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汝城破译生态旅游文化

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汝城破译生态旅游文化依托湘粤赣三省通衢之地的区位优势,汝城县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全省绿色工业示范基地、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近年来,汝城将目光聚焦于自身拥有的生态宝库,开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绿色崛起新动力,加速构建以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健康养生为重点的绿色经济体系,获前来探访的华文媒体一致“点赞”。“绿”色生态助力产业发展汝城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绿城,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与森林资源同样丰富的,还有当地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等。同时,汝城位于罗霄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接部,是标准的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区重点县、国家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种种因素制约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度滞后。

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汝城破译生态旅游文化(1)

9月8日,湖南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接受到访的“行走中国·感知五年”海外华文媒体郴州行记者团采访。 刘着之 摄

湖南汝城破译生态旅游文化“色彩密码” 解锁山区县域发展新模式

中新网长沙9月12日电(记者 刘着之 鲁毅)一个内陆山区县如何走出经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湖南郴州汝城县交出了一份“一城三地、绿色崛起”的漂亮答卷。

“建设现代田园温泉城市,打造生态高地、理学圣地、养生福地,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日前,面对远道而来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采访团,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解读起当地发展的“色彩密码”。

“绿”色生态助力产业发展

汝城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绿城,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与森林资源同样丰富的,还有当地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等。

同时,汝城位于罗霄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接部,是标准的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区重点县、国家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种种因素制约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度滞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近年来,汝城将目光聚焦于自身拥有的生态宝库,开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绿色崛起新动力,加速构建以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健康养生为重点的绿色经济体系,获前来探访的华文媒体一致“点赞”。

依托湘粤赣三省通衢之地的区位优势,汝城县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全省绿色工业示范基地、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2016年,汝城加快发展“三精两新”工业,积极打造“一区多园”发展格局,三星工业园、农产品科技园、建材宝石产业园、商贸物流园成为经济新亮点。

随着裕兴雷景科技LED、达琦华声电子、琛航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相继落户,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汝城逐步“变身”为绿色新能源基地。

在大力发展精细农业的过程中,汝城建成了供港蔬菜基地、金山花卉产业园等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仅2016年就新增认证有机农产品16个,成功创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跻身全国蔬菜生产大县,还诞生了郴州市第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

2014到2016年间,汝城健康养老服务中心、汝华食品等45个大健康产业项目顺利投产,现已完成投资64.5亿元。“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新路子越走越宽。

“红蓝”资源引爆旅游热潮

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汝城破译生态旅游文化(2)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参观汝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氏家庙。 刘着之 摄

汝城县境内热水镇的温泉以流量大、水温高、水质好、面积广号称“华南第一泉”;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华南地区保存最好、物种最多的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南岭植物王国”;这里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的发源地,“红色”基因深植于汝城血脉。

坐拥丰富的红色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汝城在一段时间内却遭遇了“有资源无效益、有产品无品牌、有名气无人气”的问题。对此,当地政府积极建设特色小镇,努力将汝城全境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全面引爆全域旅游效应,一举扭转了尴尬局面。

在“温泉小镇”热水镇体验温泉养生、在“长征小镇”沙洲村重温革命记忆、在“森林艺术小镇”三江口感受自然之美和畲瑶民族风情的交融,在“茶香小镇”泉水镇采撷一捧新茶---到汝城旅游度假已然成为“刷爆”网络的新时尚。

“旅游节会是我们打造的一张新名片。”方南玲介绍,当地陆续举办了首届莲文化节、“中国意象·大美汝城”国际艺术节等特色节会活动,深度拓展旅游产业链留住游客,让每个季节都成为旺季。她通过到访的华媒记者,诚挚邀请海内外游客来此参加11月举行的2017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

近年来,汝城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持续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大湘东旅游文化经济带上“一票难求、一房难订”的热门目的地。

方南玲说,汝城90%的贫困人口在农村,90%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无缝对接,以全域旅游开发引领全面小康建设是必然选择。数据显示,在2014年、2015年分别脱贫11275人、15948人的基础上,2016年汝城又有1725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4.66%,8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通过旅游民宿、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实效已经凸显。

“古”色文化留住华人乡愁

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汝城破译生态旅游文化(3)

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在汝城县热水镇与少数民族群众合影。 刘着之 摄

“千年古县”汝城自东晋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中国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曾在此为官,并形成其理学思想。

走进清代为纪念周敦颐而建的濂溪书院,“诚”“廉”两个大字赫然在目,和书院“守莲爱拙,正道直行”的院训一起,揭示着汝城文运昌盛、人文蔚起的奥秘。方南玲介绍,理学思想在汝城代代传承,构成了当地崇礼尚德的精神内涵。

濂溪书院、予乐湾、太极亭、爱莲广场、拙政公园等寓意深厚的地标建筑,和在此举办的全国性周敦颐理学思想研讨会交相辉映,使得汝城“理学圣地”声名远播。

当地崇礼尚德的氛围还孕育出兴盛的宗祠文化。汝城拥有古祠堂710多座,如今保存完好的仍有300多座。不论是雕龙画凤抑或平实质朴,每一座祠堂都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族训家法和乡规民约中也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祠堂就是一根寄托乡愁、扯不断的情感纽带。汝城几乎‘姓姓有祠堂’。我们真诚欢迎全世界的华人朋友到汝城‘寻根’,追随先人生活和思想的足迹,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方南玲表示,当地对书院、民居、古祠堂等文化传承场所持续投入,力求为世人呈现更为清晰的"古色脉络"。(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