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汉第一个昏君汉元帝(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

西汉第一个昏君汉元帝(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当时,卧病不起的和帝住在章德宫,皇后阴氏住在长秋宫,邓贵人住在嘉德宫。皇帝卧病,除了皇后以外,没有皇帝的宣召,谁也不能随意进入章德宫探望病情。所以,只有阴皇后知道皇帝的病情,而阴皇后出此狂言,近侍们就知道了此话的分量,猜想皇帝可能真的不行了。如果皇上真的驾崩,阴皇后得势,邓贵人及其家族那就会真的死无遗类了。阴皇后的近侍敬仰邓贵人,也同情她,便悄悄地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邓贵人。永元13年,公元101年,年方22岁的和帝刘肇不幸染病,卧床不起。和帝生命垂危,挣扎在生死阴阳界中。坐镇后宫的阴皇后顿起杀机,以为时机到了,正好可以杀了可恨的邓贵人,甚至灭尽邓氏家族,以泄多年的怨恨。阴皇后恨恨地对左右说:“我一得志,一定要杀了邓贵人,杀尽她的全家,看她还能神气什么!”邓贵人心中恐惧,心里难过,但又能如何?既然进入了深宫,置身其中,只得好生应付。宫中一应的宴会,出游,后妃美人争奇斗艳、标新立异、刻意妆饰,唯

(接上文)

邓贵人小心翼翼,阴皇后作茧自缚

西汉第一个昏君汉元帝(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1)

阴皇后剧照

阴皇后受宠多年,却一直没能怀孕,在邓贵人受宠时,她最害怕的便是邓贵人先孕。本该属于阴皇后的宠爱被邓贵人夺去了,如果邓贵人再怀孕生子,那皇后的宝座真有可能被邓贵人夺去,惶恐中的阴皇后一有机会便千方百计恶心邓贵人,寻衅生事。

邓贵人心中恐惧,心里难过,但又能如何?既然进入了深宫,置身其中,只得好生应付。宫中一应的宴会,出游,后妃美人争奇斗艳、标新立异、刻意妆饰,唯邓贵人总是淡妆素裹,不加任何彩饰,也不穿任何华丽的衣服。有的时候,如果邓贵人的衣服颜色、款式和阴皇后雷同,邓贵人便立即诚惶诚恐地入室更换。如果有皇后在场,邓贵人从不敢直身而立,或弛然就座,总是弓身偻腰,站在一旁,谦恭卑微。邓贵人和阴皇后一同进见和帝时,邓贵人也是总往后靠,站在角落,尽量不引人注意。和帝如有问话,邓贵人也从不先皇后而回答,总是等皇后答完以后,和帝如再问,才简短地答复。

纵情声色、不拘小节的和帝看出了邓贵人的谦卑和小心。和帝认为,邓贵人这样谦卑小心,对皇后如此恭敬,是她仁德宽怀的表现,更反映出她的风雅不凡,便由衷的赞叹道:“邓贵人这等谨慎用心,修德之劳,实在是太难为她。”如此,和帝渐渐离不开邓贵人,皇后也越发妒恨。邓贵人见此情形,心中十分不安。和帝宠爱邓贵人,入夜后总是到嘉德宫留宿,邓贵人便称自己有病,让和帝到中宫陪着阴皇后。邓贵人知道,自己已是够招人恨的了,如果专宠,只会更召恨。

邓贵人时常以皇帝后嗣为忧,常为皇子祈祷,并亲自采选宫女,送给和帝。和帝爱幸她,侍婢敬重她,宫女称颂她,邓贵人的宽厚仁德便享誉宫中,甚至超过了皇后。阴皇后更是咬牙切齿,暗恨不已。邓贵人心中无愧,尽管这样委曲求全,还是不能见容于皇后。

永元13年,公元101年,年方22岁的和帝刘肇不幸染病,卧床不起。和帝生命垂危,挣扎在生死阴阳界中。坐镇后宫的阴皇后顿起杀机,以为时机到了,正好可以杀了可恨的邓贵人,甚至灭尽邓氏家族,以泄多年的怨恨。阴皇后恨恨地对左右说:“我一得志,一定要杀了邓贵人,杀尽她的全家,看她还能神气什么!”

当时,卧病不起的和帝住在章德宫,皇后阴氏住在长秋宫,邓贵人住在嘉德宫。皇帝卧病,除了皇后以外,没有皇帝的宣召,谁也不能随意进入章德宫探望病情。所以,只有阴皇后知道皇帝的病情,而阴皇后出此狂言,近侍们就知道了此话的分量,猜想皇帝可能真的不行了。如果皇上真的驾崩,阴皇后得势,邓贵人及其家族那就会真的死无遗类了。阴皇后的近侍敬仰邓贵人,也同情她,便悄悄地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邓贵人。

邓贵人听了这话,一下子吓懵了,这实在是无异于晴天霹雳。邓贵人缓过神后,泪水便像断线的珍珠滚落下来。她泣不成声地说:“我恭敬谨慎,一心服侍皇后,想不到还是不能被皇后所容,看来我的祸事为时不远了。”邓贵人敬重皇后,也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可想不到还是这种结局。她对于死倒不是很畏惧,只是觉得伤心、委屈。她最害怕的是自己不但没有给家族带来安宁和荣誉,反而会招致灭门之祸,这让她如何能甘心。邓贵人泪流满面,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格外的沉重,她冷静的想了想,看来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了命了,但是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家族。而如果真的这样,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自己从容赴死,或许阴皇后还能留自己家族一条活路。

邓贵人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心腹侍女赵玉。赵玉听后,如万箭穿心,便极力劝阻:“贵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可草率。”邓贵人含着泪,痛楚地说:“我这番苦心,你应该了解,这是出于三思以后才作出的决定。这样做,既可报答皇上宠遇的厚恩,求得皇上早日康复,又可以免除家门无端的灾祸,还可以保全皇后的名声。”

邓贵人拿定了主意,命赵玉准备好祭品、香案。邓贵人决定在这天晚上,祭祷一番以后,饮鸩自尽。邓贵人淋浴、更衣、铺纸,挥笔写下了一篇祷文,表述了自己替皇上祈福、从容赴死的决心。赵玉无计可施,便只好听从吩咐。赵玉在忙乱中,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主意:何不用缓兵之计,救贵人一命?等邓贵人将喝鸩酒之际,赵玉奔进宫中,奏报邓贵人:“章德宫传讯过来了,说皇上的病基本上好了,再过几天就会痊愈!”邓贵人听这一说,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邓贵人以为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上天,上天保佑,让皇上康复,长吁一口气,说:“谢天谢地,皇上康复,我也心安了。”

也是天不绝邓贵人,事是这等凑巧。第二天,真的传出了和帝病愈的消息。

和帝渐渐康复了,下朝以后,和帝依旧更多地走向嘉德宫,和邓贵人同食同宿。阴皇后一天天被冷落,忍耐力便到了极致。可是,阴皇后又能如何呢?无可奈何的阴皇后便想出了一个无可奈何的主意:以巫蛊诅咒邓绥,让邓绥早日死去。流行于汉宫的巫蛊活动一直为宫中女子所信奉,但汉宫中严禁此类不仁的行为,被视为邪道,坚决禁止。而阴皇后所行的巫蛊是最毒的那一种。

阴皇后巫蛊恶咒邓贵人,赢得了家人的支持。阴皇后的外祖母邓朱经常出入长秋宫,阴皇后让邓朱在家中秘密供养毒虫,行巫蛊秘术,巫咒邓贵人。时间一久,有心腹秘告和帝。和帝自然大怒,但和帝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派心腹查实。查核的结果,自然是真有其事,不仅邓朱和皇后参与其中,还包括邓朱的两个儿子、阴皇后的三个弟弟。

和帝勃然大怒,认为阴皇后有失妇德,违反宫规,不足以母仪天下。同时派司徒鲁恭到中宫长秋宫,收回皇后玺绶,废除阴皇后名号,迁阴皇后出长秋宫,坐废于桐宫。事发以后,邓贵人极力劝阻和帝,试图营救阴皇后,但和帝不听,一切无济于事。

阴皇后这年才24岁,入宫十余年,不仅被废了皇后名号,还祸及家族:舅舅邓奉、邓毅,弟弟阴辅,逮捕入狱拷问致死,阴后的父亲阴纲自杀,另两个弟弟阴敞、阴轶及家族流放日南(今越南)。不到一年,阴皇后在忧郁中去世。邓贵人心情复杂,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痛苦,阴皇后自己逼死了自己,害了自己全家。邓贵人仿佛经历了一场大变故,内心变得麻木和平静,她忽然觉得自己一无所求,只期望平静的生活。然而,皇后之位空缺,朝臣们不能保持沉默。

邓皇后德治后宫,汉和帝魂归西天

西汉第一个昏君汉元帝(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2)

邓皇后剧照

永元14年的冬天,大臣奏请和帝立后的奏章纷纷送进后宫。

经历了这场变故,和帝对于立后越发慎重,和帝觉得,皇后必须德昭天下,仁披四海,只有这样,才可以上承宗庙,母仪天下,而具备皇后资格的,和帝心中有数,她便是贵人邓绥。就这样,经过议定,邓贵人被册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册立皇后的大典是在永元14年的冬十月举行,邓绥这一年是22岁。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敌手,但年纪太轻,位居至尊,恐怕德薄,于是邓皇后手书拜谢,谦恭有加,谨慎小心地德治后宫。邓绥求学于学识渊博的宫中女官曹大家,即定远侯班超的妹妹。

邓绥师从曹大家,虚心学习。她向曹大家既学经史诸子,又学天文,数学。

班昭在讲学之余,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女诫》七篇,从修身、养性、居家、处世诸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和论证。《女诫》中强调女子四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出这是中国妇女的美德标准,应当好好遵循。邓后礼重曹大家,更看重《女诫》。邓皇后常以《女诫》自律,教育宫人。当时,郡国竞相进献珍宝,宫中、朝中奢靡成风,各级官员争先恐后搜罗奇珍异物进呈宫中。邓皇后正位中宫,下旨取消一应上贡珍玩,严诫奢费,只要求地方进献纸墨,其余一概屏除。

汉时宫中惯例,一旦正位后宫,皇后家族便要封官拜爵。和帝在邓绥册立为皇后以后,也要依例加封邓氏家族,邓后却婉辞拒绝。邓绥熟读史书,深知后族强大,必将招至皇族的抗拒,结果不是坐废,便是满门灭绝。直至和帝去世,邓后的族人都没有高官厚爵。邓后的哥哥邓骘在和帝去世前,只不过是个中级武官的虎贲中郎将而已。

和帝纵情声色,饮酒纵欲,使得体质虚弱,易染重病。邓绥册立皇后一年,和帝再度病倒,而且病势日重,生命垂危。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和帝终于不支,终年26岁。和帝猝然离世,皇后没有子嗣,这江山社稷该交托何人?时年25岁的邓皇后便要作出决定。邓皇后此时已入宫9年,几起几伏,险些丧命,也受尽了皇上的宠爱。但遗憾的是,邓氏也一直没能怀孕生子。怎么办?如果立皇帝,自然是立别的女子的儿子,一旦皇帝长大,手握皇权,自己将被置于何地?邓皇后便下定决心:权力必须自己掌握,绝不能放权。

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家族分崩离析

西汉第一个昏君汉元帝(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3)

汉安帝灭邓氏剧照

和帝这时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胜,次子刘隆。刘胜是和帝和宫女所生,此时年满八岁,但不能言语,天生痴愚。而刘隆刚刚降生,才两三个月。按立嫡立长的原则,和帝去世,理应立刘胜为帝。可是,此时的邓后已不是当年那个委曲求全、谦卑屈膝的女子,而是权重天下的皇后和未来的太后,邓后肯定要从自己的角度细细考虑,安排人选。

刘隆出世才几个月,邓后考虑,将刘隆养为己子,立为皇帝,自己既可以听政,又便于控制,岂不是很好?这样,邓皇后建议立刘隆为帝,大臣们不能不奉旨。刘隆即位为帝,就是汉殇帝。邓皇后尊为皇太后,总揽朝政。

邓太后临朝,下令朝中辅臣可以进入后宫奏事。邓太后控制了朝廷和宫中的大权。但邓太后毕竟是女子,朝野大事总不能事必躬亲,一一过问,依靠谁来执政?自然是自己的家人,邓氏家族。邓太后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克己奉公、不敢给自己家族封官拜爵的邓皇后了,而是手握生杀大权、无所顾忌的太后,于是便对邓氏族人大肆封官拜爵,给予要职。

接着,邓太后整顿宫闱,宫中由各地供应的衣物,堆积如山,贡物源源不断,民深以为苦,邓太后下令减少或减半。宫中饮食太过奢侈,邓太后下旨只许早晚吃一肉一饭,不许乱加乱添,更不许动辄山珍海味,各地郡国的年例贡物一律减半。郡国和地方遭受灾害,则统统免除一年租赋。最为仁德的是,在宫中多年的邓后深知久居深宫的女人的痛苦,下令所有掖庭侍女、宗族家养的妇婢,遣归原籍,各令婚嫁。

刘隆即皇帝位才八个月便不幸死去,皇位又一次空缺,剩下的就只有和帝唯一的儿子年方9岁的刘胜了。邓太后面临的难题是,刘胜已经错过了第一次的机会,前一次没有立他,他可能已经怀恨在心了。如果这次立他,他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等到他执政,肯定会报复。

邓太后就查看了世系中那些年幼的孩子的玉蝶,挑选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其关键是要年幼的,越小越好,便于控制。皇家世系的玉牒记载得清清楚楚,一查便知道,和帝的哥哥清河王刘庆是和帝最近的一支,刘庆有个儿子,名叫刘祐,年方3岁,看来只有他最合适。邓太后经过细细察看了解,又召刘祐入宫审视,决定立刘祐为帝,就是汉安帝。邓后依旧尊为太后,临朝执政,掌握朝野和宫中大权。邓太后亲身经历,觉得权力决不可轻易授人,一定要牢牢握在手中,即使安帝成年,也不能拱手让权。

邓太后一手遮天,为所欲为,视朝廷大臣如无物,这无疑会引起大臣们的强列不满。大臣以司空周章为代表,对邓太后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周章等大臣多次上疏,指责邓太后的所作所为,邓太后对此置之不理。周章见弹劾没有反应,越发愤怒,进而铤而走险,准备发动政变。周章的密谋很快就泄漏了,邓太后准备搜捕,周章畏罪自杀,牵连多人受到惩处,这场政变没有形成就这样被扑灭在萌芽之中。

经过了这件事以后,邓太后越发抓紧了权力。大臣中只要有人提及归政,敏感的邓太后就会严加处理,毫不留情。

邓太后手握重权,倒也做了不少善事,政务方面也十分勤奋。她在大旱的年份曾亲到洛阳寺审理冤狱。一位囚犯,遭受重刑逼供,被迫自认杀人,在狱中被折磨得没有模样,瘦弱不堪。太后临狱,狱吏陪同,囚犯想申冤又不敢。囚犯心事重重,正想离开时,太后又召回来,重新审理,结果真的是冤案。囚犯无罪释放,洛阳令抵罪收入洛阳寺狱。

邓太后在威服四海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西北羌人乘汉主过世,发动叛乱,大肆入侵汉地,生灵涂炭,邓太后命哥哥邓骘统兵镇压羌人。汉兵惨败,羌人乘胜入侵陕西、山西。邓太后便下旨调回邓骘,另委任他人统兵平羌。临战换统帅,汉兵配合不当,羌兵得手东进,迫近京师第一防线的黄河。邓太后知人善任,委精通兵法、富于韬略的虞羽入甘肃平甘肃羌乱,西北安宁。

邓太后对于家族、皇族子弟的教育十分重视,并先后创办了两所宫邸学校。开辟宫学,教授经史,男女共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邓太后苦心经营,希望邓氏家族能免灭门之灾,但事与愿违。建光元年,邓太后执政16年,病死宫中,享年41岁。这一年汉安帝28岁,便亲理朝政。邓太后去世,有人密告,说太后的兄弟邓悝、邓弘、邓阊曾经想废掉安帝,另立刘胜。安帝借机大动干戈,吩咐抓捕邓悝、邓弘、邓阊的儿子,以大逆不道罪,撤官为民,迫令自杀,其余家属流徙。接着,邓氏子弟在官的七人,都被迫自杀,至此,邓氏家族,分崩离析,死亡殆尽。

可叹,邓氏家族依然没能逃脱汉朝外戚覆灭的魔咒,最终也是落得如此这般结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