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丹麦期望得到石勒苏益格扩大自己在德意志北方的统治,英国期望削弱西班牙帝国来确立自己海上的霸权,俄罗斯希望由此削弱哈布斯堡帝国确立自己在巴尔干的利益,由法国为首的新教联盟对付以哈布斯堡为主的天主教联盟大战由此展开。法国需要一个削弱的德意志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法国以历代法王所标榜的“尊重德意志自古以来的自由”为号召,在国际范围内组成广泛的反哈布斯堡同盟,瑞典希望得到德意志的北部诸邦将波罗的海成为自己的内海。三十年战争的新教诸侯支持的捷克同以哈布斯堡家族为代表的皇权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的冲突首先拉开战争的序幕,接着因外部势力的插手演变为争夺欧洲霸权的国际战争。法国是反哈布斯堡家族的国际力量的真正组织者。法国首相、红衣主教黎世留(15奉行传统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政策。由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着德意志和西班牙对法国形成了包围。

神圣罗马帝国来自于日耳曼法兰克王国,后来帝国三分,东法兰克的国王奥托一世在意大利加冕为皇帝德意志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又在前面加上神圣二字,史称神圣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1)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一心想把意大利纳入帝国版图,数次进攻意大利,为了获取邦国的财力物力支持给予了邦国一些权力,由此也导致了邦国的分裂,德国的绝嗣导致了大空位时代,哈布斯堡家族继承了帝位,德意志再次名义上的统一。

哈布斯堡家族一直在谋求对神圣罗马帝国的统一,建立起一天主教为唯一宗教的政教合一国家,由于天主教教皇世俗化,修士逐渐腐败,欺骗民众如果购买赎罪券他们的在天堂有罪的亲人可以得到救赎,道德败坏,马丁路德本想对宗教进行整风运动,改变宗教这种腐败道德败坏的风气,没想到被德意志诸侯和欧洲大陆各国所利用,进行了一次宗教改革运动,各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基督教分裂出了新教,从罗马教会中独立,各国皇帝进行了政教合一进行中央集权,而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一心想建立天主教为主的政教合一国家,不可避免与德意志信奉新教的邦国产生了矛盾,随着矛盾的积累爆发了史称零次世界大战的三十年战争,本来只是德意志内部的内战没想到会演变成欧洲各国的大战。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2)

三十年战争

的新教诸侯支持的捷克同以哈布斯堡家族为代表的皇权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的冲突首先拉开战争的序幕,接着因外部势力的插手演变为争夺欧洲霸权的国际战争。

法国是反哈布斯堡家族的国际力量的真正组织者。法国首相、红衣主教黎世留(15奉行传统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政策。由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着德意志和西班牙对法国形成了包围。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3)

法国需要一个削弱的德意志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法国以历代法王所标榜的“尊重德意志自古以来的自由”为号召,在国际范围内组成广泛的反哈布斯堡同盟,瑞典希望得到德意志的北部诸邦将波罗的海成为自己的内海。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4)

丹麦期望得到石勒苏益格扩大自己在德意志北方的统治,英国期望削弱西班牙帝国来确立自己海上的霸权,俄罗斯希望由此削弱哈布斯堡帝国确立自己在巴尔干的利益,由法国为首的新教联盟对付以哈布斯堡为主的天主教联盟大战由此展开。

波西米亚反对哈布斯堡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哈布斯堡家族希望恢复波西米亚天主教统治,结果以哈布斯堡的胜利而告终,法国先后在幕后策动丹麦和瑞典发动两次大规模入侵德国的战争。

能征惯战的瑞典军曾以横扫北德意志的凌厉攻势,对德皇构成重大威胁。皇帝被迫起用捷克名将华伦斯坦与之周旋,并通过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与新教各邦达成妥协,孤立了入侵的瑞典军。

瑞典人的辉煌胜利很快因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吕岑战役中的阵亡受到削弱。军纪日渐松弛的瑞典军最终在皇帝与西班牙联军的夹击下走向失败。

哈布斯堡家族由此更加强大,法国不得不亲自出手,联合瑞典向皇帝和西班牙发动了新的攻势。旷日持久的战争又持续了13年,直至1648年10月,精疲力竭的双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才正式落下帷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解体的重要里程碑。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5)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条约确保了德国诸侯独立的国家地位,进一步削弱德国皇权为内容,在事实上葬送了神圣罗马帝国。

作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法国从德意志西部割去了若干战略要地和最富饶的地区,洛林和阿尔萨斯就是这个时候割让给了法国,直到普法战争德国才将其夺回,中学课本《最后一课》说的就是这个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被迫割让洛林和阿尔萨斯给德国。

瑞典在波罗的海南岸取得大片土地,控制了流向波罗的海的奥得河、易北河和威悉河河。瑞士的永久中立获得国际承认。这些都从法律上缩小了帝国的边界。

对德意志帝国最沉重的打击并非领土的变更,而是和约所规定的帝国新结构。三百多个小邦和一千多处骑士领地,超越皇帝的权威成为独立的、半独立的政治实体,其中诸侯邦国已拥有实施外交和缔结国际条约的独立权利。

没有三百多个诸侯、教士和自由城市代表组成的帝国议会的同意,皇帝不能立法、征税、征兵、宣战或媾和。

由于在诸多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帝国议会也同皇帝一样毫无权威,冗长的辩论、无益的空谈,使它变得声名狼藉。

直至1806年同帝国一道不光彩地终结。帝国的涣散状态还因许多邦国君主身兼外国国王而加剧。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6)

诸侯林立的神圣罗马帝国

勃兰登堡选侯在1701年成为普鲁士国王,汉诺威选侯在1714年继承了英国王位,波兰王位曾为两代萨克森选侯所继承,身为皇帝的哈布斯堡家族从三十年战争后就是波希米亚的世袭国王。

这样,来自邦国的、外国的、宗教的、世俗的各种利益冲突,使得任何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政府的愿望都成为不可能。在此后大约150年里,分裂的德意志,由于长期在欧洲不能发挥国家作用,已由一个政治概念演变为地理名词。

在19世纪中期,一个在中部德意志乘火车旅行的人,常会发现,每隔一两个钟头,士兵的制服和铁道栅栏上的条纹颜色就会改变,实际上他已从一个小邦进入另外一个国度。

分裂成为常态,德意志从此落后于西欧各国,没有中央集权的国家无法发展。

但是在帝国东北边陲一片平坦多沙的贫瘠土地上,一支活跃的、适应性强的变革力量正在缓慢地兴起。

它所处的边缘地位及其与周边环境长期斗争形成的竞争活力,使之易于突破传统帝国僵化模式的限制,率先走上变革之路。这支力量就是在三十年战争后刚刚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普鲁士军事国家。

东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德意志第一帝国)(7)

普鲁士,特别是易北河以东的普鲁士地区,是德意志乡土中德意志特点最少的地方。它较少受传统因素的束缚,易于产生变革要求,是德意志文明系统中异变因素的汇聚中心。

它诞生于一片混乱之中,并在远离帝国有效控制的边缘地带默默地发展起来。由于这个邦国的出现,人们在旧帝国的残垣断壁中,看到了一个与帝国旧体制迥然不同的国家结构和走向民族君主国的新类型。从此,随着帝国古老体质解体,德意志进入向民族统一体迈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德国的统一大业还需要由普鲁士来完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