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丝路史(读懂丝路的历史)
一张图看懂丝路史(读懂丝路的历史)最重要的是,欧亚大陆上不同人群之间,有史以来就存在互相交往的需要;而这种交往也不是忽然发生的,而是随着人群发展壮大、与外界交流需要的增大而不断强化,比如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源自黑海以北的印欧人来到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就是这种长期迁徙、交流的必然结果。为什么会存在丝绸之路?但实际上,丝绸之路这个词不是张骞之后就有的,甚至不是中国人首先使用的,而是1877年一位名为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在他的书里首先提及,并阐述了它的重要性。李希霍芬曾被德国政府委派,调查从德国修铁路到中国的最佳路线。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大量资料之后,他认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主轴就是欧亚大陆上横贯东西的路线——丝绸之路。所以他建议铁路应该沿着这条路线修建。这条路线的主要功能是把一种贵重、轻便又不易损烂的产品,从东亚分段运到欧洲。李希霍芬把公元前115 年当作丝绸之路的开始,很明显是因为公元前115年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国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欧亚大陆雄踞于世界的中心,而丝绸之路则是横贯大陆的血脉。商品在此流淌、文化在此交融、技术由此传播、文明得以昌盛,丝路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了解欧亚大陆的历史不能不讲丝路,了解人类的历史不能不讲丝路,然而怎样才能把千头万绪的丝路文明讲得明明白白?
今天博雅君带你看看葛兆光、林梅村、荣新江这些大家都称道不已的丝路文明史,到底是如何用区区15个标题,把纷繁复杂的丝路文明呈现在我们眼前!
什么是丝绸之路?
人们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一般认为与张骞通西域密不可分,是其后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贸易路线上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作“丝绸之路”。
但实际上,丝绸之路这个词不是张骞之后就有的,甚至不是中国人首先使用的,而是1877年一位名为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在他的书里首先提及,并阐述了它的重要性。李希霍芬曾被德国政府委派,调查从德国修铁路到中国的最佳路线。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大量资料之后,他认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主轴就是欧亚大陆上横贯东西的路线——丝绸之路。所以他建议铁路应该沿着这条路线修建。这条路线的主要功能是把一种贵重、轻便又不易损烂的产品,从东亚分段运到欧洲。李希霍芬把公元前115 年当作丝绸之路的开始,很明显是因为公元前115年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国的时间。
李希霍芬把丝绸之路定义为:“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20世纪初又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概念应该向西延伸到叙利亚。总之,陆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道路网络。它大致可以分为三段:东段由洛阳、长安到敦煌,中段由敦煌到撒马尔罕,西段由撒马尔罕到地中海。
前200—300年的丝绸之路示意图
为什么会存在丝绸之路?
最重要的是,欧亚大陆上不同人群之间,有史以来就存在互相交往的需要;而这种交往也不是忽然发生的,而是随着人群发展壮大、与外界交流需要的增大而不断强化,比如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源自黑海以北的印欧人来到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就是这种长期迁徙、交流的必然结果。
前3000年—前1000年印欧人的迁徙
而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为丝路的开辟繁荣提供了前提条件。欧亚大陆的最北部是荒芜的冻土层,那里温度很低,终年冰冻,西伯利亚等地修铁路或盖房子都不用打地基——那里的冻土几万年来都没有发生变化。冻土地带以南是针叶林带,有几百公里的宽度。森林地带的东端,贝加尔湖以东,基本上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各民族(如女真)的栖息地;草原的西端——第聂伯河与伏尔加河流域——则是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各民族(如俄罗斯)的发祥地。森林地带以南则是东起贝加尔湖,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东欧地区的草原地带,中国历史上为人所熟知的匈奴人、蒙古人、突厥人都是草原民族中的翘楚。汉朝控制了河套以南及绿洲地带之后,游牧民族无法向南发展,就转而向北与森林里的居民发生了冲突,这也就是后来突厥人跟斯拉夫人的冲突。整个欧亚大陆最便捷的往来路线就穿过这片大草原。骑着马在草原上,只要有足够的供给,便可以横贯欧亚。但是因为气候寒冷,人口密度比较低,来往人口不会很多。而再向南是纬度更低的温带地区,不论是印度的西北部,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还是其他地方如沙漠中的绿洲地带,人口都比前者更加密集,来往人数多。
丝绸之路之所以有可能存在,就依赖于欧亚大陆上的先民在不断的东西迁徙、交流中所开拓的这些道路。北方草原之路往来方便,但是人口稀少;温带绿洲之路交通比较困难,但是人口更多。草原之路上既然人口稀少,能消费的顾客自然也少,因此不太容易赚到钱。所以长途贸易路线是以温带的丝绸之路为主。这也就是所谓的陆上丝绸之路。此外,亚欧大陆的古代文明还有另一条交往的道路,也就是经由马六甲海峡、暹罗湾(现在叫孟加拉湾),一直到到阿拉伯半岛南部,然后再经由海路和陆路(此段陆路更为重要),到达今天约旦的佩特拉(因此这里成为罗马盛世时的贸易转运中心,曾经非常繁荣)的道路。
而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若干强盛政权的存在,为丝绸之路的存在提供了保障。最典型的是蒙古帝国时期,13世纪和14世纪是现代到来之前亚欧大陆上交通最顺畅的时期,这不仅是因为蒙古人征服了交通道路上的各个政权,东西道路被纳入同一个政治集团的控制之下,也因为蒙古人支持工商业,促进贸易。而到了15世纪末,丝路中段最后一个世界级强权帖木儿帝国分崩离析。1501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一个旁支后代昔班尼汗带领乌兹别克游牧民赶走了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占领了撒马尔罕。同年,波斯在经过一段混乱后,属于突厥族裔的伊斯玛仪国王依靠土库曼部族和什叶派信徒的支持,统一了波斯,建立以什叶派为正统的萨法维王朝。于是,波斯萨法维王朝和乌兹别克汗国因为宗教派别的不同,也因为争夺地区霸权而互相斗争。同一时期,奥斯曼帝国的赛利姆一世也带兵和波斯萨法维王朝交战。因此,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不再安全,而海上交通的发展也使陆上交通的重要性不断降低。自蒙古时代以来东西畅通的陆上交通再次中断,陆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
什么是丝路文明?
那么,什么是丝路文明?丝绸之路犹如血脉,商品在此流淌、文化在此交融、技术由此传播、文明得以昌盛。丝路文明是倏忽兴灭的伟大国家,是深埋沙海的断壁残垣,是盛唐长安的胡姬酒肆,是跋涉万里的白马驮经,是深埋荒堡的异域家书,是声声入耳的大漠驼铃……
丝路是线索,文明是标的,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欧亚大陆文明的历史。讲述丝路文明史,离不开五个要素:文明的碰撞、技术的交流、思想的传播与交融、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商贸的往来。
亚山大的东征如何塑造了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文明形态?汉与匈奴的战争怎样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纸张、印刷术怎样在短短数百年间从欧亚大陆的东端传到西端?腓尼基人的字母怎样演变成耶稣的语言,又是怎样影响到大陆东部尽头的满语?
佛教是怎样来到中国,中国的佛教为什么与南传佛教大不相同?伊斯兰教是怎样从无到有,在百余年的短暂岁月里西抵大西洋,东至印度和中亚,直至今日仍然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的浪潮怎样荡涤欧亚大陆,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中决定了世界岛的面貌?为什么说蒙古帝国的建立才真正开启了“世界史”?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盛唐的风采何以如此令人倾倒?从未建立过强大政权的粟特人有为什么如此重要,令一代代学者竟折腰?
《丝路文明十五讲》将为你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弄清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也就读懂了丝路文明的历史。
【目录】
总序
第一讲 文明的起源和特质
第二讲 亚历山大东征与希腊化时代
第三讲 张骞凿空与汉代的西域
第四讲 西方有神,其名曰佛:佛教的起源
第五讲 鸠摩罗什与法显擦肩而过:佛教传入中国
第六讲 丝绸之上的粟特人
第七讲 撒马尔罕的金桃
第八讲 丝绸与纸
第九讲 印刷与字母
第十讲 伊斯兰文明的起源与扩张
第十一讲 中国的伊斯兰教
第十二讲 突厥的崛起与西迁
第十三讲 突厥语民族的扩展:从锡尔河到多瑙河
第十四讲 蒙古治下的欧亚大陆
第十五讲 帖木儿称雄与郑和远航
索引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