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战舰世界里的沙俄末代战列舰)
战舰世界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战舰世界里的沙俄末代战列舰)沙俄的装甲制造厂无法制造厚度超过270毫米的克虏伯渗碳装甲,只能通过增加船体内防破片隔舱壁的厚度来弥补,它们与框架紧密相连,分散炮弹命中的冲击力。水线装甲带总高度为5.2米,3.45米高出水线,1.75米低于水线,在船尾变薄至175毫米,在舵机处的175毫米横向隔舱壁处截止。该船的6米测距仪最初计划安装在司令塔上,但在施工过程中改为安装在前后主炮塔的装甲罩中,用潜望镜测距。数据传输给中央火控室,由国产的Erikson机械计算机计算。其火力与叶卡捷琳娜大帝级相同,4座3联装Pattern 1907 12英寸/52主炮沿中轴线布置,但炮塔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射速加快,火炮可以在-5°和 15°之间的任何仰角装填;在15°仰角时的爆发射速为3发/分。火炮俯仰-5°至 25°,俯仰速率3-4°/秒,炮塔转动速率3.2°/秒。每门火炮备弹100发,弹重470.9千克,炮口初速762米/秒,最大射程2
皇帝尼古拉一世级是沙俄在一战为黑海舰队建造的无畏舰,它的目标是土耳其可能建造的新式战列舰。它以“叶卡捷琳娜大帝“级为基础,火力与前者相当,增强了防御。它的装甲比前者重2617吨,排水量高3000吨。船体由高强度钢制成,部分地区使用低碳钢但不影响整体强度。船体分割了20个横向水密隔舱,发动机和冷凝器室分别被2个纵向隔舱分割。双层船底深1.2米,破冰船艏,2侧安装了Frahm防侧倾油箱。2个船舵安装在中轴线上,较小的辅助舵在前,主舵在后。船体稳心高1.2米。
叶卡捷琳娜大帝级
皇帝尼古拉一世级(按照历史,舯部2座炮塔顶是没有高炮的,明斯克航天局又篡改历史了)
动力方面,皇帝尼古拉一世级基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级相同。锅炉工作压力为17.73Bar,前八组锅炉位于一号和二号炮塔之间,后十二组锅炉位于2号和3号炮塔之间。最大载煤量3557.3吨,比叶卡捷琳娜大帝级多1500吨。它有4个柯蒂斯-AEG主涡轮发电机和两个辅助涡轮发电机,每台驱动一台直流和一台交流发电机。主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为360千瓦,而辅助发电机为200千瓦。它们为复杂的电气系统供电,炮塔转动发动机使用直流电,一些较小的设备使用交流电。船上没有柴油发电机。
其火力与叶卡捷琳娜大帝级相同,4座3联装Pattern 1907 12英寸/52主炮沿中轴线布置,但炮塔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射速加快,火炮可以在-5°和 15°之间的任何仰角装填;在15°仰角时的爆发射速为3发/分。火炮俯仰-5°至 25°,俯仰速率3-4°/秒,炮塔转动速率3.2°/秒。每门火炮备弹100发,弹重470.9千克,炮口初速762米/秒,最大射程23230米。
Model 1913型130毫米/55炮廓副炮共有20门,因为海军总参谋部认为敌鱼雷艇大概率出现在前方,所以大部分130毫米副炮安排在前面。具体为第一组每侧6门副炮在前炮塔到后烟囱下,第二组每侧4炮在后炮塔下,船艏正向有6门炮可以开火。
副炮射速5-8发/分,每炮备弹245发,弹重36.86千克,炮口初速823米/秒,最大射程约为15364米。最初的防空武器是4门2.5英寸炮,安装在前后主炮塔顶,但在施工期间改为4门4英寸/37炮。两舷各有2具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每具备弹12枚。
该船的6米测距仪最初计划安装在司令塔上,但在施工过程中改为安装在前后主炮塔的装甲罩中,用潜望镜测距。数据传输给中央火控室,由国产的Erikson机械计算机计算。
沙俄的装甲制造厂无法制造厚度超过270毫米的克虏伯渗碳装甲,只能通过增加船体内防破片隔舱壁的厚度来弥补,它们与框架紧密相连,分散炮弹命中的冲击力。水线装甲带总高度为5.2米,3.45米高出水线,1.75米低于水线,在船尾变薄至175毫米,在舵机处的175毫米横向隔舱壁处截止。
此外,水线装甲带上方有90厘米高的窄装甲带,最厚处200毫米,向上和两端逐渐变薄至100毫米,上部延伸至中层甲板。船尾在上甲板和中层甲板之间的区域无装甲,横向隔舱壁厚300毫米,用于保护后炮塔弹药库不受火炮发射的影响。前部隔舱壁受上甲板和侧面装甲带遮蔽,仅25毫米厚就足够了。上装甲带厚75毫米,从船头延伸至后炮塔。这条装甲带比甘古特级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级分别节省了305吨和142吨。
主炮塔的正面和背面厚300毫米,侧面和顶部厚200毫米。炮座厚300毫米,但在有其他装甲遮蔽时减少至225-250毫米。司令塔侧面厚400毫米,顶部250毫米。烟囱烟道装甲75毫米,在上甲板和中层甲板之间减少至25毫米。上甲板的35毫米装甲是为了在炮塔到达主甲板前激活敌炮弹引信,在跨越装甲堡时厚63毫米,水下仅有10毫米水密隔舱壁防护。
该舰于1914年6月7日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开工,原计划在1915年10月下水,但因为一战,造船工被转移到一些更重要的项目上,导致其在1916年10月18日才下水。在建造过程中,叶卡捷琳娜大帝级上发现的一些问题被评估,如船艏经常上浪,有人建议在船艏增加一层甲板,但被拒绝,因为这增加了船艏重量反而减弱了适航性;后折中选择了高1.1米的舷墙。
1917年4月29日,其改名为民主号, 此时完工60% 。1917年10月24日受革命影响停建。1918年3月17日,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俘获了它,1919年1月25日,它被列入乌克兰的1920年海军名单,改名为乌克兰联盟号,然而并没有实行。1923年时苏联曾考虑过完成它,但还是放弃了;后想卖废铁给国外,未成,1927年在塞瓦斯托波尔被废弃。
性能:
标准排水量:27 830吨
满载排水量:31 877吨
长度:182米
宽度:29米
吃水:9米
动力:4轴,帕森斯蒸汽轮机,20台Yarrow三鼓高压水管锅炉,输出29 700马力
航速:21节
船员:1174人
武器:
4座3联装Obukhovskii 12英寸/52 Pattern 1907炮;
20门130毫米/55 B7 Pattern 1913炮廓炮;
4门2.5英寸/38高炮;
4具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装甲:
水线装甲带100-270毫米;
炮座225-300毫米;
司令塔250-400毫米;
炮塔200-300毫米;
甲板35-63毫米;
隔舱壁25-300毫米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