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老母是四位菩萨之一吗?骊山老母的形象演变
骊山老母是四位菩萨之一吗?骊山老母的形象演变由于“骊山之女”和上古时期的女娲同为女性的原因,人们逐渐将两人相互靠拢,使这位普通女子沾染上了女娲的神圣气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推动了“骊山之女”由人到神的转变,再加上秦国君王们对于祖先的刻意神圣化,这个平凡的女子逐渐变得不再普通。据《路史》所言:“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骊山老母最初的身份,便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骊山之女”,同时也是秦朝王室公认的祖先。在《史记.秦本纪》中曾言:“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骊山一带是秦朝王室的发源地,自从秦庄公以来,秦朝的核心区域都在骊山附近。而且秦王朝每一代帝王的陵墓,也都修建在骊山,包括千古一帝秦始皇亦是如此,这些都是受到了他们的祖先“骊山之女”的影响,致使秦朝君王们对于骊山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此外在骊山上还流传着一位上古之神的传说,那便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之一——女娲。
导读:《西游记》是一部博采众长的古典名著,在创作的过程中借鉴了很多神话人物的原型。并且根据当时的时代特性,和书中内容的需要,运用独特的手法加以刻画,最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殊意义和象征的人物形象。其中的黎山老母,就非常能够体现这一特点。
“黎山老母”又称为“骊山老母”和“梨山老母”,她不同于一般的神话人物,并非完全出于虚构的设想,而是有着非常真实的历史原型。虽然在《西游记》中她的出场次数并不多,但史书中却有着关于她的明确记载,如《汉书》和《史记》中依然还记录着她本来的面貌,同时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与她相关的传说。
从商周秦汉到唐宋明清,她的事迹几乎横跨了历史上所有的时代,每一个不同的时期,都能够看到她的身影,她甚至与远古时期的女娲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她最初只是一名在骊山繁衍生息,相夫教子的普通女子,后来则被人们奉为天子,之后又逐渐被各种传说神化,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象征,这种形象最终被《西游记》采用,并且还赋予了她全新的人物性格,和更为深刻的含义。
在她的转变历程中,包含了许多历史性和人为性的因素,而且随着各个时代的不同需求,她的形象也被进行了多次不同的塑造。从普通人到神仙,从年轻女子到慈祥老妪,她的变化不仅是一个人物形象的改变,更是古代人文思想进化的深度体现。
被秦朝神圣化的“骊山之女”骊山老母最初的身份,便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骊山之女”,同时也是秦朝王室公认的祖先。在《史记.秦本纪》中曾言:“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骊山一带是秦朝王室的发源地,自从秦庄公以来,秦朝的核心区域都在骊山附近。而且秦王朝每一代帝王的陵墓,也都修建在骊山,包括千古一帝秦始皇亦是如此,这些都是受到了他们的祖先“骊山之女”的影响,致使秦朝君王们对于骊山有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
此外在骊山上还流传着一位上古之神的传说,那便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之一——女娲。
据《路史》所言:“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
由于“骊山之女”和上古时期的女娲同为女性的原因,人们逐渐将两人相互靠拢,使这位普通女子沾染上了女娲的神圣气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推动了“骊山之女”由人到神的转变,再加上秦国君王们对于祖先的刻意神圣化,这个平凡的女子逐渐变得不再普通。
此时世间开始流传起了这样一种说法:
“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皆不合经术。”
这是秦朝在吞并六国之时,刻意给自己营造出的一种合理性,认为他们的祖先在商周时代已经被奉为天子,如今秦朝君临天下也是在情理之中。之后这种说法被《汉书·律历志》采纳,更是进一步为其增加了真实性和可信度。
后来随着秦朝实现了真正的统一,“骊山之女”的地位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现实世界中的天子,变成了和女娲有着密切关联的女性神仙。
现如今供奉骊山老母的宫殿,就建在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之处。根据古代的一些传闻所说,骊山上有一处天然的泉水,人喝了之后可以根治百病。而关于泉水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骊山乃是女娲的坐骑所化,泉水出自于神兽的腹中。第二种说法就是骊山老母怜悯世人的疾苦,故意点化的仙泉。这些传说象征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当时人文思想,已经渐渐走出了现实,进入到另一个比较虚幻的层次。
不过在秦汉时期,骊山老母虽然已经被神化,但是人对她的尊称还不所谓的“老母”,只是单纯地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神仙,形象大概定格在20到30岁之间。而后来之所以会将其认作一位慈祥的老妇人,则是源于唐朝的一位文人,编写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神话故事。
从年轻的“骊山之女”,转变为神秘的“骊山老母”唐朝文人杜光庭曾在《墉城集仙录》一书中提到:
“骊山老母天姿绰约,风华绝代,尝作阁道於骊山。秦时始皇帝游此遇之,惊其艳,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惩,乃罢。自此之后化为老妪,人遂以老母称之。”
对于这个故事,世人皆以为是在故意诋毁秦始皇,反正他当年种种暴虐无道的行为。但事实上这则神话所针对的对象,是当时唐朝的皇帝唐懿宗。
根据《新唐书》记载,唐懿宗在位期间,早期曾励精图治决心复兴唐朝,然而到后期却开始骄奢淫逸,成了一名无道的昏君。而《墉城集仙录》中所描写的这个故事,正是对于唐懿宗当时的昏庸行为,而进行的强烈暗讽。
在这个故事中,骊山老母原本是一位神圣不可侵犯的美丽仙子,但是由于帝王的恶意辱没,便不再以美丽的形象示人,从此世人再也看不到她美好的一面。如此正是在象征着一个完美的天下,被当时的皇帝亲手葬送,再也恢复不到往日美好的情形。
随着这则神话故事的广泛流传,骊山老母的形象也逐渐被人接受,使她从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蜕变成了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妪。然而在她形象发生改变的背后,却暗藏着天下百姓对于时局的无奈,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想要改变现实的状况,但是却又有心无力,这是一个时代的思想体现,承载着当时人们心里的悲哀。而站在人文的方面来看,这也是一种进步的象征,代表人们已经可以用文学作品和神话人物,来表达对于现实的不满。
不过这也只是骊山老母形象变化中的一个插曲,并不是她所携带的全部意义。而人寄托在她身上的情怀,其实要远比这些更加宏大。
“骊山老母”是古代女性的精神寄托,是人文思想逐步进化的象征自古至今关于骊山老母的神话传说,绝大多数都与女性非常密切的关联。从最初时期与女娲形象的靠拢,到后来施法教训秦始皇,以及后来教众多女中豪杰的徒弟,这些故事都在从侧面体现着,古代女性想要拥有自主权和社会地位的希望。
比如上文提到的骊山老母施法惩戒秦始皇之事,便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古时候的女人们,想要通过努力维护自己尊严的意愿。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一直处在弱势地位,对于外界的欺辱和伤害,总是缺少防卫的能力,甚至有时候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而这个故事中的骊山老母,则彻底挽回了女性的尊严,连帝王都对她无可奈何,甚至还被她出手惩戒。这种现象无疑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心声,她们渴望拥有自尊,希望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但这种期盼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只能寄托于虚拟的神话当中,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骊山老母和秦始皇的故事才会得到广泛的流传,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也随之受到了世人的认可。
除此之外还有《无盐娘娘传奇》中的钟无艳,《薛丁山征西》一书里的女将樊梨花,以及评书《群仙破天门》中的主角穆桂英,这些被人称为巾帼英雄的传奇女性,在传说中都是这位骊山老母的徒弟。
这些传奇性的故事,分别被设定在不同的年代。譬如钟无艳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的妃子,樊梨花是大唐将军薛丁山的妻子,而穆桂英则是宋朝年间的女中豪杰。
而且这些人的身上也都有一个十分显著的共同点,她们在各方面表现出的能力都十分卓著,甚至超越了那个时代所有的男子。在传说中的她们,不但受到了天下百姓的敬仰,同时也获得了当时帝王的认可。就像大唐女将樊梨花,因为立下赫赫战功被唐高宗加封为威宁侯。
一介女流在封建社会时期能够封侯拜将,可以说是对女性地位的最大认可。虽然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事情,但是这个故事却实实在在地透露出了,古时候女性们的美好期盼。这象征着古人对于自由和平等的追求,意味着人权意识的觉醒,代表着她们想要改变那个时期的思想禁锢,摆脱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状态。
这样的现象无论是站在历史角度,还是站在人文角度而言,都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突破。在那段漫长的时期之内,骊山老母成为了古代女性的精神寄托,承载着她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也是人性解放的初步体现,是人文思想在逐步进化的象征。
关于骊山老母的这些传说和事迹,深刻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在无奈的现实中寻求人权和尊严的意愿。她们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追求,寄托到了虚幻的精神世界,创造出了那些带有深度寓意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沉淀和酝酿,让骊山老母的形象变得更加厚重,同时也更有内涵。而在《西游记》中,骊山老母被再次加以塑造,为其赋予了一种更具人性化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中的“骊山老母”,是神话传说与人性相互融合的体现由于受到各种民间传说的影响,《西游记》中采用了“骊山老母”在民间流传较广的另一个称号——“黎山老母”。而且在这部书中她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也与之前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
在此前的各种神话故事中,她一直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性神仙,在威严的同时又兼具飘渺的姿态。在那些传说当中,她虽然调教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徒弟,但她自己却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隐者,从来不参与任何凡俗之事,也很少有人见到过她的真容。
但是在《西游记》中,却彻底改变了这种形态。使她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而且善于开导人心的老妇人。
比如在四圣试禅心那一段情节中,她的任务就是测试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并且在关键时刻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路线。这样的形象与她之前的人物性格相比,则显得更加亲切,更容易被人接受。
也可以说《西游记》中的“骊山老母”,完全具备了一个普通老妇人的性格特点,使人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她的影子。可见《西游记》已经将她从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中,成功带到了充满人性化的现实世界。
在她身上非常完美的体现出了人性的色彩,就像与四位菩萨扮演母女的时候,作者完全是在用刻画人间家庭的方式,去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在这段情节中,既没有表现出超然不凡的仙气,也没有流露出任何神圣的韵味,反而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只有在人的身上才会拥有的亲切之感,和非常强烈的母性光辉。
可见《西游记》书中的“骊山老母”,打破了一直以来神话传说带给人的虚拟性,将那种虚幻不真实的感觉一扫而空,拉近了神话与现实的距离。让人能够在品读神话小说的同时,体会到现实中的温暖,可以说是文化思想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
而且在这个人物形象的背后,也可以看到《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其中注入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就体现在“骊山老母”对于唐僧师徒的指导意义当中,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引导一个人人生走向的女性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母亲。这也是《西游记》书中人性化的最深层次体现,给神话人物赋予人性色彩,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人的共鸣。
所以说《西游记》中“骊山老母”的存在,是神话传说与人性相互融合的完美体现。她使人们在虚幻的精神空间,找到了一个温暖的情感归宿,是人文思想高度进化的结晶。
结语纵观骊山老母形象的转变过程,其实每一步都暗藏着深刻的意义,她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够在深度层次上体现出人文思想的进化。从最初时期对于历史人物的记载,到后来逐步演变成神话中的形象,并且衍生出一个个具有象征性的传说。在这段漫长的历程当中,她身上所携带的含义已经变得极为浓厚,成为了横跨多个时代的精神寄托。
她可以将神话与现实完美融合在一起,可以让人的情感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中得到体现。可以说她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人物,而是文化与思想以及人性等多方面元素结合的产物。她的存在见证了精神文明的进化,蕴含着无穷的深意。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