的惨死,崇祯的后代暂时销声匿迹,他剩下的两个儿子也不知所踪。虽然在不久后,南明出现了一个“太子”,但史料已经证明,那个“太子”根本不是崇祯的儿子。
直到康熙年间,人们才知道了崇祯一个儿子的下落。但是,清朝的政策决定了,这个皇子出现之日,就是他丧命之时。这个皇子,也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局。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清朝太有意思了》(1-3卷),京东满100减50,当当5折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