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决定胜者为王要清楚地理解为什么战国时代会出现礼崩乐坏的混乱,我们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文明发展状态。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讨论具体的问题才有意义。马云穿越到秦朝,他也不可能开创一个互联网公司;秦始皇回到远古时期,他也不可能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礼崩乐坏其实就是一种改变我们通常说到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好像就在谈论生老病死一样,总觉得那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实际上,周礼体系的崩塌是与社会和时代的环境息息相关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就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消亡与崛起、堕落与希望。人性之中,我们多是渴望爱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找准爱恨的根源。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1)

生命会自然寻找一种更舒服的状态的

有一个概念叫做舒适度,这或许是人性中的原生基因了。我们经常会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也好,工作也罢;精神也好,物质也罢;我们的上下求索其实不都是为了给自己在感觉上找一个相对舒适的位置吗?

只是,鸟儿要飞上蓝天必须长出羽毛,虫茧要化成蝴蝶必须要挣脱束缚,蛇儿要更快速地爬行必须要褪去幼皮……生命虽然会自己寻找出路,但是却需要原动力的推动。

一种制度、一种秩序的被打破也必然需要外力的作用,那么周礼被打破是因为什么呢?虽然周王朝的封建制度有其先天性的缺陷,但是内因是通过外因起作用的,它也必须要有外力的作用,才会体系崩溃。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2)

礼崩乐坏其实就是一种改变

我们通常说到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好像就在谈论生老病死一样,总觉得那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实际上,周礼体系的崩塌是与社会和时代的环境息息相关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就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消亡与崛起、堕落与希望。人性之中,我们多是渴望爱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找准爱恨的根源。

要清楚地理解为什么战国时代会出现礼崩乐坏的混乱,我们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文明发展状态。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讨论具体的问题才有意义。马云穿越到秦朝,他也不可能开创一个互联网公司;秦始皇回到远古时期,他也不可能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3)

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决定胜者为王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实际上标志着当时的社会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新的环境中,人性之中的原罪开始蠢蠢欲动。简而言之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么战国时期的生产力究竟有什么新的发展呢?这种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又有什么深远影响呢?其实最主要的也就是两个方面:耕作技术和冶金技术。“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足以说明粮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而冶金技术的发展则升级了人类的生产工具。

先来说耕作技术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明被称为农耕文明,自古以来,人民对于土地资源的依赖性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土地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几千年的打打杀杀、分分合合、恩恩怨怨、情情仇仇,其实主要都是为了土地。从中国传统文明的主要方向和目的也是如何把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和高效开发。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4)

沿用至今的垄耕法

大约春秋末期的公元前6世纪左右,我们的老祖先们发明了当时世界农业史上最跨时代的种植技术,垄耕种植法。啥叫垄耕种植法呢?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梳的脏辫一样,高一道低一道。高的那行叫做垄,低的那一行叫沟。垄是用来种植农作的,沟是用来间隔和通行的。这种方法不光方便,而且产量翻倍。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为什么这么简单地梳理一下,土地作物的产量就能翻番呢?这个垄耕法看起来这么简单,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其实,只要你具备一点农学常识,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它的主要优势有几点:

1、垄的土层厚、空隙大,不容易板结成一块。这样就有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我们现在的农民还经常说要去松松土,就是这个道理。

2、这种先分行,后布点的种植方式,基本上保证了每一棵农作物的生存空间。光照、通风、营养等条件都不那么拥挤。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5)

垄耕的优势很明显

3、垄与沟有高低差后,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排水和蓄水系统。雨水比较足的时候,沟可以排水,如果需要浇水的时候,可以直接往沟里浇水,植物的根会自动吸收,操作很简单。

4、垄和沟之间互为支撑、互为备用。每季结束之后,把垄变成沟,把沟变成垄,土地轮休,操作方便。

5、垄耕的地表面积比平地耕种要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其实就是平面变立体的原理。

总之,就是这么一项技术改动,使得农民的种植效率大大提高了。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让自己吃得更饱了。任何时候,只要一个人长时间吃饱了没事干,那几乎注定要出幺蛾子。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6)

垄耕技术的意义十分深远

所以,自古以来,危机感和充实感是预防灾难和通过的最好办法。一个一辈子勤勤恳恳的人是很难走上罪恶的道路的(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都不是真正的老实人或者没办法做一个老实人)。

当然,很多朋友觉得把重大的历史走向问题和一个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农耕技术挂钩,显得有点信口开河一样。但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其首要基础就是人开始容易吃饱了。吃饱了才会有时间和心思去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扩张的原始欲望才会不安地跳动起来。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7)

这是我熟悉而又重要的画面

再说说冶金技术吧。现代有一句话叫做,石油是民族工业的血液,钢铁是民族的脊梁。石油是近现代的事了,但是钢铁却在中华文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越来越先进的冶金技术就没有中华文明的不断突破。

在古代,我们所看到的披坚执锐、切瓜砍菜,包括礼乐,无不与冶金技术息息相关。最早被冶炼攻克的金属,是青铜。青铜器并不是真正纯粹的铜,而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后,就产生了一种强度高且熔点低的青铜,熔点变为了800度。青铜器是周王朝的文明象征,它为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就无需累赘了。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8)

青铜器代表着春秋以前的技术巅峰

一样事物之所以能够广泛地产生作用,有两个指标很重要,一方面它要经得起折腾,一方面它要容易被折腾。青铜器之所以在周朝的时候成为最终重要的文明,就是因为它的熔点相对较低,强度又有所保证。

而熔点比青铜高上几百度的生铁,因为冶炼难度增加,注定要延迟它的历史作用。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疑惑,生铁冶炼不出来,用青铜器具和工具不也挺好吗?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青铜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储量是有限的,它是经不起消耗的。而生铁的含量比铜的含量要高出成百上千倍,它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文明进步的成本。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9)

古代炼铁是极为困难的

青铜器注定只能在历史上霎那芳华,岁月流转中,工匠们也渐渐在冶炼的升级中发现了铁。最早的铁,是春秋初期的“块炼铁”,是矿石在800到1000度时,由木炭还原得到的。这种铁已经要比青铜的坚硬度更好了,但它仍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无法批量生产。

制约当时生铁生产的主要因素还是温度,在我们冶金行业,有这么一句话——温度是生命,节奏是灵魂。在当时的设备条件下,炼铁的温度很难实现,产铁的节奏也很难提高。

最原始的炼铁方法就是杀鸡取卵的办法。用炉子把铁矿石封住,还原成铁水之后,破炉取铁。它背后的成本可想而知。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10)

冶炼技术成熟后,人类进入了兼并状态

到了春秋后期,技术升级了。工匠们加高了炉身,炉内上升的气流与矿石接触的时间延长,能量利用率有了重大提高;(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现在炼铁的炉子依然叫高炉了吗?)鼓风技术和燃烧强度也被强化,气压开始增大,气体穿透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冶铁的温度因此发生了重大突破,生铁在1150C-1300C的状态下被冶炼了出来。

这一项技术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军事上、农业上、工业上的低成本优势开始正式确立,这一项优势也是农耕民族能够长久地保持优势发展的根本所在。当铁完成了从产量到质量上的双丰收后,华夏大地开始风云突变。

铁的作用其实是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的。本文只简单地举几个例子来阐述一下。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11)

冶金对农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

首先,它改变了农业对于地理条件的依赖。原始的农业工具几乎就是靠石头、骨头、木棒这些东西,这也决定我们最原始的农耕文明是出现在黄河流域。是在于农。因为它土质松软,易于耕作,拿着石头就能纵横千里。而其他地方被视为蛮荒之地,因为根本不适合耕种。金属器具的出现改变了农耕文明的分布形态(这个问难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而且使得人们对土地的使用效率更高了。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12)

战争开始升级

其次,金属的大量应用改变了战争方式。这个很直观,就是对于武器装备的改善。这一点上,其他不说,就说中国历史上的对匈奴作战就可以略见一斑,刘邦白登山之围的时候,被40万匈奴骑兵把几万人围在白登山上,虽说占据了地利优势,但是没有装备上的优势,也是很难抵挡得住那么久的时间的。可以说,金属为中华文明打造了一个最先进的保护体,没有金属应用上的优势,中华文明不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断代的古老文明的。

综上所述,战国时代生产力的猛然发展导致了人们对新的社会秩序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和能力,这也是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根本原因。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13)

战国风云即将来临

垄耕技术使农耕人均产量与农产品总量开始大增,养活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则需要的土地也越来越多。需要的土地越多,人就越有扩张的动力了。

铁的冶炼升级使得扩张具备了能力和意义。以前没有用的地盘,现在变得很重要了;以前去不了的远方,现在可以去看看了。

当历史的车轮推到春秋末期时,越来越大的土地压力也就迫使诸侯们去不断的开动战争机器。而铁器的应用让战争变得更简单。各国也因此开始纷纷通过各种各样的取经与窃取升级自己的冶炼技术。战争的规模更是开始呈几何级数升级。

礼崩乐坏的历史事实及意义: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原动力是什么(14)

战国之所以为战国,战才是重点

有了铁器的加成,严格意义上来说,老弱病残都可以变得有杀伤力。春秋时代,有几万青壮部队就可以纵横天下了,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几十万军队是常事了。这种战争的升级改变了华夏文明的面貌,也对周王朝的统治秩序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一种新的国家政治格局,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呼之欲出。以前的周王朝,诸侯之间,你也很难奈何得我,我也很难奈何得你,所以即便有什么不愉快,在周礼的约束下,大家都能以和为贵。但是,战国时代不一样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与人、国与国的差距都在迅速放大,那么,强食弱肉的人性本质就要按捺不住了。历史的风云也要揭开新的篇章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