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遗址公园有什么?探秘如何让遗址
大明宫遗址公园有什么?探秘如何让遗址丹凤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采用的即是这种方法,在遗址上建设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外观以遗址地上建筑部分的外观为依据,以使博物馆的格调与遗址环境相协调。观众可以在博物馆内看到遗址全貌,还可以在博物馆内看到展陈的有关丹凤门的历史和考古资料。对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状况较好的遗址,进行原状、原貌整体保护与展示都做了哪些工作?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索解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建设较为成功的范例,对我国其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从千年历史遗迹
到现代化城市遗址公园
从丝绸之路起点到世界文化遗产
大明宫在遗址保护方面
都做了哪些工作?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索解密!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建设较为成功的范例,对我国其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的方法、手段对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状况较好的遗址,进行原状、原貌整体保护与展示
丹凤门遗址的保护与展示采用的即是这种方法,在遗址上建设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外观以遗址地上建筑部分的外观为依据,以使博物馆的格调与遗址环境相协调。观众可以在博物馆内看到遗址全貌,还可以在博物馆内看到展陈的有关丹凤门的历史和考古资料。
遗址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全面保护和展示,既能向大众直观呈现考古工作成果,也能满足大众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和好奇心。看到遗址现场,大众才能对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有所感知,考古既不仅仅是挖“宝”,也不仅仅是挖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公众考古”的作用。古代社会的物质文化面貌是什么样子的?大众对此都充满了好奇,通过遗址的展示,让大众获取直观信息,解开尘封地下的古代历史文化,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
部分复原地面建筑的主体构架
消失的古建是什么样子,如何建造,结构、形制如何,等等,这些只有通过翻阅文献才能了解,这是专业工作者的责任。对于大众来说,没必要人人都去翻阅文献,这不是他们的任务,也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懂文献,他们应是文化成果的享用者。
如何以直观的形式告知大众古建原貌、结构等,这是专业工作者的责任。部分复原建筑物的主体架构,即是专业工作者探索出的一种形式,如紫宸殿遗址和光顺门遗址。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可以让观众看到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建造工艺等,直观、形象。再配合以文字、图片和模型,观众就可以大致了解原建筑的整体面貌、结构形式等。
复原个别引导性建筑,如门址
复原个别具有引导性的单体小建筑,以起到引导游览路线的作用,让观众在空间上有推进感,如崇明门遗址和含耀门遗址。视觉有变换、有起伏,有助于拓展游客游览的进深。
象征性示意展示
遗址复建有严格的原则,不能超过大遗址面积的10%。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遗址活起来,让游客看得到、看得懂,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展示方法和手段。通过考古勘探、发掘,已经明了的遗址,可采用地表示意展示手段。在不破坏遗址的前提下,通过在遗址地表种草、覆盖沙石、采用特殊材料等不同标识手段把遗址轮廓勾勒出来,如含元殿遗址。当然,也可以把遗址内原有的路网、河道等通过某种恰当的标识勾勒出来。
微缩模型展示
不仅在每个小遗址处设置单个遗址的微缩模型,而且还以整个大遗址为展示主体,开辟了室外大型微缩景观展示区,如大明宫微缩景观。
在大遗址内建立博物馆,并依托大遗址建立考古探索中心
在大遗址内建立博物馆,以大明宫为主题展示内容,包括大明宫的历史、建筑特色、建造工艺、遗址公园的建设背景等,采取多样化的展示手段,既有传统的图、文、物展示方法和手段,也有现代化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如动漫、VR等。展陈内容丰富,手段多样,观众能收获不同的观感体验,效果良好。
依托遗址公园建立考古探索中心,普及推进公众考古知识,让大众能亲身体验考古工作过程,了解考古是在做什么,怎么做。
基于大明宫遗址保护的思考遗址保护与展示的两个原则
在进行遗址保护与展示时,一要忠实于遗址原貌、原状,要保持遗址的“原真”。违背这条,也就违背了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初衷,违背了文物保护与展示的基本原则。二要充分考虑到大众的观感,如何让大众看得懂,看得有趣。观众只有看得懂,才能看得进去;只有看得进去,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意义才能发挥出来。这两条缺一不可,是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原则性要求。
遗址保护与展示的两个方面
在遵循不大规模复建原则的情况下,模型展示、VR、地面标识等展示手段可以综合运用,以达到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的展示效果。这些展示方法和手段主要针对遗址的地下部分和遗址的地上建筑部分两个方面。
针对地下遗址,根据保存情况的不同,需要考虑选择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展示方式。发掘后保存情况好的遗址,可采取原状保护和展示,如在遗址上覆盖玻璃罩层、建立遗址博物馆等;如果是比较重要的具有标志性的建筑遗址,经专家科学论证后,在不违背复建原则前提下,可采取可逆材料、特殊材质适当复建,如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对保存情况不好,且经过勘探、发掘、文献查证等,确定了遗址的大致布局、规模的,可采取地面标识的形式将遗址轮廓表现出来即可。原状展示和地面标识,是两种较为客观、直接的遗址展示方式和手段,是通过考古工作成果来进行的展示。
为了让观众获得更为全面、丰富的观感体验,除了直接的考古成果展示外,还可以通过文献资料考证出遗址地面建筑的外观、建构、布局等,在此基础上做模型展示、VR展示等。这是遗址地上建筑部分的展示。
遗址保护与展示时需要注意的两个要素
即科学性和普及性。这两要素与遗址保护与展示的两个原则是一致的。科学性即要求保护与展示遗址时要忠实于遗址原貌、原状,要做到“原真”,不能人为改变遗址的布局、结构、风格等。普及性要求大众能够看得懂,这是最基本的。看得懂,遗址的保护和展示价值才能发挥出来,遗址保护和展示的目的才能达到。在看得懂的基础上,更要让大众看得有趣,看得津津有味。这需要综合运用其他展示手段,如模型、影像图片资料、讲解等。
在经历了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后
如今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美丽而沧桑、简约而富有内涵
国际化而又盛唐特色鲜明
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渗透在殿前区、宫殿区和宫苑区
弥漫在太液池那亩波光粼粼的水面
浸润在西安这座古老而又现代文明的城市里……
来源:微信公众号-千宫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