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五粮醇香和五粮浓香(历史长河中的五粮浓香)
宽窄五粮醇香和五粮浓香(历史长河中的五粮浓香)五粮液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酒文化的完美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的厚重积淀。五粮液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五粮液文化”,开创了中国酒业发展的和谐新局面,促进了中国白酒文化的复兴与繁荣。 清宣统元年(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自家酿酒带到一个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慧泉品尝了该酒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粮液”,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传至唐宋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唐永泰元年(765年),唐代诗人杜甫从嘉州乘船东下来到戎州(今宜宾),饮后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名曰《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坐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在当时,重碧酒已居于百酒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和“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属于南亚热带到暖湿带的立体气候,山水交错,风景秀丽,也正是这样的地理气候,成就了他“酒都”的名号。
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联合他“酒都”之名不难想象,其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至今已拥有近4000年酿酒史。同时宜宾也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历朝历代均有美酒佳酿问世。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宜宾的僰人就学会了人工酿酒,酿出了名为“蒟酱”的酒,并执笔开始书写西南古僰道的酒文化,故有“僰道酒香三千年”之说。
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宜宾地区的酿酒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南北朝时期,彝族人采用小麦、青稞和玉米等粮食混合酿制了一种咂酒,从此开启了采用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
传至唐宋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唐永泰元年(765年),唐代诗人杜甫从嘉州乘船东下来到戎州(今宜宾),饮后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名曰《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坐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在当时,重碧酒已居于百酒之上,被戎州官府定为名酒——“郡酿”。而且诗酒相传,更使它声名远播。
直至宋代,宜宾姚氏酒坊将此原料进行改良,采用高粱、大米、糯米、荞子、玉米五种粮食酿酒(五粮液的雏形),酒质甚美。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品尝了“姚子雪曲”之后,给出了“杯色争玉,白云生谷”“清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的赞美。而这与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的评酒专家给予五粮液的“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评价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足以证明当时的五粮液酒的酿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明朝初年,宜宾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五粮液”迄今使用的明代古窖池就是当时建造的,已有651年历史。不仅如此,陈氏酒坊在继承“姚子雪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还总结出“陈氏秘方”,从而使得酿酒工艺更加完整、酒质更趋稳定。这就是五粮液的前身。当时上层人士将“五粮液”称之为“姚子雪曲”,下层人士将之称之为“杂粮酒”。
清宣统元年(1909年),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自家酿酒带到一个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慧泉品尝了该酒以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更名为‘五粮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而且顾名可思其义。”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粮液”,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五粮液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酒文化的完美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历程的厚重积淀。五粮液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五粮液文化”,开创了中国酒业发展的和谐新局面,促进了中国白酒文化的复兴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