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字的古钱币都有哪些(空首布战国钱币古钱币收藏知识)
两个字的古钱币都有哪些(空首布战国钱币古钱币收藏知识)空首布大致分为三种:空首布发现的不多,它的体型大,厚度薄,出土时曾被大量损坏。现存的初期“空首布”中无文大布非常少,连体的尤其难得一见就更少了。空首布中以卢氏大布较多 这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产品了,无文大布的古朴风格已被完全抛弃了,中期空首布以“武”字“松”字“田”字“宋”字布为最多,其他尚有纪数、纪干支,或天象、事物、城邑名的,此外一些铸有尚不能确定其意的文字符号的布也不少,其中以两面有文字的较为珍贵,晚期小布存世不多就更十分珍贵了。空首布的发现区域主要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和河南地区,也就是当时主要的农业区,可见钱币的产生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代铲土的农具带有一个把儿,为了插把儿,有一个安把的地方设计成空心的方锥,钱币学上称为“銎”。但空首布在流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例如它那方形中空的首部及尖锐的肩和足,既容易伤人,又不便于大量携带和存放,当其普遍流通时不利的因素也
在古代,曾把一种类似锹的挖土工具称为“镈”,在物物交换的时代人们经常拿这种挖土工具去换取别的东西。因为古代“镈”与“布”声母相同,音韵相转,于是“镈”就转韵成为“布”了,这说明古代钱币是从物物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而且在交换过程中体现了我们祖先选择“镈”这种农具作为货币的型制,体现了注重农业的传统思想。
公元前六世纪后期,“贝币”已完全不能适应市场交换的需要了,买更贵重的东西,携带“贝币”的数量要很多才能支付,这就造成了流通秩序的混乱。到了东周后期,这种单一的低面值的货币制度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东周国王下决心要改革货币制度,决定铸行大额“货币”与各种“贝币”并行。东周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国王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铸造出了大钱——“布币”。
春秋末期,商业空前繁荣,商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古老的经商民族似乎已蜕变为不以血缘为基础的工商集团,而且一般士大夫也多有弃政从商的。甚至有些领有封邑,持有政权的封君卿士们也涉足商业,他们对铸钱事业特别有兴趣,各自在其管辖范围内起炉铸造,为了促进其流通,并准予以法律作为保障。这对空首布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铸行的一种金属货币。也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空首布是先秦四大钱系之一布币体系的分支。西周末始铸,春秋晚期以后盛行,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废止。古代钱币的一种。它取相农铲,其首中空,故称。形似铲,故又称铲布。
古代铲土的农具带有一个把儿,为了插把儿,有一个安把的地方设计成空心的方锥,钱币学上称为“銎”。
但空首布在流通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例如它那方形中空的首部及尖锐的肩和足,既容易伤人,又不便于大量携带和存放,当其普遍流通时不利的因素也越发突出,后来,布的体型逐渐变小,而且有文字出现,“布币”正面铸有一个至两个文字,有数字、有干支、以及地名等等,有了这种大面额的货币,交易起来就方便多了。周王朝属下的各诸侯国也纷纷效仿,到了战国时期,一些主要诸侯国如:韩、魏、赵、燕、楚等都铸行“布币”。
后来空首布的体型逐渐变小是为了便于携带,与后世钱币的减重不同,在那时减重不影响作价,所以,空首布的体型可以自由的改进变得多姿多彩。
空首布发现的不多,它的体型大,厚度薄,出土时曾被大量损坏。现存的初期“空首布”中无文大布非常少,连体的尤其难得一见就更少了。空首布中以卢氏大布较多 这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产品了,无文大布的古朴风格已被完全抛弃了,中期空首布以“武”字“松”字“田”字“宋”字布为最多,其他尚有纪数、纪干支,或天象、事物、城邑名的,此外一些铸有尚不能确定其意的文字符号的布也不少,其中以两面有文字的较为珍贵,晚期小布存世不多就更十分珍贵了。空首布的发现区域主要在今天的山西中南部和河南地区,也就是当时主要的农业区,可见钱币的产生和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空首布大致分为三种:
耸肩尖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下端尖锐,头部又有一个空腔,所以叫耸肩尖足空首布。一般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特征:空首、长銎、銎有穿孔、因銎有范塞而不透,耸肩、尖足,背有三条竖纹,体形薄而博大,长约16厘米左右,肩距6厘米左右,厚约0.07—0.1厘米,一般重35.3—37克,绝大多数无文字,所以旧谱称为“无文大布”。小型耸肩尖足空首布,形状与大型相同,长约11.7—12.5厘米,肩距4.7—5.3厘米、厚约0.05厘米,重约25.3—30.7克,面无直纹,背平素,颇为罕见。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又称“方肩”指布币的两肩为平直状,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平肩弧足空首布”。一般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特点为:空首、平肩、弧足、长銎、銎有孔,面背均有三直纹,长约8—10厘米、足宽4.6—5.3厘米、厚0.1—0.12 厘米、重约33.1—44克,多数重量在39克左右,钱文多为一字个别的有两字或四字,多半是地名。小型的特征形状与大型的相同,长约6.3—7.4厘米,足距3.7—4.3厘米,厚0.08—0.10厘米,重约18克左右,其文字已发现并著录的有:东周、安周、安臧、邵丘等十种。
斜肩弧足空首布指布币的两肩部向外倾斜与币身中线呈现一定的夹角,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所以叫“斜肩弧足空首布”。其体型也有大小两种。大型的特征是空首、斜肩、弧足而銎较短,面有二斜纹,文字在二斜纹之间,背有一直二斜纹,长约7.3—8.1厘米,足距4.6—4.8厘米,厚约0.12厘米,重约22—27.1克,面文有卢氏、三川釿、武、武安、函阳等。小型的特征是,体形近大型而小,长约7厘米、足距4.2—4.4厘米、厚0.1厘米,重18.5—24克左右,面文有武、武安、武寽、武釿等。
在形制上,原始布与农具铲根本区别在于其銎部(布钱首部)向下延至铲身中部处多出一道隆脊。特大布与原始布根本区别在于其銎部已上缩到銎与钱身相接处,面背始铸三条垂直竖线,未见铸有文字或其他纹饰。特大布布首多为六棱銎,有长有短,有宽有窄,变化迥异。肩部或稍耸、或微耸、或平直,布的周边有隐廓,足与裆之间由原始布平直状逐步发展成内凹外尖呈弧状且深浅不一。由于特大布小异多,重量不等,故应属未定型一类空首布。一般通长14厘米至15厘米、肩距6厘米至7厘米、足距7厘米至8厘米,重约50克至80克。特大布以后的三类空首布,面背都有三条线,开始出现文字,包括数、地名等2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