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龄公主怎么评价慈禧太后(德龄公主慈禧的)
德龄公主怎么评价慈禧太后(德龄公主慈禧的)那个时候的紫禁城,正在与西方列强周旋抗衡,慈禧迫切需要一个擅长西方礼仪社交的人,替她打开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社交”,德龄是最合适的人选。青春靓丽又多才多艺的德龄,一进北京城就吸引了慈禧的目光。每到一个国家,德龄便学习当地的语言以及文化习俗。没多久,她就掌握了日英法三国语言,并跟随名师学习插花和舞蹈等才艺。在海外生活的日子里,德龄学习了很多西方文化。从塞纳河到巴黎圣母院,从香榭丽舍大道到凯旋门,从大仲马到傅彪西,这一切,让她拥有了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1903年,17岁的德龄随父亲回国。已经阔别家乡长达8年之久的她,内心深处充满了陌生、新奇和不安。
在紫禁城里,曾有一位不是公主的“公主”。她不仅精通八国语言,还能穿着洋装自由出入紫禁城。
这位有着“国际范”的公主,就是光绪皇帝的英文老师,慈禧最喜爱的贴身翻译裕德龄,世人皆称其为“德龄公主”。
[1]裕德龄出生于清朝的一个官宦世家。她的父亲裕庚在担任清廷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被作为使臣派往日英等国家,一家人便跟着他开始了旅居海外的生活。
那时,9岁的德龄跟着父亲远赴重洋,她的世界也开始变得五彩缤纷。
每到一个国家,德龄便学习当地的语言以及文化习俗。没多久,她就掌握了日英法三国语言,并跟随名师学习插花和舞蹈等才艺。
在海外生活的日子里,德龄学习了很多西方文化。从塞纳河到巴黎圣母院,从香榭丽舍大道到凯旋门,从大仲马到傅彪西,这一切,让她拥有了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
1903年,17岁的德龄随父亲回国。已经阔别家乡长达8年之久的她,内心深处充满了陌生、新奇和不安。
[2]青春靓丽又多才多艺的德龄,一进北京城就吸引了慈禧的目光。
那个时候的紫禁城,正在与西方列强周旋抗衡,慈禧迫切需要一个擅长西方礼仪社交的人,替她打开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社交”,德龄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慈禧果断地将德龄留在宫中,封她为御前女官。
刚刚回国后的德龄,虽然被紫禁城的豪华所震慑,但也看到了紫禁城外的落后与压抑。在她的内心深处,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慈禧,学习新文化,改变旧时代。
德龄的聪明与博学,很快获得了慈禧的认可。受她的影响,慈禧也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接受西方人的穿着打扮及饮食习惯。
尽管表面上看来,慈禧在一点点地接受西方文化,但是,在她的骨子深处却是痛恨改革的。对于这一点,慈禧是极其固执的。
就连光绪帝也说:皇爸爸会喝咖啡、会照相、也会用法国化妆品了。她虽然想过维新,但却不会放过那些比她想得远、走得快的人......
虽然心怀梦想,但步履艰难。德龄初入宫时的欣喜与志向,一点点地在消失。
[3]1904年,一意孤行的慈禧要将德龄许配给荣禄之子巴龙。德龄虽然满心不愿意,但在陪伴了慈禧这么久后,她深知慈禧说一不二的专横。
无奈之下,德龄只能向光绪求救。与德龄交情匪浅的光绪,以采购西洋年货孝敬慈禧为由,把德龄派往天津以拖延婚期。
当德龄走出紫禁城,看着身后一道道宫门重重关闭的时候,她知道自己不会再回来了。
1905年,德龄父亲病危,她便由天津直接回了上海。在父亲病故之后,德龄便借“守孝”之名,一直谢绝慈禧的多次邀请,不愿再踏入紫禁城半步。
聪明的德龄知道,慈禧不愿意变法,以她一己之力无法改变中国。
为了逃避慈禧的“召唤”,守孝期结束没多久,德龄便跟随当时的爱人怀特,去了美国定居。
德龄到了美国之后,成了一名中文老师。虽然旅居异国他乡,但是在紫禁城里生活的每一件事,都在她的脑海中萦绕徘徊。
后来,她一边回忆一边写下了那段日子的经历,向世界展现了她眼中的清朝和紫禁城。
[4]从初入紫禁城到逃离紫禁城,德龄用短短两年的时间,见证了清朝的没落与慈禧的专制。
她虽然努力说服慈禧推行西学,也曾一次次带来东西文化的碰撞,但最终无法改变慈禧一意孤行的决定。
多年后,世人有幸通过德龄的文字,窥见那个行将没落的王朝。
这也是在无数正牌公主早已被遗忘的同时,德龄公主依然被惦记和回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