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国真实历史看什么(日本人为什么狂热的喜爱三国这段历史)
了解三国真实历史看什么(日本人为什么狂热的喜爱三国这段历史)随着大众媒体重心的转移以及动漫产业链的成熟 日本在开发“三国文化”资源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三国故事的再创作已经跳脱传统文学的框架 不仅在电视、电影、游戏、广告等领域方兴未艾 还带动了玩具、家具用品、服装等众多行业的发展。1985年 日本光荣株式会社发行了《三国志》系列游戏 自此 “三国志”游戏作品开始备受学生群体和年轻工薪阶层的青睐。改元平成以后 该公司又于2000年和2001年相继发售了新的格斗系列游戏《真·三国无双》(1·2)。此外 日本著名的动漫玩具公司万代株式会社还推出了以三国人物命名的高达机器人。1971年 日本著名的漫画家横山光辉以吉川英治作品为底本 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漫画《三国志》 共60卷 销量空前 达到了7000万余册。吉川英治的《三国志》让日本成年人爱上了三国的故事 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则让日本民众换一种方式来体验三国 带来了更大的视觉冲击。这部漫画连载时间达到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1992年10月23日至28日 日本明仁天皇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日本天皇首次访问中国 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明仁天皇于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晚宴上致辞 他说日本国民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化充满敬意 而他自己从幼年时期就对中华传统文化 尤其是对《三国志》深感兴趣 也知道与里面出现的白帝城有关的李白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1990年 海湾战争爆发 在伊拉克工作的日本人被扣押 日本政府在通过外交渠道斡旋后向被扣人员送去了食品和物资 同时送去的还有《三国演义》。这种情况下还不忘阅读《三国演义》 也足见日本人对三国故事的喜爱程度。2008年时值赤壁之战1800 周年 日本人特意将《三国志》等相关书籍重新再版投入市场 并举办了首届“《三国志》知识竞赛” 同年开始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多个城市举办“三国知识水平考试”。该考试分三个等级 级别越高报名费也越高 尽管收费较高报名者还是众多。2009年 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在日本上演 一度创下票房第一的记录。
今天 我们打开日本任何一个网站的搜索引擎 输入“三国”二字 都可以看到日本国内几十个研究三国文化的网站。某日本网站曾票选日本人最喜爱的中国历史人物 关羽和曹操位居榜首。关于《三国志》流传到日本的时间 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起初 《三国志》主要是在日本上层社会中流传 当时日本朝廷内已经有人能够使用三国人物作为典故 可见阅读《三国志》在当时的朝廷蔚然成风。14 世纪日本军事故事书《太平记》第20卷中则有提到“卧龙”诸葛孔明的部分。
不过 《三国志》作为一部史书 一般百姓还是比较疏远的 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才形成了整个亚洲华语圈的“三国热” 它使得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并逐渐喜爱三国故事、三国文化。通过目前所掌握的资料 可以认为1604—1689年间的半个多世纪是《三国演义》在日本传播的肇始时期。而伴随其传入 有关的日文译本也相继出现 最早是1622年(宽文二年) 中江藤树所译部分《三国演义》刊登于《为人钞》;而湖南文山的《通俗三国志》则被认为是《三国演义》最早的日文完整译本。除小说外 还有大量以三国为题材的插图本、浮世绘、画传、绘本、歌舞伎、净琉璃等不同门类的各种艺术作品诞生。三国故事在这样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日本化 登场人物、故事情节等更加符合日本的风土人情 并且形成了江户时代的“三国热”。
1673年至1703年是日本的元禄文学时代。这个时期以浮草子(小说)、徘谐(诗歌)、净琉璃剧本(戏剧)为代表的“町人文学”可谓是百花争艳。《通俗三国志》的出现 使得大量中国通俗小说作品被介绍到日本并广为流传 从而打破了由日本古典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一批以中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文艺作品纷纷问世 开创了日本译介中国通俗小说的新局面。元禄末期 草双子、洒落本等日本传统文学形式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逐渐失去了生命力。然而受到《三国演义》的启发 日本文人开始模仿中国小说的内容、语言、序跋、题目 甚至连纸张、开本、装帧方面都模仿 创作出一批以三国为内容的草双子和洒落本小说 使草双子、洒落本等大众文学重获生机。
《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后成为开启两国文学交流史的媒介 极大震动了日本社会和文坛 然而在接受其影响的同时 日本人也对《三国演义》进行了各种变形。明治维新以后又出现各种《三国演义》译本 其中以《新译演义三国志》(至诚堂1912年)为代表。进入20世纪后有关《三国演义》的日文译本更是层出不穷 至少有6位译者出版过16种版本的译本。
然而 真正称得上“日本版三国演义”的还是吉川英治创作的《三国志》(1939)。由于吉川英治不懂中文 反而摆脱了中文原作的束缚 在现代小说的框架中更加自由地想象和改编 加入作家本人的创新和思考 让三国的故事能够更好地被日本读者接受。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常年居于日本人最爱读的图书榜单之列 给日本近代的动漫、戏剧、游戏等带来巨大影响。
1971年 日本著名的漫画家横山光辉以吉川英治作品为底本 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漫画《三国志》 共60卷 销量空前 达到了7000万余册。吉川英治的《三国志》让日本成年人爱上了三国的故事 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则让日本民众换一种方式来体验三国 带来了更大的视觉冲击。这部漫画连载时间达到15年之久 总页数达到12059页。这股热潮席卷了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绝大部分日本人 使得其对三国的热情长盛不衰。
随着大众媒体重心的转移以及动漫产业链的成熟 日本在开发“三国文化”资源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三国故事的再创作已经跳脱传统文学的框架 不仅在电视、电影、游戏、广告等领域方兴未艾 还带动了玩具、家具用品、服装等众多行业的发展。1985年 日本光荣株式会社发行了《三国志》系列游戏 自此 “三国志”游戏作品开始备受学生群体和年轻工薪阶层的青睐。改元平成以后 该公司又于2000年和2001年相继发售了新的格斗系列游戏《真·三国无双》(1·2)。此外 日本著名的动漫玩具公司万代株式会社还推出了以三国人物命名的高达机器人。
三国文化的实用性在企业管理领域也有充分体现。日本经济界对三国文化尤为关心 甚至将《三国演义》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教材。以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为代表的许多日本大公司高管都常读三国 松下认为学习三国中的谋略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极有帮助。他主张学习孔明“淡泊明志 力戒奢靡” 还将孔明的“赏有信 罚必果 取信于人”作为企业管理信条。此外 日本社会工业研究所所长牛尾治郎也曾说:“无论在国际国内 日本企业要增强竞争能力 就得学习《三国演义》中应付错综复杂局势的能力。”日本企业对三国文化的活学活用 也是他们在商业大战中始终保持竞争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原标题:日本长盛不衰的“三国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周晓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