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西部城市群规划,先锋沈阳奔向2022辽中区
沈阳西部城市群规划,先锋沈阳奔向2022辽中区>>>答好 肩负起为沈阳振兴作贡献的考卷在“十四五”发展开局起步、撤县设区踏入第二个五年的关键阶段,辽中将牢记初心使命,锐意拼搏进取,紧紧锁定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沈阳城市副中心”这一高远目标,奋力开创新时代辽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用心用力书写辽中答卷市委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在全市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全面行动、全员参与、全力推进,以“争抢拼”的精神推动辽中在专项行动中奋勇争先,努力在沈阳全面振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表率。用心用力答好辽中考卷。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
距离上一个关键性历史节点,已然度过了5个春秋。撤县设区,融入城区格局,闯入崭新赛道的这5年,年轻的辽中走在振兴道路上步履铿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辽中区积极在探索中求转型,在创新中谋发展,通过“产业强区、融合兴区、生态立区、创新活区、民生安区”五大战略稳步推进,扎实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新提升。辽中上下,干群齐心,铸就起一座“实力、人文、绿色、活力、幸福”崭新之城。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在“十四五”发展开局起步、撤县设区踏入第二个五年的关键阶段,辽中将牢记初心使命,锐意拼搏进取,紧紧锁定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沈阳城市副中心”这一高远目标,奋力开创新时代辽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用心用力书写辽中答卷
市委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在全市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全面行动、全员参与、全力推进,以“争抢拼”的精神推动辽中在专项行动中奋勇争先,努力在沈阳全面振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表率。用心用力答好辽中考卷。
答好 肩负起为沈阳振兴作贡献的考卷
>>>
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省委对沈阳寄予厚望,希望“沈阳当好辽宁振兴跳高队长”,要求“举全省之力把沈阳往上抬”。辽中区必须以对标达标夺标的决心,以勇争一流的志气投身到专项行动中,干出辽中的效率、干出辽中的速度、干出辽中的精彩,努力提高辽中对全市振兴发展的贡献力,向市委交上一份“有作为、有贡献”的合格答卷。
答好 担当起辽中角色定位的考卷
>>>
市委为全市各区县明确了目标定位,为辽中量身定做了“城乡融合示范区、沈阳城市副中心”的高远目标。辽中区将以专项行动为抓手,瞄定目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锐意攻坚,奋力在“示范区”“副中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力争用3到5年时间初步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沈阳城市副中心”,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市委交上一份“对得起、配得上”的合格答卷。
答好 全区百姓新期待的考卷
>>>
新班子新气象,新征程新作为。面对50万辽中百姓对过上更加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期盼与热切目光,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开展好专项行动作为职责所在、情怀所在、价值所在,迅速掀起拼搏实干的热潮,以为民造福的实际举措、转型发展的崭新成果,向全区百姓交上一份“有回报、不失望”合格答卷。
回眸奋进路
风雷激荡潮头立勇毅笃行写华章
提振信心谋项目
经济支撑不断稳固
▼
项目为王,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21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100个,落地60个、开复工100个,其中落地和开复工项目分别是2017年的12倍、4倍。投资85亿元的东北亚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投资50亿元的沈阳华大方园茨榆坨核心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连续两年实现双百目标。
四年累计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73个,开复工市级亿元重点项目169个,引进京沈对口合作项目12个,“飞地经济”项目121个,争取国省政策项目资金15.39亿元。
外引内育促转型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实施了24.6万亩高标准农田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粮食生产实现18年连丰。引进昊明禽业、芃泰肉牛小镇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158家。累计培育市级专业村38个,农村经营主体达到1150家。
获批农业部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杨士岗、肖寨门镇获批国家产业强镇。狠抓“四上”企业入库,优存量育增量。
实施“老原新”专项行动,完成和世泰钛业等15户传统企业两化融合改造,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14家,远程摩擦实现“瞪羚企业”零的突破。
综保区近海园区开通1210、9610二级节点,获批全国第三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备案登记企业164家,引进方得跨境电商平台、都市海鲜等70余户企业,累计进出口额20.13亿元。与铁西区共建的沈阳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破除障碍增活力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
▼
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一网一门一次一事”审批服务改革,1137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推进开发区改革,整合发改局等政府部门与近海经济区合署办公,形成开发区统筹引领的区域经济管理体系,近海经济区企业数量、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倍增,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十。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成立辽宁近海控股集团,累计整合资产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纳税4100多万元。完成18户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农村饮水、四好农村路PPP项目融资,与省建行、省农发行、市人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政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发放“政银担”支农贷款9.7亿元。
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不动产登记试点,建立226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搭建“三资监管平台”,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全域化,交易量排名全省第一。顺利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
齐抓共管优环境
城乡面貌得到改观
▼
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修订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一核三区”总体空间布局。
开展中心城区改造,完成原一高中、丽都水岸等8个地块征迁任务,启动东环街南北贯通工程,北五路、沈环绕城线竣工通车;完成张家湾等6个棚户片区、14条背街小巷改造;区中医院、图书馆、档案馆等主体工程完工,文体中心、城市书房、疾控中心、劳务人才市场等陆续投入使用。茨榆坨、杨士岗2个市级中心镇完成基础设施和项目投资10.97亿元,三年建设美丽示范村70个。
城乡管理统筹推进。齐心协力抓好“四城联创”,扎实完成国家卫生城、文明城创建和复审迎检任务。全面推进城市“四化”、治理“八乱”。整治“大棚房”26个,拆除违法建筑2400余处,恢复农业生产用地2500余亩。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面落实河长制,增加造林面积61909亩,新建17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善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投产运行。
强化保障惠民生
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快速衔接,“两不愁三保障”持续落实。
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25亿元。四年来覆盖教育、卫生、住房、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0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4%。
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全区疫情形势实现平稳可控。全面完成2019至2021年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和新建任务,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有效应对11.08暴雪灾害,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获评沈阳市双拥模范示范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形势持续稳定。
数读辽中
•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5%
•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9.5%
今后五年,辽中区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十四五”规划蓝图,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扎实走好特色发展、融城发展、协同发展的转型之路,努力成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增长极。
展望新五年
激发澎湃动能服务高质量发展
着力加快转型升级
▷积蓄产业发展新优势
瞄准产业主攻方向。把装备制造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发展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增强承接铁西装备制造业基地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全力推动近海商贸物流园区、综保区跨境电商基地建设,打造服务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物流枢纽节点和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推动商贸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
狠抓产业链项目。全面实行“链长制”,聚焦产业链招引项目,紧盯重点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以优质增量持续引入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一批重点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昊明禽业、粒邦食品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做优产业空间平台。集中精力打造珍珠湖文商旅功能区、辽浑蒲现代农牧功能区、辽河湾高效生态农业功能区,重塑全域农业新版图。强化近海经济区工业经济主战场作用,深化“管委会 平台公司”改革,积极推动运营平台公司整体上市。做优环保产业园、机加泵阀园、农产品加工园等重点产业空间,推动各园区向构建产业链转变,扩容提质、释能增效。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
▷激发振兴发展新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只提报一次”“掌上办”,扩大“一网通办”覆盖范围。推进“万人进万企”活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优化“项目(企业)管家”服务制度,深入实施“受理即公示、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持续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提高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整村推进模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功能,引导社会资本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资源。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推进近海控股集团由实体化运营向市场化、资本化转型升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做大做强国有资本。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振兴发展能力。
不断深化开放创新。推动近海客货铁路建设,努力建设“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物流节点,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新窗口。深入实施融城发展战略,全力争取轨道交通延至辽中,切实提升与主城区的同城化水平。深化“飞地经济”合作,加强与铁西、浑南、沈北等地区协同配合,深化与北京顺义等地区交流合作,探索托管方式建设辽中京沈工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挥近海一号科技园、辽宁增材制造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作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走出融合发展新路子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整区推进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工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提质扩面,推进“互联网 ”农业行动,积极打造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速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全链条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宜居宜业。积极创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互联网通达等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统筹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农村电网智能化、燃气管网下乡、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工程,打造“北方城乡融合美丽乡村典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把中心镇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茨榆坨、杨士岗等中心镇建设水平和能级,各镇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主业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加快全域城镇化。
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塑优绿色发展新品质
推进生态保护,彰显绿色之美。制定实施全区生态环保五年整治规划,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与保护。实施造林工程,恢复林地植被。加强辽河、浑河、蒲河生态保护,完善河长制和“一河一策”管理制度,抢抓辽宁创建辽河国家公园有利契机,持续加大生态封育,推进蒲河湿地整体性保护,加强珍珠湖等重点生态空间管护,抓好蒲河欢乐谷等项目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彰显辽河、蒲河“百里绿廊”“千顷湿地”壮丽景观。
加强生态治理,建设绿色家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农村环保工程,打造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辽中”。
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绿色动力。全面落实全市碳达峰行动,推动重点企业清洁化改造,重拳整治“散乱污”企业。推动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表面精饰环保园区建设,加快生态循环产业园A、B区整体转型,努力打造国家级循环产业园区,提升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含量”。
着力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民生福祉新水平
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多渠道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强文化设施体系建设,举办湿地旅游文化节等特色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深化对外医联体、对内医共体发展模式,探索组建医疗集团,优化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打造兼具现代气息和田园格调的城市风貌。加强弃管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抓好城区道路硬化亮化、中心街改造等工程,滚动实施供水、供气、供暖管网改造,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构建“互联网 城市管理”体系,建立“路长吹哨、部门报到”管理机制。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建立新型社区治理新模式。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
沈报全媒体记者:徐娜摄影:王雁制图:袁野通讯员:张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