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指哪四条大川(四川为什么叫四川)
四川是指哪四条大川(四川为什么叫四川)蜀郡秦在扫六国统天下的过程中,为了加上中央集权,改变了原周朝的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秦兼并了蜀国,在成都设立了蜀郡。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人为中心的蜀国,历经五代蜀王,分为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讲的就是这段历史。所以,四川地区古称“蜀”。古蜀人创造了灿烂的古蜀文明,留下了诸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系列神秘而又精彩的文明成果。同时,古巴人在四川东部建立了巴国,四川又称“巴蜀”。古巴蜀图2.蜀郡
提到中国各省(市)地名,大多都和中国的名山大川有点联系,比如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等,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四川这个称呼的由来就跟四川的四条大河有关。有人说“川”即河流,“四川”则为有四条河流(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和大渡河)。
四川水系图
但事实上,四川这个称呼的由来跟四川的大河并没有直接联系。当然,我们事先也需要了解四川的历史沿革。
1.巴蜀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人为中心的蜀国,历经五代蜀王,分为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讲的就是这段历史。所以,四川地区古称“蜀”。古蜀人创造了灿烂的古蜀文明,留下了诸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系列神秘而又精彩的文明成果。同时,古巴人在四川东部建立了巴国,四川又称“巴蜀”。
古巴蜀图
2.蜀郡
秦在扫六国统天下的过程中,为了加上中央集权,改变了原周朝的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秦兼并了蜀国,在成都设立了蜀郡。
蜀郡
3.益州
西汉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将全国设置为十三州(十三刺史部)。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益州,交州。巴、蜀二郡划入益州。益州包括现在的云贵川和汉中。在三国时期达到最大范围,包含今天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成都。
十三州图
4.蜀汉
东汉末年,刘备夺取益州称帝,建立蜀汉,国号汉,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蜀汉
5.剑南道、山南东、西道
唐朝改变了汉朝建立的“州”治为“道”治,唐玄宗朝全国共分18个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剑南道、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京畿道、都畿道、黔中道、荆楚南道和荆楚北道。四川地区当时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尤其四川名酒中“六朵金花”的剑南春,就是产自剑南道,故取名为剑南春,在唐朝时还是唐宫御酒。同时,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很多羁縻州、县,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则属南诏地方割据政权。
唐朝18道
6.四川
宋朝,地方治理逐渐改唐“道”治为“路”治。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 15路 ——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和峡西路。
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为利州(今广元)、益州(今成都)二路,分峡西路为夔州(今奉节)、梓州(今三台)二路,即“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至此,四川一名延续至今。
川峡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