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打下多少疆域(清朝前期康熙亲征三次)
清朝康熙打下多少疆域(清朝前期康熙亲征三次)这一次,康熙的中军进展最为迅速,另外二路因为道路原因进军滞后,造成了中军突前。此时,有情报传来,称俄国已经出兵帮助噶尔丹,大军即将抵达。手下大臣建议康熙回师以免吃亏。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清朝大军分为三路。一路由裕亲王福全率领,从古北口出发,一路由恭亲王常宁率领,从喜峰口出发,自己则坐镇中军。不料才出征二天,康熙就得了感冒。随着病情加重,康熙只能在停留在博格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上都河东黑城子村)指挥作战。最后,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康熙第一次亲征结束。 第二次亲征在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又领兵南下。康熙再次决定御驾亲征,依旧是三路大军。一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从东北出发迎击噶尔丹,一路由大将军费扬古率领,从宁夏出发向噶尔丹后方运动,阻其归路,自己依旧坐镇中军,从河北独石口出长城。三路大军约定在外蒙古克鲁伦河会师。
清朝初年,蒙古分裂为漠北、漠南和漠西三个部分,其中漠北、漠南早已归附。漠西蒙古离清朝本土较远,所以清政府也并不十分关心。康熙年间,漠西蒙古中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其首领噶尔丹野心勃勃,在吞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后,又东进侵占漠北蒙古的地盘。
漠北蒙古不得已只得向清政府求助。康熙令噶尔丹退兵。噶尔丹非但不听,反而借口继续南下,侵入了今天内蒙古境内。
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熙无法再坐视不理,决定御驾亲征。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身上依然保持打天下时尚武的精神。他曾修建多处行宫,组织围猎,便是效仿先祖在关外的做法。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清朝大军分为三路。一路由裕亲王福全率领,从古北口出发,一路由恭亲王常宁率领,从喜峰口出发,自己则坐镇中军。不料才出征二天,康熙就得了感冒。随着病情加重,康熙只能在停留在博格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上都河东黑城子村)指挥作战。最后,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康熙第一次亲征结束。
第二次亲征在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又领兵南下。康熙再次决定御驾亲征,依旧是三路大军。一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从东北出发迎击噶尔丹,一路由大将军费扬古率领,从宁夏出发向噶尔丹后方运动,阻其归路,自己依旧坐镇中军,从河北独石口出长城。三路大军约定在外蒙古克鲁伦河会师。
这一次,康熙的中军进展最为迅速,另外二路因为道路原因进军滞后,造成了中军突前。此时,有情报传来,称俄国已经出兵帮助噶尔丹,大军即将抵达。手下大臣建议康熙回师以免吃亏。
康熙不听,决定继续进军。很快,康熙就进军到了克鲁伦河畔,与噶尔丹隔河对峙。噶尔丹见清军军容严整,实力强大,暗忖没有必胜的实力,便连夜拔营西撤。等康熙渡过克鲁伦河,到达拖诺山附近时,噶尔丹已不见踪影。
萨布素、费扬古在康熙的命令下对噶尔丹实施了追击。噶尔丹且战且退,于五日后到达昭莫多。此时,噶尔丹人马折损大半,仅剩一万余人。还没等他站稳脚跟,费扬古就杀了过来。
费扬古将部分兵力置于山上,骑兵主力则隐藏于树林之中,另派出400绿营兵与噶尔丹接战。战斗打响之后,绿营兵且战且退,企图将噶尔丹主力引入预设阵地聚而歼之。噶尔丹虽然凶悍,但谋略方面的确差了点。他见绿营兵实力羸弱,一时间便杀得兴奋起来,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清军的埋伏圈。
噶尔丹率主力向清军阵地猛扑。清军依山防守,以拒马抵抗噶尔丹骑兵的冲击,同时山上火器、弓弩齐发。一时间,噶尔丹部死伤无数。
但噶尔丹骑兵实在强悍,依旧死战不退。费扬古看准时机,令骑兵向噶尔丹侧后方迂回攻击。在清军的前后夹击下,强弩之末的噶尔丹部终于大乱,噶尔丹仅带了几十名亲兵突出重围,败逃而去。康熙第二次亲征结束。
第三次亲征在康熙三十六年,即公元1697年经过二次大战,噶尔丹实力消耗殆尽。康熙遣使令其归降。噶尔丹不从,但此时他的地盘已经被其侄儿策妄阿布坦所占据,噶尔丹居无定所,窜至阿尔泰山东麓继续活动。为彻底消灭噶尔丹,在昭莫多大战的第二年,康熙第三次御驾亲征。康熙大军抵达宁夏时,便传来噶尔丹服毒自杀的消息。至此,第三次亲征结束。
纵观三次亲征,第一次清军最远达到了内蒙古的乌兰布通,而康熙本人是在内蒙古境内的博格和屯;第二次清军达到了外蒙古的昭莫多(现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的宗德市),康熙本人在外蒙古的托诺山,与乌兰巴托相距不远;第三次,康熙大军抵达了宁夏。
从直线距离来看,康熙第二次亲征路途最为遥远,深入到了今天蒙古国境内的托诺山,在其首都乌兰巴托的东南方向。而康熙的三次亲征,也为后来清朝平定准噶尔汗打下重要基础。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