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国游戏(德意志第三帝国)
德意志第三帝国游戏(德意志第三帝国)1945年柏林战役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成婚,两日后二人自杀身亡,尸体被焚毁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生存空间,侵略性外交策略被认为是二战欧洲爆发首要原因1924年释放,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获得民众广泛支持1933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通过《授权法》,魏玛共和国变为一党专制、国家社会主义极权及独裁统治纳粹德国
1933年纳粹党建立独裁统治,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开启德意志第三帝国
阿道夫·希特勒,德国纳粹党领袖,1933-1945年德国总理,1934-1945年纳粹德国元首
生于奥匈帝国奥地利,1919年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1921年成为领袖
1923年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试图夺取权力失败被监禁,狱中著《我的奋斗》
1924年释放,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1933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
通过《授权法》,魏玛共和国变为一党专制、国家社会主义极权及独裁统治纳粹德国
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生存空间,侵略性外交策略被认为是二战欧洲爆发首要原因
1945年柏林战役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成婚,两日后二人自杀身亡,尸体被焚毁
希特勒组阁时仅3名纳粹党阁员,保守派原本希望借此束缚纳粹党
1933年2月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决定于3月再次举行大选
国会纵火案,建立一党专政独裁政权,打击德共和其他反对力量,成功解散德共
2月27日柏林消防队接到德国国会大楼火警报告,议会大厅爆炸引起大火
警察搜索现场,发现失业建筑工人荷兰共产党马里努斯·范·德·卢贝
希特勒和戈林到达现场,戈林宣称抓到共产党领袖,纵火案是共产党所为
希特勒宣布全国紧急状态,要求总统兴登堡签署《国会纵火法令》
事件由第三共产国际策划,逮捕托格勒、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
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负责人,莱比锡审判时季米特洛夫辩护,被无罪释放
2月28日兴登堡《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取消公民基本权利,叛国罪由无期改为死刑
3月5日大选纳粹党获得微弱多数优势,希特勒要求更大权力
3月23日《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即《授权法》,授予希特勒政府四年独裁权力
政府无需国会和参议院同意有权颁布法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不复存在
德共转入地下,社民党被禁止活动,传统资产阶级政党均被解散,取消自由工会
5月10日纳粹党建立德国劳工阵线吸纳工人参加
7月宣布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是唯一政党,消灭民主制最后残余,取消多党制
冲锋队参谋长罗姆试图融合国防军和冲锋队,希特勒面临二选一抉择
罗姆
1934年6月希特勒清洗冲锋队,处决冲锋队领导和党内外政敌
8月兴登堡去世,《元首法》规定总统和总理职务合二为一
8月19日公民投票,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国家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纳粹党主张废除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束缚,夺取生存空间,希特勒开始扩军备战
希特勒政府一面依靠私人垄断资本,一面充分利用政权力量做好战争准备
首先解决失业问题,修筑高速公路、飞机场,开垦土地、整治水道等大规模公共工程
1936年在纳粹德国经济生活占据重要地位,大工程开支减少,军事订货开支大大增加
希特勒强调布尔什维主义如在德国胜利,不仅德意志民族,而且整个西欧文明将被消灭
德国经济政策唯一目的是维护民族生存,决定性办法是扩张生存空间,立足于战争基础
①德国军队四年内必须具有作战能力 ②德国经济四年内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
10月任命戈林为四年计划总办,国家干预经济增长,经济集中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戈林
德国缺乏战争所需原料,为避免战时封锁,提出自足自给政策采取系列措施
①大力发展军备工业基础重工业,尤其突出化学工业
②扩大战略原料代用品生产,增加合成油、合成橡胶等产量
③突击进口战略原料,增加战前储备,明确完全自足自给根本不可能现状
1935年3月公开撕毁限制德国军备条款,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36个师编制陆军
1939年9月德国陆军105个师约270万人,空军4320架飞机,海军战列舰等船舰齐全
德国备战工作处于领先地位,但同时德国经济暴露出许多严重问题
国债高企,外汇枯竭,弹药供应不足,战略原料无法自给自足,依赖进口
种种弱点成为决定德国采取闪击战战略方针的重要原因
德国和奥地利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国家,德奥合并问题由来已久
1918年11月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通过与德国合并决议,协约国严禁德奥合并
1921年奥地利经济严重恶化,1922年关于恢复奥地利决议书签订
向奥地利提供经济援助,奥地利保证不放弃独立,奥地利独立实际由英法意三国维持
1933年纳粹党上台,希特勒采取扶植奥地利纳粹党办法进行活动,实现德奥合并
1934年7月奥地利纳粹枪杀总理陶尔斐斯,占领广播电台宣布布林特伦为总理
叛乱遭到迅速镇压,意大利墨索里尼允诺支持奥地利独立,德国第一次夺取奥地利失败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陷于侵埃战争,无力与德国争夺奥地利
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和洛伽诺公约,未收到英法干涉
7月许士尼格和冯·巴本签订秘密协定和公开公报,德国基本控制奥地利内政和外交
许士尼格
1937年《霍斯巴赫备忘录》,明确德国解决生存空间首先向欧洲发展
第一目标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希特勒估计英法自身困难不会参与
意大利深陷埃塞俄比亚,干涉西班牙内战消耗巨大,无力争夺奥地利,甚至求助德国
11月意大利参加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正式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放弃奥地利
英法迫于形势采取绥靖政策,为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提供良机
法国左右两派斗争激烈,政局不稳,无力对德采取强硬政策,迫不得已采取绥靖道路
英国谋求全面解决与德矛盾,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都是谈判筹码
1938年许士尼格和希特勒会谈,许士尼格回国谒见总统米克拉斯,德军边界行动威胁
许士尼格采取公民投票形式决定国家前途,希特勒大为不满向奥地利施压
3月米克拉斯屈服,委任赛斯-英夸特组阁,德军开进奥地利
3月11日希特勒和赛斯-英夸特《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奥地利灭亡
增加700万人口,三面包围捷克斯洛伐克,改进战略地位,进一步探清英法绥靖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