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系的主要窑口及其特点(陶瓷历史文化72)
磁州窑系的主要窑口及其特点(陶瓷历史文化72)然而,对这个分类,少数专家、学者和一些窑口研究人员持反对观点,认为不论窑口的发展脉络和传承,仅凭装饰风格进行分类,未免过于狭隘。磁州窑产品的造型、装饰题材均来自民间,也有仿自名窑,深受民间喜爱之后自然受到同行的仿效。不能把窑口之间技艺的相互学习、借鉴就当成“窑系”,也不能片面夸大磁州窑白地黑花及剔刻划花工艺的单向传播性,有些窑口如当阳峪窑、扒村窑等,其白地黑花与剔刻划花工艺可能更早、更精致。还有吉州窑,因迁徙而来的窑工带来磁州窑技艺,对吉州窑有巨大影响,如果吉州窑因此属于“磁州窑系”的话,那么景德镇窑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总不能把景德镇窑也算成“磁州窑系”吧?北宋 “磁州窑系”瓷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关于磁州窑系(下)关于磁州窑系的划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争议。以欧美、日本和我国大部分权威专家、学者认为,凡是与白地黑花、剔刻划花装饰风格相似的广大北方地区和一些南方地区的窑口,包括核心窑口观
磁州窑作为著名的民窑,对中外陶瓷历史的影响之大,与中国北方民间生活及民间艺术文化联系之密切,是中国陶瓷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不讲磁州窑,不足以彻底讲清楚中国陶瓷文化。那为什么现在才讲?因为没有铺垫讲不好。
长期以来,磁州窑虽蓬勃发展、生机勃勃、老百姓喜闻乐见,但作为一个纯粹的北方民窑,其产品不被贵族、士大夫阶层重视,不被历朝历代收藏界青睐,甚至很少被文献所提及。即使被提及,也是带着有色眼镜,贬多褒少、极不公允。所以讲磁州窑没有很好的铺垫是很突兀的、很难讲清楚的。
在讲完越窑、邢窑、汝窑、钧窑、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建窑等历史名窑之后,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现在,我就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磁州窑,给大家作一个交代。
八
关于磁州窑系
(下)
关于磁州窑系的划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争议。以欧美、日本和我国大部分权威专家、学者认为,凡是与白地黑花、剔刻划花装饰风格相似的广大北方地区和一些南方地区的窑口,包括核心窑口观台窑、彭城窑,还有河南当阳峪窑(也称焦作窑、修武窑)、鹤壁窑、禹州扒村窑、鲁山段店窑、登封曲河窑、新密窑沟窑(密县窑)、河北井陉窑、山西介休窑(也称洪山窑)、榆次窑、山东淄博窑、安徽萧县窑(也称白土窑)、江西吉州窑、陕西耀州窑,等等,都应该归入“磁州窑系”,并将此写入1983年版的《中国陶瓷史》中。
北宋 “磁州窑系”瓷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然而,对这个分类,少数专家、学者和一些窑口研究人员持反对观点,认为不论窑口的发展脉络和传承,仅凭装饰风格进行分类,未免过于狭隘。磁州窑产品的造型、装饰题材均来自民间,也有仿自名窑,深受民间喜爱之后自然受到同行的仿效。不能把窑口之间技艺的相互学习、借鉴就当成“窑系”,也不能片面夸大磁州窑白地黑花及剔刻划花工艺的单向传播性,有些窑口如当阳峪窑、扒村窑等,其白地黑花与剔刻划花工艺可能更早、更精致。还有吉州窑,因迁徙而来的窑工带来磁州窑技艺,对吉州窑有巨大影响,如果吉州窑因此属于“磁州窑系”的话,那么景德镇窑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总不能把景德镇窑也算成“磁州窑系”吧?
“磁州窑系”瓷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一些许的道理。事实上,磁州窑由于历史文献记载太少,研究起步晚,除观台窑外,其他窑口均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发掘,众窑口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清晰,在这种条件下定义“磁州窑系”确实有点为时尚早。
金代 磁州窑黑釉密凸线纹梅瓶 口径5.9、腹径12.3、底径7.1、高25.4cm 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藏
但同时,我认为目前的窑系归类又十分必要,否则,当前许多存世瓷器无法进行归档。我在本文中展示的中国及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收藏的器物中,除能够与观台窑的发掘进行准确比对外,其他大部分器物都无法找到精确的窑口。特别是日本的博物馆中,有些应该是当阳峪窑或扒村窑的器物直接写成了磁州窑。因此,磁州窑及磁州窑系的深入研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磁州窑系之四——登封曲河窑
曲河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辖登封市告城镇曲河村,是登封窑群的核心窑场,也是登封名声最响亮、规模最大的窑场。当然,登封窑群不仅包括曲河窑,也包括隋、唐、宋、金、元时期的“神前窑”,还包括宋、金元时期的白坪程窑以及大冶、徐庄、君召等地的古瓷窑。
登封曲河窑遗址出土瓷片及器物
曲河窑始烧于晚唐、五代时期,繁荣于北宋、金国,终烧于金末元初。产品类别主要有黑白釉、青釉、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白釉刻划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白地黑花、宋三彩、宋加彩、小型瓷塑等。装饰方式主要有细线划花、珍珠地划花、刻花、绘花、镶嵌、镂雕、贴塑等。装饰题材丰富,有花鸟、人物、动物、虫鱼等五大类、五十多个品种。
北宋早期 珍珠地卷草纹六嘴花插 高22.9、管径口径2、底径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登封曲河窑珍珠地划花人物橄榄瓶 高39.7、口径7、底径10.1cm 上海博物馆藏
曲河窑最有特色的装饰是珍珠地划花。所谓珍珠地划花,主要是模仿金银器上的鱼子状珍珠纹饰而成。具体做法是在用划线勾画出来的图案之外,用管状工具戳印小圆圈,是花纹以外形成布满小圆圈的地纹(有些器物也在花纹以内戳印小圈)这样可以烘托和突出主题花纹,使装饰具有不同于简单的划线装饰的韵味。
登封曲河窑珍珠地人物橄榄瓶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珍珠地划花装饰创始于河南密县,北宋时已传播到河北、山西,以登封曲河窑产量最多,以观台窑色调最红。
北宋 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橄榄瓶 高32.3、口径7.3、足径9.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曲河窑珍珠地刻划花“双虎纹橄榄瓶”、日本出光美术馆的白地刻划花执壶精美绝伦,是磁州窑系的经典之作。
磁州窑系之五——河南密县窑
密县窑,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辖新密市,分为西关窑和窑沟窑两处窑场,密县是古县名。西关窑位于密县老城西关广济桥(现名惠政桥),窑址面积25万平方米左右。西关窑烧造于唐代、五代和北宋。产品以白釉为主,兼烧黄釉、黑釉、青釉、白釉绿彩、三彩器。晚唐、五代时期,把唐代金银器上凿花装饰应用于瓷器装饰工艺,创造了珍珠地划花技术,成为磁州窑及其他北方窑场学习仿制的样板。
唐代 密县窑珍珠地鹦鹉纹枕 长1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窑沟窑位于新密市大隗镇,北距西关窑18公里,南距禹州扒村窑18公里,其产品风格与西关窑基本一致,只是有一点色差。窑沟窑的白釉珍珠地划花瓷器也非常有特色。
磁州窑系之六——山西介休窑
介休窑,位于山西省晋中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所以也称“洪山窑”。窑址以洪山村古窑址为中心,东西约250米、南北约100米,窑址面积2.5万平方米,是山西乃至北方一个比较有名的窑场。
介休窑主要生产白瓷、黑瓷两大类产品。白瓷以施化妆土类产品为主,装饰手法有印花、黑画花、刻划等,器形多样,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所有日用器形。
介休窑瓷器 介休市博物馆藏
白地画花瓷片、瓷器(示意图)
介休窑深受磁州窑的影响,其白釉划花、剔花、釉下黑彩划花及釉下褐彩等器物,风格与磁州窑非常相似。介休窑有一种白地红花的画花装饰器,色彩异常美丽,为绝精特色之作。
磁州窑系之七——淄博窑
淄博古瓷窑群,分布于山东淄博南部的淄川、博山境内,共有二十多处,经考古调查发掘的有寨里窑、磁村窑、西坡地窑、大街窑四处。淄博窑的烧瓷历史悠久,从北朝晚期始,经隋唐宋金,元明清,延至民国,历时1400余年,至今“博山陶瓷”制品仍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淄博窑的磁村、西坡地、大街等窑在北宋末年,受到磁州窑的影响,开始生产具有磁州窑风格的产品,这大概是有人将淄博窑归入“磁州窑系”的主要原因吧。
淄博陶瓷博物馆部分藏品
黑釉起白线花口瓶 高32、口径12、足径12cm淄博陶瓷博物馆藏
宋代 绞胎碗 淄博窑遗址出土
淄博窑生产的磁州窑风格产品包括黑釉、黑釉起线纹、白地黑花、铁锈花、绞胎等器物,品种和磁州窑类似,以生活用器为主。其中黑釉起线纹产品比较有特色。
磁州窑系之八——萧县窑
萧县窑,位于安徽萧县白土镇白土寨,也称“萧窑”或“白土窑”。萧县窑始烧于隋代,在北宋发展到繁荣期时具有72座窑场,是安徽一个较大规模的古窑群。
萧县窑在宋金时期大量生产磁州窑风格的白釉器,也有少量黑釉产品,有坛、缸、花瓶等,大多胎体厚重、装饰粗犷,制作一般。
金代 萧县窑生产的部分实用型器皿 1985年白土窑窑址出土
磁州窑系之五——井陉窑
井陉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于1989年被发现,目前调查、勘探遗址12处,总分布面积约102万平方米,规模较大。井陉窑历史悠久,创烧于隋代,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延至民国,是继邢窑、定窑、磁州窑之后河北省第四大名窑。
井陉窑是民窑,以白瓷为主,兼烧绛釉、黑褐釉、黑釉瓷次之,也见有少量的天目釉、绿釉、黄釉器。装饰手法以划花、刻花、印花、镂空为主。井陉窑出土的12件印花模子显示了金代印花的精湛艺术,其图案反映内容丰富,技法多样。
金代 井陉窑出土的四季花卉纹碗模子,制作精美
井陉窑产品以各式的碗盘为主,其次为钵、盂、瓶、壶、尊、罐、盒、盆、炉、灯、枕、建筑构件及人物、动物小塑玩具等。
金代 井陉窑白釉戳印花枕
井陉窑在宋金时期达到繁荣。其风格与定窑、磁州窑非常接近,故有人建议归入“磁州窑系”。
由于篇幅原因,还有不少“磁州窑系”窑口,不在此一一罗列。特别是一些重要窑口,如吉州窑、耀州窑等,我将来可能要进行重点讲解的。
结束语
毛主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磁州窑扎根民间,以服务市场和百姓为主要方向,与时代同步,推动我国陶瓷历史前行。
他打破传统的束缚,以开放的学习姿态,兼收并蓄,砥砺创新,把一切认为美好的东西,吸收并创造性地融入瓷器的设计、制造和装饰中,装扮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他仿造金银器器型、学习名窑的精品之作,并将其平民化、市场化,推动陶瓷在大江南北乃至东南亚民间广为传播。
他像一名中国陶瓷的耕耘者,行进于河边与田间地头,低调又充满生活智慧,随意而不失严谨韵味,粗简却不失精致雕琢。
他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载体,将北方民间艺术、审美、民俗、体育、竞技、舞蹈、诗文、谚语、警示、乐曲、传说、故事、游戏、教育、花卉、风景等元素,创造性应用于瓷器的装饰,使一件瓷器犹如一段历史、一篇教材、一首乐曲、一个写意素描、一副瓷上水墨画,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和审美,像千年的行者一般,沾溉天下,造福百姓。
他以“民间网红”的姿态,不计“名利”地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器型、纹饰、图案题材以及制瓷技术、装饰方法传播到大江南北和东南亚,间接地推动着中国水墨画的传播,也推动着釉下彩、青花瓷、斗彩等装饰工艺的产生和发展,更提升了中国陶瓷技术、文化和艺术的整体水平。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再说一句:低调、伟大的磁州窑,就是中国陶瓷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磁州窑讲解结束)
感谢“参考书籍、资料”栏所列的所有古籍、现代书籍、专业杂志文章的作者,这是我大部分思路、知识、观点的来源,尽管我有些观点和所列专家、学者可能不一致,但我亦从中受益良多。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在此一并致谢!
如读者对这些古籍、现代书籍、专业杂志文章感兴趣,请联系我。
参考书籍、资料:
- 叶麟趾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1934年出版
- 陈万里《調查平原、河北二省古代窰址報告》载于《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1期
- 陈万里著《陶枕》朝花美术出版社1954年8月出版
- 杨宝顺《汤阴县鹤壁古瓷窑遗址》载于《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7期
- 陈万里《鹤壁集印象》载于《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0期
- 陈万里《磁州窑的过去及未来》载于《装饰》1959年2期
- 张谔《漫谈磁州窑新产品》载于《装饰》1959年2期
- 冯先铭《瓷器浅说》(续)载于《文物》1959年5期
- 武寄琦《河南安阳西郊唐、宋墓的发掘》载于《考古》1959年5期
- 刘来成《观台窑址发掘报告》载于《文物》1959年6期
- 冯先铭《河北磁县贾璧村隋青瓷窑址初探》载于《考古》1959年10期
- 陈万里《故宫博物院十年来对古窑址的调查》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2期
- 宋伯胤《萧窑调查记略》载于《考古》1962年3期
- 陈万里《中国瓷器史上存在着的问题》载于《文物》1963年1期
- 陈万里《中国历代烧制瓷器的成就与特点》载于《文物》1963年6期
- 胡悦謙《安徽蕭县白土窑》载于《考古》1963年12期
- 冯先铭《河南密县登封唐宋古窑址调查》载于《文物》1964年3期
- 李辉柄《磁州窑遗址调查》载于《文物》1964年8期
- 冯先铭《新中国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载于《文物》1965年9期
- 张宁《记元大都出土文物》载于《考古》1972年6期
- 山东淄博陶瓷史编写组《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磁村古窑址试掘简报》载于《文物》1978年6期
- 王振铎《试论出土元代磁州窑器中所绘磁针》载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0期
- 冯先铭《宋磁州窑综论》载于《人文杂志》1980年1期
- 叶喆民《论当阳峪窑与磁州窑系(一、二)》载于《中国陶瓷》1982年1、2期
-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冯先铭等著 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
- 刘志国《磁州窑研究综述》载于《河北陶瓷》1984年2期
- 李文明《扬州出土的磁州窑龙凤瓷罐》载于《文物》1984年6期
- 李德金《宋元彩绘瓷》载于《景德镇陶瓷》1984年S1期
- 张子英《磁州与磁州窑》载于《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85年4期
- 耿青岩《金代磁州窑系卧女瓷枕》载于《文物》1985年10期
- 刘志国《磁州窑的起源、发育与形成_》载于《河北陶瓷》1986年4期
- 叶喆民《磁州窑新得》载于《中国陶瓷》1987年4期
- 刘礼纯《江西瑞昌宋墓出土磁州窑系瓷瓶》载于《文物》1987年8期
- 贾振国《淄博市博山大街窑址》载于《文物》1987年9期
- 长谷部乐尔《磁州窑的历史及其影响》载于《陶瓷研究》1988年3期
- 刘荷英《河南鹤壁集宋代瓷枕》载于《考古》1988年9期
- 杨静荣《有关磁州窑起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2期
- 刘志国《金代磁州窑的特征》载于《河北陶瓷》1989年2期
- 邯郸地区文管所《观台窑考古发掘的新收获》载于《文物春秋》1989年4期
- 刘善沂《山东聊城地区出土的磁州窑瓷器》载于《考古》1989年8期
- 刘志国《关于磁州窑原料的研究》载于《陶瓷研究》1990年2期
- 叶喆民《磁州窑书法欣赏》载于《装饰》1990年4期
- 秦大树《磁州窑的研究史》载于《文物春秋》1990年4期
- 秦大树《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发掘简报》载于《文物》1990年4期
- 秦大树《河北省磁县观兵台古瓷窑遗址调查》载于《文物》1990年4期
- 陈尧成《鹤壁集窑黑、红彩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载于《硅酸盐学报》1990年6期
- 张子英《磁县发现北宋漏泽园丛葬地》载于《文物春秋》1992年2期
- 张子英《磁县古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载于《文物春秋》1992年3期
- 刘志国《磁州窑的馒头窑与烧成技术》载于《陶瓷研究》1992年4期
- 张子英《解放前的彭城陶瓷工业》载于《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92年5期
- 刘志国《古代磁州窑陶瓷商品初探》载于《河北陶瓷》1993年1期
- 张子英《磁州窑瓷枕》载于《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93年2期
- 张子英《磁州窑烧造的文字枕》载于《文物春秋》1993年4期
- 张子英《浅议磁州窑“张家”造枕》载于《中原文物》1994年1期
- 叶佩兰《故宫博物院藏铭文枕》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1期
- 于文荣《漫谈磁州窑陶枕工艺》载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4年2期
- 秦大树《试论磁州窑的民窑特色》载于《文物春秋》1994年3期
- 冯先铭《浅谈白釉绿彩瓷器》载于《收藏家》1994年4期
- 秦大树《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的产生与发展》载于《文物》1994年10期
- 马忠理《磁县北朝墓群_东魏北齐陵墓兆域考》载于《文物》1994年11期
- 李輝柄《磁州窑及其瓷枕》载于《紫禁城》1995年1期
- 张威《辽宁绥中元代沉船调查述要》载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年1期
- 张子英《磁州窑观台遗址出土的瓷枕》载于《华夏考古》1995年1期
- 庞昊《翁牛特旗发现元代磁州窑龙凤纹瓷罐》载于《文物》1995年3期
- 刘天鹰《浅谈磁州窑的装饰主要技法与特点》载于《文物春秋》1995年3期
- 周军《河南密县西关瓷窑遗址发掘简报》载于《考古》1995年6期
- 郝亚山《鹤壁集瓷窑遗址浅说》载于《中原文物》1996年3期
- 秦大树《论磁州观台窑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载于《华夏考古》1996年3期
- 秦大树《观台磁州窑遗址繁荣阶段述论》载于《中原文物》1997年1期
- 张子英《河北磁县北齐元良墓》载于《考古》1997年3期
- 北京大学考古系等著《观台磁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 叶佩兰《元代磁州窑的几点新成就》载于《收藏家》1997年5期
- 陈万里著《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 秦大树《论红绿彩瓷器》载于《文物》1997年10期
- 秦大树《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的两批红绿彩瓷器》载于《文物》1997年10期)
- 秦大树《简论观台窑的兴衰史》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赵青云《磁州窑与河南各地的民窑》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马忠理《磁州窑的装饰品种及其流行时代》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雪生《试论磁州窑的文化现象》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陈尧成《磁州窑古陶瓷装饰技术成就》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吴志红《从釉下彩绘瓷看磁州窑与吉州窑之区别》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周淑兰《磁州窑的铁锈花装饰》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张增午《浅析豫北磁州窑系与河北诸窑的关系》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杨贵金《当阳峪窑新探》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王文强《鹤壁窑白地黑花瓷的创烧与发展》载于《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 陈润民《清宫藏宋代磁州窑瓷器》载于《收藏家》1998年6期
- 于荣丽《记两件带墨书题记的磁州窑瓷器》载于《收藏家》1998年6期
- 李知宴《评<观台磁州窑址>》载于《文物》1998年8期
- 刘涛《绞胎器与“绞釉”器》载于《中原文物》1999年1期
- 张子英《磁州窑及纹样装饰》载于《河北陶瓷》1999年2期
- 张玉芳《洛阳出土的宋代瓷器漫谈》载于《中州今古》1999年3期
- 秦大树《试论翠蓝釉瓷器的产生、发展与传播》载于《文物世界》1999年3期
- 秦大树《论磁州窑与定窑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4期
- 刘涛《当阳峪窑剔划花瓷器》载于《中原文物》 2000年1期
- 长谷部乐尔《元代磁州窑的特征》刘志国译 载于《陶瓷研究》2000年2期
- 陈银凤《正定县收藏的几件井陉窑瓷器》载于《文物春秋》2000年2期
- 秦大树《宋元时期磁州窑瓶类器物的发展及其使用功能探讨》载于《南方文物》2000年4期
- 张子英《磁州窑历代烧造述略》载于《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4期
- 王兴《磁州窑的书法艺术》载于《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4期
- 马忠理《磁州窑独特装饰艺术研究(上)》载于《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4期
- 马忠理《磁州窑独特装饰艺术(下)》载于《邯郸师专学报》2001年1期
- 弓场纪知《谈宋代磁州窑》刘志国译 载于《陶瓷研究》2001年1期
- 詹嘉《古代瓷枕民俗文化探析》载于《江苏陶瓷》2001年1期
- 长谷部乐尔《论金代磁州窑》刘志国译 载于《陶瓷研究》2001年2期
- 马小青《磁州窑白地黑花元曲枕》载于《文物春秋》2001年2期
- 张子英《试论观台金代磁州窑》载于《华夏考古》2001年2期
- 郭济桥《井陉窑的发现和研究》载于《中国陶瓷》2001年2期
- 陈景顺《禹州扒村窑白地黑花瓷艺术鉴赏》载于《文物天地》2001年5期
- 李文杰《河南密县西关窑五代珍珠地划花白釉瓷钵工艺分析》载于《文物春秋》2001年5期
- 秦大树《白釉剔花装饰的产生、发展及相关问题》载于《文物》2001年11期
-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 陈力军《磁州窑系陶瓷装饰绘画中的写意格局》载于《装饰》2002年2期
- 戴书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磁州窑题字瓷器》载于《文物春秋》2002年3期
- 刘涛《珍珠地划花瓷器的类型与年代》载于《中原文物》2002年3期
- 孙传波《大连地区出土的元代磁州窑白釉褐花罐》载于《北方文物》2002年3期
- 王兴《磁州窑与潇湘八景》载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3期
- 马小青《磁州窑四系瓶新证》载于《文物春秋》2002年4期
- 刘志国《酒文化与磁州窑》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2年5期
- 郝良真《磁州窑臼地黑绘花酒坛及相关问题探析》载于《文物春秋》2002年5期
- 陈杰《浅析宋元时期磁州窑彩绘牡丹纹》载于《文物春秋》2002年6期
- 刘涛《磁州窑类型—几种瓷器的年代与产地》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2期
- 刘志国《磁州窑瓷枕诗情画意赏析》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3年2期
- 张长安《河南鹤壁古代陶窑遗址浅析》载于《华夏考古》2003年3期
- 马小青《磁州窑枕上的苏轼词》载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4期
- 徐巍《从磁州窑枕看宋代民间体育》载于《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4期
- 杨贵金《中国绞胎艺术瓷研究》载于《焦作大学学报》2004年1期
- 杨栋《冀南出土磁窑器物上的金元词曲》载于《文艺研究》2004年1期
- 徐巍《从磁州窑枕看宋代民间体育(续)》载于《中国陶瓷》2004年2期
- 郭守龄《朝鲜粉青砂器与中国宋代磁州窑的关联性》载于《装饰》2004年4期
- 刘志国《磁州窑鱼藻纹盆艺术鉴赏》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3期
- 刘志国《磁州窑陶瓷绘画艺术鉴赏》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4期
- 陈杰《从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看宋金时期的儿童—兼谈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的风格特点》载于《四川文物》2005年5期
- 郭学雷著《明代磁州窑瓷器》文物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 冯小琦《宋代如意形瓷枕》载于《文物》2005年9期
- 马小青《磁州窑瓷器装饰艺术赏析(连载)》载于《收藏界》2005年10-12期
- 张伟英《磁州窑白地黑绘装饰艺术研究》系《苏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 傅瀛莹《试论金代扒村窑白地黑花瓷人物图案》载于《华夏考古》2006年1期
- 刘志国《磁州窑四系瓶艺术赏析》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年1期
- 刘志国《磁州窑锦地开光装饰艺术》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年2期
- 马小青《河北境内磁州窑的内河运输》载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2期
- 张燕《走近山西榆次窑》载于《收藏界》2006年3期
- 原雪辉《当阳峪窑研究中几个需要澄清的问题》载于《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3期
- 陈杰《略谈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瓷器手工业的磁州窑因素》载于《华夏考古》2006年4期
- 王鸿新《当阳峪窑与磁州窑的黑白刻剔花和铁绣花》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年4期
- 马小青《宋元磁州窑文字枕概述及断代(上、下)》载于《收藏界》2006年4、5期
- 马小青《磁州窑瓷枕上书写的苏东坡词》载于《收藏界》2006年11期
- 王兴《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婴戏枕》载于《收藏家》2007年1期
- 刘志国《明代磁州窑艺术(上、下)》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年2、3期
- 王鸿新《北宋时期当阳峪的陶瓷制造业》载于《焦作大学学报》2007年3期
- 汪东《宋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研究》载于《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4期
- 张伟英《磁州窑白地黑绘纹饰的装饰性研究》载于《中国陶瓷》2007年7期
- 王兴《磁州窑元杂剧画枕》载于《收藏家》2007年8期
- 许婷婷《古磁州境内宋元时期磁州窑系瓷器绘画研究》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年硕士论文
- 刘敬华《磁州窑瓷枕造型艺术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 刘庆庆《扒村窑瓷绘艺术研究》系《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 李少颖等著《瓷上水墨 中国扒村窑艺术》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 郝良真《磁州窑瓷塑玩具刍议》载于《文物春秋》2008年1期
- 潘军《磁州窑“瓷诗文化”评析》载于《文博》2008年2期
- 北朝《当阳峪窑群概述》载于《收藏界》2008年2期
- 郭画晓《洛阳宋代瓷枕赏析》载于《文物世界》2008年2期
- 庞洪奇《“清末新政”与磁州窑瓷业改良》载于《邯郸学院学报》2008年4期
- 刘涛《<明代磁州窑瓷器(郭学雷著)>读后》载于《文物》 2008年7期
- 康煜 曾琼《刍议磁州窑和吉州窑釉下白地彩绘装饰纹样》载于《中国陶瓷》2008年9期
- 张晓燕《从磁州窑瓷枕看宋元市井文化的勃兴》载于《文物世界》2009年2期
- 刘洁《瓷枕的文化》载于《浙江工艺美术》2009年3期
- 原雪辉《论当阳峪窑》载于《焦作大学学报》2009年4期
- 原雪辉《当阳峪窑、焦作窑或修武窑“供御”等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载于《焦作大学学报》2009年4期
- 张伟英《磁州窑装饰艺术探源》载于《中国陶瓷》2009年5期
- 刘志国《金代磁州窑雕塑艺术》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年6期
- 鹤壁市文物工作队编《鹤壁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 叶喆民、马忠理编《中国磁州窑》上、下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 刘志国《磁州窑釉装饰艺术》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3期
- 陈斌《浅谈磁州窑文化的艺术特色》载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3期
- 陈馨《磁州窑系瓷枕制作工艺初探》载于《考古与文物》2010年3期
- 董健丽《山东淄博磁村窑址调查》载于《中原文物》2010年3期
- 陈敏《当阳峪窑的装饰艺术》载于《中原文物》2010年4期
- 丁珊《当阳峪窑器物装饰形式初探》载于《装饰》2010年8期
- 李明琴《丰富多彩的彭城窑瓷器》载于《收藏界》2010年10期
- 王建保《磁州窑考察纪略》载于《陶瓷学报》2011年1期
- 王建保《当阳峪窑址群考察纪略》载于《中国陶瓷》2011年1期
- 高岩 等《淄博陶瓷“当代国窑”一试论淄博窑的历史内涵(一、二)》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2、4期
- 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增订版 三联书店2011年3月出版
- 赵会军《试论登封窑》载于《中原文物》2011年4期
- 魏传来《巧手精工、神韵天成—山东淄博窑宋金绞胎瓷器浅说》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9期
- 刘志国《磁州窑对日本陶瓷的深远影响》载于《东方收藏》2012年8期
- 刘立忠《磁州窑陶瓷的艺术价值与成就》载于《陶瓷研究》2013年3期
- 孔六庆《论北方陶瓷绘画的宋代磁州窑系瓷绘》载于《陶瓷学报》2013年3期
- 董健丽《论金代介休窑及相关问题》载于《华夏考古》2013年4期
- 中国艺术博物馆编《中国登封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 魏传来《山东淄博古窑址出土陶瓷欣赏(一、二)》载于《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年5、7期
- 刘志国《试析磁州窑对韩国陶瓷的影响》载于《东方收藏》2015年6期
- 刘志国《瑰丽的玄色之美—谈彭城窑黑釉天目茶具艺术》载于《东方收藏》2015年12期
- 郑以墨《图像与知识的建构—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研究》载于《中国美术研究》 2017年4期
- 米向军《浅述磁州窑对外交流》载于《收藏界》2019年1期
- 元代 托克托主编《宋史》卷六十一、八十六、三百、三百四十八、四百六十八 收录于《四库全书》
- 明初 曹昭著《格古要论》卷下 收录于《四库全书》
- 明初 曹昭著 王佐增补《增订格古要论》卷七 收录于《续四库全书》
- 明代 徐溥、李东阳撰《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七 工部十一《陶器》载于《四库全书》
- 明代 申时行撰《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 工部十四《陶器》载于《续四库全书》
- 明代 汤显祖著《邯郸记》第三折《入梦》 刊于明万历刻的《新编绣像》
- 明代 谢肇淛著《五杂俎》卷十二“物部四” 列《四库全书》禁书
- 明代 张萱《疑耀》卷七“磁器” 收录于《四库全书》
- 清代 蓝浦原著 郑廷桂補辑《景德镇陶录》卷七 古窑考即附录
- 清代《光绪重修广平府志》卷十八“磁州物产”
- 民国 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说窑第一
- 民国 张厚璜、李详耆著《钜鹿宋器丛录》天津博物院 1923年出版
您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交流,并收藏、关注、转发。谢谢!
程彦林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