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历史玄武门之变(甘肃挖出一碑文)
图解历史玄武门之变(甘肃挖出一碑文)隋末天下大乱,常何揭竿而起“原来有常何在,怪不得李世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常何是谁?他又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常何墓碑)这一切,直到上世纪20年代,在甘肃挖出大量的文书。在其中,有一件颠覆了历史的《常何墓碑》,碑文中的内容,不禁让人惊叹道:
公元626年,李世民率800亲兵潜入宫中发动了一场政变,杀死了李建成,顺利将太子之位收入囊中,史称玄武门之变。
这件事也让不少历史学家产生了疑惑:
政变发动之前双方的关系可以说降到了冰点,而李世民能够带着自己的800亲兵堂而皇之地进入玄武门。
由此可见,这其中一定有一位投靠了李世民的内应,并且身居要职。但是,这个人会是谁呢?
(常何墓碑)
这一切,直到上世纪20年代,在甘肃挖出大量的文书。
在其中,有一件颠覆了历史的《常何墓碑》,碑文中的内容,不禁让人惊叹道:
“原来有常何在,怪不得李世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常何是谁?他又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隋末天下大乱,常何揭竿而起
据《常何墓碑》记载,公元588年,常何出生于汴州浚义,即如今的河南开封。
他的祖父郑氏摸着胡子叹息:“这个小子气度不凡,一定能够带领我们一族走向复兴,而且他今后的成就不会低于萧相国。”因此,给他起名的时候与萧何同名,即为常何。
(影视作品中的常何)
隋朝末年,由于杨广大兴土木、征战高句丽,沉重的赋税与兵役让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压迫下,隋朝各地民变四起。规模大的起义军可跨州连郡,首领称帝称王,规模小的也有千百人。
而农民起义的策源地,就是常何所在的河北地区。
常何此人天生性情刚烈,富有正义感,而且他这个人骁勇善战,在当地受人敬佩。
后来,常何看到当时民不聊生的状况,选择揭竿而起,同乡数百位豪杰也追随他发动起义。
此时的常何,就这样成为了汴州地方农民起义的一个小首领。
公元611年,翟让在瓦岗寨聚集起义,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在农民起义队伍中异军突起,成为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当时,常何在河北地区势单力薄。
因此,在瓦岗军成立之初,常何就率领自己的队伍投靠了瓦岗军,来到了李密麾下。
由于常何机智果敢,很快就成为了李密的心腹和得力干将,并屡建战功,在李密起义队伍中居于重要地位。
公元618年11月,李密设计杀害了翟让等其他瓦岗军重要将领,取得了瓦岗军的实际指挥权,而深受李密重用的常何,自然也成为瓦岗军中的高级将领。
审时度势,劝李密归附唐朝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当时,民众深受常年战乱困扰,而李渊又得隋恭帝杨侑禅位,一时之间民心所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就面临着要么归降唐朝、要么自立为王的局面。
而常何清楚地认识到,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于是劝李密归附唐王朝。
据《常何墓碑》称,降唐的计划最早是常何提出来的,李密在听到常何的建议后,便召集自己的谋士们商量归降唐王朝的事宜。
在常何的反复劝说下,李密最终决定听从他的话。
在军队前往长安的过程中,瓦岗军中还有不少将领反对降唐的做法,担心日后会被李渊清算。
在这个时候,只有常何力排众议,坚持规劝李密前往长安。
瓦岗军这支战力强大的部队能够顺利归顺唐朝,常何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在李密归顺唐朝后,李渊保留了李密给常何的“上柱国、雷泽公”等官爵,只不过这些都是虚职,并没有实权。
(李渊)
为了拉拢住常何,李渊还给了常何实职,授予他“清义府骠骑将军”的职位,让他成为唐朝的府兵将领。
李密到达长安后,李渊更是亲自派特使前来迎接,足以看出朝廷对李密的重视。
而此时的李密对自己的部下说:“我率领数百万的军队,现在归顺了唐朝廷,你们驻扎在山东多座城池,应该知道我在此地,如果我需要你们的话,你们也应该尽快到达,听从我的差遣。”
由此可以看出李密在山东依旧有着很大的势力。
李密归降不久,唐朝也觉得李密的势力过大,在山东占据了不少城池,中央也坐不安稳,就想派人去收编山东地区的农民军。
虽然朝廷陆陆续续派了不少人,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就当李渊正头疼接下来要派谁去时,李密站了出来。
他告诉李渊:“山东这个地方的起义军大部分都是我的部下,如果是我去的话应该会容易一些。”
于是,李渊便秘密派他前往山东,收归李密之前的部下。
此外,由于常何也是李密的心腹人物,所以,这次常何也跟随在李密身边,前往山东劝降这里的起义军队伍。
虽然李密在一时劝告之下归顺了唐王朝,但是他显然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从长安出发没过多久,还没等到了山东,李密便又想自立门户,自己开拓疆土。
当常何得知李密的想法后,觉得李密既然已经归顺朝廷了,就安安分分地。
如果背叛朝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就劝李密叛变的想法。
(李密)
当时,跟随李密前往山东的还有贾闰甫。
这个人也十分不赞同李密背叛唐朝,他认为唐朝现在已经平定了全国多个地方的动乱,要是随便叛唐的话,那可能会还没起义就被打压了。
只不过,李密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他认为即使李渊平定了关中地区,但是山东这一片还是我的势力范围,这样我也能与唐朝有对抗的实力。
于是,常何与贾闰甫两个人的劝告也没能让李密改变自己的决定,尽管自己的建议没有被上级采纳,常何也没有离开李密的队伍。
就当李密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时,唐王朝显然也知道李密并不会乖乖听从自己的安排。
于是,在李密行军的途中,唐王朝派出盛彦师围杀了李密。
李密的被杀让瓦岗军分崩离析,因此,常何便投靠了王世充,只是常何在王世充麾下待过一段时间之后,认为自己王世充并没有好的前途,于是再次归顺唐朝。
李渊得知了常何再次归顺朝廷之后,认为他有变通之能,于是下令特别嘉奖他,授予“车骑将军”的职位。
虽然这时授予他职位已经属于破例了,但是比起他第一次跟随李密投靠唐朝授予的“骠骑将军”,职位显然是低了一级。
随军征讨叛乱
当时,窦建德自立为王,建立夏国。
等到李密失败后,窦建德出兵攻占了李密的地盘,将山东收入囊中。
就在同时,王世充也在洛阳拥兵为王,建立了郑国。
这样,就在全国的疆土上隐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只不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样的画面,是唐王朝最不愿意见到的。
(唐初地图)
因此,李世民奉命出征,前往洛阳讨伐王世充,而常何也在出征的队伍之中。
王世充本来觉得自己所在的地方固若金汤,能够抵挡唐朝军队的进攻。
却没想到,在得知唐朝军队来势汹汹后,王世充自知实力不够,于是紧急向窦建德发出求救。
一开始,窦建德犹豫不决,但是他的部下给他分析了现今的形式:
“现在唐、郑、夏呈三足鼎立的状态,并且会保持这个局面很久。听闻唐军已经开始攻击郑国了,要是在短时间内,郑国还不容易被攻下,只是郑国势弱,总有一天会被攻下,而到时郑夏之间就是唇亡齿寒了。”
对此,他建议:
“如果拒绝唐朝保全郑国,那么我们还能保留大部分的实力。要是唐朝败了,那么就可以趁他们势弱的时候,与郑国一起长驱西入,到时连京师都是唾手可得。”
窦建德听了这话,觉得唐朝战败,京师归于自己就在眼前,于是决定率军去支援王世充。
只是他没有听从部下的建议,与李世民率领的部队正面对抗,很快就败下阵来。
窦建德兵败之后,被唐朝的将领所俘虏,在长安市口被斩首。
在这次讨伐的战争中,尉迟敬德杀了夏县的刺史吕崇茂,然而吕崇茂的部下继续坚守夏县。
李世民率领部下从晋州赶来攻打夏县,还下令屠杀夏县士兵,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常何与宇文颖。
据《常何墓碑》记载,常何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屡获战功。
正因为他的表现,在这次战争结束后,李世民便给了他不少物品作为赏赐。
同年,在窦建德死后,他的势力并没有全部归顺朝廷,而是零零散散的在各地进行战斗。
没过多久,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重新举起了反抗朝廷的旗帜。
(影视作品中的刘黑闼)
而他的这一行为,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一时之间,山东多处当地朝廷命官被杀,都是当时豪杰为了响应刘黑闼所作的举动,整个山东地区又几乎全部落入农民军的手里。
唐王朝没想到,在他们消灭了窦建德与王世充之后,居然还有人敢自立政权。
刘黑闼率领的起义军英勇作战,唐王朝几次出兵镇压都败退而回。
唐王朝的淮阳王道玄奉命讨伐刘黑闼,而这次,他率领的军队居然不敌刘黑闼,反被对方斩杀。
这件事一出,整个山东都大为震惊,刘黑闼的实力远比想象地更强大。
一时之间,山东不少地方都投向了刘黑闼。
不出半个月,刘黑闼就将山东的旧部重新纳入囊中。
后来,齐王元吉又被派来征讨刘黑闼,只是他听闻了淮阳王被杀之后,担心刘黑闼的兵力太过强劲,迟迟不敢发动进攻。
一开始,秦王李世民想要去山东镇压刘黑闼。
但是,这时的太子李建成并不希望他如愿。
二人此时正因为皇权而展开激烈的斗争,双方都想前往山东争夺当地的豪杰。
因此,就在李建成出发前往洛阳之前,李建成与部下商量:
“一旦秦王今天去往了洛阳,到了那里得到了土地便能养兵,这在以后将会后患无穷。因此,一定要把他留在京都节制他。”
于是,李建成派系的人上书道:
“秦王身边的人大多都是山东人士,一听说就要前往洛阳,这些人一个比一个高兴。看这样的情况,他们今天一回去,恐怕就没有回来的意思了。”
于是李渊又叫停了李世民的前进步伐。
李世民不能亲自前往山东,便派出自己的心腹去结识山东的好汉,并且各种金银财宝都任由他使用。
对于李世民的计谋,太子一派也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于是太子洗马建议李建成能够亲自前往山东镇压起义军,这样也能取得战功,结纳山东的能人志士,才能够安稳地坐在太子之位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建成也认识到山东这一战的重要性,自请去镇压刘黑闼的起义军。
于是,李渊就派李建成去镇压起义军,并且河南、河北等地的将帅都能够被李建成调遣。
经过几次失败后,魏征给李建成出了几个主意,李建成转变作战方案后,打得刘黑闼的部队溃不成军。
很快,刘黑闼就因没有足够的粮草而率部逃亡,被手下的叛徒所逮捕,并献给了唐王朝。
而根据《常何墓碑》记载,在李建成率领的军队中,常何也在其列。
并且,李建成与刘黑闼部队的几场战争中,常何都在李建成左右,这一点也补上了历史的遗漏部分。
常何与玄武门事变
公元626年之前,太子与秦王为了争权夺势,双方之间的势力暗流涌动。
当时,与即位名正言顺的太子比,李世民无论在兵力还是政治上,都处于劣势的一方。
从兵力来看,李建成贵为太子,身边拥有人数不少的法定禁军,并且还一直牵制着李世民的兵力。
虽然李世民手下也有不少精兵,但是大部分名义上都属于国家军队。
另一方面,由于出讨突厥,秦王的精兵猛将都被齐王抽走出征,秦王手下已经没有了能够调派的将领了。
而从政治方面来看,李建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在名义上占据优势。
还早早地被立为太子,深受李渊的宠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李建成在朝中的势力甚至不如李世民,但是一旦两军对垒,李建成一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有父亲李渊的支持。
那么李世民也难以保证自己会取胜,就算侥幸取胜,那么损失会很大,留下的后患也会颇多。
因此,只有伏兵击杀太子,再逼迫父亲改立太子,才能有效避免大幅度的政治动荡。
这样一来,就算日后继位,也不至于还要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
据《旧唐书》记载,玄武门事变之前,秦王李世民手下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日夜商讨计策:“事情已经很紧急了,如果不使用一些权宜之计的话,社稷就危险了。”
于是,李世民上书:“我自认为没有做辜负兄弟的事情,然而建成与元吉想要杀我,好像是要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
这就说明,其实秦王府已经早有预谋,要谋害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父亲强取太子之位,并顺利得手。
这就意味着,在当时必定有一个内应,并且还身居要职。
根据记载,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就是常何。至于为什么是常何呢?
常何为人豪爽,在乱世中也难掩英雄气魄,极具号召力。
既能煽动乡中豪杰随他起义,又能规劝李密降唐。
甚至能够在玄武门之变中,纠集北门士兵为秦王所用。
常何不仅仗义豪爽,并且还极具政治眼光。
无论是说服李密降唐,还是在李密败后,投靠王世充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回到唐朝廷,这都表明了常何政治眼光独特。
当时,常何还极受李渊赏识。
他投唐后,先后被授予重要职务,担任皇帝的随身侍卫。
武德九年,常何任左右监门卫长官。凡出入宫门所带的物品,都需要经过常何的检查。
所以,李世民要贴身跟随几个带着携带武器的亲兵,首先要过的就是常何这一关。
因此,李世民用金银财宝拉拢了常何。
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并未对常何起疑,则是因为早年间征讨刘黑闼时,常何就在其部下任职,算是其旧部。
并且,常何的妹妹还是李建成的原配,两人算是有姻亲关系,这种关系常何总不能背叛自己吧。
因此,李建成踏入宫门时,虽然有所警觉,但是并不认为常何是李世民的党羽。
而据碑文记载,“趋奉藩朝,参闻霸略”就表明了李世民其实早已收买了常何,并让其在玄武门驻守。
直到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才意识到这是秦王的圈套,但是为时已晚,李世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没有常何,玄武门之变的结果恐怕还未可知。
在玄武门之变后,常何也是节节高升。
若非在这件事帮了李世民大忙,既非世家大族、又非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的常何,有何理由一路高升到左武卫大将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