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的广宁是哪:广东广宁历史沿革

历史上的广宁是哪:广东广宁历史沿革三国两晋,广宁地仍属四会县。汉朝: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再平定南越,复置南海、苍梧等郡。南海郡领番禺、四会等6县,四会从此建县。广宁地属四会县。春秋战国:广宁地属岭南百粤地范围。秦朝:秦始皇遣将南征,于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定岭南;立南海、桂林、象三郡,本境地属南海郡。到秦末,赵佗据南海郡称南越王。汉初建南越国,广宁属其统辖。

历史上的广宁是哪:广东广宁历史沿革(1)

广宁客家大屋

广宁一般指广宁县 广宁县是广东省肇庆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

属于北江支流绥江中游,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交界,东南与四会市相连,西南与德庆县、高要区接壤,西北毗邻怀集县,北面与阳山县相交。

广宁县山脉属南岭山脉的余脉,断续蜿蜒不甚明晰。 北部和东部山脉大致呈东北往西南走向,略向西南方向倾斜,西部山脉向东南低延;南部边缘山脉向北延伸至绥江南岸。 南部山脉以坐落在五和镇的黄莲山为主峰,向北延伸至横山镇的大潮山,再向西通过猪坑顶,蜿蜒至贞山和绥江南岸。 西部,山脉以坐落在石咀、古水两镇交界的三宿山为主峰,向东跨过平岗,至绥江边。 东部山脉以坐落在江屯镇的十排山为主峰,与潭布镇交界的大旗山毗连,分布在江屯、潭布镇一带。 中部有坐落在南街、坑口两镇交界的园岭山,内盘绕着99条山坑,其东南跨南街镇,西北延伸到古水河。

武术是广宁人民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素有“武术之乡”之称,在全省享有较高的荣誉,在全国也有一定的位置。从一九七七年七月在绥江河畔的新楼区铜鼓岗挖掘的出土文物来看,广宁的武术在战国时期便已开始萌芽。这次清理出来的古墓坑二十二个,发现了大批随葬器物,以青铜器为最多,计有二百九十五件,这些青铜器中属剑、矛、戟之类的兵器就有六十五件之多。据省考古专家鉴定,这批出土文物是战国时期的,墓葬者生前是武士 以持矛佩剑。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广宁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剑戟之类的武器,有了这类武器,就要训练一批人员来使用,训练的过程也就是练习武术的过程。

到了明、清朝时期,广宁练习武术的人就更多了。据旧县志记载,考取武举人的竟达十人,考取武秀才的更是不可胜数,这些武举人、武秀才遍及全县各区乡,可见当时练习武术的风气是相当普遍的。在民间也涌现了一批武术高手,他们的高超武艺,至今尚为人们所传诵。

历史上的广宁是哪:广东广宁历史沿革(2)

广宁建置建制区划沿袭变革古今历史

春秋战国:广宁地属岭南百粤地范围。

秦朝:秦始皇遣将南征,于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定岭南;立南海、桂林、象三郡,本境地属南海郡。

到秦末,赵佗据南海郡称南越王。汉初建南越国,广宁属其统辖。

汉朝: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再平定南越,复置南海、苍梧等郡。南海郡领番禺、四会等6县,四会从此建县。广宁地属四会县。

三国两晋,广宁地仍属四会县。

南北朝: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新置绥建郡,析四会县置新招、化蒙、化穆、化注四县,广宁属此四县域地,与四会县同属绥建郡。新招县位于今横山、宾亨、五和一带,县治设在妙村;化蒙县位于今南街、东乡、坑口、螺岗一带,县治设在东乡;化穆县位于今北市、江屯、联和、潭布、江谷一带,县治设在康谷(今称江谷,属四会县);化注县位于今古水、木格、洲仔、石咀、清桂一带,县治设在绿水村。

南北朝:齐、梁、陈时,仍属绥建郡。

隋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分裂局面。开始时,也沿袭旧制。

到开皇九年(589)撤绥建郡,并撤新招、化穆、化注三县,以四会、化蒙县属广州,广宁属此两县地域。

唐朝:武德五年(622),以四会县、化蒙县置南绥州,复置新招、化注、化穆三县,广宁再属“一新三化”之地。

到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撤新招入四会,撤化注入化蒙,南绥州领四会、化蒙、化穆三县,广宁属此三县之地。

贞观八年(634),改南绥州为贞州,其所领县不变。(五代十国时,四会、化蒙属南汉的广州)。

宋朝:太祖开宝四年(971),撤化蒙、化穆入四会,属广州,广宁地属四会,隶广州。

神宗熙宁六年(1073),四会改隶于端州(后改称肇庆府)。广宁地属四会,隶端州。

元朝:四会县属肇庆路,因当时肇庆是广南西路(广西)宣慰司署所辖,故四会当时属广西,后肇庆改属广南东路(广东)隶于江西行省,广宁地属四会县不变。

明朝:太祖洪武元年(1368),征南将军廖永忠率师入粤,定广东,四会县仍属肇庆府,广宁属四会不变。

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会县西北境(今广宁地)连年发生动乱,被压迫的汉、瑶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声势越来越大,地方官无法平定。嘉靖三十六年先后由提督两广军务谈恺、王钫统率明军7万余前往镇压平乱。嘉靖三十八年,王钫及巡按御史徐楫,采纳了肇庆府知府卢璘的建议,割四会县的太平、橄榄、大圃、永义4都地置广宁县。取广泛安宁之意,即“广宁”寓“广泛安宁”义,广宁就此建立。成立之后仍属肇庆府。

清:沿明制,仍属肇庆府。

民国时期:民国成立后,初沿清制,后废州、府,立道、区。

民国3年(1914),广东划分6个道,广宁属粤海道。

民国9年,全省又分为四个善后区,广宁属西北绥靖区。

民国25年,废绥靖区,改为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广宁县属第三行政区。

历史上的广宁是哪:广东广宁历史沿革(3)

广宁县客家大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9月3日广宁解放,隶属广东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年11月隶属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5月,广宁、四会合并为广四县,属西江专员公署。

1954年7月恢复广宁县建制,隶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10月,广宁与四会两县又合并为广四县,隶属高要专区行政专员公署;12月隶属江门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61年4月再次恢复广宁县建制,隶属肇庆专区行政专员公署。

1968年3月属肇庆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10月改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4月隶属肇庆地区行政公署。

1979年,广宁行政区划分为江屯、排沙、石涧、潭布、联和、螺岗、北市、上林、赤坑、新楼、宾亨、五和、厚溪、木格、石咀、古水、洲仔17个人民公社和南街镇以及清桂、葵垌、深坑3个林场,下辖241个生产大队、4个农业工区,1个林业工区。

1983年9月,实行政社分开,人民公社改为区,合并部分大队,大队改为乡。全县设南街镇和排沙、石涧、潭布、江屯、联和、螺岗、北市、上林、赤坑、新楼、宾亨、五和、厚溪、木格、石咀、古水、洲仔17个区以及清桂、葵垌、深坑3个林场,下辖177个小乡,南街镇属下大队改为管理区。

1987年4月,改区(乡)建制为镇(乡)、村建制,其中,新楼区易名为东乡镇,上林区为坑口镇,厚溪区为横山镇;洲仔、螺岗、石咀、清桂、葵垌、深坑为乡;原来大队的乡改为村委会,共辖村(居)委会266个。当年6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洲仔乡改为洲仔镇,其属地不变。

1996年,广宁县面积2459.3平方千米,人口52.3万人。辖17个镇、1个乡:南街镇、排沙镇、石涧镇、潭布镇、江屯镇、联和镇、螺岗镇、北市镇、坑口镇、赤坑镇、宾亨镇、五和镇、石咀镇、古水镇、洲仔镇、清桂镇、葵垌镇、深坑乡。县政府驻南街镇。

历史上的广宁是哪:广东广宁历史沿革(4)

1988年起隶属肇庆市人民政府。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广宁县总人口399611人,其中:排沙镇21337人,石涧镇10720人,潭布镇19674人,江屯镇24154人,联和镇16316人,螺岗镇8909人,北市镇15123人,坑口镇21032人,赤坑镇15101人,南街镇93221人,宾亨镇28340人,五和镇16242人,横山镇34166人,木格镇14368人,石咀镇10288人,古水镇34030人,洲仔镇12652人,清桂镇2017人,葵垌镇1372人,深坑乡549人。

2002年设立横山,木格两镇。调整后共辖19镇,1乡 251个村委会 20个居委会。(南街镇、赤坑镇、北市镇、江屯镇、联和镇、潭布镇、排沙镇、石涧镇、宾亨镇、横山镇、五和镇、木格镇、洲仔镇、古水镇、坑口镇、葵洞镇、螺岗镇、清桂镇、石咀镇、深坑乡)。

2005年清桂镇并入洲仔镇,葵洞镇、深坑乡并入北市镇。调整后共辖17镇(南街镇、赤坑镇、北市镇、江屯镇、联和镇、潭布镇、排沙镇、石涧镇、宾亨镇、横山镇、五和镇、木格镇、洲仔镇、古水镇、坑口镇、螺岗镇、石咀镇)。

2009年末,广宁县面积2459.32平方千米,辖南街、赤坑、北市、江屯、联和、潭布、排沙、石涧、宾亨、横山、五和、木格、洲仔、古水、坑口、螺岗、石咀17个镇,22个社区、15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南街镇中华东路。

2012年1月11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12]1号)批复:经省政府同意,撤销联和镇,并入江屯镇。调整后由原来的17镇变为16镇(南街镇、江屯镇、赤坑镇、北市镇、坑口镇、螺岗镇、潭布镇、石咀镇、古水镇、洲仔镇、宾亨镇、横山镇、五和镇、木格镇、排沙镇、石涧镇)。

历史上的广宁是哪:广东广宁历史沿革(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