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我们驱车进入帕沙尔加德的大门,远望,在空旷的原野上,一座建筑孤零零地站立着。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谈不上宏伟高大,更谈不上复杂的建筑工艺,它就像一个简单的七阶石座上安置了一个四角皮帐篷,但我的心却突然猛烈地跳动起来,这就是居鲁士大帝——波斯帝国缔造者的陵墓,2600年来面向空旷的穆尔加布平原,卓然独立。(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29年在位)公元前330年,在秦始皇统一中华大地前约100年,即秦国进行商鞅变法之际,波斯帝国的终结者——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不足5年时间里横扫波斯帝国。220年中,波斯帝国历经12位帝王,统治着30个不同语言、不同信仰和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创立或完善了行省制、军区制、税收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欧亚非大陆的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帝国的制度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帝国的缔造者居鲁士大帝

早期的波斯王国定都在德黑兰以南850公里的帕沙尔加德,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在中东设立了四座都城,分别是位于伊朗的波斯波利斯(德黑兰南1000公里),苏萨(德黑兰西南1000公里,原埃兰王国都城),埃克巴坦那(德黑兰西300多公里,原米底王国都城)和伊拉克的巴比伦(原巴比伦王国都城)。为了追寻波斯帝国的脚步,我走进了它的发源地伊朗,来到了它曾经的三座都城帕萨尔加德、苏萨和波斯波利斯。站在波斯帝国的都城遗迹和墓葬遗迹旁,放眼当今中东的波诡云谲,我不由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岂能尽付笑谈中?

整个中东的历史始终浑然一体,很难从一个单独的国家来审视整个地区的演变。发端于伊朗的古波斯帝国在地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雅利安人在古伊朗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波斯王国。米底王国位于德黑兰以西300多公里的哈马丹(古称埃克巴坦那),与伊拉克南部的新巴比伦王国瓜分了拥有伊拉克北部、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的亚述王国;较为弱小的波斯王国位于德黑兰南部大约1000公里的设拉子附近。在距离德黑兰西南1000公里的伊朗山区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民族埃兰人的王国,也曾强盛一时,直到被亚述帝国给予毁灭性的一击。弱小的波斯王国乘机取得埃兰王国的部分领土,但仍然依附于强大的米底王国而生存。

直到公元前550年前后,波斯王国才开始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吞并西亚三强——米底王国、吕底亚王国(位于土耳其西部)和新巴比伦王国,并最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帝国覆盖东到阿富汗和印度洋,西到地中海和尼罗河流域,北到高加索山脉和多瑙河河口,南到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广大疆域,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而此时摇摇欲坠的中国周王朝面积大约250万平方公里。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1)

波斯波利斯百柱大殿遗址

公元前330年,在秦始皇统一中华大地前约100年,即秦国进行商鞅变法之际,波斯帝国的终结者——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不足5年时间里横扫波斯帝国。

220年中,波斯帝国历经12位帝王,统治着30个不同语言、不同信仰和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创立或完善了行省制、军区制、税收制,统一了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欧亚非大陆的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帝国的制度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

帝国的缔造者居鲁士大帝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29年在位)

我们驱车进入帕沙尔加德的大门,远望,在空旷的原野上,一座建筑孤零零地站立着。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谈不上宏伟高大,更谈不上复杂的建筑工艺,它就像一个简单的七阶石座上安置了一个四角皮帐篷,但我的心却突然猛烈地跳动起来,这就是居鲁士大帝——波斯帝国缔造者的陵墓,2600年来面向空旷的穆尔加布平原,卓然独立。

当年,粗糙的石棺上刻着一段文字:“我是波斯人的国王居鲁士,请不要破坏我的陵墓”。但在亚历山大继续率军入侵印度期间,居鲁士大帝的石棺被打开了,他的遗骸被扔在了外面。后来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石棺也遗失了,人们甚至为这个建筑是什么而争吵不休。

行走在居鲁士大帝简朴的都城帕萨尔加德,体会到的是亘古的荒凉和肃穆。经历2600年的风风雨雨,宫殿已经被夷为平地,只有一些石柱在经过维护后萧索地矗立着。这里曾杂草丛生,羊群在尊贵的廊柱间便溺,牧人们依靠着石柱懒洋洋地歇息。都城入口处残存着唯一没有被损坏的大型浮雕,雕像身着埃兰长袍,帽顶由埃及原型衍生而来的弯曲的公羊角和竖立的眼镜蛇构成,并受到叙利亚和腓尼基风格的影响,翅膀则是亚述和巴比伦的雕刻手法。这幅浮雕融合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特征,令人肃然起敬。在居鲁士私人大殿的石碑上雕刻着形文字:“我是居鲁士,阿契美尼亚人的国王”(阿契美尼亚人是波斯人的一支),异常简洁的语言却透着无尽的威严。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成为波斯人的国王后,定都在帕沙尔加德,并在前550年击败米底王国,前546年消灭位于土耳其西部的吕底亚,占领了爱琴海东岸的希腊诸城邦,前539年消灭了新巴比伦王国,短短20年时间即奠定了波斯帝国除埃及外的大部分疆土,使波斯从一个仰人鼻息的小国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2)

公元前5 世纪左右的波斯地图

居鲁士大帝的庞大帝国西起爱琴海,东到印度洋和阿富汗,北到高加索山脉和黑海,南到阿拉伯海和耶路撒冷,统辖着不同语言、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的数十个民族。在短时间内通过战争攫取土地,建立并治理庞大的帝国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历史学家在东西方各种版本的著作中对居鲁士大帝都大加赞誉。

他有着深刻的政治敏感和时局洞察力,把握了进军西亚诸强的最佳时机。在进攻米底时,他通过与巴比伦的联盟由巴比伦牵制了米底的军力;在吕底亚的同盟巴比伦和埃及未能出兵之前,他迅速战胜吕底亚;为了筹备与强敌巴比伦的战争,他用数年时间战胜波斯东部部族,确保后方安定,而后一举攻克巴比伦。

他对战场的把握相当精准,除了毕生最后一役外几乎战无不胜。一次完美的用兵策略体现在占领巴比伦的战争中。巴比伦城有周长90公里的护城河,与幼发拉底河连通;外城城墙高达90米,城墙宽度可以行走一辆驷马战车,内城城墙同样坚不可破;粮食储备足够城中军民食用20年,幼发拉底河穿城而过,城中永无缺水之虞。居鲁士大帝没有强行攻城,而是在大型宗教节日举城狂欢之际将大军开抵巴比伦城,借夜色和狂欢的掩护掘开幼发拉底河,使河流改道,大军从水门从容开进巴比伦城。

居鲁士大帝是一位目光远大的领袖。他以“大统一,小自治”为宗旨治理征服的国家和民族;他征服更为强大的同宗同族的米底人后,任命米底人的贵族担任重要职务,并让他们在未来的波斯帝国中享有仅次于波斯人的地位;占领爱琴海沿岸吕底亚的希腊城邦后,他采用怀柔政策,给予城邦很大程度的自治,降低希腊人的赋税,保留城市的原有官员,并极少干涉希腊城邦的内部事务。

居鲁士大帝充分尊重征服地的宗教信仰。波斯人信仰祆教,但居鲁士大帝并没有强迫征服地的人民改宗,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宗教保护和尊重。他占领巴比伦后,维护了马尔杜克神庙,并自称是马尔杜克神的崇拜者;他允许犹太人在耶路撒冷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修建海卡尔神庙;在两河流域,即使只有少量信徒的斯恩(月神)教也得到他的保护。继任的波斯帝王冈比西斯在征服埃及期间也延续了居鲁士大帝对宗教信仰的尊重。

居鲁士大帝像是一位慈父,他的仁慈惠及朋友和敌人。战胜吕底亚后,他在波斯本土赐予吕底亚国王一块封地;攻占巴比伦后,他委任巴比伦国王在帝国担任官吏;他允许被巴比伦国王从耶路撒冷掳掠回来的42000名犹太人返回自己的家园。

他对政治局面的把握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得他可以迅速攻城略地,拓展疆土,而他的仁慈、对宗教信仰的保护和自治政策使得被征服地不会因绝望和被欺凌压榨而进行大规模反抗,甚至他在各征服地备受欢迎。关于他的仁慈和对宗教的尊重也体现在《圣经·以赛亚书》中,居鲁士大帝的事迹也因此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

伟人的出生和弃世似乎总是充满传奇色彩。传说居鲁士是后来被他征服的米底国王的外孙。根据梦境,米底国王认为外孙将会夺取他的王国,于是将女儿从波斯召回,派大臣在居鲁士出生后立即杀死他。但大臣放走了居鲁士,而作为报复,残忍的米底国王杀死大臣的儿子并让他吃下儿子的肉。死里逃生的居鲁士果然成为外祖父王国的终结者。而居鲁士大帝的弃世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在攻占巴比伦后,居鲁士大帝继续征战中亚,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部落女王为了给儿子报仇,杀死居鲁士大帝,并把他的头颅做成酒具每日饮酒使用,而他的身体被运回帕沙尔加德,实施天葬后,遗骸被埋葬在都城。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帝国——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居鲁士入选了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人。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3)

帕沙尔加德居鲁士大帝陵墓

后世法宗大流士大帝

(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6年在位)

大流士大帝继承王位之际,波斯帝国面临的困难不亚于始皇帝驾崩时的大秦帝国。居鲁士大帝缔造了波斯帝国,并通过他卓越的个人才能、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驾驭了新生帝国;冈比西斯二世继承父业,将埃及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在初期继续采取怀柔政策,但这位被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患有“癫痫病”的帝王在后期变得疯狂暴虐,并最终在从埃及返回波斯途中离奇死亡。由于居鲁士和冈比西斯连年征战,无暇建立完整的制度,而冈比西斯死亡后持续了八个月的国内篡权,更使得帝国动乱此起彼伏。

波斯家族的首领们首先夺回了被篡夺的王权,之后根据一个古老的方式决定继承人:到一个地点集合,谁的马先嘶叫,谁将继承王位。历史选择了大流士,而大流士也成功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大流士首先面临的是席卷国内的动乱。按照大流士在记录他丰功伟绩的《贝希斯敦铭文》中所述,他一年之内19次作战,处死了8位自立的国王。他用两年时间平定了国内的叛乱。但这并不是他对波斯帝国最重要的贡献,稳定的环境只是他开始施展济世之才的平台,他最卓越的成就是建立了维护整个帝国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的制度。

他继承了居鲁士大帝“大统一,小自治”的治国方略,允许各民族在充分尊重波斯王权的前提下,在宗教、行政管理、经济贸易发展和文化方面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各征服地可以沿用原有的法律体系,大流士要求这些法律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他健全行省制,任命波斯人担任行省总督,城市和行政区由当地人管理。另外由国王本人任命行省军事长官并只服从国王的命令,只有出现战争危险时,总督才有权力调动当地军队。国王还在各行省任命监察员,对行政和军事长官进行监督。

他完善了军事制度,建立军区制、兵种制和军队建制,其中包括波斯帝国最为著名的万人不死军。但由于波斯帝国的民族复杂、语言差异和武器不同,致使军队统一协调性很差,这种弊病在后来与亚历山大大军作战时显露无遗。

他健全了税收制度。国王向每个行省派遣财务长官,国王按照不同地区居民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亲自厘定每个行省的税额,根据希罗多德记载,国王每年收到的税收约合400多吨白银。另外每个行省还需缴纳一定的实物税,如埃及的粮食、印度的大象、亚美尼亚的马,最悲惨的大概要算巴比伦了,每年需要向波斯贵族贡献500名被阉割的男童。

他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全国流通货币为金币和银币,自治区可以铸造本境内使用的铜币。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4)

波斯波利斯百柱大殿北门浮雕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5)

纳克希鲁斯塔姆山上的大流士大帝墓室

他修建了连接全国的道路网络,向东到达阿富汗和印度,向西经巴勒斯坦到达埃及,而最著名的御道则从伊朗的苏萨到达土耳其的以弗所,绵延2400多公里。

也许最令现代人吃惊的是他修建了一条贯通尼罗河到苏伊士湾的长达200公里的运河,来自埃及的贡船可以通过这条运河直达伊朗!

在大流士大帝的治理下,波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他开始修建奢华的苏萨王宫和波斯波利斯王宫。波斯波利斯作为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的宫城,极尽奢华之能事,在宫城的建造中充分汲取了各民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精华。大流士骄傲地说:雪松木来自黎巴嫩,亚卡木来自犍陀罗(阿富汗喀布尔)和卡尔曼尼亚(克尔曼,伊朗东南部),黄金来自萨迪斯(土耳其)和巴克特里亚(阿富汗),天青石和光玉髓来自索格底亚那(乌兹别克斯坦),绿松石来自花剌子模(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白银和乌木来自埃及,墙面材料来自爱奥尼亚(土耳其西部),象牙来自库什(埃塞俄比亚)、印度和阿拉霍西亚(阿富汗坎大哈)。而为了修建这庞大的宫殿群,来自辖境的各地工匠云集于此,可以说波斯波利斯是波斯帝国境内各地区建筑和雕刻艺术的最高体现。

大流士大帝的墓室高高地开凿在波斯波利斯附近纳克希鲁斯塔姆山的绝壁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着前来参谒的芸芸众生。整个陵墓的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十字,入口处雕刻成宫殿的形状,门的两旁由四根石柱构成柱廊,门上方的浮雕是国王站在火祭坛前,正在向祆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献祭,意为君权神授。在国王和祭坛下方支撑国王的是波斯帝国统治的30个民族。墓室的浮雕上有这样一段铭文,“如果现在你在想:大流士国王掌握了多少个国家?看看托着君王的这些雕像吧,那么你就会知道,那么你就会明白:波斯人的矛投到了很远的地方”。这一段文字与他自述丰功伟绩的《贝希斯敦铭文》一样充满了无比的骄傲。但我们只能由衷地信服这种充满自信的志得意满的骄傲,他平定了波斯帝国,把疆域扩充到印度和欧洲的马其顿,真正建成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帝国,他建设了帝国的运行制度,使得波斯帝国能够再延续150年国祚。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6)

波斯波利斯万国门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7)

波斯波利斯牛头

年轻的波斯帝国(行走在波斯帝国)(8)

波斯波利斯觐见大厅 台阶万人不死军浮雕

末代帝王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30年在位)

经过初始帝王们的马背征战和内政经营,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波斯王室开始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

从薛西斯一世开始,波斯帝国的帝王们彻底失去了居鲁士大帝到大流士大帝时代的征战动力。薛西斯一世制定了可笑的令人窒息的宫廷制度:高等级官员觐见国王需要深鞠躬并遮挡口部,奴仆服侍国王需要将脸包住,免得呼气到国王脸上,即使王妃未经召见也不得主动觐见国王。从薛西斯一世开始的九位波斯国王,有六位遭到谋杀。帝国开始从鼎盛走向衰落。

大流士二世刀枪入库,开创了以黄金作为武器的先河,通过收买而不是战争来战胜敌人。

阿塔薛西斯三世继续以极具伤害力的方式将帝国推向灭亡。为避免握有军权的地方长官起兵造反,他要求所有的行省削减军队,并通过残酷的镇压平息各地叛乱。

承平帝王们逐渐将开国帝王们的积累消耗殆尽,沉疴入膏肓,留给末代帝王的选择是有限的。

波斯帝国怯懦的末代帝王大流士三世继位前并没有过人的政绩和战绩,只是由于专权宦官巴古阿已经灭绝了前代帝王的所有直系继承人,身为旁系的大流士三世才有机会继承王位。他也曾平定了埃及的动乱,试图中兴波斯帝国,但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没有给他任何机会,他的大军闪电般席卷了波斯帝国。

大流士三世的军队与马其顿人有过三次正面交锋。

在土耳其格拉尼克斯河,战斗力低下的波斯军队惨败,使得亚历山大控制了土耳其全境,战火从外围燃烧到了内线。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但由于他愚蠢的战术和弃阵而逃,军队完败于亚历山大,数百名王室家眷落在亚历山大手中,两年后王后在亚历山大军营中难产而亡。

之后亚历山大在地中海沿岸从容地占领负隅顽抗的波斯城市,并占领埃及,而饱受耻辱的大流士三世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对亚历山大的军事行动进行任何反击,他采取的策略是召集大军在叙利亚的高加米拉结阵迎战亚历山大。尽管协调性很差,军令不整,装备齐全的数十万波斯大军依然有一刻似乎将要把马其顿人彻底撕碎。但大流士三世再次临阵脱逃,数十万波斯大军奇迹般地被亚历山大的几万士兵击败了。这是波斯帝国最后一次富有血性的战斗。大获全胜的亚历山大大帝从叙利亚的高加米拉进军2000公里,连续占领波斯的三座都城巴比伦、苏萨和波斯波利斯,再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大军来到波斯波利斯城下,他动用20000头骡子和5000头骆驼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将这里的财富运往马其顿。

历史没有记载亚历山大大帝真实的想法,但确定无疑的是他把波斯波利斯烧掉了。按照历史小说家曼弗雷迪在《亚历山大》中的描述:亚历山大来到波斯波利斯,解放了一批被囚禁得不成人形的希腊人,激起了他心中的仇恨,之后借一个希腊妓女之手在亚历山大预谋组织的一次狂乱的宴会上点燃了复仇的火焰。而小说又不乏理性的思考,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永不停息的战神,当他征战多年的将军们来到这个安乐窝后完全丧失了斗志,亚历山大为了继续他向印度征伐的脚步,不得不烧毁波斯波利斯。而从更高的政治层面看,波斯波利斯是波斯帝国的象征,只有彻底毁掉它,才可以从精神上彻底消灭波斯帝国,平息各地波斯残留势力反扑的想法。

我坐在波斯波利斯的山坡上,倚靠着帝王们的墓穴,俯视着波斯帝都的废墟,思索着体会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这座曾经奢华的帝都花费了几代波斯帝王的心血,凝聚了30个民族的艺术精华,聚集了500万平方公里1亿人口220年的财富,它的奢华曾令亚历山大大帝瞠目结舌。但如今,众多奢华的宫殿徒剩残垣断壁,昔日珍贵的木材已然灰飞烟灭,有着300根支柱的巨大宝库只余一抔黄土,曾经肃穆的万国门凄然而立,正在雕刻却戛然而止的连背石兽面目模糊。36个行省的车水马龙曾经来这里进献,而最后一批马队驼队却是从这里运走财富;万人不死队曾在这里接受波斯帝王的检阅,而马其顿的军队却在这里奉亚历山大之命烧杀抢掠;曾经的灯红酒绿是帝王们的寻欢之夜,而最后的不眠之夜却是火光冲天;最早的喧闹是热闹的建筑场面,而最后的嘈杂却是建筑物轰然倒塌的声音。

当他的宫殿被烧为灰烬,当帝国的财富被源源不断输送往马其顿,大流士三世尚在波斯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埃克巴坦那流亡,在亚历山大到达时,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威望组织起一支军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波斯贵族分裂了,大流士三世被臣下谋杀。

后记

行走在帕沙尔加德萧瑟的石柱间,遥望着苏萨王宫的遗迹,流连于波斯波利斯庞大的废墟,在居鲁士大帝的陵墓前沉思,仰望大流士大帝和他不肖子孙们的墓室,穿越2300年,我静静地阅读古老的波斯帝国,静静地与波斯帝王们交流。波斯帝王们留给世界的影响不仅在于他们建立的庞大帝国和拥有的辽阔疆土,更在于他们将欧亚非文化融会贯通,在于他们建立的制度体系影响了千百年,以及他们的兴衰留给世人的深沉思考。

作者:王甲红

原载《人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