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京津冀城市群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如何在空间格局中体现发展效率

京津冀城市群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如何在空间格局中体现发展效率鉴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3)经典OLS与GWR弹性系数显示,2009—2019年,影响城市发展效率差异的因素存在强弱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驱动,但资源禀赋对于城市发展存在抑制作用。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城市生活垃圾纳入发展效率指标体系中,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发展效率,并运用云模型、冷热点分析、趋同性检验以及GWR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时空演变、聚类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效率,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5年属于“震荡期”,2015—2019年属于“提升期”,发展态势良好;城市发展效率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此期间唐山发展效率提升最快。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效率时序上分异特征显著,高低分区明显且数量变化频繁。由于保定、衡水城市效率缓慢发展影响中部和东北部空

字数统计:1606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4分钟

京津冀城市群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如何在空间格局中体现发展效率(1)

前言

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的重要区域,在助推技术进步和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以及政策优化的密集区,其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城镇化效率的支撑。但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导致人地矛盾激化、生态问题突出,发展要素的利用水平不高,加剧了城市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新时期如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城镇格局,需要认真考虑城镇化过程中投入产出要素的资源配置情况,优化资源配置空间格局,加快提升城市发展效率。

基于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城市生活垃圾纳入发展效率指标体系中,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发展效率,并运用云模型、冷热点分析、趋同性检验以及GWR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时空演变、聚类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到以下结论。

(1)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效率,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5年属于“震荡期”,2015—2019年属于“提升期”,发展态势良好;城市发展效率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此期间唐山发展效率提升最快。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效率时序上分异特征显著,高低分区明显且数量变化频繁。由于保定、衡水城市效率缓慢发展影响中部和东北部空间溢出发展效应,出现循环累积,使得原有的空间布局被打破,发展效率出现由中部向四周扩散的“集聚化”分异特征。

(2)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效率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高低分区明显且数量变化频繁。由于空间溢出效应受阻碍,循环累积效应明显,发展效率出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梯级化”特征,使得京津冀城市群“俱乐部趋同”特征及“马太效应”现象显著。同时,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关联性明显,冷热点分布自东北向西南呈现“次冷点—热点—次热点—冷点”的“峰峦状”特征,形成以北京、天津以及沧州为主的热点连片聚集区;而冷点区呈现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趋同检验下,α收敛与条件β收敛并不显著,发展效率相对差异有上升的趋势且将持续存在。

(3)经典OLS与GWR弹性系数显示,2009—2019年,影响城市发展效率差异的因素存在强弱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驱动,但资源禀赋对于城市发展存在抑制作用。

鉴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并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河北大部分地区亟需转变利用外资结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投资高精尖产业并加快成果转化。营造更进一步、更深层次、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高标准谋划工业企业园区,试点性建设内陆免税港。北京要抓住“一带一路”、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和首都新机场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天津要依靠直辖市优势积极对接北京发展,推进京津一体化战略,依靠天津港发展海运贸易和保税区建设。

第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缩小京津冀城市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各地区要补足短板,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应注重协同推进,促进发展效率提升。河北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天津应积极发展服务业,深入挖掘城市历史内涵,打造城市名片;北京要借助首都区位优势,继续坚持第三产业主导地位,着重打造高技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深化京津冀金融体系协同发展新格局;“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第三,打造一流综合交通网络,推动资金、人才、科技创新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加速流动,着力打造城市群综合交通网,提高城市可达性。积极吸收世界级城市群交通发展经验,补齐短板,在雄安、石家庄、唐山等城市布局市域铁路网络,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快高速公路布局,消灭“交通洼地”推动京津冀城市互通卡在更多领域和更多城市实现互通互信,打造深度融合的京津冀生活圈。

资料来源:油建盛,蒋兵,李卓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调研世界. 2022 (0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