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宫建筑名称:唐朝大型宫殿建筑群
唐代皇宫建筑名称:唐朝大型宫殿建筑群上阳宫分为东西两宫 ,共有六大组团,依据地形地势分布,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此后大唐政治中心迁回长安,东都洛阳地位随之下降, 上阳宫亦逐渐荒废,直至唐德宗时废弃。上元年间,司农卿韦弘机造。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均曾于此设朝听政, 唐代宗李豫出生于此;安史之乱时,上阳宫被严重破坏。
上阳宫,唐朝皇宫,位于神都洛阳(今洛阳市)西北侧的洛水高岸。
始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南临洛水,北连禁苑,制度壮丽。
地处宫城(紫微城)之西,故亦称“西宫”。
上阳宫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 是大明宫的2.5倍,乃唐朝规模最大的宫殿群,是唐代重要的宫廷政治活动场所。
上元年间,司农卿韦弘机造。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均曾于此设朝听政, 唐代宗李豫出生于此;
安史之乱时,上阳宫被严重破坏。
此后大唐政治中心迁回长安,东都洛阳地位随之下降, 上阳宫亦逐渐荒废,直至唐德宗时废弃。
上阳宫分为东西两宫 ,共有六大组团,依据地形地势分布,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六大组团分别为:观风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阳宫组团。
建筑奢华,风景秀丽,被誉为"人间仙境",备受唐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吟诵。
唐朝诗人王建有诗赞曰:“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白居易亦发出“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庭。”的感慨。
2013年8月,洛阳市在上阳宫原址建设上阳宫文化园,于2017年4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门票免费。
上阳宫在禁苑(神都苑)之东,宫城(紫微城)之西 ,东接皇城(太微城)之西南隅,南临雒水,西距谷水,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北连禁苑。
上阳宫傍城依水,地势开阔,地理环境十分优美。隋炀帝令宇文恺筑东京(609年改称东都),以洛水贯都,为河汉之象。
终隋唐两代,洛河两岸,天津桥畔,是神都洛阳著名的览胜之地。
从这里极目向西,座落在洛水北岸的上阳宫宛若人间仙境,诗人白居易在《洛川晴望赋》中想象当年上阳宫的繁华,不禁发出了“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庭”的感慨。
据《唐六典》记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之东垂也。
南临洛水,西距谷水,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
上元中营造,高宗晚年当居此听政焉。”
《元河南志》记载与《唐六典》记载相似。
根据上述记载,对照洛阳市地形图,唐上阳宫的范围包括今洛河以北,纱厂路以南,润河以东,西工体育场以西,大约近8平方公里。由于这一带多被现代建筑所压,上阳宫的宫门、殿、楼、阁、台、观、堂、亭等尚不能确指其处。
上阳宫的宫苑建筑功能,是供唐王朝宫室后妃居住和朝廷及宫室人游赏、离居的地方,高宗和武则天晚年在此处理朝政。
因此,上阳宫的建筑,根据其功能要求,采取了组团式布局。
根据《唐六典》记载,对照《永乐大典》中的上阳宫图,其各建筑组团,没有像朝宫那样,对称、行列布置,而是采用自由的、集锦式组团的布局,散置在上阳宫的园林空间之中。
上阳宫分为东西两宫,梅妃所居为上阳东宫,而西上阳宫在上阳东宫之西南,两宫夹谷水驾虹桥,以通往来。
七座城门
东面二门,南曰提象门,是上阳宫正门。
司农卿韦机测造,(一说司农少卿樊则造)。
宫南门通苑内。安禄山入侵可以,封常清战败,从提象门入,倒树以碍之。
北曰星躔门。
门外有政事院。
南面二门,东曰仙洛门,开元二十年,唐玄宗宴百官于上阳宫东洲。
西曰通仙门。
并在苑内。
开元十三年五月,妖贼刘定高夜犯通仙门。
北面一门,曰芬芳门。
西面二门,曰金华门。
乾元元年,郭子仪于上阳西金华门外仗下获信宝。
按金华当是上阳西门。
六大组团
从规划角度分析,分为六大组团。
(1)观风殿组团
上阳宫观风殿
观风殿是上阳宫正殿,大殿坐西向东 ,高宗居此听政,武则天还政后居此,包括观风门、浴日楼、丽景台、七宝阁、九洲亭和曜掌亭等。
这组建筑,在皇城提象门外,距皇城最近,面东。
其位置大体在西工八一路一带。
(2)化成院组团
包括仙居殿(武则天于神龙元年(705)十一月崩于上阳宫此殿,年八十三)、甘露殿双曜亭等。大体在今金谷园路以西,唐宫路以北,手表厂以东的方形地段内。
(3)麟趾殿组团
包括神和亭、洞之堂和××亭等,据《永乐大典》上阳宫图示(下同),大约在今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带。
(4)本院组团
包括丽春殿、含莲亭、芙蓉亭、宜男亭。大体在今西工613研究所一带,南去洛河,风景佳丽,临河有一里长的长廊。
(5)芬芳殿组团
在上阳宫西北的芬芳门内。
包括宜春院、仙妤院、妃嫔院、冰井院、露菊亭和上清观等。
大体在今西工西小屯村以北地段。
(6)上阳宫组团
据图,上阳宫西部有一方形宫园(小上阳宫)。
《唐六典》关于上阳宫最后一段说得不清楚,《城坊考》也说“不知其处”,永乐图未标的一组建筑,可能指此小上阳宫内的组团建筑。
玉京门为其东门(符合《六典》说的通仙门之“东北”),若此,小上阳宫内就有客省院、荫殿、翰林院、飞龙厩等建筑组团。
大体在今王城公园、六建公司一带。
通仙门内的甘汤院也是一个组团。
上述各殿、院应是一个建筑组团的主体建筑,相应还有附体建筑,方能满足嫔妃居住或游赏或朝廷离居生活之功能。
这种组团式自由布局的离宫建设,既有着前朝隋十六院的遗风的继承,也有根据其时其地的条件重新规划,阐发着其时人的创造才能。
隋十六院“永乐”图示,还呈现着行列的简单化迹象,而上阳宫的“永乐”图示,则完全是自由布局。自由布局所显示的自然性更强,择地更得体于自然。
从上阳宫的建筑命名:宫、院、殿、堂、亭、台、观、厩(马厩)等来看,是离宫园林属性。
对于建筑形制,史料缺乏记载,考古发现的上阳石蟾蜍水口、琉璃瓦当等,反映着其建筑的雕饰精丽,其雕梁画栋之精丽,无疑比水口瓦当更显重要。
而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则描写了其景象的华贵。
这里附上相关的精彩片段。
白居易《洛川晴望赋》:
“……三川浩浩以奔流,双阙峨峨而屹立。
飞梁径度,讶残红之示消;翠瓦光凝,惊宿雨之犹湿。
……山水隐映,花气氲冥。
瞻上阳之宫阙兮,胜仙家之福庭。……”
贾登《上阳宫赋》:
“天子卜,惟洛食受于河图,开上阳别馆。
取大壮之规模,尔其则以三象;
启云构而承天,擎露盘而洗日。
俯驰道而将半,临御沟而对出。
凝海上之仙家,似河边之织室。
……既其避暑,亦以迎春。
……闭门户而藏春,掩金台而罢曙。
见芳草之空积,看桂花之独著。……”
李赓《东都赋》:
“……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鸯瓦鳞翠,虹梁叠状。
横延百堵,高量十丈。
出地标图,临流写障。
霄倚霞连,屹屹言言。
翼太和而耸观,侧宾曜而疏轩。
”从诗赋的拂光掠影描写,知道上阳宫的建筑高大宏丽,“启云构而承天”,“屹楼台而镇空”主要建筑是绿瓦红柱,“翠瓦光凝”“鸯瓦鳞翠”“丹粉多状”琉璃瓦,红油漆殿柱。
唐李昭道的《洛阳楼》图和唐佚名画的洛阳《宫苑图》横幅,其中有亭、廊、折线形桥。
楼阁多为两层,重檐,八角或六角平面,彼此相接,纵横交错,自由布局。
又有高台重楼,建筑屋顶形式有歇山、悬山、攒尖,亭也多重檐。
这些唐画应是唐上阳宫建筑的艺术反映。
唐·王建诗: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玉萧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说明上阳宫是水景园,依地势应是涧水引入宫中,再出宫入洛河。
“宫苑图”画亦水流环绕。
“上阳花木不曾秋”说明上阳宫内常青的松柏多,又有南方的桂、橙之类阔叶长青树。
《元河南志》说北亭院“内有竹木森翠” ,元稹《上阳白发人》中说:“上阳花草青营地”,“秋池暗度风和气”,以及唐人“宫苑图”画,均苍松满苑。
唐上阳宫比隋西苑十六苑规模略小,仍是水域丰盈的水景园,建筑比隋西苑豪华,高宗、武则天居之观风殿、仙居殿等规制等级更高,绿化尤好,常青之松、柏、竹尤多。
封建王朝的皇帝实行多妃制,唐王朝的皇帝妻妾之多,亦为登峰造极。
史书记载,后宫人数最多的是风流天子唐玄宗。
白居易《长恨歌》中说他“后宫佳丽三千人”。
杜甫在《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中说:“先帝侍女八千人”。
《旧唐书》中的宦官传中说:开元、天宝时期,长安、洛阳各地的宫人总数超过了四万。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世界史上也难有与比。
北宋陶谷《清异录》中说:“开元中,后宫繁多,侍御寝者难于取舍,为彩局儿而定之。
”即太监“集宫嫔用骰子掷,最胜一人乃得专夜。”
这只是近侍者所有的待遇,而行宫中的绝大多数宫女,却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直到玄宗死去,一生处于“寥落古行宫”,“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洛阳上阳宫是皇帝东都第二大皇宫,其实际的社会功能是皇帝的“美女库”。
封建社会中正直的儒家士大夫们,如白居易和元稹,曾就宫女的社会问题上疏“请放宫女”,他们并以文学形式揭露这一不平的社会现象。
1989 -1993 年间,为配合洛阳市西工区支建街住宅小区基建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 清理了一处保存较好的唐代园林遗址,发掘工作分两次进行,历时15 天 共开探方13个 发掘总面积16486平方米。
遗址发掘中暂没发现有关建筑物名称及年代的文字资料。
这次清理的园林遗址位居隋唐洛阳城皇城西南 北距皇城南墙40米 东距皇城右掖门约250米 南临古洛河 与文献中唐东都上阳宫的地望基本相符。
据《大唐六典》卷之七“尚书工部”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 苑之东垂也 南临洛水 西拒谷水 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
《元河南志》等文献亦有类似的记载。
由此可见 该园林遗址应属唐东都上阳宫内的一处建筑。
从这次发掘的情况来看 该园林遗址布局谨严 构思精巧 廊房水榭 错落有致 山石池水 自然成趣 充分体现了唐代高超的造园艺术。
遗址出土的大量黄、绿琉璃瓦和精巧玲珑的铜制建筑构件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上阳宫建筑是何等奢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池淤土中出土的一件璃首 用整块青石精雕而成 龙首形神兼备 栩栩如生 可谓唐代石雕中的精品。
此次发掘的园林遗址仅是唐东都上阳宫内一个极小的局部。
由于遗址周围已被现代建筑覆盖 发掘面积极其有限 所以该园林遗址究竟属于上阳宫内哪座建筑 它的全貌如何 尚待以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来解决。
上阳宫文化园位于洛浦公园彩虹桥东滨河北路与上阳路交会处,主要建筑包括观风殿、化成院、冰井院,采用仿唐式风格,总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是洛浦公园整体提升改造项目的重要内容。
项目功能以展览为主,将展示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项目将设有茶楼,洛阳小吃,棋牌室,还可以水上行舟,将打造成唐文化综合传播平台,给市民及外地游客提供又一个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