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他们刚开始还以为是挖到了地底下的岩石,可当他们仔细观察才发现这好像是陶器。可就在挖掘的过程中,现场的工人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们在基坑的泥土中发现了奇怪的碎片。在墓葬之中发现的金箔玉枕、青玉面罩又是否能为考古专家解密墓主人的身份呢?除了这两样物品,这个墓葬又是否出土了其他的珍贵物件呢?这一切,还要从一场地铁施工说起。2015年10月,徐州市为了建设地铁一号线子房山站,工人师傅正在东侧广场位置的基坑里面进行施工。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北宋年间苏轼来到徐州市以后,就在《放鹤亭记》中写出了徐州市的地形特点。

这座古时被称为“彭城”的城市,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其中的两汉文化遗留如子房祠、汉兵马俑都是绝无仅有。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

而在2015年底发现的子房山墓地的考古过程,更是让当地群众津津乐道。

这座初期被认为价值不高的墓葬,在后期却频频地带给了考古专家意外和惊喜。

在墓葬之中发现的金箔玉枕、青玉面罩又是否能为考古专家解密墓主人的身份呢?除了这两样物品,这个墓葬又是否出土了其他的珍贵物件呢?

这一切,还要从一场地铁施工说起。

2015年10月,徐州市为了建设地铁一号线子房山站,工人师傅正在东侧广场位置的基坑里面进行施工。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2)

可就在挖掘的过程中,现场的工人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们在基坑的泥土中发现了奇怪的碎片。

他们刚开始还以为是挖到了地底下的岩石,可当他们仔细观察才发现这好像是陶器。

因为徐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当地人都知道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现场的负责人将这件事通知了徐州博物馆,赶到的考古队员迅速地展开了勘查。这一调查,背后的故事可不简单。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3)

彭城的历史悠久,从6000年前尧封彭祖于此而得名。到了楚汉争霸的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将这里设为自己的都城。

而到了西汉时期,刘邦将本来封给韩信的楚王位降为了淮阴侯,而他之前的封地彭城也一分为二给了自己的弟弟刘交。

在这以后彭城承袭了12代的楚王,一直到三国时期才变成了徐州。

而徐州子房山位于徐州市区津浦东路东侧,又称为鸡鸣山,传说中汉代张良曾在此山上以萧声勾起了项羽军队的思乡之情,大败敌军故而得名。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4)

因为徐州山脉绵延,楚王规模宏大的墓地都坐落于山脉之上。

也导致了楚国上下都竞相模仿,那个时期的墓葬大多是位于山脉之中。

不止是在子房山中能够发现墓葬,在徐州各地出土的汉代墓葬数以千计,大多数都是位于山坡之上。

而且子房山曾经在上世纪发掘过三座以M1号至M3号来排序的墓葬。

所以考古队员对这里出现的古墓并没有太意外,只不过最后他们发现这片墓葬的数量确实有些令人惊讶。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5)

在地铁一号线的施工现场下面,考古专家发现了二十五座古墓,约占据了两万平方米的面积。里面出土的物品也是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因为这里过去是当地的居民区,从来没人发现过地下的古墓。如今这些不为人知的墓葬,也是因为地铁建设才得以重见天日的。

只不过考古专家也很少能看见这样二十多座聚在一起,这么大规模的墓葬群。

当然,如今的社会基建工程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因为施工而被发现的古迹也是屡见不鲜。

地铁的施工很可能会对墓葬进行破坏,抢救性的发掘也是迫在眉睫。

考古专家为了能够尽快地将遗址清理出来,成立了一支考古队,由徐州市博物馆的吴公勤带队。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6)

因为墓葬的上方是过去的民房社区,有些房子没有拆干净,还有废墟在表面残存。

而且大部分的墓葬都是坐落于房子的深层,或是在建筑垃圾的下面,这让考古行动开展的难度大大增高了。

正常的古墓发掘流程,需要现场勘探、制定计划等一系列工序,而且在发掘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护下方的文物,根据实际情况来随机应变。

所以一般来说,一座古墓的发掘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行。

但是这次考古肯定不能用这种速度,地铁一号线的施工迫在眉睫,吴公勤必须想办法加快进度才行。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7)

然而,吴公勤在考古过程中却发现这片墓葬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次发现的墓葬则是从M4号至M29号按照顺序向下排列。

子房山墓葬的形制大多数是石坑竖穴墓和石坑竖穴洞室墓,这两种墓葬的区别并不算大。

石坑竖穴墓内的棺椁是直接放置在长方形墓坑底部的,而石坑竖穴洞室墓则是在竖穴一侧的墙壁上另外凿出一个洞室,棺椁会放置在洞室内。

这两种形制是西汉时期比较常见的墓葬类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8)

而且在前期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也并没有在墓穴中发现什么特别的器物,大多数都是以陶器为主。

考古队员都认为,这里应该只是西汉时期留下来普普通通百姓的墓葬而已,可是直到队员们发掘了M17号墓葬,里面的东西带给了吴公勤莫大的惊喜。

17号墓葬的底部,考古队员竟然发现了保存得十分完好的金箔玉枕。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9)

因为玉在古代是有着十分高洁地位的,“玉,石之美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十分流行佩玉的这种社会习俗。

而到了两汉时期,玉石的雕琢工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当时的玉器形态像鸡心佩、剑佩、玉璧等更是多种多样。

徐州在西汉时期的时候,更是有着玉器的加工作坊,在徐州发现的多处贵族墓葬之中都发掘出了精美的玉器。

但是玉石在当时属于皇家贵族才能用的奢侈品,一般人哪敢用啊。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0)

蝉形玉枕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讲究礼法,所以只有王公贵族、诸侯世家才敢在墓葬里面用玉石做陪葬品。

这个发现推翻了吴公勤之前的所有推断,这处墓葬群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普通,虽然还不清楚是哪位诸侯的墓葬,但是绝不是平民百姓。

在将金箔玉枕清理干净以后,吴公勤仔细地将它的资料记了下来。

长方形的玉枕长度为十八厘米,宽为八点五厘米,上面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贴在上面的金箔有些已经脱落了,但是在灯光的照射下还是闪耀出了华贵的颜色。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1)

火山汉墓玉枕 图源网络

这个玉枕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形状,古时候的能工巧匠用自己的高超技法,将几块颜色相同的玉石用金箔金丝缠绕在了一起。

玉枕的样子形状近似于一只大号的蝉,头部、双翅等细节都十分的明显,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蝉在古代也是美好寓意的象征,而玉枕更是丧葬用品中较为高级的存在。

玉枕的集中使用主要就是在汉代,因为汉朝的时候流行厚葬的风俗,而且汉时的思想主流是儒家“君子贵玉”的这种想法。

所以在汉代出土的一些贵族墓葬中玉枕十分常见。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2)

蟠龙铜架玉枕

1991年在后楼山一号墓出土的是蟠龙铜架玉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枕架是用鎏金青铜铸造的四条蟠龙,在龙身上面雕刻的正是一片片的卷云纹。

枕身则是木头做的芯,外侧是镶嵌着的和田青玉片。

还有在1994年发掘的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就发现过两端有兽头装饰玉片镶嵌而成的玉枕,也是精美华贵。

这些玉枕在汉代极为的流行,几乎每个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都会使用。

可也正是因为玉石的珍贵,导致了当时的汉墓屡遭盗窃。而且由于过于损耗金钱,所以这些玉枕就逐渐地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中。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3)

由此可见玉枕在汉墓中的地位极高,区别只是形态不同而已。

吴公勤在看到玉枕以后,就怀疑墓葬的主人是比较“低调”的贵族。

M17号墓葬虽然是处于这25座墓葬的中间,但它和之前发掘的墓葬在外观上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唯一特别的就是作为石坑竖穴墓,它要比其他墓葬稍大一些。

因为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冲刷,墓葬中的棺椁早已化为了腐朽的泥土,所以辨别的过程也较为困难。

考古队员是通过痕迹才能够判断出来墓穴内的情况,是一处夫妻合葬的墓葬,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4)

徐州玉枕

在M17号墓葬的底部有两座相同大小的棺椁,分别葬着一人。而金箔玉枕等陪葬品也正是在棺椁的南侧发现的。

吴公勤认为如果这是贵族的墓穴,那么墓穴内肯定还有着其他的陪葬品。

果不其然,考古队员在发现玉枕的南侧找到了一些玉石的碎片和陶器的碎片。

起初考古队员还以为这是因为保存不当而损坏的玉器,但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这些玉石碎片之间的联系。

考古队员在将这些碎片清理干净,放在一起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这些玉片与1976年同样在子房山发掘的M3号墓葬中出土的玉面具十分相似。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5)

当年发现的玉面罩是由23块青玉片排列在一起的,连接用的可能是丝线或是皮绳,但因为时间久远,已经不得而知了。

M3号出土的玉面罩上的玉片大致都是按照五官的形状雕刻的,在眼睛、耳朵这种地方放置的也是玉环之类的玉片。

而M17号出土的玉面罩有所不同,颜色更接近米白色,大小形状也比较统一。

长方形的玉片显得十分的轻薄精致,十分的光滑,在玉片的四角处还有着钻好的孔洞。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6)

玉握 图源网络

玉面罩是从周代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当时的人们相信玉面罩可以辟邪,让死者永生,所以会放在死者的脸部。

但是这个习俗到了西汉中期的时候,就开始渐渐地消失了,全国上下也只发掘了二十几件西汉时期的玉面罩而已。

这个发现让考古队员们更进一步地锁定了墓葬的时间,应该是在西汉前期或中期。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7)

图源网络

紧接着考古队员在墓主人手部的位置发现了两枚梯形的玉握。

逝者的手中握着的物品是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的,只不过当时的人们是把手牙握在手中。

而手里握着的这种用来送葬的玉器是从商代开始流传下来的,那时候是以贝壳为主。

到了汉代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猪代表了财富,人们都认为逝者离去的时候,手里要握着权利和财富。

所以就将玉石圆柱雕刻成了玉猪的模样握在手中。

虽然玉猪形态的玉握是常见的形式,但是这次出土的梯形玉握是徐州地区前所未见的形状。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8)

图源网络

而就在发掘M17号墓葬的同时,不远处的M19号墓葬也传来了喜讯。

这座墓葬发掘比其他几座还要困难得多,因为在墓穴的上方放置了五层墓石用来封闭。

前四层是一些块状的岩石,最后一层则是三块排列整齐的石板。

可惜的是,就算是它们保护住了墓葬没被人入侵,但是里面的物品都腐朽得差不多了。

在打开以后,墓穴内的棺椁和遗体都已经不见了踪影,考古队员在墓室的底部发现了黑色的痕迹,才分辨出来这是棺椁过去停放的位置。

他们接着依靠在墓穴底部发现的朱砂痕迹,才判断出墓穴中停放的应该是漆木棺椁。

数千年的岁月才是最残酷的“杀手锏”,M19号墓葬的封闭十分的严密,但是考古队员们还是没能找到更多的信息。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19)

玉蝉 图源网络

随后,考古队员在M19号墓葬中发现了两枚玉蝉口琀。

《周礼》中记载:“大丧共饭玉,含玉”,汉代的《说文解字》中也记载了口琀:“琀,送死口中玉也。”

为什么要在逝者的口中放置物品,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人就算是死了,也不能饥肠辘辘的离开阳间,所以人们都会在逝者的嘴里放置物品。

目的是让逝者将口中所含之物当做踏上黄泉路的饭食。

只不过在周代的时候,流行用贝壳、谷物等物品,到了后来才慢慢地变成了玉石、珍珠等名贵物品。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20)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祸从口出,想让逝者到了地府以后不要乱说话。

所以这种在死者嘴巴里含着物品下葬的方式,也被称为压舌。

像中国近代最出名的盗墓贼军阀孙殿英,不惜用火药炸开慈禧太后的陵墓,也要盗走的宝贝就是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在南昌海昏侯刘贺的口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了一枚战国玉印。

口琀的大小形制都会根据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汉代的口琀最流行的正是蝉的形制。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21)

海昏侯口琀

西汉早中期的时候,蝉形口琀就已经开始初步的发展了,鼎盛的时期是西汉晚期,到了东汉中期以后就开始销声匿迹了。

当时的人们因为蝉的习性而把蝉看作是一种神圣的动物。

因为蝉需要在地下蛰伏三年,然后从地下爬出,而这时的蝉会先破开自己旧的躯壳,蜕变成为能够飞翔的成虫。

他们认为蝉的这种习性与死者去世以后,魂魄飞升的期望暗合,象征了脱去旧躯壳,转世重生的美好愿景。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22)

再加上当时的统治阶级追求长生,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延续过往的荣华富贵,这使得这一套丧葬制度慢慢的成为了社会的风气。

我们都知道这些仪式不具备所谓的“神秘力量”,但是它们其实是古人在精神层次上的寄托和慰藉。

像是现在祭祖时的烧香、烧纸等仪式,都是我们用来让自己获得心理安慰的一种方式方法。

这些古代的丧葬习俗,并非都是愚不可及,它们更能为我们揭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23)

在M19号墓葬中发掘的各种线索证明了这座墓葬的主人,应该也是一位身份极高的贵族。

可现在的线索还不能够告诉我们,这一整片墓葬群埋的究竟是历史上的哪些人物。

吴公勤正发愁的时候,M5号墓葬又传来了捷报。

在清理墓葬的时候,考古队员发现了一枚完好无损的青铜印章,在底部刻有“周尚”二字。

这个发现十分振奋人心,考古队员都以为这下可以揭开数千年前的秘密了。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24)

但是不管是吴公勤翻阅了多少资料,也没有找到在西汉时期楚国的历史上有叫做周尚的人。

这种事情在考古的时候是经常发生的,并非是所有的疑惑都会有人能够解答。

对于考古队员而言,没有答案的问题才是常态。

2015年秋天开始的“抢救行动”,一直持续到2016年的4月末才结束。

在子房山的墓葬群中共发掘了25座墓葬,13座单人墓葬、12座夫妻合葬墓。

出土了十八件玉器、二十八件铜器,一百八十件陶器等共计237件陪葬品。

徐州有几座挖掘的古墓(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25)

这次的发掘行动圆满的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的问题却成为了一个谜团。

那枚刻着“周尚”二字的印章,就像是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古人,他的故事早已被时光封印在了数千年之前。

伴随着岁月的腐朽,时光的流转,一切都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干干净净。

对于考古队员而言,他们的目的是探寻历史,寻找更多的线索,让过去的时光得以重现。

结果固然重要,而探寻的过程也同样的具有意义,如果能够为探究历史带来帮助,那么即使是没有圆满的结果也无伤大雅。

当然,相信在未来科技更加发达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找出墓主人的身份。

对于这份由地铁施工带来的惊喜,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