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公主(从丑小鸭到)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公主(从丑小鸭到)黄河两岸的一块地,原来,这位姑娘叫刘英梅,1964年出生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加仁村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有一位爱唱花儿的妈妈,还有一位唱花儿很棒的爸爸。听乡里人说爸爸是花儿把式,但小英梅从来没听见过爸爸唱一首花儿。母亲是裹着脚的,有一对尕尕的三寸金莲,小英梅随母亲下地干活时,经常听到母亲唱花儿,那抑扬起伏的动人旋律深深吸引了她,不知不觉也跟着小声哼哼起来。小英梅不知道,这种山歌叫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在庄子里没人唱这种歌。待刘英梅长大婚嫁后,从丈夫那里了解到这种山歌叫花儿,花儿是不能在庄子里唱的。尽管从小到大听过母亲唱过的花儿已过四十多年,但是刘英梅还能清晰地记得母亲的那首花儿唱词:捏上个面手了送哥哥,清眼泪把腔子哈泡了。美丽悠长的花儿声,征服了西宁黄河路尕游园里平日爱唱花儿的人们。不远处,三位男士匆匆赶来,他们接到电话,说是一位皮肤微黑的农村姑娘,唱花儿相当不错哩。他们听了几首后,把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公主(从丑小鸭到)(1)

在青海,花儿会最吸引人。你看,湟源县的六月六花儿会人山人海。张翔 摄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公主(从丑小鸭到)(2)

刘英梅在唱花儿

生铁的锅里烙馍馍,

蓝烟把庄子哈罩了;

捏上个面手了送哥哥,

清眼泪把腔子哈泡了。

美丽悠长的花儿声,征服了西宁黄河路尕游园里平日爱唱花儿的人们。不远处,三位男士匆匆赶来,他们接到电话,说是一位皮肤微黑的农村姑娘,唱花儿相当不错哩。他们听了几首后,把姑娘叫到一个圆桌边,边喝茶,边问询。

原来,这位姑娘叫刘英梅,1964年出生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加仁村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有一位爱唱花儿的妈妈,还有一位唱花儿很棒的爸爸。听乡里人说爸爸是花儿把式,但小英梅从来没听见过爸爸唱一首花儿。母亲是裹着脚的,有一对尕尕的三寸金莲,小英梅随母亲下地干活时,经常听到母亲唱花儿,那抑扬起伏的动人旋律深深吸引了她,不知不觉也跟着小声哼哼起来。小英梅不知道,这种山歌叫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在庄子里没人唱这种歌。待刘英梅长大婚嫁后,从丈夫那里了解到这种山歌叫花儿,花儿是不能在庄子里唱的。尽管从小到大听过母亲唱过的花儿已过四十多年,但是刘英梅还能清晰地记得母亲的那首花儿唱词:

黄河两岸的一块地,

水线上拉一道坝哩;

要是我的二哥哥有一个要我的心,

我要你的心尖上拔一句话哩。

母亲是小英梅的花儿启蒙老师,给她教会了峡门独具特色的“咿啊咿令”和“尕阿姐令”。8岁时,小英梅已能在公共场合演唱,她的“咿啊咿令”唱得真好听:

(哎哟)白(呀)牡丹(就)白(呀)者(个哟)(咿呀咿)耀(呀)人(了)哩(吔势),

(哎哟尕呀肉了儿呀就)红(啊哎)牡(啊)丹红(呀给哈)者破(哎)哩(势);

(哎哟啊吔)哥哥(就)(身)(啊吔)身旁里(哟咿呀咿)有(呀)人(了)哩(哎势),

(哎哟尕呀肉了儿呀就)冇(呀)人哈我(呀)陪者坐(啊哎)哩(吔势)。

还有那歌唱难度大、地域性强的“尕阿姐令”,也让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哎)麦子(哈就)拔(呀)掉(者)了(了了)草(呀)留(了)下(哎势),

(哎哟我的尕呀呀呀呀姐吔花呀儿)麻(呀)雀儿(们)抱(呀)一窝(儿)蛋(哎)哩(哎哎哟势);

(哎花儿哈你就听哪吔)罢(啊)了(了了了)你好(呀)留(了)下(哎势),

(哎哟我的尕呀呀呀呀姐吔花呀儿)过(呀)后时我们还(呀)见一个面(吔)哩(哎哎哟吔势)。

然而,以前的民和,姑娘结婚前是不让浪花儿会的,结婚后才可以。民和花儿会不少,五月端午有峡门镇花儿会,五月二十五有寺沟花儿会,六月六有七里寺花儿会。每逢花儿会,人们兴致勃勃地从四周八下的村庄赶来,满山满洼都是阳伞,这里一堆,那里一摊,里三层,外三层,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刘英梅挤在伞下和人们对花儿,别人唱一个,她就立马回一个。别人唱什么曲令,她也跟着唱,学会了“直令”“二牡丹令”等许许多多的花儿曲令。就这样,冬去春来,年轻的刘英梅像一只鹁鸪,飞翔在花海深处。

1990年农历六月,刘英梅和庄子上的几个伙伴们参加了乐都瞿昙寺的花儿会。堵车回家时碰到了几个在花儿会上认识的朋友,在她们的鼓动下大伙同上西宁,便有了尕游园里的一幕。

大家一边刮盖碗茶,一边寒暄。有两位老者夸刘英梅花儿唱得好,并建议在花儿团发展。还有一位与刘英梅差不多同龄的帅气小伙,也邀她留在西宁发展。但刘英梅拒绝了。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急忙离开,不想刚到游园门口,被一位女同志一把拦住,恳切地对她说:“我们这个团是青海省民族歌舞团,是正规团,希望你能留在团里发展。”她一边说,一边介绍。原来这三位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朱仲禄、冶进元和马俊老师!这三位可是刘英梅打心眼里仰慕的人啊,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晚上我们要到平安演出,如果可以你也来吧。”这样的邀请,让初出茅庐的刘英梅不知所措,她还是一溜烟地跑了。

然而,坐车要下民和的刘英梅,满脑子都是花儿场景。她实在劝不过自己的心,一到平安就身不由己地下车了。夜幕中一辆摩的把她拉进了面粉厂。演唱会早就开始了,刘英梅挤到台前的人群中,全神贯注地听起花儿来。

白天劝她的那位女同志在台上报幕,原来她叫魏国英。眼尖的魏国英在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两轱辘长辫子的刘英梅。朱仲禄和冶进元听闻走了过去,和蔼可亲地问道:“丫头啊,你这个苗子好,我们寻不得,你加入我们团,往前走,有前途,怕啥?”刘英梅只得说出心里话:“各位老师,很抱歉,我们那边很封建,家里人知道我唱花儿,把我哈赶出家门俩。”马俊老师说:“不怕,不怕!今晚你就在这个舞台上一定唱一挂。”不容分说,就把刘英梅送上唱台。

刘英梅没上过这样的大场面,虽然手在哆嗦,但演唱很成功。当晚,在各位老师的鼓励和关心下,刘英梅感动地大哭了一场。从此,她把心一横,胆子一大,跟着花儿前辈们回到了西宁。

白天,刘英梅演出,朱仲禄先生教她如何换气、如何唱“折断腰”、如何唱四句“直令”,还教会了《拉夜船》。晚上,就住在魏国英老师家,两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不知不觉就是七个月。期间,刘英梅随花儿歌舞团的同志们,走遍了青甘两省的河湟、洮岷及河西走廊,把花儿的种子传播到了千家万户。花儿团所到之处,刘英梅主要负责花儿打擂,从未碰到过对手。这也许得益于强大的团队力量,也得益于冶进元、朱仲禄前辈们的支持与付出。朱先生岁数大,随团外出得少,在西宁家里作词,他教给刘英梅的《尕摩托送尕妹回娘家》《才开的山丹花羞答答》后来都成了脍炙人口的佳作;冶进元老师随团作词演出,做了大贡献,他的《相思病》《五更月》《脚户哥打尖》等风靡西北。

一日,刘英梅回到西宁,一如既往地去看朱仲禄先生。朱老把自己创作的《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花儿的尕连手令”“憨敦敦令”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还示范性告诉她,怎么唱有味道,怎么唱更轻松。

(哎)大佛爷坐给者(阿姐哎哟阿姐呀啊)华林(了)山(吔),

(哎唏花儿的尕连手呀)后靠了(哟啊呀呀啊啊)一架(的)花山(哎);

阿哥是孔雀(着花儿哟阿哥呀他)虚空里旋(哟),

(哎哟花儿的尕连手呀呀)尕妹是(哟啊呀呀啊呀)园中的牡丹(哎势)。

后来,每当刘英梅唱起这首“花儿的尕连手令”时,会情不自禁地说:“‘啊呀呀啊’最动人了!”在笔者看来,此乃朱老一枚特殊的标签,一直张贴在花儿人的灵魂深处,它时不时提醒人们,这就是朱仲禄,这就是特立独行、突破常规、善于抒情的朱仲禄!

朱先生叮嘱刘英梅“用‘憨敦敦令’演唱的《天宫里借一把金梳子》,含义深,必须学会。”

(啊呀啊啊呀)花儿(吔)花儿(哎哟势):

天宫里借(呀)一把(哟)金(呀)梳(了)子(势),

(哎嗨哟嗬)龙(呀)宫里(呀就要吔)要一把(那个)银打的篦(呀)子(吔势);

(我们)折下个月(呀)亮(着哟)当(呀)镜(了)子(吔势),

(阿哥的个憨呀敦敦呀就给呀)给尕妹(我就)梳一个辫(呀)子(吔势);

(哎哟)肝花上连(呀)的是(哟)心(呀)系(了)子(势),

(阿哥的个憨呀敦敦呀着我呀)我俩人(早)好上一辈(呀)子(吔势),

(哎哎哟)好上一辈子(哎哟呀)。

这首作品显示了朱老奇特的想象力和优秀的创作才能。我想这首花儿就是朱仲禄先生常说的大歌吧,其特点是文人创作,句子颇长,唱起来有难度。

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朱仲禄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凡是他能看在眼里的,就有传授花儿的想法,而且会明确表达出来。

“丫头,你天天在外演出,这么唱下去是不行的。”朱仲禄和蔼地说:“你和张存秀做我的徒弟吧。”

刘英梅和张存秀是老乡,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认识了,团里的人都说她俩长得像,是“瘦八仙”。两人各扛一条羊大腿,便师从朱仲禄先生。一有时间,两人就到老师家去上课。老师告诉她俩:“‘直令’‘尕马令’等别人都会,到了外面,要唱一些诸如《上去高山望平川》的大歌,多唱一些别人不容易学会的曲令。”朱仲禄先生给刘英梅除教授《天宫里借一把金梳子》《拉夜船》《新栽的桃树新开的花》外,还教授了《送尕妹妹回娘家》《悄悄话》等。其中的《新栽的桃树新开的花》现已几近绝唱,特录如下:

新栽的桃树(哈)新开的花(呀),

桃树下站着个尕冇牙(吔),

个家把阿哥的(个)尕手(哈)拉(呀),

亲亲(吧)热热者坐下(呀)。

哎——哎嗨哟

塞尼格尕巴加(呀)塞尼格尕艳姑(哟),※

亲亲(吧)热热者坐下(呀)。

抓住个尕手了问一句话(呀),

小阿哥牢牢(价)地记(儿)下(吔),

这一次你出门了早回家(哎),

不要把尕妹妹闪下(呀)。

哎——哎嗨哟

塞尼格尕艳姑(哎)塞尼格尕巴加(呀),

不要把尕妹妹闪下(呀)。

在朱仲禄、冶进元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在马俊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凭借聪颖的天资和不懈的坚持,刘英梅不仅掌握了青海流行的花儿曲令和诸类小调,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台风,举手投足间显得从容大气。

在团里待了七八年后,刘英梅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先是被青海省演艺集团平弦剧团聘用了一年,接着自己带团,赴青海、甘肃巡回演出。朱老师欣闻爱徒工作能够独当一面时,掩饰不住内心喜悦,激动地说:“我们的英梅长大了,已经成人了,已经成功了。好!”每次回来,朱老师总是鼓励她:“丫头,(唱歌)差不多了,再加个油!”一天,刘英梅要在西宁铁路剧院演出,朱老师说是一定要去看看。演出开始前,马俊就把朱老师接到剧院了。演出结束后,朱老师站起来,竖着两个大拇指,高高地奓起来,开怀释然道:“好!这一下你就到顶了。就像上山,从山坡爬到山顶上去了!总体来看,你的小调要比花儿好一些,是强项。”

朱仲禄先生的评价是有道理的,刘英梅年轻时唱花儿那可是又高又亮,不幸一次带团去甘肃某地,发生了意外,患上了慢性咽炎,手术后嗓音便沙哑了。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演唱水平,把冶进元老师的《相思病》和朱老师的《拉夜船》在大西北唱了个红。时任青海省副省长的吉狄马加就很爱听刘英梅略带沙哑的“马营令”,他对刘英梅说:“你是女中音,像你这样的嗓子其实很少见的。”

刘英梅和他的老师朱仲禄一样,是一个从心底里就喜欢花儿的人。她做事认真,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地往前走。1993年12月,她的部分作品入选青海电视台录制的《怀念——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民族民间文艺专辑》。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大型戏曲文化专题片《长江戏话》第二集《藏曲花儿》中担任女角主唱。2007年10月29日,青海电视台《新闻聚焦》栏目专题报道了刘英梅,朱仲禄用“花儿公主”一词来美誉她。2013年,荣获“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开唱十周年优秀花儿歌手奖。

朱仲禄先生仙逝后,刘英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承老师园丁精神,致力于花儿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截止目前,演出一千五百余场(次),指导学生一百多名,其中有刘晶晶、李兆云等等,涌现出了苏菲亚、贺得云、魏广录、鲍春梅、马雪莲等一批后起之秀。2014年,刘英梅出版了她编著的《河湟花儿集》,入编花儿420首。这是她花了好几年心血,演唱实践、搜集采访的结晶。较之其他花儿作品集,该书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一是入选了《脚户行》《孟姜女速唱》《水浒大传花儿》等新的一些作品,尤其是50首“对唱篇”,是新突破、新亮点,非书斋文人可为。二是收集了许多散落于民间的传统花儿歌词,有的与文人整理的歌词有差异,譬如:

牡丹的叶叶羊吃了,

光杆杆开什么花哩;

尕妹的心肝你挖了,

空腔子再唱个啥哩。

城隍庙里的三盏灯,

进香人把油哈添了;

我俩人好比个杨家的兵,

为朝廷失散着远了。

牡丹花开着院墙上,

百灵鸟落给着树上;

尕妹是樱桃口含上,

舍不得把她哈咽上。

有些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譬如:

大门前的一棵松,

树身上缠上的紫藤;

尕妹子站下是一根葱,

坐下是像一架黄莺。

一日三来两日三,

三月三,

王母娘娘的寿诞;

一日牵来两日牵,

天天牵,

再没有忘你的一天。

第一首作品的“紫藤”,有利于花儿的意象研究;第二首作品与青海传统花儿“王母娘娘下四川”有联系,和朱仲禄先生创作的《下四川》也有关联,有利于经典花儿创作的深入研究。

衷心祝愿刘英梅在花儿道路上,越走越幸福、越走越宽广!

(注:“塞尼格”,撒拉语,汉语同“我的”,“塞尼格尕巴加”即“我的朋友”。)

作者:杨生顺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