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地形图(探访三国古战场)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地形图(探访三国古战场)大家在关中平原见到大土堆,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个秦汉唐皇帝或大臣的坟冢封土。但这个大土堆它不是坟冢封土,也不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在葫芦峪的西侧耕地上,还分布着一个奇特的大土堆,看图红色箭头所示位置。后来也有幸拍到了这一场景。 蹦跶达人专门下载了一张卫星地图,请教了当地人后标注出来,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红色范围内是眉县以前的第五村乡(因有姓第五的人而得名),黄圈为县城。葫芦峪整体南北长约3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约800米。其所处的黄色条纹位置,为红色黄土台原中下陷的一块地方,其实就是谷底,东西高、中间低。从现在的地形剖面来看,如下 其从南往北越来越宽,北侧紧邻渭河一侧已经到了“葫芦”底部。但是目前由于几千年的农业耕作,所以坡度更加的平缓了一些。
最近比较着迷三国,前几天刚好路过眉县一带,去完斜谷关,在310国道旁吃面皮的时候,听老板说起这附近就是三国古战场,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之地——葫芦峪。好奇的请教了老板,于是前去探访。
葫芦峪所在的地方当地人又叫“第五村”,顾名思义这个村史上居住的是姓第五的,也是颇有渊源。葫芦峪又叫上方谷,因为地形形似葫芦而得名。本地人把葫芦峪叫“葫芦口”,位于眉县县城西约4公里的地方,现在是葫芦峪村。
从一个较缓的坡上下去就是古葫芦峪,四周是成片的绿色的猕猴桃果园,放眼望去基本看不到特别的地形。红色范围内的地形其实是一个黄土台原,整体比北侧渭河高出约30米,上方红线其实是一道30米高的土悬崖,齐上齐下,比较危险。
黄色条纹范围为葫芦峪
蹦跶达人专门下载了一张卫星地图,请教了当地人后标注出来,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红色范围内是眉县以前的第五村乡(因有姓第五的人而得名),黄圈为县城。葫芦峪整体南北长约3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约800米。其所处的黄色条纹位置,为红色黄土台原中下陷的一块地方,其实就是谷底,东西高、中间低。从现在的地形剖面来看,如下
其从南往北越来越宽,北侧紧邻渭河一侧已经到了“葫芦”底部。
但是目前由于几千年的农业耕作,所以坡度更加的平缓了一些。
神秘的“塚疙瘩”在葫芦峪的西侧耕地上,还分布着一个奇特的大土堆,看图红色箭头所示位置。后来也有幸拍到了这一场景。
大家在关中平原见到大土堆,第一反应肯定是那个秦汉唐皇帝或大臣的坟冢封土。但这个大土堆它不是坟冢封土,也不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据当地老人讲,本地人叫这个大土堆为“塚疙瘩”。传说三国时诸葛亮行军至此,粮草匮乏,敌人探子天天来打探军中情况。为防止敌人知道自己粮草不够、稳定军心,于是下令筑起很多,高约二十米,直径约二十几米的夯土堆。命人铺上草席后,将仅剩不多的粮食撒开倒在上面,还放了很多只鸡上去啄食,给敌人造成了诸葛亮一方兵马壮实、粮草充足的假象,瓦解了敌人的企图。
充满传奇的小土堆
老人说,这个“塚疙瘩”在他小时候有很多,分布在葫芦峪西侧坡地上。后面可惜由于占地较大,农村盖房取土,逐渐就剩了这么一个,而且也没小时候看起来那么宏伟了。
葫芦峪中纪念诸葛亮的“古庙”更加证实了这一历史遗址看完这个“塚疙瘩”,一路沿着葫芦峪东侧半坡向北的道路,走到了“葫芦”的底部。在这里的村子意外的发现了一座庙。走进后发现,这是一座为了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古庙”,正晌午的时候没有看到一个人,但是从雕梁画栋的建筑和斑驳的石碑、木头柱子都能感觉到这座寺庙的年代久远。
纪念诸葛亮的古庙
经过打听,这座庙位于葫芦峪村7组老宅基。听老人说,这座庙打他们小时候就存在了,文革期间曾经被拆除过,后来当地人又找到了那些没有人敢用的砖瓦木料,重修了庙。因为距离不远的地方五丈原也有座诸葛亮庙,所以这座庙就没用这个名称。
庙内院子
这座庙没有特别的名字,里面供奉的有诸葛亮,还有“娘娘”,每年农历七月七,有为期一周的庙会,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参加,庙上还会提供饭食,带领我们参观的人说,他小时候(二十年前)庙里提供的素面片特别香,到现在还记得。
雕梁画栋
建筑十分漂亮
他还说庙外以前有一颗直径约1.5米的白杨树,树龄应该上百年了。老白杨树中间空心后,居然从里面长出来一颗“药树”,结出红色的酸果子。可惜这些老白杨树前些年被雷电击中,为了安全起见,被锯掉了。
庙宇旁的宅院
如今安静的老宅,颇具关中农村风范
土墙里绿意盎然
庙门上别致的木质斗拱
不再热闹的香炉
如果你对曾经发生在三秦大地的这一段三国故事感兴趣,路过葫芦峪的时候别错过!
关注“蹦跶达人”,一起去感受和探索更好玩、更好吃和更新奇,一起打开新世界大门!文图均为原创,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