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哪些城市(被誉为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城市)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哪些城市(被誉为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城市)最终,来自中亚的奥斯曼人在塞尔柱人崩溃后的安纳托利亚迅速崛起。到了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人已经控制了黎凡特、小亚细亚与半个巴尔干半岛。苏丹无心再和领土仅剩摩里亚与君士坦丁堡,早已称臣纳贡的东罗马帝国周旋下去。 公元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在长达五十三天的围城战后,希腊人顽强的抵抗瓦解了。潮水般的奥斯曼人从未上锁的凯卡波尔塔门涌入,末代巴塞琉斯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时年仅仅21岁,意气风发的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策马入城;面前是崛起中的帝国未来四个世纪的首都。从这一天起,这座千年古都步入了新的时代。在东罗马帝国鼎盛的年代,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坚固的城墙保护着以圣索菲亚大教堂、大皇宫与大竞技场为代表的一系列古典时代建筑瑰宝。古典时代的文化与艺术星火在这里一直燃烧到帝国的衰亡。这座曾经统治整个东地中海商贸的经济中心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衰亡陷入了衰颓。到15世
今日欧洲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前身是罗马帝国的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在其近两千年的城市史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建与先后的希腊化、伊斯兰化与现代化进程。同时这座城市也在地中海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中、以及近代的欧亚历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另外,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交替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独特的历史记忆,其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持续到当代,同样值得后人的探索与思考:为什么伊斯坦布尔拥有如此独特而深沉的历史文化积淀?
欧亚明珠:伊斯坦布尔
一、 罗马时代的辉煌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帝国的首都从饱受战火蹂躏的"永恒之城"罗马,迁到马尔马拉海的西岸古城拜占庭的遗址之上。从此这座"新罗马"(Newa Roma)被称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成为了罗马帝国在接下来一千二百二十三年里的首都。
皇帝认定的新都建立在拜占庭城的旧址上,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岸,东望小亚细亚,南面马尔马拉海,将东西两翼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牢牢锁住。这座"新罗马"不仅同样拥有罗马的七丘、台伯河和元老院,还有宏伟程度前无古人的大皇宫、圣索菲亚大教堂与大竞技场。从任何层面上来看,"新罗马"(Nowa Roma)的规模都远远超过了台伯河畔的旧都。
公元330年5月11日,皇帝亲自主持了盛大的新首都落成典礼,狂热的公民为了歌颂建造者的功绩,将"新罗马"冠以皇帝的名字,"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olis)。君士坦丁一世的青铜雕像高耸于新首都的中央,眺望着他亲手打造的宏伟城市。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后继者不断建造,将她变得更加华丽。在厚重漫长的狄奥多西城墙保护下,这座伟大城市将光辉远远洒入马尔马拉海。新罗马,在未来的一千年里成为了欧洲最伟大的城市。
今日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仍不失千年前的宏伟
在东罗马帝国鼎盛的年代,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坚固的城墙保护着以圣索菲亚大教堂、大皇宫与大竞技场为代表的一系列古典时代建筑瑰宝。古典时代的文化与艺术星火在这里一直燃烧到帝国的衰亡。这座曾经统治整个东地中海商贸的经济中心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衰亡陷入了衰颓。到15世纪,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经锐减到不足五万人(在马其顿王朝鼎盛的9世纪和10世纪,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在五十万至八十万之间)。
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星月最终,来自中亚的奥斯曼人在塞尔柱人崩溃后的安纳托利亚迅速崛起。到了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人已经控制了黎凡特、小亚细亚与半个巴尔干半岛。苏丹无心再和领土仅剩摩里亚与君士坦丁堡,早已称臣纳贡的东罗马帝国周旋下去。 公元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在长达五十三天的围城战后,希腊人顽强的抵抗瓦解了。潮水般的奥斯曼人从未上锁的凯卡波尔塔门涌入,末代巴塞琉斯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时年仅仅21岁,意气风发的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策马入城;面前是崛起中的帝国未来四个世纪的首都。从这一天起,这座千年古都步入了新的时代。
贝勒贝伊宫:帝国晚期苏丹的皇宫
未来的四个世纪里,伊斯坦布尔不仅因为其古典时代建筑与伊斯兰帝国的恢弘建筑夹杂而称名。她也成为了巴格达之后新的伊斯兰文明中心。帝国的首都三面环海固若金汤,在新时代里再一次掌控了整个东地中海的贸易霸权与经济中心地位。整个近东与中东世界的农工商业,以及帝国鼎盛时期源源不断的战利品与贡品供养了这座大都会。城市中的文化创作、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仍旧兴盛了几个世纪。而占有伊斯坦布尔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也高具象征意义。
这不仅仅标志着伊斯兰文明对基督教文明的历史性胜利,也意味着奥斯曼帝国接替罗马帝国,成为地中海世界新的主宰力量。尽管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与西欧的近代化,帝国逐渐走向下坡路;伊斯坦布尔的光辉变得黯淡;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精神意义仍然值得发掘。
在上一个时代,东罗马文学称呼这座城市为"万城之女王",西欧人称之为"君士坦丁的罗马",维京人称之为"伟大之城",斯拉夫人则称之为"沙皇格勒"、"上帝之城"。1453年以后,"君士坦丁堡"被突厥化转写的"科斯坦丁尼耶" (Kosṭantiniye)所代替,而罗马帝国时期平民对其的称呼"伊斯坦布尔"(Istanbul)也成为了她的名称。直到1922年,穆斯塔法·凯末尔将其正式名称确定为"伊斯坦布尔"。 奥斯曼人继承了罗马时代君士坦丁堡的星月标志,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旗帜上。星月旗由此仍飘扬在伊斯坦布尔的上空,直至今日。
公元1918年12月,根据《穆德罗斯停战协定》,协约国军事占领伊斯坦布尔,这也是1453年以来伊斯坦布尔第一次易手。公元1922年11月17日,随着土耳其独立战争的结束,末代苏丹穆罕默德六世离开君士坦丁堡,流亡国外,奥斯曼帝国灭亡。"星月之城"的近代历史宣告终结,凯末尔迁都安卡拉,将旧都正式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三、千年风云变幻,回首还是此城尽管伊斯坦布尔的辉煌年代已经远去,即使她在二十世纪不再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但她至今仍是欧洲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而且她特殊的历史与历史遗存仍然使它有着欧洲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媲美的历史意义。对于曾经的阿拉伯人、拉丁人来说,倘能攻占这座城市,便拥有了地中海世界。对于沙俄来说,能控制这座城市,会意味着自己"第三罗马"的称号获得坚实的依托。
而对于今日的希土两国来说,这座城市的意义仍然无比深远。希腊人仍称之为"君士坦丁堡",19世纪的希腊民族主义思潮"伟大理想"曾设想收复君士坦丁堡,重建他们心目中的"紫凤凰"东罗马帝国。直到今日希腊都流传着关于"大理石之王"的传说: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时,君士坦丁十一世并没有死,而是被天使变为了大理石像;当希腊人光复这座城市,皇帝将回归人间,再次统治这座城市。
俄国画家艾瓦佐夫斯基所作奥斯曼时期伊斯坦布尔的画作
而对于土耳其人来说,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的象征,是这个国家与民族往日强盛的见证与缩影,也是土耳其历史中最辉煌也是骄傲的一部分。在奥斯曼帝国时代,伊斯坦布尔在军事上对于整个帝国的意义已经远不及东罗马帝国时期。奥斯曼帝国也从未像东罗马帝国一样多次依靠君士坦丁堡来抵抗敌军的长驱直入。但伊斯坦布尔对于奥斯曼人与他们的苏丹来说,仍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占有并统治这座千年之城,不仅仅彰显了奥斯曼人的强大与威权,也是伊斯兰文明对基督教文明的胜利象征。
繁华的伊斯坦布尔大巴扎
而经过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漫长统治,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已经不仅仅是是一座经济重镇、政治中心,也不仅仅是一个过往的首都。这座城市已经被附着了历史带给他的象征意义:对地中海世界的霸权、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文明的核心城市、以及罗马帝国式的大一统象征。除了她以外,从没有一座城市,对整个欧洲与近东历史有着如此巨大且特殊的影响。
土耳其当代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与他深爱的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十六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对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文化内核也有着深刻的塑造。伊斯坦布尔从中世纪希腊人占主体,有少量西欧拉丁人居留的城市,变为了一座以穆斯林社群为主,希腊人、犹太人与亚美尼亚人社群和谐自治的多元城市。直到二十世纪初种族矛盾剑拔弩张以前,非穆斯林仍然占到这座城市人口的三成。
今日伊斯坦布尔的各个宗教社区、不同的宗教建筑仍然共存。曾经塑造伊斯坦布尔的多元主义,彰显着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曾经尝试建立的一种普世性理念。而这种普世性,从君士坦丁一世建立这座城市开始,经过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这座城市,直到今日,深刻地融入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当中。
伊斯坦布尔,抑或君士坦丁堡,在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中,永恒地飘荡属于她的回声,一直荡漾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