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对于古代皇帝的妃嫔数量,一般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样的说法。然而明孝宗朱祐樘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后宫中却似乎只有皇后一人。这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那么明孝宗后宫中真的只有皇后没有其他妃嫔吗?这一切究竟是皇帝本人心甘情愿,还算皇后嫉妒所致呢?席藁待罪剧照什么叫做“衣敝襦席藁”呢?襦是短袄,鄙就是鄙陋的意思。藁,是指用禾秆编成的席子,坐在这上面是古人请罪的一种方式,称为席藁待罪。张太后脱去太后冠服,为了自己的兄弟向皇帝请罪,换来的结果却是“亦不听”。可怜吗?可怜!可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初她和明孝宗朱祐樘一夫一妻的神话羡慕了多少旁人。可正因为二人只有明武宗朱厚照一个成年儿子,才会在他驾崩绝嗣之后,便宜了明世宗朱厚熜入继大统。

前言: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十月初七日,63岁的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张氏收到了一个让她魂飞天外的消息:哥哥昌国公张鹤龄被革爵降为南京锦衣卫指挥同知带俸闲住,弟弟建昌侯张延龄则打入刑部大牢准备处斩。

张延龄的罪名是“谋逆”,刑部尚书聂贤认为此事经年久远,证据不足。然而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却给了一句“诛心”的评论:“夫谋逆者只论谋与不谋,岂论成否耶?”

张太后深知这位皇帝侄子对自己积怨甚深,这次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明显是想置张家于死地。为了给兄弟脱罪,张太后只能放下身段亲自去向皇帝求情。然而明世宗冷酷无情,根本不给张太后任何面子。

亡何,奸人刘东山者告变,并逮鹤龄下诏狱。太后至衣敝襦席藁为请,亦不听。久之,鹤龄瘐死。及太后崩,帝竟杀延龄,事详《外戚传》。—《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1)

席藁待罪剧照

什么叫做“衣敝襦席藁”呢?襦是短袄,鄙就是鄙陋的意思。藁,是指用禾秆编成的席子,坐在这上面是古人请罪的一种方式,称为席藁待罪。张太后脱去太后冠服,为了自己的兄弟向皇帝请罪,换来的结果却是“亦不听”

可怜吗?可怜!可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初她和明孝宗朱祐樘一夫一妻的神话羡慕了多少旁人。可正因为二人只有明武宗朱厚照一个成年儿子,才会在他驾崩绝嗣之后,便宜了明世宗朱厚熜入继大统。

那么明孝宗后宫中真的只有皇后没有其他妃嫔吗?这一切究竟是皇帝本人心甘情愿,还算皇后嫉妒所致呢?

阻止皇帝纳妃的“元凶”:谢迁

对于古代皇帝的妃嫔数量,一般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样的说法。然而明孝宗朱祐樘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后宫中却似乎只有皇后一人。这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朱祐樘,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纪氏。由于宪宗长子和次子接连早夭,朱祐樘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二月,鸿胪寺卿张峦的女儿张氏被册为皇太子妃。半年后,宪宗驾崩,18岁的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而皇太子妃张氏,也顺理成章晋升皇后。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2)

张皇后剧照

行文至此,我们要先明确一点,此时的朱祐樘身边除了张皇后以外,还没有任何妃嫔。三十年前的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朱祐樘的祖父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能够从紫禁城外的南宫发动政变,夺回了被他弟弟朱祁钰占据了八年之久的皇帝宝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景泰帝没有儿子(实际有一个,但已经夭折)。

殷鉴不远,因此新科天子的子嗣问题也被朝野内外认为是重中之重。虽说皇帝丧服未除,但也不是没有折衷办法,御马监左少监郭镛就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

先是,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女子于宫中或诸王馆读书习礼,以待服阕之日,册封二妃,广衍储嗣。—《明孝宗实录卷十一》

这个办法其实很靠谱,先选一些合适的女子出来作为储备妃嫔。如果觉得现在进宫不方便,就让她们住到诸王馆去。反正此时连孝宗年纪最大的弟弟兴王朱祐杬都尚未“出府”,诸王馆本就空无一人。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3)

谢迁剧照

然而诡异的是,郭镛的这个建议遭到了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的强烈反对。谢迁原本是詹事府右谕德,孝宗登基后升任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是辅导皇太子的专门机构,换句话说,谢迁是朱祐樘的亲信。再换句话说,谢迁的意思,就是当今天子的意思。那么谢迁反对的核心理由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今则中宫正位,内主得人矣。自余妃嫔,宜可稍缓”。意思就是已经册立了皇后,皇上不用担心子嗣,其他的后妃可以缓一缓。

这可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大明开国以来,除了被废去名号的朱允炆马皇后生下皇次子朱文圭以外,百余年来还有哪位在任皇后生下过皇子吗?太祖马皇后、太宗徐皇后、仁宗张皇后所生诸子都在她们成为皇后之前。宣宗胡皇后、景泰帝汪皇后无子被废,使得诞育皇嗣的孙贵妃、杭妃得以母凭子贵晋升皇后。英宗钱皇后、宪宗王皇后因为没有儿子,忍受了多少冤枉气?

最终礼部尚书周洪谟一锤定音,认为应该在宪宗皇帝禫(音dàn)祭后再为孝宗选妃:“姑如臣迁之言,行之于祥禫之后,庶为得礼”。所谓的禫祭,就是先帝驾崩二十五个月之后的除服之祭,换句话说,就是推迟到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十月以后。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4)

明孝宗画像

对于谢迁的行为,日后大学士焦芳在编纂《孝宗实录》时对其大加鞭挞,称其为“小人”。这句评语冤枉谢迁了吗?其实一点也没有。当孝宗驾崩之后皇太子朱厚照继位,次年就封沈氏为贤妃,吴氏为德妃。而谢迁此时已经出任大学士,却一句反对意见都没有。

比观正德改元即立三宫,时迁适当国柄,略无一言论及,其奸鄙之迹甚明。—《明孝宗实录卷十一》

阻止皇帝纳妃的“真凶”:张皇后

时间飞逝,宪宗禫祭这个时间节点很快到来。眼瞅着皇帝既不纳妃,皇后也并未怀孕,朝野之中有识之士无不为之忧心忡忡。十月二十二日宪宗禫祭刚刚结束,宗室亲王荆王朱见潚就在三天后上奏催立后妃。

己酉,荆王见潚奏:“陛下继统三载,储嗣未闻。请遣内官博选良家女入宫,以备采择。”—《明孝宗实录卷三十一》

朱见潚的祖父荆宪王朱瞻堈,和先帝宪宗的祖父宣宗章皇帝朱瞻基是兄弟,所以这位封国湖广蕲州府的荆王殿下,还算是近枝宗室。孝宗“十动然拒”,表示此事需禀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更何况“祖宗朝册后之后,无遣官重选妃例”。依笔者看来,这分明不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不同意,而是皇后不同意。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皇长子尚未诞生,当年胡皇后、汪皇后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5)

明孝宗剧照

眼见得皇帝如此固执,这回连言官也坐不住了。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八月二十二日宪宗忌辰之日刚过,礼科左给事中韩鼎就在三天后上奏,请求皇帝“遵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之义,慎择幽闲以充六宫”

面对韩鼎的步步紧逼,孝宗打起了太极拳,表示“章内所言事朕自有处分”,却始终拖着不办。韩鼎是个实诚人,他在当年闰九月十八日再次上奏,表示陛下“玉音一降”,我就在这伸着脖子等。可是五十多天过去了“圣断杳然”,希望陛下“独奋乾刚,决去犹豫”,早点下旨选妃。这可真是句句不提张皇后,却又句句在点张皇后啊。

面对着朝臣的压力,张皇后很快做出了反击。弘治四年(公元1391年)二月,皇后之父张峦授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寿宁伯,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免本身杂犯二死,子一死。要知道当年钱太后正位中宫五十年以后,钱家人才被封为伯爵。现在皇后在位不过三年,张峦不但蒙恩封伯,还加勋号和诰券,关键皇后还没有子嗣,怎能不引起朝野哗然。然而孝宗就是要用这个方式昭告天下,皇后我宠定了。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6)

张皇后画像

然而皇后无子毕竟是事实,孝宗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松口答应选妃。结果三月份刚刚省亲复任的谢迁立刻跳出来竭力反对,随即吏部听选监生丁谳上奏,请求皇帝“慎终如始,不为群小所惑”

戊辰,吏部听选监生丁谳言八事:一保圣躬。臣闻近有内庭将有嫔妃之选,用谕德谢迁之谏而止。所以颐养天和,保护圣躬者,可谓至矣。切恐左右谗巧之人或以皇储未建为言,亦足以移陛下之初意。伏望慎终如始,不为群小所惑,则可以跻仁寿而绵国祚矣。—《明孝宗实录卷五十》

太祖高皇帝后宫妃嫔无数,65岁高龄的时候还在生儿子。丁谳从哪一点看出选妃嫔就不能“保圣躬”,简直是奇谈怪论。好在到了当年九月二十四日皇长子朱厚照诞生,一切争论就此烟消云散。孝宗兴奋之余,当即昭告天下,其中特地强调“皇后正宫诞生元子”。不过说实话,朱厚照确实也是明代276年历史之中,唯一一个由在任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明孝宗真的没有别的妃子吗?

随着皇长子的健康成长,再加上孝宗对张家人的无底线宠溺,朝中也就没人再出头请皇帝陛下选妃。那么问题来了,朱祐樘真的没有纳妃吗?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朱祐樘驾崩,享年36岁,尊谥为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五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7)

明武宗画像

当年九月二十日,礼部向新天子递交了一份先帝梓宫发引祔享的仪注。所谓梓宫,就是指皇帝棺材。发引,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出殡。祔享就是奉神主牌位祭献的意思。在这份仪注之中,完整地出现了当时后宫中的女眷分类。

神主至,上举哀步行前导,亲王后随。至宫门外,太皇太后、皇太后、英庙皇妃、宪庙皇妃、中宫及公主宫眷等迎于宫门内举哀。—《明武宗实录卷五》

这里略作解释,文中的“上”,就是指明武宗朱厚照。这里的亲王,是当时唯一在京的荣王朱祐枢(武宗叔父)。然后重点来了,太皇太后,是武宗的祖母王氏(明宪宗皇后)。皇太后,是武宗的生母张氏(明孝宗皇后)。英庙皇妃,即武宗曾祖父明英宗的后宫妃子。宪庙皇妃,即武宗祖父明宪宗的后宫妃子。中宫,即武宗皇后夏氏。

如果孝宗除了皇后之外还有别的妃子,《实录》应该在这里将她们记为:“孝庙皇妃”。同时我们遍查《孝宗实录》,确实也没有发现册妃及妃嫔死亡的记载。换句话说,明孝宗除了皇后以外再没有别的妃子,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8)

明孝宗泰陵

在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和谈迁所著《国榷》中曾指出,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敬顺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顺夫人刘氏、荣顺夫人孟氏、荣善夫人项氏。然而这里的夫人实质上指的是内廷资深宫人或孝宗保姆,并非妃嫔。比如其中的安和夫人就是一位资深宫人,孝宗在她去世后才特地赐了一个夫人的名号。

己亥,赠宫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明孝宗实录卷五十九》

另外据对孝宗陵寝泰陵的考证,陵园中并无妃嫔陪葬,这在天寿山十三陵中是独一份,也证明了孝宗宫中确实除了皇后再无任何妃嫔。

结语:明孝宗自幼经历坎坷,万贵妃当时在后宫中一手遮天,将这位年幼的皇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据说连孝宗生母纪氏之死,也和万贵妃脱不了干系。换句话说,孝宗应该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而这个安全感,是张皇后给了他。孝宗和张皇后在皇宫之中,就如平民百姓家的夫妻一样同进同出,念诗作画,伉俪情深。

旧制,帝与后无通宵宿者,预幸方召之。幸后,中人前后执火炬拥后以回,云避寒气。惟孝庙最宠爱敬皇后,遂淹宿若民间夫妇。—《蒹葭堂杂著摘抄》

明孝宗朱佑樘由太后抚养(明孝宗朱祐樘除了张皇后以外没有别的妃子)(9)

明世宗画像

明朝皇帝几乎都是深情种子,比如孝宗之父宪宗一生只爱万贵妃一人,祖父英宗和钱皇后之间相敬如宾,高祖父宣宗和孙皇后之间青梅竹马,无不传为佳话。而张皇后既已诞育皇子,则其不许自己纳妃的要求,孝宗自然也不想驳回,就此成就一段帝后之间一夫一妻的神话。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张皇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武宗朱厚照会绝嗣。而来自于湖广安陆的那个乡下小子朱厚熜看上去孤苦无依,没想到心眼巨多,一番朝堂厮杀下来竟然能够做到乾纲独断,将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间。

张皇后此前对朱厚熜及其生母蒋氏颇为不敬,至此终于遭到报应。这位享了一辈子福的女人如此晚景凄凉,安知不是她阻止孝宗纳妃的报应?如今的穿越文中那些一些想着霸道皇帝爱上我的女主,不妨考虑一下张皇后的下场再去穿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