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二战德国进攻全过程推演(二战史五卷一部29)

二战德国进攻全过程推演(二战史五卷一部29)在介绍英军1942-1943年我们战略轰炸行动前,有必要看一下它的对手——德国法西斯本土防空力量的情况。侵略者本性是不需要防空的,只要侵略扩张永远推进下去,防空对它来说是“浪费”资源的,因而防空在它侵略盘子里的地位是最低的。开战之初,德国本土还没有自己的防空体系,除了二百多个高炮连外,没有一架战斗机是专门用于防空的。不过随着形势的改变,随着英国战略轰炸的到来,它还是挤出一点资源逐步加强防空力量。高射炮兵连增加了,1940年中期,大约450门重型高炮和100个探照灯连部署在重要的工业区,第一个夜航战斗机联队(几十架战斗机)也诞生了,雷达也开始部署于西北沿海和边境地区,卡姆胡贝尔受命建立德国本土夜间防空体系。1941年3月成立了德国空军中央司令部,这是一个统管德国本土防空的司令部,标志着法西斯德国本土防空体系初步有型了。另外,战略轰炸也非常依赖导航、雷达等无线电技术,这方面英国也是1942年和

第二十九章 盟军开始战略轰炸法西斯德国——1942年以前

介绍了诸战场的转折后,我们要转入一个全新战场——战略轰炸战场。轰炸法西斯德国这件事应该说早就有了动议,但是只见动议不见行动,上一卷说了,丘吉尔对战略轰炸迟迟不能展开也是着急呀,而开战之初他是明确空军优先发展的。对法西斯德国实施战略轰炸是丘吉尔第二战场战略的重要一环,战略轰炸、“人民起义”、外围打击外加少量部队最后登陆欧洲大陆,这是丘吉尔的一贯想法,结果这一想法中的重要部分战略轰炸迄今而至不要说未见到效果了,正儿八经都没有开始呢。在作战装备的研发上,大英帝国干得最好的要数战略轰炸机,而在作战行动上,大英帝国干得最晚却是战略轰炸。当然,好饭不怕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期待战略轰炸这个新战场能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战果,能真正打塌德国法西斯的战略后方。法西斯德国在不列颠之战中遭遇英国人民顽强抵抗,其战略轰炸败北,强大正义的盟军经过从容的准备,长期的积累,必能超越它的敌人,带来战略轰炸的全新战果。

第一节1940-1941年

说起英国战略轰炸的滥觞,我们还得把视线转回到西线战役之时。经过多次犹豫后,1940年5月11日,英国政府正式批准其轰炸机航空兵对德国后方进行轰炸战,由此开启了英军战略轰炸史。此后几个夜晚,英国空袭了多特蒙特,埃森,哈姆,亚琛,汉诺威等德国城市。特别是5月16日夜,英国空军出动99架飞机空袭了鲁尔区的油库和铁路,这被称为英军战略轰炸的第一仗。此后——包括不列颠空战期间,英军战略轰炸行动实际上一直都在时断时续地展开着,轰炸出动飞机少则几十架,多则一百几十架,投弹规模也是少则几十吨,多则一百几十吨,当时最突出的一次轰炸是1941年6月12日夜对鲁尔区的杜伊斯堡和波鸿)实施的空袭,被称为“迄今最猛烈的空袭”,投弹445吨。至于轰炸目标,有城市,有工厂,有军舰,有船只。而轰炸目的,则有主动出击,有因不列颠空战的报复性空袭,有为破坏敌“海狮”计划而实施的轰炸。至于轰炸的效果,我们只能说这只是对法西斯德国挠痒痒而已。1940年就不说了,英国人民还深陷不列颠空战中,能主动出击就不错了。1941年,英军轰炸航空兵出动频次明显上升,每月肯定都会出动几次。根据相关资料,1940-1941年英军在法西斯德国及其占领区投弹5万余吨,其中1941年出动2.7万架次轰炸机,损失了700余架,战损率2.6%。这些在英美整个二战对欧洲大陆的战略轰炸规模(144万架次,270万吨,4万架损失)中只是一个零头。

在1940-1941年的轰炸实践中,英国在摸索和探讨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轰炸方针。在战略轰炸这门学问中,目标的选择很关键,目标不同,结果不同,理想情况是选择战争经济体系关键且容易轰炸的东西作为轰炸目标,而一旦选定目标,就要持续不断轰炸下去,直到把目标炸得灰飞烟灭,难以重建。战前英军曾制定出十多个针对德国的战略轰炸计划,大约一个计划就对应一个轰炸目标。战争爆发后,英军将其轰炸计划缩减为两个,即针对德国交通系统的WA4C计划和打击德国石油工业的WA6计划。1940年5月,英国空军参谋部进一步把轰炸目标集中到了德国石油工业体系上,它认为只要对德国石油工业进行持续三个月的轰炸,将德国的石油储备削减30-50万吨,就能使战争形势发生改变,这是一劳永逸呀。英国空军参谋还确定了17个德国石油工业目标,其中9个是重点轰炸对象,因为它们的产量占德国石油工业83%以上,看来是抓住了关键所在。

好了,有了目标,那就开始干吧。但一旦干起来,很快发现,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如果我们大白天去轰炸,目标倒是容易发现,可以实施精准轰炸,但在敌人战斗机有效截击和地面防空火力的顽抗下,轰炸机部队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如果夜间进行轰炸,有夜色掩护,损失倒是下来了,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发现石油工厂这样的点状目标,很难对这样的点状目标实施精准轰炸,轰炸的命中率低导致轰炸的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自从决定对石油工业轰炸后,英国轰炸航空兵没有正儿八经轰炸过一次敌人的石油工业,时而轰炸敌工业集中的大城市,时而轰炸敌飞机工业、造船工业、铁路枢纽等等,甚至只要看见发光的目标或可以识别目标,都可以轰炸,明显是漫无目的地在轰炸。

不过在漫无目的中,英国轰炸航空兵逐渐发现了适合于自己的轰炸方式,那就是夜间面积轰炸,打击德国城市目标。我们说,一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要比一座工厂大多了,在漆黑的夜晚,相对容易发现,炸弹投向一个大面积城市比投向一个小工厂要方便多了。轰炸军事经济目标是要瘫痪敌人的战争经济,使其无法有效运转,而夜间面积轰炸城市目的就是无差别地炸城市建筑,炸城市老百姓,哪里人口密集,哪里建筑物密集,哪里是容易识别的目标,哪里就是理想夜间面积轰炸对象。英国轰炸航空兵就是要通过这种轰炸打击法西斯国家的军民士气,让法西斯国家民众看到整座整座城市变成废墟,看到大批人在轰炸中丧生或变成流离失所者,轰炸将给他们带来地狱般的景象,难道他们意志不会动摇吗?难道法西斯统治不会因此分崩离析吗?

最初,英国轰炸航空兵对德国城市的轰炸是零星的,很多都是对德国轰炸英国城市的报复性轰炸。1940年10月,查理德▪皮尔斯出任英国轰炸航空兵司令,他首次力主对德国城市实施面积轰炸。1941年5月,空军老将特伦查德元帅亲自上书丘吉尔,坚决主张对德国城市展开面积轰炸,瓦解法西斯德国的抵抗意志。他说,对任何其他目标的轰炸,都赶不上对德国城市的面积轰炸有效,他声言德国法西斯“最担心”对其城市实施士气轰炸,而“如果轰炸德国城市,那么99%的炸弹会对瓦解德国的士气作出直接的贡献”。把轰炸城市与轰炸士气最方便地联系起来,我想这也是丘吉尔梦寐以求的。战略轰炸、“人民起义”、外围打击外加少量部队最后登陆欧洲大陆,最终不就是指向法西斯政权自己主动瓦解吗?最终,1942年2月,阿瑟▪哈里斯接替皮尔斯出任轰炸航空兵司令,给英军轰炸作战方针带来根本性改变。他提出,德国工业的恢复能力很强,战略轰炸能否使德国战争潜力下降值得怀疑;他坚决主张对德国民心士气进行轰炸,德国法西斯进行战争的意志会因德国城市的毁灭而被摧毁。从此以后,在哈里斯带领下,英国轰炸航空兵全面转入对德国城市的夜间面积轰炸。

说说英军轰炸力量的武备。直到1942年,“哈利法克斯”、“斯特林”、“兰开斯特”等先进机型尚未大规模装备,老式机型依旧是轰炸主力【注1】。轰炸航空兵的实力不过几百架,而要想彻底靠轰炸打垮敌人,没个几千几万架,根本不顶用。这支按理说在英国军事体系中优先发展的部队,经过三年时间仍处在起步阶段。英国——包括后来加入的美国——战略轰炸历程大约是:1942年以前为战略轰炸酝酿和准备阶段,1942年为战略轰炸起步阶段,1943年战略轰炸迈向高潮,1944年进入最高潮的全盛阶段。【注1:在轰炸机领域,当时先进机型与老机型的主要区别是,先进机型一般是四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载弹量大、自卫武器强、装甲厚、速度快,是战略轰炸的典型武器。而老机型一般都是双发动机的中型和轻型轰炸机,载弹量小、自卫武器弱、装甲薄、速度慢,执行战略轰炸能力低。】

另外,战略轰炸也非常依赖导航、雷达等无线电技术,这方面英国也是1942年和1943年才开始大规模换装先进装备。在茫茫夜空,成百上千架飞机飞行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执行轰炸任务,很容易迷航而找不到轰炸目标,1942-1943年,英军轰炸机先后装备了G-导航设备和欧波导航设备,极大提升了轰炸航空兵的导航能力。1943年英军轰炸机开始大规模装备了H2S厘米波雷达,它通过探测地形或建筑物来更精准识别轰炸目标。

第二节 法西斯德国本土防空

在介绍英军1942-1943年我们战略轰炸行动前,有必要看一下它的对手——德国法西斯本土防空力量的情况。侵略者本性是不需要防空的,只要侵略扩张永远推进下去,防空对它来说是“浪费”资源的,因而防空在它侵略盘子里的地位是最低的。开战之初,德国本土还没有自己的防空体系,除了二百多个高炮连外,没有一架战斗机是专门用于防空的。不过随着形势的改变,随着英国战略轰炸的到来,它还是挤出一点资源逐步加强防空力量。高射炮兵连增加了,1940年中期,大约450门重型高炮和100个探照灯连部署在重要的工业区,第一个夜航战斗机联队(几十架战斗机)也诞生了,雷达也开始部署于西北沿海和边境地区,卡姆胡贝尔受命建立德国本土夜间防空体系。1941年3月成立了德国空军中央司令部,这是一个统管德国本土防空的司令部,标志着法西斯德国本土防空体系初步有型了。

说起德国法西斯防空的指挥体系,有点复杂,有管本土防空的,有管占领区防空的,有管地面防空部队的,有管空中防空部队的,有管昼间防空的,有管夜间防空的。大致来说,法西斯的防空体系分为两大系统,空军中央司令部系统和第3航空队系统。这个第3航空队是当年不列颠空战后遗留下来的部队,主力部队早已调往苏德战场,只剩下两个战斗机联队驻守法国北部,负责法国占领区的防空,阻止盟军轰炸机法国境内的关键目标,特别是潜艇基地。第3航空队的防空系统基本是独立的,地面的和空中的,昼间的和夜间的,一切防空力量都在它的掌管下。

至于空军中央司令部系统,下辖数个空军军区和卡姆胡贝尔的夜间战斗机师。法西斯德国把本土和部分占领区(比利时、荷兰等地)分为数个区域,一个区域就是一个空军军区,它掌握高炮部队、探照灯、地面雷达站等地面防空力量,并专门负责重要城市的要地防空。夜间战斗机师是夜间防空力量的掌管者,它主力部队是几个夜航战斗机联队,不过一些雷达、探照灯等地面防空力量也在它掌管下,而最初规模很小的昼间战斗机部队也是由它代管的。同时,重要城市的夜间防空大概还是由空军军区负责的,因为它可以调配本区域内一切力量实施防空行动,而夜间战斗机部队顶多派出夜航战斗机参与防空行动。

英军转向夜间轰炸,相应地法西斯本土防空最先发展起来的也是夜间防空体系。夜间防空体系是由高炮、雷达、探照灯以及夜航战斗机等各兵种组成的一个体系。不管是昼夜还是夜间,高炮部队是要地防空的主力军,据说到1942年底法西斯德国防空部队已经发展到一千个重型高炮连(四千门高炮),高炮与雷达、探照灯配合,防守重要城市和重要工业目标。至于夜航战斗机,也参与要地防空,但茫茫夜空,天上飞机,地上高炮,混杂一起,炮火连天,容易伤及自己人,因此夜航战斗机更多还是在高炮射程之外或要地防空之外发挥自己的作用。

法西斯的夜航战斗机部队到1942年底发展到5个联队,大概三四百架夜航战斗机,而到1942年5月,以战斗机联队为核心,夜航战斗机部队发展为3个战斗机师。战斗机师除了包含1-2个战斗机联队外,还包含地面雷达站、地面通信系统等地面防空力量,是一个综合性作战单位。三个战斗机师各管一片:第1师负责比利时、荷兰和鲁尔工业区,第2师负责德国西北部和柏林地区,第3师负责德国西南部、比利时南部和法国北部。这几个战斗机师又合编为第12航空军,卡姆胡贝尔是它的总指挥。

除了少数参加要地防空外,夜航战斗机部队防空作战主要模式是这样的。大概从1940年开始,法西斯德国开始在德国西北部并延伸到荷兰、比利时境内,构建一条夜间防空带,这个防空带内有雷达、探照灯和夜航战斗机,它们组成一个作战系统。最初是雷达指挥探照灯和夜航战斗机协同作战,后来逐渐放弃了探照灯,而是雷达直接指挥夜航战斗机作战。在几百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地带内,探照灯照亮夜空,战斗机升空作战,这被称为“亮带夜间拦截”模式。后来探照灯没有了,战斗机在漆黑的夜空直接依靠雷达作战,依靠看不见无线电来“照亮”夜空,这叫“暗夜拦截”模式,没有探照灯这个累赘,这种模式作战灵活性显然更高,也就成了夜航战斗机的主流作战模式。

在“暗夜拦截”模式下,防空地带或防空区域被划分为若干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部署三台雷达,一台弗瑞娅型雷达(探测距离100公里)负责早期预警,两台维尔茨堡型雷达(探测距离60公里)负责把1-2架夜航战斗机引向敌轰炸机,而夜航战斗机最终依靠自己的机载雷达(探测距离2-3公里)攻击敌轰炸机。这些防空小区域最初只有几个,后来是几十个,到1942年底发展到一百多个,夜航战斗机的防空体系也从德国西北部、荷兰和比利时向向德国的东部和南部延伸,扩大防御纵深,同时防空地域内的防空小区域密度也在增加,构筑更严密的防御体系。这种夜航战斗机在雷达指引下活动于防空小区域的战术也被称为“天床”战术,而由这个战术构成的夜航战斗机防空体系也被成为卡姆胡贝尔防线,它应该是法西斯德国防空体系中第一道防线,英军轰炸机进入德国实施轰炸,首先遭遇到的是夜航战斗机的抵抗。

至于法西斯德国防空体系的效能如何,我们只能说聊胜于无吧,几百架飞机、几千门高炮以及成百上千部雷达和探照灯掩护着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不可能阻止盟军成百上千架轰炸机持续不断的空袭,是不可能阻止盟军越来越猛烈的战略轰炸。随着英军夜间面积轰炸规模越来越大,德国城市遭遇的破坏越来越大,一些城市老百姓在轰炸中丧生或受伤,更多的人则是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除了投入更多飞机和高射炮展开积极防空外,纳粹政府也不得不搞起消极防空这件事,在城市扩建防空洞和掩蔽所,构筑各种防空设施,尽管这些设施根本满足不了城市老百姓的需要,根本赶不上盟军的破坏速度。在法西斯战争资源的盘子里,防空建设,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能排老末。

第三节1942年

说了法西斯的防空体系,我们再回到英国的战略轰炸。进入1942年,英军的轰炸力度明显上了个台阶,一次出动一百几十架次已然是常态,出动几百架次、投弹几百吨正在成为新的常态。按照面积轰炸的既定方针,1942年英国航空兵开始了大规模轰炸德国城市的进程。英军轰炸的城市一般自然是靠近英格兰的德国西北部城市,这包括德国北部沿海城市汉堡、不来梅、威廉港、埃姆登、吕贝克、罗斯托克、基尔等,以及鲁尔区城市埃森、科隆、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多特蒙德、亚琛等。不过,英军轰炸机也越来越深入德国腹地,轰炸德国南部城市,如斯图加特、法兰克福、卡尔斯鲁厄、萨尔布吕肯、曼海姆、纽伦堡、慕尼黑等,法西斯德国一般会向它的南部地区疏散工业体系,轰炸这里同样意义重大。至于首都柏林,自然也在英国轰炸航空兵考虑范围内,1940-1941年已经进行过这样的轰炸,不过1942年未对柏林进行轰炸。除了轰炸德国本土外,盟军还会轰炸法西斯德国的占领区和仆从国,不过这些轰炸针对的是与法西斯德国有关的特定工业目标,不会搞面积轰炸。另外,意大利城市偶然也会遭到盟军轰炸。

关于英国轰炸航空兵的日常行动,就是准备轰炸和实施轰炸,就是训练部队,扩充规模,增强实力。一个月隔几天就要出动一次,一个月少则出动五六次,多则出动七八次。一百多到数百架飞机从英格兰东南部出动,跨越海峡,进入德国本土,奔向既定城市目标,投下它们的炸弹。我们就不为轰炸航空兵的将士们列一份日常行动流水账了,只就他们行动中的“典型案例”做一展示,让大家感受一下城市空袭的威力。

1月份,轰炸航空兵主要轰炸了法国布雷斯特港(对付这里德国战列舰)和德国北部的一些港口城市。2月份,敌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从布雷斯特港经英吉利海峡返回本土,轰炸航空兵参与了轰炸行动,因此没怎么轰炸城市。3月初,轰炸航空兵首次使用G-导航设备轰炸了巴黎的雷诺工厂,效果不错,该工厂损失严重。随后多次轰炸了鲁尔区的埃森、科隆等城市,效果不佳,“兰开斯特”轰炸机首次投入实战。

3月25日是轰炸航空兵将士实施城市面积轰炸的第一个“典型案例”。这一天夜里——注意从1942年开始轰炸航空兵实施的轰炸都是在夜里进行,他们出动234架对北部港口城市吕贝克实施面积轰炸,投弹304吨,其市中心大部被摧毁,三千多幢房屋被毁或严重受损 居民被炸死320人 伤785人。吕贝克不是一个重要城市,此次轰炸主要实验面积轰炸新战术:引导飞机首先投下燃烧弹,引起城市大火,后续飞机以此为目标展开大规模轰炸。一个月后的4月24日到27日,轰炸航空兵又实施了一次较有效果的轰炸:468架轰炸机对罗斯托克进行四次空袭,投下爆破弹442吨,燃烧弹305吨,合计七百多吨,炸毁烧毁旧城60%,居民死亡204人,伤89人,飞机工厂也被命中。这是1942年面积轰炸开局之时又一个“典型案例”。至于4月份对汉堡以及鲁尔区的埃森、科隆、多特蒙德的多次轰炸(出动一千多架次),继续效果不佳,我们就不一一展示了。

之前我们说了,2月份阿瑟▪哈里斯开始执掌轰炸航空兵,他将是接下来轰炸航空兵将士们的带头人,他是城市面积轰炸的最坚决主张者。这位“轰炸机致胜论”的倡导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轰炸战争领域实现集中兵力,搞更大规模,更高强度的轰炸。目前的轰炸都是集中上百架乃至几百架飞机,他认为这样的力度还不够,这样的零敲碎打地轰炸敌人,效果不明显。如果一次能集中起一千架飞机搞轰炸,造成惊人的破坏力,那才能给敌人以震撼,有力挫败敌之民心士气。5月18日,哈里斯首先向空军参谋长波特尔元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一想法迅速得到了丘吉尔的支持和批准,空军参谋长波特尔元帅立刻授权哈里斯搞这场大行动。

哈里斯首先把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和鲁尔区工业城市科隆作为他的预选目标。其次,他还必须集中起如此规模的轰炸机部队,当时轰炸航空兵只有几百架飞机,于是他四处游说,从二线部队、作训部队以及海岸航空兵那里又凑集了一批轰炸机,最终凑齐此次轰炸所需的飞机数量。最后,他必须确保此次作战万无一失,如此规模的轰炸,搞成了一鸣惊人,搞砸了也会一败涂地。一是他决定必须在月明晴朗之夜实施这次行动,当时技术条件还不行,只能依靠光学瞄准器进行目视瞄准轰炸,要想轰炸成功,天清气朗很重要。二是他要求如此规模的行动必须组织严明,一千余架飞机奔向目标,参战飞机必须按照指定航线飞行,否则容易发生混乱。三是他要求所有飞机天亮之前必须离开德国本土,以免遭敌昼间战斗机拦截。

5月30日,一个良好的轰炸机会到来了,一切具备,只欠东风。这天夜里,在哈里斯直接指挥下,英国空军出动1046架轰炸机(四发动机292架,双发动机754架),奔向预定目标科隆。此时目标上空月明星稀,正宜轰炸。首先飞临目标上空的是装有G-导航设备的轰炸机,在这种设备的引导下,这些轰炸机顺利投下了首批燃烧弹,科隆市中心迅速燃起大火,后续飞机朝着火光飞来,把一批一批炸弹投向了目标。敌地面高炮也展开密集射击,每隔7-8分钟就能击落一架轰炸机,一分多钟就能击伤一架,地面空中是火光冲天。在90分钟的轰炸时间内,英军轰炸机共投弹1455吨,其中高爆弹540吨,燃烧弹915吨,机组人员在返航150英里后仍能看见科隆城大火冲天。最终的战果是,科隆市内2.4平方公里的市区遭到破坏,市中心一半以上的街区完全被毁,486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14万人无家可归,科隆市中断外界联系九天之久。英军也在此战中被击落40架飞机(战损率3.8%),被击伤116架飞机。在被击落的飞机中,22架在科隆上空或附近被击落(其中16架被高炮击落),其中18架则是在飞往科隆的途中被夜航战斗机击落(这个功劳可以算在卡姆胡贝尔防线上)。

科隆城大轰炸是一次成功的面积轰炸。哈里斯再接再厉,6月1日又出动956架飞机,轰炸了鲁尔区的另一工业城市埃森,不过轰炸效果不佳。当时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埃森屡屡都在厚厚云层的遮掩下,之前屡屡轰炸效果不佳,这次“千机轰炸”同样如此,大部分机组说了炸弹投到了既定目标上,实际上投到了鲁尔区其他城市,大概一千多吨炸弹广布于鲁尔区各地。之后到6月份下旬,轰炸航空兵又对埃森、不来梅、埃姆登等城市进行150-250架次的常规轰炸,效果一般。

埃森轰炸结束了,月明之夜也要等二十天之后才能出现,“千机轰炸”的作战方式也暂告结束。哈里斯利用这段间歇期,抓紧思考“千机轰炸”的前途。他尝到了甜头,他认为这种轰炸接下来要经常搞,对一个城市搞上几次“千机轰炸”,就能使其彻底瘫痪,在战争经济中无法发挥作用。他向参谋长波特尔建议,“千机轰炸”应成为轰炸机正常的作战规模。

6月底的月明之夜又来了,哈里斯加紧制定下一次“千机轰炸”计划,这次他准备把轰炸的烈火投向港口城市不来梅。此次轰炸6月26日凌晨时分开始,天气状况同样不甚理想,目标上空也有云层。英军出动960架轰炸机,轰炸分三个波次展开。第一个波次224架,飞在最前面是四发动机轰炸机(“斯特林”和“哈利法克斯”)首先投弹市中心,而后124架装备G-导航设备的“惠特灵”实施轰炸。第二个波次是主力部队,分别轰炸市中心、港口、飞机工厂和潜艇制造厂等目标。第三波次实施收尾轰炸,攻击市中心以及港口到城市东南部之间地区。尽管天气不良,轰炸效果还是可以的,飞机工厂受到重创,市内建筑物也遭到破坏,但对港口轰炸不成功。英军在此次轰炸中,49架飞机被击落(战损率超过5%),65架飞机被击伤。在被击落的飞机中,大概20架被夜航战斗机击落的,确切一点说主要是被夜航第2联队第2大队的飞机击落的,英军的轰炸机实行的是大编队飞行,集中在少数几条航线上,而几百架夜航战斗广布于大片区域,每次参与截击的也就是那么几架飞机。

三次“千机轰炸”之后,哈里斯是要把这项事业继续下去的,但空军不能长时间地让他占用这么多资源,别的部队还有别的作用,特别岸基航空兵还要保护关系生存的航运呢。因此1942年超强规模的轰炸也就到此结束。

接下来半年,轰炸航空兵继续四处轰炸,时而轰炸北部港口城市汉堡、不来梅等,时而轰炸鲁尔区的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等,时而深入南部腹地,轰炸萨尔布吕肯、斯图加特、慕尼黑等。有一定效果的轰炸有:7月26日403架次轰炸了汉堡,5800余幢建筑物被毁或受损;9月10日476架次轰炸了杜塞尔多夫,引起400起大火 4000人无家可归;9月19日空袭慕尼黑,其工业设施遭重大破坏。而出动架次最多的一次轰炸就是7月31日630架次空袭了杜塞尔多夫,损失30架。

总结一下,1942年英美盟军在法西斯德国及其占领区投弹5.3万吨(出动2万多架次),已然超过前两年的总和。至于损失,应该说是很轻的,不过已经大幅超过前两年的水平,全年战损率5.6%(超过英军期望的5%的水平),损失一千多架飞机。至于效果嘛,对法西斯德国战争经济的打击,对其战争意志和民心士气的打击,我们依然只能用微乎其微来形容,“千机轰炸”也只给德国一两座大城市造成较大损失,其他轰炸造成的损失,对法西斯德国庞大战争经济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实现转折之时,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功劳簿上,对法西斯德国的战略轰炸还不能为自己填上浓重的一笔。

其他诸事。除了上述几个大的轰炸战役外,1942年还有几个特殊事情有必要作一介绍:一是美国第8航空队入驻英伦三岛,不过本年未对德国本土进行轰炸,只是出动少量飞机在法国境内进行了一些轰炸行动(铁路编组站和潜艇基地)。另外,驻埃及美国航空兵还轰炸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和普洛耶什蒂炼油厂,无任何战果。二是英国还进行了一些实验性轰炸,以验证H2S雷达和欧波导航设备的性能。三是英军着力改善轰炸导航问题,除了提升装备的导航精度外,还专门组建了轰炸导航大队,主要装备轻型的“蚊”式轰炸机,专门负责轰炸引导任务,提升轰炸精度。四是英军开始研究各种干扰敌方雷达的措施和设备。上述这些装备和措施将在1943年大规模发挥作用,将进一步提升英军的轰炸效能。

这段时间,法西斯防空作战也在装备上有所更新,预警雷达方面开始装备更先进的“猛犸”雷达和“宝瓶座”雷达,探测距离300公里,足以从德国本土探测到海峡对面。在夜航战斗机方面,法西斯空军也想用更先进的He219替换目前已经落后Bf110、Ju88等机型,不过实力不允许呀,当昂贵的He219投入实战时,战争也到了临秋末晚。

二战德国进攻全过程推演(二战史五卷一部29)(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