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教师傅问题(明朝一和尚问师傅)
问佛教师傅问题(明朝一和尚问师傅)匾囤和尚将信将疑,回到房间拿起经书便读了起来。当他读到“照见五蕴皆空”这一句的时候,豁然大悟,不由得感叹说:“身尚是幻,何处求名?”师傅听了,拿起一本《心经》送给匾囤和尚,说:“这本经书你拿回去读一读,自然就会明白。”不知为什么,匾囤和尚的师傅一直没有给他起法号,这一天,他跪在师傅面前,请求师傅赐给自己一个名号。师傅听了回答说:“道本无形,何名之有?” 匾囤和尚反驳师傅说:“三世诸佛皆有名号,弟子为何不能有个名号呢?”
明朝年间,少林寺有一位高僧,法号“匾囤”,字无空,人们称他为“匾囤和尚”。
匾囤和尚俗家姓陈,家住河南禹州,二十岁那年,他忽然厌倦红尘俗世,就向父母请求出家为僧。
匾囤和尚的父亲对扁囤和尚的母亲说:“这个孩子伸出舌头能够舔到鼻尖,天生奇异,非常人之相,咱们就答应他吧。”
不过两人舍不得让孩子离家太远,就让他投奔少林寺,就此落发做了和尚。他的师傅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喇嘛僧,精通佛法,武艺高强。
不知为什么,匾囤和尚的师傅一直没有给他起法号,这一天,他跪在师傅面前,请求师傅赐给自己一个名号。
师傅听了回答说:“道本无形,何名之有?” 匾囤和尚反驳师傅说:“三世诸佛皆有名号,弟子为何不能有个名号呢?”
师傅听了,拿起一本《心经》送给匾囤和尚,说:“这本经书你拿回去读一读,自然就会明白。”
匾囤和尚将信将疑,回到房间拿起经书便读了起来。当他读到“照见五蕴皆空”这一句的时候,豁然大悟,不由得感叹说:“身尚是幻,何处求名?”
过了几天,匾囤和尚的师傅正在用竹条编织竹囤,正好遇见来扫地的匾囤和尚,于是对匾囤和尚说:“你不是要求我给你起个法号吗?从今以后,匾囤就是你的法号。”
匾囤和尚听了回答说:“既名匾囤,内也无空。”师傅听了微微一笑,说:“教外别传,方契此旨。” 这就是匾囤和尚法号的由来,和“悟空”这个称号的由来。
此后,喇嘛僧将一身武艺佛法传授给了匾囤和尚,使得匾囤和尚成了一位文武双全的高僧。
匾囤和尚成名之后,曾经到神仙山拜访高僧大川禅师,两人见面之后,口若悬河,机锋迭出,一直辩论了三天。
匾囤和尚告辞的时候,大川禅师看着他的背影感叹说:“真少林师子,他日截断众流去在!”
扁囤和尚喜欢四川峨眉山的安静清幽,特地入川在峨眉山修筑茅屋定居。
嘉靖四十二年,匾囤和尚乘船行驶在夔州江面之上,看着一派滔滔江水,和两岸的葱茏树木,他感叹说:“道旷无涯,逢人不尽。”下船之后,端坐于地,就此安然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