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鸟画鉴赏:清朝中期华喦三十四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代花鸟画鉴赏:清朝中期华喦三十四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清 华喦 万壑松风图立轴,纸本,设色,纵200厘米,横114厘米。沈阳博物馆藏。清朝中期华喦《万壑松风图》赏析“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我们一起分享扬州画派华喦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华喦(1682-1762以后,一作1682-1756)清代著名画家。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福建临汀人,侨寓扬州。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尤以人物见长,随意点染,无不佳妙。他年轻时做过工匠,据说曾为景德镇绘过瓷器。他在继承明清写意花鸟传统的基础上,受恽南田影响,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善用粗笔、渴笔,所画花鸟,草虫和小动物,形象都自然逼真,活泼生动,秀丽出众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我们一起分享扬州画派华喦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华喦(1682-1762以后,一作1682-1756)清代著名画家。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福建临汀人,侨寓扬州。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尤以人物见长,随意点染,无不佳妙。他年轻时做过工匠,据说曾为景德镇绘过瓷器。他在继承明清写意花鸟传统的基础上,受恽南田影响,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善用粗笔、渴笔,所画花鸟,草虫和小动物,形象都自然逼真,活泼生动,秀丽出众,富有生趣。画人物以简取胜,纵逸趣脱,标新立异,空中有画,着处无痕,独开生面。他寓居扬州较久,扬州人遂得传他的画派,最著名的有朱本、管希宁、李梅生、虚谷和尚等,其画风对清代和近代的花鸟画有一定影响。
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天山积雪图》、《桂树绶带图》、《翠羽和鸣图》、《寻春图》、《设色鸲鹆双栖图》、《梅竹春音图》、《黄鹂垂柳图》、《海棠白头图》、《观泉图》、《噉荔图》、《柏下仙鹿图》、《疏树归禽图》、《秋林观泉图》、《柳禽图》、《隔水吟窗图》、《牡丹竹石图》、《高枝好鸟图》、《句古双栖图》、《桃潭浴鸭图》、《牡丹图》、《晴霞飞鸟图》、《白描仕女画》、《寒驼残雪图》、《钟馗秤鬼图》、《八百遐龄图》、《秋树斗禽图》、《海棠禽兔图》、《秋树八哥图》、《自画像图》、《蔷薇山鸟图》、《西园雅集图》、《松鹤图》、《山雀爱梅图》等。著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
清朝中期华喦《万壑松风图》赏析
清 华喦 万壑松风图立轴,纸本,设色,纵200厘米,横114厘米。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淡色绘林海松涛,远山风岚烟云缭绕,沟壑间一片苍松茂密,虬曲盘折。松干鳞结,松根深扎岩隙,老干新枝,挺秀俊拔。松针繁茂,其针如芒,密而不乱。浓淡远近,层次鲜明,睹其松似闻风声,其势雄壮。
清朝中期华喦《天山积雪图》赏析
《天山积雪图》轴,清,华嵒作,纸本,设色,纵159.1厘米,横52.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华嵒的人物画造型极具特色,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内在的神韵取胜。《天山积雪图》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
边塞行旅是华嵒经常表现的题材之一。本图画唐人远行边塞诗意。图中,天山脚下,一个身披大红斗篷、藏掖宝剑的单身旅客,牵一匹双峰老驼,艰难地缓行于冰雪之中。天色灰暗,四野空旷,道路漫漫,白雪皑皑。一只孤雁横掠空中,旅者和老驼举首仰望,此情此景似引起了游子的万千思绪。画中情景交融,意境含蓄。画面构图狭长,造成天高地迥的视觉效果,以衬托人物孤寂的内心世界。设色雅致,色彩之间的搭配,冷暖色调的对比,都十分考究。人物、老驼的形象塑造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夸张手法,人物前倾的动势,老驼富于人情味的表情,都使得主题更为突出。作品展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出众的绘画才能。
画中自说:“天山积雪。乙亥春,新罗山人写于讲声书舍,时年七十有四。”下钤“华岩”,右下角钤“空尘诗画”印。
清朝中期华喦《桂树绶带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桂树绶带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68.9厘米,横9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在这幅作品中,华岳将工笔与写意、没骨与勾染融汇一体,运用自如。画中以墨笔勾画、渲染桂树枝干、山石,以没骨法写叶,得清韵在疏枝间浮动之意。翠竹近似双钩白描而用笔形断意连,淡墨写脉,俊瘦硬朗。绶带鸟以细毫将羽毛细细绘出,喙、爪以胭脂点染,姿态优雅,圆润鲜活。整幅画以工带写,自成舒朗之气。
清朝中期华喦《翠羽和鸣图》赏析
清 华喦 翠羽和鸣图轴绢本设色 177.2x97.4cm 上海博物馆藏。
《翠羽和鸣图》描绘春天繁花吐芳,禽鸟欢腾的喧闹情景。画家通过禽鸟生动的形态和鲜嫩的花色,烘染出春光明媚的气氛。古柏竹石的笔墨凝重恣放,禽鸟的绘写工整细致,又一没骨法染写花卉,工写兼具,雄浑秀逸,具有“文质相兼”的艺术特色。自识“己巳小春新罗山人写于解弢馆”。下钤“华嵒”、“秋岳”白文印。己巳为乾隆十四年,公元一七四九年,作者时年六十八岁。
清朝中期华喦《寻春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寻春图》纸本 设色170cmx57cm现藏于安徽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设色鸲鹆双栖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设色鸲鹆双栖图》绢本 设色纵135厘米横70.9厘米,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梅竹春音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梅竹春音图》绢本 设色纵172.4厘米横57.8厘米,现藏于安徽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黄鹂垂柳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黄鹂垂柳图》纸本 设色115cmx54cm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海棠白头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海棠白头图》绢本 设色纵50厘米横35.4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观泉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观泉图》纸本 设色纵100厘米横30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烟雾缭绕的山涧中,一位老者和一位书童正在赶路。在优美的山树景色中发现一条瀑布飞流直下,已经精疲力竭的老者坐下来静静地欣赏这一美景,完全忘了浑身的疲惫,陶冶在静谧的山水景色中。
清朝中期华喦《噉荔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噉荔图》绢本 设色纵27厘米横72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柏下仙鹿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柏下仙鹿图》纸本 设色纵172厘米横125厘米,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疏树归禽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疏树归禽图》纸本 设色纵83厘米横96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画深秋萧疏的树枝及正归巢的禽鸟。树叶用恽寿平式的没骨法,数笔点染而成,用笔洒脱,设色淡雅而又明丽。禽鸟工中带写,神形兼备,姿态优美生动。表现出画家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的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情感的体验。
清朝中期华喦《秋林观泉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秋林观泉图》卷绢本 设色25cmx115cm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溪流丛林间高台上二长者相向而坐,指点谈论;身后古木郁沉、崖石峻拔;左边飞瀑从古树岩隙间直泻而下,水中矶石兀立,波纹回环;萧萧落叶随风漂游,暗示出秋天的气节。
清朝中期华喦《柳禽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柳禽图》纸本 设色143cmx53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隔水吟窗图》轴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隔水吟窗图》轴纸本 设色纵96.6厘米横39.9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整幅构图精巧,左右山岗对峙,左岗山隈处绘屋宇院落,四周梧桐高悬,柳竹成荫。画家运用没骨设色法,以石青、石绿、朱红、赭石罩染山峦岩石,以石绿、朱红点叶,以白色勾染云霭,明丽雅洁,是作者晚年青绿山水的精品。
图中自题“隔水吟窗若有人,浅蓝衫子墨绫巾。檐前宿雨团新绿,洗却桐阴一斛尘。乾隆己巳春新罗山人写于解弢馆并题”。下钤“秋岳”朱文印,“岩穴之士”白文印。为作者六十八岁时所作。
清朝中期华喦《牡丹竹石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牡丹竹石图》纸本 设色纵128.8厘米横49.5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华喦的花鸟博陈淳、周之冕、恽寿平诸家之长,形成了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他重视写生,将花鸟的动人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画法上既有细节描写得精微,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他画的花枝,用笔细挺、弹性十足。
清朝中期华喦《高枝好鸟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高枝好鸟图》纸本 设色纵100.7厘米横43.3厘米,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清朝中期华喦《句古双栖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句古双栖图》纸本 设色135cmx70.9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幅着墨不多,意境幽深,构图简练新颖,格调空灵松秀,别具面貌,深得写生妙趣。所绘鸲鹆生动悦人,足见作者对事物观察精细入微,非寻常画师所能及。
清朝中期华喦《桃潭浴鸭图》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桃潭浴鸭图》纸本 设色纵271.5厘米横13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桃潭浴鸭图》轴中虬曲的桃树枝干上,粉红色的桃花俯仰生姿,宛若锦绣,三两枝初生嫩叶的柳条垂落在清澈见底的潭水之上,随风摆动的柳梢不断触动水面而泛起涟漪,引得潭中野鸭回首注目。此图是华嵒用其独具一格的小写意画法绘出,桃花、柳条和岸边的小草虽然用笔简练,但色彩浓淡相宜,行笔张弛有度,使浓浓的春意直扑人面,对野鸭毛羽、姿态细微之处的表现则反映出画家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天然情趣,并能将之巧妙地安排在作品中间,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
清朝中期华喦《牡丹图》赏析
《牡丹图》轴,清,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34厘米,横5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华喦长于花鸟画创作,尤重写生,所绘的形象生动多姿。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别树一帜,对清中叶以后的花鸟画影响甚大。此图工写结合,花叶俏丽多姿,以没骨法表现,构图新颖,设色活泼,于浓淡之间将色调和谐统一,极富笔墨情趣。
自题:“明月全无色,临风自有香。戊辰春三月,新罗山人写并题”。钤“华喦”(白文方印)、“布衣生”(朱文圆印)、“离垢”(白文方印)。 鉴藏印:“馀斋”(朱文方印)、“馀庆堂印”(白文方印)。
清朝中期华喦《晴霞飞鸟图》赏析
《晴霞飞鸟图》扇页,清,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7.3厘米,横50.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写得一缕晴霞傍鸟飞。为凤川先生雅鉴。新罗山人。”钤“华喦”白方印。
图绘老者悠然树下,目送飞鹤的景象。全图构思巧妙,作为画作主角之一的仙鹤,并没有占据画幅的主要位置,加以重点表现,而是被画到了扇面的左上侧,几乎出于画幅之外。它被关注,完全是通过老者专注的仰视目光,无形的目光穿越空白的画面,将鹤与老者成功地联系在了一起,由此可见作者在人物的体态、眼神的刻画上,已达到了以形传神的佳境。
此图没有年款,但是从所绘人物介于工笔与减笔写意之间的疏笔体画风上推断,应是华喦晚年之作。华喦晚年在宗法陈洪绶、仇英及宋人笔墨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马和之“蚂蟥描”和“兰叶描”的线描法,画风自此一变为疏放的简笔,具有松秀、含蓄之美。
清朝中期华喦《白描仕女画》赏析
《白描仕女画》轴,清,华嵒绘,绢本,墨笔,纵82厘米,横32.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署款:“临汀华嵒。”下钤“华嵒”印1方。
此图绘一端庄文弱的女子,低头垂目,双手笼袖,侧身坐于藤木秀榻上。侍女手捧书函正急步送上前来。此幅属小景致人物画,没有繁复的情节和深刻的创作思想,只是侧重于展示女性的外在形象美。构图奇巧,画幅的上半部没有一笔字画涂抹,人物及款题均置于下半部。大面积的空白位于人物的上方,扩展了人物上部的空间,同时又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暇想意境充实了画面。此外,上半部无笔墨的空旷亦与细笔白描人物简洁的笔风相吻合,有助于突出主体人物。图中女子尖下颚,瓜子脸,面貌秀美俊俏,细眉长目间暗含凄婉惆怅之情。颈部修长,双肩下溜,呈现出“弱不禁风”的体态,体现了清中期文人画家于仕女画上追求“美女一根钉”的“病态美”的审美取向。
华嵒的人物画大体有三种风貌,早期宗法宋李公麟,画风严谨,造型准确写实。中年以后效法明陈洪绶及其传派,人物有所变形,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晚年博取众家所长,形成自己形神兼备、既写实又具韵味的笔墨风格。此图当属其早期仕女画的代表作。
清朝中期华喦《寒驼残雪图》赏析
《寒驼残雪图》轴,清,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39.7厘米,横58.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上自题:“老驼寒齧三更月,残雪新开一雁天。乾隆丙寅春朝新罗山人写于晴香暖翠之阁并题句。”钤“华嵒”、“秋岳”白文印。鉴藏印有:“关氏世家子孙永保”、“关氏松雪斋珍藏图书”朱文印,“存平兰艾之间”白文印等。
“丙寅”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作者时年65岁。
图绘天寒地冻、晓月高悬的雪夜,一旅者与驼露宿山路的景象。画面以对角线分割,右下为该画主体即人与驼。在雪山脚下寒林枯树旁,一枯瘦的双峰驼正低头啮雪,帐篷中一人向外观望。作者用寥寥数笔简练地绘出帐篷的圆形;人物高鼻、卷发、胡须浓密,似西域人;骆驼以线勾出后稍加晕染,驼骨微露,双目圆睁,神情专著,充分显示出华嵒减笔画的深厚功力。左上以淡墨染底表示雪夜的阴霾,以浓墨勾出一弯残月与孤雁,这与下部留白所表示的残雪形成对照,视觉反差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华嵒驾驭画面的高超能力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该画的画意与华嵒的《天山积雪图》有相似之处,二图的人物面象也略似,两件作品均形象生动,是华嵒的代表作。
清朝中期华喦《钟馗秤鬼图》赏析
《钟馗秤鬼图》轴,清乾隆,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37厘米,横6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钟馗秤鬼的故事,钟馗气质儒雅刚正,被绑缚称量的小鬼则丑陋惊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以正压邪的主旨。场景中所绘人物皆刻画细腻,面部神情尤为精致,极好地表现了正、邪人物不同的心理特征。此图笔墨苍秀,气韵生动,当为华喦晚年人物画佳作。
按《梦溪笔谈》所载,唐明皇李隆基一日入梦,梦中被小鬼围追,正值惊骇之际,忽现一大汉,此人身材魁梧、勇猛异常,自名钟馗,举手间便将小鬼逐一撕拿食之,遂解了李隆基一难。次日梦醒,李隆基急命吴道子将梦中所见绘制成图,因吴氏画道精湛,所绘图画栩栩如生,此后钟馗题材便流行民间,多取其辟邪驱鬼之意。
自题:“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秋七月于解弢馆拟唐人笔意,新罗山人”。钤“华喦”(白文方印),“秋岳”(白文方印)。
鉴藏印:“岑仲陶家珍藏”(朱文方印),“莱臣心赏”(朱文方印),“虚斋审定”(白文方印),“太一素道人”(白文方印)。
清朝中期华喦《八百遐龄图》赏析
《八百遐龄图》轴,清,华喦(音严)绘,绢本,设色,纵211厘米,横1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款署:“甲戌冬十一月新罗山人写于请声书舍。”钤“华喦”、“秋岳”白文印二方。“甲戌”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华喦时年73岁。
图中柏树高大,盘曲伸展,树上八哥飞鸣对唱,热闹非凡,树下萱花盛开,生机盎然,整幅画面寓意遐(音侠)龄长寿,具有春意喧闹的祥瑞之气。作者依据不同的物象施以不同的笔法,八哥的造型生动写实,以工写结合的笔墨刻画;柏叶细碎交叠,直接以青绿、浓墨戳点;山石方硬坚实,以浓墨大写意晕染;萱花俏丽多姿,则以没骨法表现。全图于精致处愈见其工而不失笔情墨趣;写意处用笔洒脱而不失含蓄蕴藉,显示了华喦在花鸟画方面的非凡造诣以及对各种笔墨技法娴熟的运用能力。
清朝中期华喦《秋树斗禽图》赏析
《秋树斗禽图》轴,清,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17厘米,横5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古树一株,枝上藤萝缠绕,黄叶飘零,一派深秋之景。一只黑色的鸜鵒(音瞿欲,俗称八哥)倒挂枝头,注视着正在空中相斗的另外两只,它们争斗激烈,情节颇为有趣,增强了画作的生活气息和生动感。
全幅用笔灵活清新,枯枝、藤萝用率笔写意,翎毛用兼工带写之法,虚实结合,为华氏大写意画之代表作。
本幅款署:“新罗山人华喦。”钤“秋岳”白方印。
清朝中期华喦《海棠禽兔图》赏析
《海棠禽兔图》轴,清,华嵒作,纸本,设色,纵135.2厘米,横5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右自题:“丙子春正月新罗山人呵冻写。时年七十有五。”钤二印:“华喦”、“秋岳”。鉴藏印有“心远居士”、“心远草堂”、“徐邦达珍赏印”等共6方。
“丙子”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华嵒的花鸟画丰富了传统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审美情趣,寓真情实感于创作,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个性,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此图是他晚年的代表作,画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鹦鹉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黑兔胆小好奇的神态表现得生动传神。在画法上,华嵒从恽寿平淡雅清丽的没骨花卉入手,涉猎诸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此图结构新奇,笔法将宋人工笔花鸟之细腻工致与写意花鸟之秀逸洗练相结合,敷色活泼。海棠以胭脂及白粉点染,树叶颜色用石青、石绿,其间又有微带白黄色的大叶,颜色浓丽湿润,黑兔的墨色变化更为微妙丰富,浓淡之间表现出柔软疏松的质感,并与树木花卉的暖色调和谐统一,使整幅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初春气氛。
清朝中期华喦《秋树八哥图》赏析
《秋树八哥图》轴,清,华嵒绘,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87.9厘米。
八哥是华嵒擅画的题材之一。此图绘溪野中的八哥或栖于红枫枝头、或盘旋而下、或于水中鸣浴的欢快景象。笔法上勾染兼施,简约传神地塑造了八哥的各种体态,反映了画家娴熟的笔墨技巧和善于想象、巧于构思的艺术才能。
本幅款署:“癸丑初秋写于廉屋之东轩,新罗山人嵒。”钤“布衣生”朱文印、“华嵒之印”白文印。鉴藏印有“怡园心赏”白文印、“王缵绪”白文印。
“癸丑”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华嵒时年52岁。
清朝中期华喦《自画像图》赏析
《自画像图》轴,清,华嵒作,纸本,设色,纵130.5厘米,横50.7厘米。
本幅自题:“新羅山人小景。嗤餘好事徒,性耽山野僻。每入深谷中,貪玩泉與石。或遇奇邱壑,雙飛折齒屐。翩翩排煙雲,如翅生兩腋。此興四十年,追思殊可惜。邇來筋骨老,迥不及疇昔。聊以孤松唫,閉之蒿間宅。洞然窺小牖,寥蕭浮虛白。炎風扇大火,高天苦燔炙。倦臥竹筐床,清汗濕枕席。耶得踏層冰,散發傾厓側。其坐捉筆硯,寫我軀七尺。嬴形侶鶴臒,峭兀比霜柏。俯仰絕塵境,晨昏不相迫。草色榮空春,苔紋華石壁。古藤結遊青,寒水浸僵碧。悠悠小乾坤,福地無災厄。雍正丁未長夏新羅山人坐講聲書舍戲墨。”钤“秋岳”、“華嵒”。引首钤“小園”,右下钤“ 離垢”。“雍正丁未”为1727年,华嵒时年46岁。
华嵒是一位来自民间的画家,曾流寓杭州,结识了浙东学者历鄂、吴石仑等人,这些友人多是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文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华嵒潜心诗文书画,获得了“诗书画三绝”的美誉。为了谋生,他曾经历仕途,但目睹官场的种种不平,终于放弃仕宦,往来于杭州与扬州之间,以卖画为生,并结识了“扬州八怪”等画家。75岁病逝。华嵒一生贫苦,他在画中以“笔端刷却世间尘”,全心表现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他游历甚多,眼界开阔,为许多画家所不及。此图为一件即兴之作,描绘了暑夏之时,华嵒身着夏衫,半敞衣襟,优游林泉的欣悦之情。他倚石盘膝,临泉而坐,左手拈须,右手抚石,意态闲暇。身后山石高耸,深青色的古藤缠绕着峰峦,远处瀑布羸垂岩而下,汇流成河。读其诗,更使人感受到作者热爱自然、超然离垢的情怀。图中的人物肖像写实而又带有写意的意味,造型略有夸张,与作者其他的人物画有相似之处,如《天山积雪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此图线条简练,随意潇洒,笔调疏简,追求一种文人意趣,具有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
清朝中期华喦《蔷薇山鸟图》赏析
《蔷薇山鸟图》轴,清,华嵒绘,纸本,设色,纵127.1厘米,横55.5厘米。
华嵒作为活跃于扬州卖画的职业画家,其花鸟画创作善于捕捉自然界中最生动的天趣。图绘春光明媚的时节,一只山鸟栖于蔷薇枝头,引吭高鸣,其清脆的鸣声不仅令无声的画面声情并茂,且生动地图解了“花气晴熏日,鸟声娇战春”之诗意。此图笔墨松秀,设色清丽淡雅,造型自然传神,构图简约空灵,显示了画家在小写意花鸟画方面的非凡造诣和俊逸清新的独特画风。
款署 “新罗山人写于解弢馆”。钤“华嵒”白文印、“布衣生”朱文印。
清朝中期华喦《西园雅集图》赏析
清 华喦《西园雅集图》 纸本设色 纵100.8厘米 横58.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华喦是乾隆年间画家,在扬州卖画为生,工人物、山水、花鸟著称。人物画早年以白描面世,中年取浊陈洪绶,晚年成简笔的自家风貌。西园为北宋附马都尉王诜宅第,当时的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年初,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十六人游园。当时由米芾为记、李公麟作图,记录下这一盛况。此图正是描写这一场景的。
清朝中期华喦《松鹤图》赏析
《松鹤图》是中国清代画家华喦的国画作品。该画纸本设色,幅面234×119厘米,现藏于广州美术馆。
此画中一截老松,枝盘多变,形同龙爪,以细毫浓墨写松针。栖止其上的一群丹顶鹤,造型生动写实,设色清丽柔和,在质感与色彩上与松针形成鲜明对比。瑞鹤举止优雅,顾盼生情。精致处愈见其工,而不失笔情墨趣;写意处用笔洒脱,而不失含蓄蕴藉。此幅力作显示了华品山在小写意花鸟画方面的非凡造诣。
清朝中期华喦《山雀爱梅图》赏析
清朝华喦《山雀爱梅图》绢本设色,纵 216.5 厘米、横 139.5 厘米。现存于天津博物馆。
此图绘一对锦鸡立于山石之上,回首专注地仰视一树盛开的梅花。梅花枝干盘曲遒劲,花开绚烂似锦。两只山雀栖于树间,其中一只在树间翻飞,另一只则倒挂在枝头。它们相互遥望,鸣啼对语。整幅作品构图饱满且构思巧妙,山石上的锦鸡与旁逸斜出的梅花以及树间山雀互为呼应。画面设色妍丽,笔致秀逸,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画面中雄锦鸡色彩艳丽,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最为引人注目。画家注重对锦鸡羽毛的生长特征和肌理效果的描画,在创作时吸收了山水画中干笔皴擦的技法,以表现出锦鸡的不同部位,使之看上去蓬松而有质感,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山石用披麻皴,梅花为双钩填色,树、石、兰、草用笔随意写出,不加渲染,独具神韵。画家十分注重对色彩的运用。画面中石色与水色的搭配,由于色相、透明度及厚薄、覆盖力等本身质地属性的不同而形成了丰富的色阶,色调浓而不腻、艳而不俗,与墨色相映生辉。款署“新罗山人诗画”,下钤“华喦”“秋岳”白文印,引首钤“空尘诗画”朱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