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的铁路历史(三门峡人应该知道的历史-)
三门峡的铁路历史(三门峡人应该知道的历史-)众所周知的陇海铁路,1915,它往西只修到观音堂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境内),这里便成了终点站。因此,大量的西运物资由火车运到这儿,或分载到船上经黄河水运,或用马车载着经崤函古道西行,抑或是过黄河会兴渡口(茅津渡)北运至山西。同时,西部、北部各地的物资又船载车装拉到观音堂等待装火车东运,这儿由此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热闹程度可想而知。应运而生有了前面说到的地理意义,不难想象为何自郑州、洛阳西进的铁路线路为何会经过三门峡。
生长于三门峡的小伙伴们是否为铁路出行有过烦恼?除了一票难求以外,我始终觉得三门峡就是上帝的宠儿。
熟悉地图的朋友们都知道三门峡(古称虢国、陕州)地处长安、洛阳之间,卡在西安与郑州的中间,崤函古道以陕州古城为中心,向西路线为灵宝潼关西安,从古至今未有较大变化。向东的线路,则分为南北三条,南崤函过夏后皋墓、经雁翎关,沿洛河抵达洛阳,距今有近4000年的历史,又被称为周秦古道;北崤函则由陕州古城出发,过石壕、经渑池、新安,到达洛阳,这条道路由曹操开辟,习惯上叫做曹魏古道。第三条则为陆路之外的黄河漕运古道。
由此,不难看出三门峡无论是古还是今,它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有了这样的铺垫也好引出接下面我要谈论的铁路。
应运而生
有了前面说到的地理意义,不难想象为何自郑州、洛阳西进的铁路线路为何会经过三门峡。
众所周知的陇海铁路,1915,它往西只修到观音堂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境内),这里便成了终点站。因此,大量的西运物资由火车运到这儿,或分载到船上经黄河水运,或用马车载着经崤函古道西行,抑或是过黄河会兴渡口(茅津渡)北运至山西。同时,西部、北部各地的物资又船载车装拉到观音堂等待装火车东运,这儿由此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随着修建资金的进一步到位,1927年11月,西段观音堂以西的线路修至灵宝,并在陕州会兴镇(今三门峡湖滨区会兴镇)建站。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逐步改善条件,铁路的电气化进程不断加快,于是乎就有了我们现在见到了陇海铁路线。打通了观音堂以西的铁路,东西物流才得以顺畅,观音堂这个物流瓶颈也随之消失了。往日热闹、活跃的市场气氛,渐渐恢复了平静。
但它不会永远平静,就在不久之后,这片土地将成为全国的焦点,一项伟大的工程将在这里建设。
迎来第二春
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在三门峡开工,三门峡市亦随之崛起在黄河之滨,城区将古陕州城囊括在内。三门峡成为所有沿黄河而建的城市中,距离黄河最近的一座。
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全国的水利专家、各方面的人才齐聚三门峡,大量物资需要借助铁路运往大坝,陇海铁路进行改线,会兴镇火车站改线东移613米,改名为三门峡火车站(三门峡市湖滨区黄河路东5号)。“湖大铁路”(从三门峡湖滨车站至三门峡大坝全线长约15公里)就是在这个期间修建的。
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出现,三门峡大坝的大部分功效慢慢被取代,曾经浩大的水利工程设施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为它而建的“湖大铁路”也不再繁忙,现如今这段线路早就没有了往日辉煌,但是聪明的现代人在这段旧线路上跑起了观光小火车,沉寂已久的它又重获新生了。
追赶时代步伐
2010年2月6日,这一天对于三门峡人来说意义重大,就是在这一天我们迎来了高速时代,郑西高铁(现徐兰线的前身)正式开通。自此三门峡人西抵西安和东进郑州的时间由原来的四个小时左右缩短到了一个小时。纵观全国各地,这个五线小城是较早一批享受到高铁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地方。
随着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从三门峡出发不用换乘便可直接抵达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郑州、西安、兰州、成都、武汉、南昌、长沙、合肥、重庆、济南、石家庄这些省会城市。
高铁的开通从某种意义上拉近了“时空”距离,我们完全可以早上喝着胡辣汤,下午就到川渝品尝火锅;中午还在北京开会,当晚便可回到家中陪伴家人;一个小时前还在西安品读汉唐历史,一个小时后便到三门峡重温仰韶之光......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当地的交通情况密切相关,铁路的发展对于城市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聚集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说高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高铁线路的建设加速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加强经济区之间的沟通联系。高铁时代的来临让三门峡与“长江经济带”、“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交流变得方便;作为具有文化历史的城市三门峡同西安、洛阳这些国际知名文旅城市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教育资源的优化、医疗体系的完善、企业的交流、政府之间的合作……这些都是建立在网络发展迅速、交通发展便利的今天。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三门峡从未在铁路发展历史中掉队,现如今国家又在规划运城到三门峡的城际铁路、三门峡至洋东港的电气化铁路线路……我始终坚信三门峡会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伟大战略的部署下会走的更好更快!
#三门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