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还珠格格吗(还珠格格一个被忽略的事实)
你知道还珠格格吗(还珠格格一个被忽略的事实)虽然根据历史的点滴记载,乾隆对那拉氏的感情不能用“爱情”概括,可是用乾隆自己的话总结“那拉氏是父皇健在时指给我的侧福晋,我对她的恩宠已经仁至义尽”。言外之意是:地位,封赏,面子,那拉氏都有。在清朝,后宫嫔妃的晋升有两个途径,一是皇帝决定,二若皇太后尚在,则可以有太后定夺。那拉氏从妃升到皇后,之间只用了十五年,而且均是太后命令,可见她很受婆婆认可。这也是她在后宫立稳脚跟最大一个助力。那拉氏勤劳谨慎,谦虚修身,奉皇太后的旨意,封为娴妃。娴妃性格温婉,不负淑女之名,奉皇太后的旨意,封贵妃。娴贵妃端庄持重,又从府邸跟随我,奉皇太后命,封皇贵妃。
看《还珠格格》时,可能你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比如夏雨荷的父亲是谁?晴儿是谁家孩子?为什么老百姓那么喜欢两个格格等等。但是却没有问过“皇后为什么那么刁蛮?”。她处处与小燕子,紫薇作对;让容嬷嬷私自审问,还私下用刑;总是到老佛爷那里告状。好像她从来都不担心皇帝发现自己是多么讨厌两个民间格格。仿佛一开始,就有一个设定:皇后特别泼辣任性,皇帝不爱皇后。
但这却是一个巨大的悖论:没有皇帝的宠爱,却可以任性到底。
不被爱的皇后应该是什么样子?像《甄嬛传》中的宜修一样,表面至少要克己复礼,不要犯了皇帝的忌讳。可是皇后那拉氏却恰恰相反,究其原因,她不是不受宠,而是曾经太受宠!
那拉氏的得宠分成两个部分:受太后宠,受皇帝宠。(此处的受宠并非指帝后感情上的恩爱,而是指皇帝赐予她的封赏等等)下面研究乾隆册封给那拉氏的口谕,字句摘取翻译如下:
那拉氏勤劳谨慎,谦虚修身,奉皇太后的旨意,封为娴妃。
娴妃性格温婉,不负淑女之名,奉皇太后的旨意,封贵妃。
娴贵妃端庄持重,又从府邸跟随我,奉皇太后命,封皇贵妃。
在清朝,后宫嫔妃的晋升有两个途径,一是皇帝决定,二若皇太后尚在,则可以有太后定夺。那拉氏从妃升到皇后,之间只用了十五年,而且均是太后命令,可见她很受婆婆认可。这也是她在后宫立稳脚跟最大一个助力。
虽然根据历史的点滴记载,乾隆对那拉氏的感情不能用“爱情”概括,可是用乾隆自己的话总结“那拉氏是父皇健在时指给我的侧福晋,我对她的恩宠已经仁至义尽”。言外之意是:地位,封赏,面子,那拉氏都有。
《清史稿》记载,皇后于乾隆十七年到乾隆二十年共生下了两个皇子,一个公主。四年生三子的记录表明,乾隆虽然敬她为父皇所选,但并没有束之高阁,甚至还让她做了一段时间宠妃。
清朝的皇帝中,乾隆是非常爱出行的一个,他下江南,考察民情,也会去北京周边祭祖,除此之外,还经常前往山东祭拜孔庙,木兰围场狩猎等等。那拉氏失宠之前,每一次都陪伴左右。
在得到了太后的垂青,连续生下皇子,陪同皇帝出行以后,当事人自己恐怕都分不清,乾隆给那拉氏的是“宠”还是“爱”。可能,这些也是那拉氏强势,刁蛮的倚仗吧。
有关皇后失宠的原因,说法甚多,都没有证实。但是历史中确切记载了一件事:乾隆五十四岁出行江南,皇后,令妃等人均陪同。但是走到半路,皇帝发了火,让福隆安(福尔康的历史原型)送那拉氏先行回宫。回去之后,收缴了皇后宝夹,可以视为默认废后。
对于她的结局,可以视为“恃宠而骄”的必然。古籍中记载,皇后去世以后乾隆对内臣的一段对话,内含三个重点:1.我废她,并不是因为色衰而爱驰2.前些年,她一气之下就把自己头发给剪了,这种大不敬的举动我都忍了,她后来越来越过分3.这种强势的性格,管的也太多了。
可见,那拉氏的性格有强势,甚至制约皇帝的一面,而剪头发事件让乾隆已经不满。至于江南之行,途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至于皇后彻底失宠。
《还珠格格》是这样演的:乾隆遇到了酷似夏雨荷的夏盈盈,想要带回皇宫纳妃。皇后极力反对,并写下血书,剪了头发。皇帝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威胁,无礼,遂决心废后。
其实以上段落并不是编剧瞎想,而是确切记载于清宫大臣奏折中的一个猜想。不过只能称为野史,没有得到证实。
说到这里,再回看还珠格格中的皇后,似乎一切都有了解释。她为何那么刁蛮任性,多次对紫薇,小燕子痛下杀手?因为那段历史的大环境中,那拉氏就是一个天选的“宠儿”:雍正亲自指婚,太后看重,皇帝都要给她面子。年复一年,恩宠倍增,于是自己也有了机会去干预更多的事。久而久之,甚至都没有发觉,她的态度早就被皇帝讨厌,直至失宠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