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人来自东北还是西亚(商朝人来自古代中东)
商朝人来自东北还是西亚(商朝人来自古代中东)关于夏朝,西方学术界是不承认的。关于中国文明自主萌芽发展,西方学者多数也是不承认的。在著名的美国学者斯塔夫 里阿诺斯的著作《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里,他这么写道:中国王朝始于夏,所谓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代表了所有的中国人。炎黄好解,就是炎帝和黄帝,不论他们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而华夏之华,至今争议极大。炎黄和华既然不可深究,夏就成了炎黄华夏以来,最接近信史的早期中国。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所有的解读都来自文言文典籍。“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于古文字的理解,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深刻。而近年来渐近知天命之年,则遂有文字般若之飞跃,上古之文,始能诵读,再加上年少之时的山河踏遍,历史一旦结合地理和古文字,那些黯淡已久的刀光剑影一一浮现,把它们解读出来再现在今世当下,或许就是我的宿命所在。龙山文化的陶号角真知堂上古史
炎黄华夏,我国我民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夏朝,笔者读中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是这么说的:“禹传子启,夏朝建立”。现如今的中学历史课本是怎么说夏朝的,不清楚,但以前的人们都知道的是,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家天下的奴隶制王朝。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后来从事的职业也与历史无关。然从小培养起来的对于古物的兴趣,历经数十年不减,最后终于成了一个满屋子古董的老古董,也因此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真知堂,二百年大夫第内景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所有的解读都来自文言文典籍。“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于古文字的理解,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深刻。而近年来渐近知天命之年,则遂有文字般若之飞跃,上古之文,始能诵读,再加上年少之时的山河踏遍,历史一旦结合地理和古文字,那些黯淡已久的刀光剑影一一浮现,把它们解读出来再现在今世当下,或许就是我的宿命所在。
龙山文化的陶号角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中国王朝始于夏,所谓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代表了所有的中国人。炎黄好解,就是炎帝和黄帝,不论他们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而华夏之华,至今争议极大。炎黄和华既然不可深究,夏就成了炎黄华夏以来,最接近信史的早期中国。
关于夏朝,西方学术界是不承认的。关于中国文明自主萌芽发展,西方学者多数也是不承认的。在著名的美国学者斯塔夫 里阿诺斯的著作《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里,他这么写道:
“商朝,黄河流域的文明是在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繁荣昌盛约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商朝文明由诸多成分组成,如大麦,小麦,羊,牛,马,青铜和轮子等,他们最早发源于中东。。。”
西方培养的中国学者认为,“车战,人殉都是西方的输入品”,所以中国文明来自于西方。(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
然而,在对外改革开放,经济起飞的这三十年间,我国的考古发现成绩斐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商代的马车,在更早的文化里发现了大量殉人现象。李先生的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在人殉现象被大量发现于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后,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上古时代的中国,远不是以前认为的尧舜禹时期全国上下一团和气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所谓的商人杀殉和车战来自于西方的一个论点-“人殉来自西方”是肯定不成立的(由于人殉的资料太多,就不浪费笔墨和大家的流量了,有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
新石器时代陕西石峁殉人坑
黄帝造车,夏启攻有扈关于战车,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轮子的发明。轮子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早已无考,但在我国古籍中早就有黄帝造指南车的记载。
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在商汤灭夏之后,“有奇肱氏以飞车入”,这种飞车是不是就是马车呢?不得而知。但这个奇肱氏是来自于遥远西方的中东地区的人却是肯定无误的。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之前,其实早就有一条草原通道连接欧亚大陆,确实存在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为数众多的新疆和阗玉器就是商中后期已经和中东地区取得了交流的实物证据。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刀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当然这些玉器的原材料,很有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商队驼铃一次性的运送过来的,而是一族与一族交换,从甲到乙,从乙再到丙丁,按照接力赛的方式一棒一棒的传送到早期中国的。
难道确实如李济先生所言,商代的战车来自于西方吗?
轮子的发明,应该不是上古时代某一个民族的专利。但马车的发明可能确实只有北方民族才可能,原因无他,野马生长于大草原上,也只有北方才能驯服野马,并且驾驭它。所以,商代和商代以前的人,是不是就使用了马拉车进行车战,这个我们不知道,但《尚书 甘誓》中,夏朝第一任君主夏启伐有扈氏,做《甘誓》,也就是战前动员的时候说到: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则是典型的古代车战的形式。那么,古代的车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安阳殷墟车马坑
夏商时代,车战与战车古代车战,车子上有三个人。御者居中负责驾驶,将帅居左,武士持戈居右,号称车右。一般的兵车则车左为持弓矢者,负责远射。
古代战争,以一乘为一个作战单位,车后有步兵七十二人,所谓千乘之国,就是一次性能出动战车千乘的大国,不算后勤保障部队,光战士就有七万五千人,在古代绝对是大国之属。所以搞清楚了这一点,就能解读夏启的原意了。
据史料记载:"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推移大牺,登自鸣条,乃入巢门,遂有夏。"《吕氏春秋》
而更早时期的《墨子》记载的商汤的车还更少:“"汤以车九两,鸟陈雁行。汤乘大赞,犯逐夏众,入之郊遂,王乎禽。"
但到了商纣王时代,周武王伐商的车就更多了:“ 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史记 周本纪》
秦车马坑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先不管商汤伐夏时候的战车到底有多少乘,我们看到:
夏建立之初,夏启讨伐有扈氏,就是站在车上发号施令的。所谓左不攻于左,就是命令攻左而不服从命令不攻击左边。右不攻于右,就是命令攻击右边而不服从命令攻击右方。御非其马之正,就是驾驶马车的御者跑偏了。如果《甘誓》确实是夏启时代的战争动员令,那么夏禹时期我国就有了马车和车战了。当然,这需要出土文物来验证。
那么,早于安阳殷墟的遗迹里有战车被发现和发掘吗?
洛阳东周车马坑
还真没有!
但是,在被视为夏晚期都城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则确实发现了车辙的遗迹,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最晚在商汤建立商代之前的一,二百年间,车已经出现了。
我们知道,古代马车需要金属作为连接构件,而偃师二里头文化,是在中期之后才出现青铜器的。对应于夏朝中期的二里头早期,尚没有青铜器的发现,或许说明夏人学会青铜器铸造技术,确实来自于史料记载的昆吾。而这个掌握冶金技术的昆吾,后来做了夏的方伯,最后还为夏桀征讨商汤做了马前卒,和夏桀一起被商汤所灭。
《诗经商颂》里:“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说的就是商汤先后灭掉韦国,顾国,昆吾国,最后攻灭了夏的故事。
商代的青铜钺
而秦国的先祖,费伯昌,也在商汤灭夏的战争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史料记载: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史记》
看来这个夏末时代,商汤肯定是有战车了的。当然,那时候的战车相当于今天的坦克,说周武王有战车300辆,是司马迁的说法。说商汤战车9辆,墨子也太小觑了商汤一点。还是吕不韦说的战车70辆可能较为接近真相。但不管如何,商汤时代的夏朝已经出现了战车这是无疑的。
三门峡虢国车马坑
夏代战车,为何不见实物让我们归纳总结一下:
车分为乘用和战争两派,战车,指的是两匹或四匹马拉的马车。车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常见的战争形式。“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写的楚辞,非常详细的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车战的真实面目。
我国关于车的发明者,指向传说中的黄帝,他在大战蚩尤的时候发明了指南车。而尧舜禹时期,车应该已经比较成熟了,不过马车或许还处于雏形阶段。《尚书》中有夏禹治水,“予乘四载”的记录。而到了夏启代位之时,马拉战车应该已经出现,但可能仅为王者所乘,主要原因应当是金属非常贵重,没有大量的青铜用来做车的连接构件。
商代的青铜人面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而到了夏晚期偏早,也就是偃师二里头文化的中期之后,带来了先进冶金技术的昆吾氏投靠了夏王朝,夏的青铜器才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偃师发现的车辙,应该是夏代使用车的间接证据。
由于此时的战车非常珍贵少见,所以夏王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车马陪葬,所以夏代的战车就没有能够保存下来。而到了夏桀商汤时代,由于青铜器冶炼技术的传播,战车已经不是特别罕见之物了,商汤拥有了战车70乘,也就具备了攻伐夏国的军事实力。最终在战争中打败了夏桀,取得了天下。
汉代的铜车马
而西方史料记载, 公元前1285年,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相当于商王武丁时期)和赫梯作战,争夺今天伊拉克地区统治权,赫梯人出动了2500到3500辆战车在内的兵力,人数达到二万余人。
中国的公元前1057年左右,武王伐商,出动了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考虑到陕西地区并不是大草原,晚于武丁时期200多年的周武王有战车300辆,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由此可见,所谓商人的车战和人殉都来自西方,中华文明源自西方,中国人来自埃及或苏美尔人的说法,真是不能成立的。人类大迁徙或许存在,但那是一代又一代人寻找定居点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文明的传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应该确立这个正确认识。
太原春秋车马坑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