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和亲公主(历史上作为一个和亲公主是什么样的)
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和亲公主(历史上作为一个和亲公主是什么样的)鸿嘉二年(前19年),王昭君病逝。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王昭君再嫁搜谐若鞮单于。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汉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安宁。王昭君在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匈奴语,王后之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匈奴语,公主之意),次女名当于居次。
和亲公主自先秦时期开始就有。到了汉代,对和亲公主的记载文字就越来越多,后人对她们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楚。汉代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有和亲公主的记载。但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和亲公主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细君公主。整个汉代,历史贡献最大的,是顶替细君公主的解忧公主,也是汉武帝时期。不过,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汉代和亲公主却是汉元帝刘奭时期的昭君公主,因为昭君公主历史上还有一个身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本文就来看一看昭君公主。
一、出身平民湖北宜昌昭君故里王昭君雕像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原是南郡秭归县一户平民子女,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被选入宫做宫女。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汉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安宁。
王昭君在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匈奴语,王后之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匈奴语,公主之意),次女名当于居次。
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王昭君再嫁搜谐若鞮单于。
鸿嘉二年(前19年),王昭君病逝。
搜谐若鞮单于性贪婪,又刚愎自用。大权在握后,为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先废了王昭君儿子伊屠知牙斯的王位,接着又找借口杀死了王昭君的儿子。
二、争议影视剧照
史书上对王昭君的记载文字不多,仅仅寥寥几句而已。若只是这些文字记载,则后世,能知道王昭君的人一定很少。然后,野史及文学作品等方式记载王昭君的文字却异常的多,让王昭君这个人物丰富了许多。但野史及文学作品等方式记载的王昭君本身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不足以为信,然而可以让后人从其它角度来了解王昭君。
1、画工弃市
《画工弃市》出自东汉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著,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公元284~364年)辑抄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
《西京杂记》历代指为伪书(托名刘歆著,葛洪所辑抄),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汉魏六朝佚史而成。所述西汉之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但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均可开阔思路,有裨研史。
《画工弃市》通过封建帝王宫中生活的一个侧面,无情地揭露了汉元帝们的荒淫糜烂,醉生梦死。美丽正直的王嫱(昭君)因不肯贿赂画工,而未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最后落得远嫁塞外;因此后人很多文学作品以“昭君出塞”为题材,替王昭君鸣不平,借以讽刺汉元帝,痛骂利欲熏心的画工毛延寿;表达了民间爱憎分明的纯朴民情风俗。
2、自请出塞
正史中,汉元帝时期是西汉强盛时期,而匈奴经过汉朝连番打击早已元气大损,是汉朝强匈奴弱。实际上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时期就已经归降向汉朝称臣,成了汉朝的属国,并且呼韩邪单于曾三次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也是第三次入京朝贡时,汉元帝挑选了宫女赏赐于他。而北匈奴郅支单于也在不久前被汉朝远征军陈汤、甘延寿等人诛灭,所以不存在“汉朝屈辱求和”这种情况,也并无王昭君自愿请行一说。而且汉元帝也并没封王昭君为“明妃”,这是晋代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君”或“明妃”。
3、屈辱和亲
自汉朝以来,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毛延寿、陈敞、刘白等多位画工,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但是,比《西京杂记》稍后的《后汉书》并未采用这一传说;而此后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王昭君变文》一反正史的记载,把汉元帝时期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其中,叙述了画工画图,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
后世大多数诗词戏剧都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等文学作品改编而成,如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受这些作品影响后人对王昭君和昭君出塞形成刻板印象既把昭君出塞当成是屈辱和亲。实际正史中并非如此。
4、上书求归
《后汉书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说到:“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王昭君上书求归或许存疑,但王昭君《报汉元帝书》是伪作毋庸置疑,据《后汉书》记载,王昭君“上书求归”是在呼韩邪单于死后,此时汉元帝已经去世两年了。
王昭君还有首《怨词》最早见于《琴操》,但该书对昭君的生平介绍与正史不符,故此诗作者可疑。
三、历史贡献南、北匈奴
在汉高祖刘邦开始的几任皇帝时期,是匈奴强汉朝弱,大汉苦不堪言,到汉武帝时期,经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努力,把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再经过刘细君、刘解忧的和亲乌孙国,断了匈奴的右臂,大汉彻底控制了西域,形势变成了汉强匈奴弱。然后,匈奴开始内斗不止,汉朝有意分化匈奴,支持亲汉朝的势力。
公元前54年,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只好率族众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为了能与哥哥相抗衡,呼韩邪单于诚意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入长安朝见汉元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自请为婿。汉元帝就把宫女王昭君赏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且指明是做阏氏(皇后)。
公元前33年初,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也有写成复株累若鞮)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
复株累若鞮单于去世后他的弟弟舆继任,称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此时,按照当时的规矩,王昭君的儿子,就是他的弟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斯应该承袭左贤王位,当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去世退位的时候,就是王昭君的儿子继任单于了。
但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性贪婪,又刚愎自用,大权在握后,为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就着手要改“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为“父子继承制”了。他就先废了王昭君儿子的王位,接着又找借口杀死了王昭君的儿子伊屠知牙斯。再立自己的儿子乌达鞮侯为左贤王,作单于的继承人。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的如此行为引起了右奥鞬王比的不满。他是复株累单于的长子,是右谷蠡王伊屠知牙斯的侄儿,乃出怨言:“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伊屠知牙斯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单于知比不服,心怀疑贰,遣两骨都侯监领比所部官兵。公元46年(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死,子左贤王乌达鞮侯任单于。
然而这位乌达鞮侯无福消受父亲留给他的权利美味,单于宝座还没有坐热就一命呜呼了。主政贵族们又立乌达鞮侯的弟弟做了单于,是为蒲奴单于。
比因为没有继任单于,更加怨恨,就计划归附东汉。蒲奴听闻后就准备杀掉比,比得知后召集麾下八部匈奴准备迎战。公元48年,八部匈奴首领共同推举比为单于,从此匈奴正式分为南北两部。当初比的祖父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换来了匈奴几十年的安定至此结束。再过了三、四百年,匈奴作为一个显赫一时的民族从历史书上消失。
四、四大美女王昭君,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在人们的心目中,王昭君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女英雄,一曲《昭君出塞》感动着无数代中国人。王昭君去世后,被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另外在山西朔州、河南许昌等地也有王昭君的衣冠冢。
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青冢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