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为什么不招吕布(白门楼吕布殒命)
三国刘备为什么不招吕布(白门楼吕布殒命)看来,历史上的刘备,并没有承诺吕布的临终求救。只是小说家言。罗贯中妙笔生花,对史载的信息略做改动,一个活生生的枭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吕布最后那句“大耳儿最叵信”换成了质问刘备“不记得辕门射戟”的话,坐实了皇叔忘恩负义的恶劣形象。而一代武神临死之际却要翻出旧账来指望求饶免死,确实也英雄气概一扫光,成了贪生怕死的小人。抛却罗贯中丰富人物形象添加的佐料不提,在三国时期,吕布的战绩骄人,曾经与三英一战又能全身而退,可谓武力惊人。对此,曹操大人应该是心中有数,所以当吕布有请降的意思时,阿瞒高兴得很,马上就要上前解开绳子封官进爵,作为同是枭雄的刘备知道,一旦吕布归降曹操,那可就放虎归山、复汉除奸无望了,于是就说出了那句致吕布命的话。曹操的脑袋里恐怕立时就出现了丁原、董胖子的难看死相,估计是倒吸一口冷气吧。掂量一下,自己肯定也hold不住这个“翻脸战神”,只有杀掉一途了。(图片来自网络)
白门楼是下邳城的南边主门,由于城门楼通体白色,得名为"白门楼"。白门楼的遗址在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古邳镇境内。在这里发生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就是“白门楼吕布殒命”。
关于白门楼上吕布殒命,到底与刘备有没有关系?吕布有没有向刘备求救?刘备对吕布有没有出尔反尔呢?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大概有四种情况,分类如下:
第三种情况,吕布请刘备说情,刘备没答应相救,然后扔出了那句话。见诸《后汉书》中,吕布向曹操请降,然后“顾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座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耶?’操笑曰:‘缚虎不得不急。’乃命缓布缚。刘备曰:‘不可。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操颔之。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吕布向刘备求助了,刘备也说出了那句置吕布于死地的话,但事先没有答应要救吕布性命。这个版本的刘皇叔比较心狠。
还有第四种情况,吕布向刘备求助,刘备在应允的前提下,仍然扔出了致吕布死命的话。这个桥段,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是电视剧中的那一幕。书中写到,吕布向曹操请降,极力推荐自己的能力想得到曹操认可,并事前向刘备求助,刘备答应了吕布的请求。曹操听了吕布的话有些动心,希望得到刘备的意见,问他觉得这件事(受降吕布)怎么样?“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这个版本的刘备形象最腹黑,也最是虚伪狠毒。
看来,历史上的刘备,并没有承诺吕布的临终求救。只是小说家言。罗贯中妙笔生花,对史载的信息略做改动,一个活生生的枭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吕布最后那句“大耳儿最叵信”换成了质问刘备“不记得辕门射戟”的话,坐实了皇叔忘恩负义的恶劣形象。而一代武神临死之际却要翻出旧账来指望求饶免死,确实也英雄气概一扫光,成了贪生怕死的小人。
抛却罗贯中丰富人物形象添加的佐料不提,在三国时期,吕布的战绩骄人,曾经与三英一战又能全身而退,可谓武力惊人。对此,曹操大人应该是心中有数,所以当吕布有请降的意思时,阿瞒高兴得很,马上就要上前解开绳子封官进爵,作为同是枭雄的刘备知道,一旦吕布归降曹操,那可就放虎归山、复汉除奸无望了,于是就说出了那句致吕布命的话。曹操的脑袋里恐怕立时就出现了丁原、董胖子的难看死相,估计是倒吸一口冷气吧。掂量一下,自己肯定也hold不住这个“翻脸战神”,只有杀掉一途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