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红色旅游规划,百色整合红色资源
百色市红色旅游规划,百色整合红色资源在“新老三篇”之外,百色积极寻找发展红色旅游突破口,在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红军桥、铜鼓楼、南阁亭、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主题性纪念园——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该景区采用“红 绿”发展模式,青山掩映间,纪念场馆、纪念碑、亭台、碑林错落有致,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两江红旗,百色风雷”景区的核心区,也是全国首个红色旅游景区型低碳旅游示范基地。——创“5A”,实现红色旅游新突破山下车水马龙、喧哗市井间藏着一座古香古色、雕梁画栋的粤东会馆,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的总指挥所,92年前的风雷激荡在此地酝酿。另一侧的迎龙山上,一座拥有7大展厅、1400多件(幅)陈列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的百色起义纪念馆巍然屹立。纪念馆围绕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四个部分内容,重现了百色起义的风雷激荡,讲述了从中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风雷乍起,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燃起的熊熊革命之火,为百色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百色现有62个单体(景点),6个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1个国家5A级红色旅游景区,各景点、景区常年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游客。
——“老三篇”,读懂百色红色主基调
314,是通往百色起义纪念碑的“缅怀梯”的层级数。级数设计取自数学中的“π”,寓意百色起义革命精神将世代流传。缅怀梯直通缅怀广场,洁白、高耸的纪念碑静静矗立在后龙山上俯瞰着百色大地。
百色起义纪念碑 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山下车水马龙、喧哗市井间藏着一座古香古色、雕梁画栋的粤东会馆,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的总指挥所,92年前的风雷激荡在此地酝酿。另一侧的迎龙山上,一座拥有7大展厅、1400多件(幅)陈列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的百色起义纪念馆巍然屹立。纪念馆围绕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四个部分内容,重现了百色起义的风雷激荡,讲述了从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到今日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百色新篇章的辉煌历史。
百色起义纪念馆 陈永霜 摄
百色城里,三个景点连点成线构成了了解百色起义最经典的“老三篇”,与百色起义英雄雕塑园、邓小平手迹碑林、百色起义纪念馆中轴线景观组成的“新三篇”一起,构筑起百色城区红色旅游的主框架,写就百色红色主基调。
——创“5A”,实现红色旅游新突破
在“新老三篇”之外,百色积极寻找发展红色旅游突破口,在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红军桥、铜鼓楼、南阁亭、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主题性纪念园——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该景区采用“红 绿”发展模式,青山掩映间,纪念场馆、纪念碑、亭台、碑林错落有致,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两江红旗,百色风雷”景区的核心区,也是全国首个红色旅游景区型低碳旅游示范基地。
百色起义纪念园(中轴线景观) 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2020年,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百色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景区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累计投资2.66亿元,加快景区提升改造,新建综合服务区、红色体验区、小平纪念区、起义缅怀区4大功能区,硬件和软件环境全面优化,景区品质和服务得到极大提升,为游客带来了更便捷舒适的游览体验。同时,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红色旅游 ”新模式,重点培育低碳旅游、红色培训、VR体验、旅游扶贫四大新产品,满足了新时代下市场对红色教育研学、红色体验的新需求,成为百色市的精神高地和宣传百色的重要名片。
——造精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兴旺
百色共有右江区、田东县、平果市、凌云县、乐业县等多个县(市、区)列入革命老区范围,红色资源禀赋优越,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增强了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辐射效应。今年以来,“百色起义 红色广西”精品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推出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自治区文旅厅发布的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邓小平足迹之旅”,将百色红色旅游景区和周边有代表性的高品质景区串连起来,实现了游玩路线的无缝对接,受到广大游客喜爱。
红七红八军乐业会师纪念馆 李晋摄 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近年来,百色统筹推动红色文化、山水资源、民族文化等资源融合开发,注重“文化 旅游”“红色 品牌”“红色旅游 市场”融合发展,实现全域联动发展,建设精品红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市场,成果显著。截至2021年8月份,全市接待红色旅游人数约1250万人次,恢复至19年同期的92%;实现红色旅游收入约117亿元,恢复至19年同期的95%,行业复苏形势喜人,红色旅游已成为推动百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信息来源 |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编辑设计 | 罗琳 黄伊莹
校对 | 文宏艺 陈永霜 甘维良 凌雪丽
责编 | 雷鑫莹
总编 | 才巍 李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