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开国名将被处死的几个人(此人是明朝重臣)

明朝开国名将被处死的几个人(此人是明朝重臣)所以说方孝孺的十族之祸,是因为对建文帝的忠诚。因为忠诚得以成为建文帝的心腹大臣,但也因为忠诚给亲友门人带来灭族灾祸。可以说方孝孺是不惧生死,但是却给亲人朋友带来了灾祸,甚至看着全部八百多人一个个死在自己眼前,心痛不已无法言诉。那么,像方孝孺这样的有德之人,又是朱元璋点名的可用之臣,朱棣想去除夺位的骂名,只要的得到他的支持,就是名正言顺。所以在占领南京后,因深知方孝孺不仅是建文帝身边最信赖的心腹大臣,还是当时的第一大儒,即使知道方孝孺不投降,也不会杀他,甚至对他还非常尊重。那时的朱棣对方孝孺百般拉拢,请求方孝孺为自己写即位诏书,可是方孝孺接笔挥手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引得朱棣勃然大怒扬声道:你就不怕朕降罪于你,灭九族?方孝孺直言道:诛灭我十族又如何?朱棣知道方孝孺不会屈服,直接下了诛十族的命令,而这个第十族,居然是方孝孺的朋友门人。残暴的朱棣还特地设了诛杀的邢台,在方孝孺的面前一个个斩杀,待

连坐制度可以说是古代非常严厉的刑罚的,称之为"极刑"也是可以的。但是,却还有比所谓"诛九族"这一极刑还要泯灭人性的刑罚,那就是明成祖朱棣自己发明的"诛十族"了。

明朝开国名将被处死的几个人(此人是明朝重臣)(1)

明朝历史上,比较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朱棣起兵的"靖难之役",当时的朱棣号北平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而在位的皇帝却为朱元璋的孙子,也就是朱棣的侄子,可想而知其间的纠葛。当时的燕王朱棣,仅以三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举兵占领当时的明国都南京,建文帝知其已败,遂潜逃,后也无人知其踪迹。

明朝开国名将被处死的几个人(此人是明朝重臣)(2)

虽然朱棣成功夺权,多数旧臣也投降归顺,但其毕竟是谋权篡位,即名不正也言不顺,思及此,朱棣为了让自己在百姓心中留下好的名声,也不用背负起篡权夺位的骂名,随即想到了方孝孺。

原来,方孝孺自幼为神童,其主张仁理治国,但作为开朝皇帝朱元璋,只能以猛治国,遂当时的方孝孺不得重视。其实朱元璋也深知仁理才可长远于天下,所以告诉朱允炆可用方孝孺,而朱允炆也很好地完成了朱元璋的遗命,让方孝孺成为当时的重臣。

明朝开国名将被处死的几个人(此人是明朝重臣)(3)

那么,像方孝孺这样的有德之人,又是朱元璋点名的可用之臣,朱棣想去除夺位的骂名,只要的得到他的支持,就是名正言顺。所以在占领南京后,因深知方孝孺不仅是建文帝身边最信赖的心腹大臣,还是当时的第一大儒,即使知道方孝孺不投降,也不会杀他,甚至对他还非常尊重。

那时的朱棣对方孝孺百般拉拢,请求方孝孺为自己写即位诏书,可是方孝孺接笔挥手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引得朱棣勃然大怒扬声道:你就不怕朕降罪于你,灭九族?方孝孺直言道:诛灭我十族又如何?

明朝开国名将被处死的几个人(此人是明朝重臣)(4)

朱棣知道方孝孺不会屈服,直接下了诛十族的命令,而这个第十族,居然是方孝孺的朋友门人。残暴的朱棣还特地设了诛杀的邢台,在方孝孺的面前一个个斩杀,待全部人杀完,最后才诛杀方孝孺。

可以说方孝孺是不惧生死,但是却给亲人朋友带来了灾祸,甚至看着全部八百多人一个个死在自己眼前,心痛不已无法言诉。

明朝开国名将被处死的几个人(此人是明朝重臣)(5)

所以说方孝孺的十族之祸,是因为对建文帝的忠诚。因为忠诚得以成为建文帝的心腹大臣,但也因为忠诚给亲友门人带来灭族灾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