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航海路 丁友明 摄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郑州市“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目前已实施三期共23条道路,总长约326公里,这些“微改造”大幅提升了群众出行品质。城市道路更新,提升出行品质经过改造提升的未来路(中州大道—沈庄路)段,路标清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通行,线缆入地,多杆合一,道路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出行品质大幅提升。未来路(中州大道—沈庄路)段是郑州“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的一期工程。“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包括完成三环快速路、10条东西走向主要道路和10条南北走向主要道路的道路路面、交通设施、雨污水管网增容、水电气暖及通信管线等配套设施建设、架空线缆入地、街道景观绿化及城市家具、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提升等。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1)

二七区政通路游园路旁的小游园 丁友明 摄

别致的“老城墙”、崭新的沥青路、整洁的院落……走在整治后的平等街、工二街、六厂前街等小街巷中,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环境令人感到既舒适又亲切。“现在出来锻炼,感觉花草树木更多了,道路更精致,心情也非常好。”市民马女士说,自己天天散步锻炼,感觉城市面貌越来越好。说话间,她还拿出手机“炫耀”自己和家人拍的美景照片。

今年以来,郑州市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打造郑州的大城之美、大城之爱,以高品质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全方位精准管控的智慧治理新格局,切实把郑州的“面子”扮靓、“里子”做实,获得了市民的肯定和好评。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2)

航海路 丁友明 摄

城市道路更新提升出行品质

经过改造提升的未来路(中州大道—沈庄路)段,路标清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通行,线缆入地,多杆合一,道路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出行品质大幅提升。

未来路(中州大道—沈庄路)段是郑州“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的一期工程。“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包括完成三环快速路、10条东西走向主要道路和10条南北走向主要道路的道路路面、交通设施、雨污水管网增容、水电气暖及通信管线等配套设施建设、架空线缆入地、街道景观绿化及城市家具、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提升等。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郑州市“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目前已实施三期共23条道路,总长约326公里,这些“微改造”大幅提升了群众出行品质。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3)

航海路 丁友明 摄

其中,一期工程共8条道路,包括未来路、黄河路、桐柏路、经三路(含城东路)、嵩山路、航海路、京广路和迎宾路,总长约86公里,已于2020年完工。二期工程共6条道路,包括西三环、北三环、江山路、陇海路、建设路和开元路,总长约84公里,已于2021年3月底完工。三期工程共9条道路,包括花园路(含紫荆山路)、中原路(含东西大街、郑汴路、商都路)、农业路、长江路、三全路、南三环、金水路、中州大道、华山路,总长约156公里。已于2021年10月底基本完工。

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过程中紧紧围绕实现“活力街道、特色空间、有效通行”的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道路综合改造的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更加突出。以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为目标,真正让道路回归服务群众、服务交通的本质。“两优先”更加突出、“两分离”更加规范、“两贯通”更加顺畅、“一增加”更加便民,路面空间更加整体、有序。以“留、改、拆”为原则,做到一般改造为主、重点改造为辅,保留原有特色、提升建筑风貌、净化视觉污染,建筑氛围更加和谐统一,街区视觉空间更加开阔舒朗等。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4)

丁友明 摄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家门口的幸福

深冬时节,走进金水区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同乐花园社区的化纤厂家属院,只见院内干净整洁,树木林立,小广场里儿童围着滑梯玩耍,一旁的老人坐在长凳上晒暖儿,也有围坐在一起的几个老人聊天,不时与路边打扫卫生的保洁员问候几句,院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造后的院子干净整洁,增加了物业管理、健身器材和垃圾分类点等,快赶上新小区了。”居民郑女士,对改造后的环境十分满意。

其实,郑女士居住的化纤厂家属院,在郑州中心城区,建设发展相对较早,至今已经有30多年“老龄”,提起综合改造前的院子,大多老住户摇摇头,不愿多想以前的院子。

2019年郑州出台政策,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住宅小区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根据小区的不同特点、群众的不同诉求和居住要求,因地制宜,细分老旧小区改造类型,分类别、分层次抓好落实,“减”违章建筑,“加”基础功能提升、服务设施完善和物业服务提质,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区改造,从哪改,怎么改,才能改到群众心坎上,才能把群众意见与党委政府的决心和意图相统一,把小区有机更新的过程变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引领小区自治的过程,是改造的核心。

随着郑州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不少“高龄”小区逐步开始旧貌换新颜。与大拆大建不同,老旧小区改造不伤筋动骨,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让美好生活在居民的家门口升级。

记者从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12月,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三年计划改造项目1997个,目前已完工1955个。2021年计划改造的361个老旧小区项目,大头已落地完成,一条条老巷、一座座老楼正在“旧貌换新颜”。

这片最有故事的老街区成了“智慧之治”的试验田,见证了城市管理的用心。小区里不仅有了管理,还设置了邻里驿站。环境好了,人们也愿意出来,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始建于1953年的桐柏路191号院的红军楼成为郑州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网红一景”,“帐篷记忆”、“智慧物业”、“初心港湾”、“忆那时”、“幸福里”“银龄潮学社”等更是一处一品,增设的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城市书屋、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场所,塑造了丰富的小区生活内涵。

以“蜗牛精神”为载体的《小小的 天大的梦想》纪实纪录片,更是再现了191号院改造中小区居民于大爷参加帐篷会议的获得感,以及安装电梯给宋志强夫妇带来的幸福感、“呼叫器”为92岁老人施柳青送去的安全感,阐述了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凝聚共识、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的过程。

郑州市针对不同小区特点,进一步统筹历史传承与现代气息、街区风貌与城市色彩,真正实现了“一院一策”“一区一品”。目前,全市1833个老旧小区中,有1634个列入中央补助支持项目并已全部启动,已完工1090个、正在改造544个,明年6月底前将全部完成。其他项目将结合各区实际,合理确定改造时序,有序完成全市2002年以前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5)

丁友明 摄

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既要治标又治本

一座城市的活力往往由内而发,由外而进。如何既维护好纵横阡陌间的野趣灵动、疏密有致,又切实提升其间的生活便利、舒适友好——这正是“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功夫在不同空间维度的又一次生动注释。

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既要治标,加速解决眼前看得到的难题,又要治本,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全域环境整治、有机更新,围绕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散乱污企业,旱厕、黑臭水体、垃圾堆放”三个清零,紧扣时间节点,多手段着力推动。“治本”方面,常态实施3869个管理类项目,初步形成了高效协调的管理格局;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强化,“文明庭院”“卫生示范户”等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整体提升。

2021年第四季度,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紧扣全市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和组织架构分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综合整治指示精神,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内城乡结合部统筹,一手抓“治本”项目高质量推进,一手抓“治标”常态化监管,重点推进工程类项目建设、“三个清零”专项整治等工作,有序巩固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成果。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6)

美丽的郑东新区七里河滨河公园 丁友明 摄

“洗脸”“换装”“清肺”三部曲奏响,全面升级改造村文体广场、组建健身游园,贯通环村健康步道,推进农户“四改”,美化房前屋后,使得环村有林、门外有园、庭院有花、室内整洁的村庄新面貌已经形成,如今的翟沟村、申庄村、马渡村成了其他村群众眼里的世外桃源“网红村”。

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坚持示范先行,突出样板先导,连片成区进行改造,实现整体提升,已先后打造示范点(村)片区21个。今年,我市将加快启动13个村(社区)精品村建设,合理利用政策资金,发挥优势、提升潜能,促进“三生”产业融合发展。完善道路慢行系统、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实现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全域景观化,还将高质量产业植入,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讲好乡村故事、用好美丽乡愁,一体打造文旅农旅结合、各具特色的乡村新业态。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7)

丁友明 摄

精细化管理,既大开大合又细致入微

在郑州,“绣花”的路径是有着“上天遁地”全域视角的。

精细化管理的成果,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更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让人人用力的精细化成果实现人人共享。郑州20万个停车泊位一键导航 道路停车实现“无感支付”;13.2万辆共享单车实施了分体锁更换工作,采取“北斗卫星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现“定点停放”,同时市民骑行体验感和舒适度有大幅度提升。公厕地图囊括2523座公厕,为市民打开了“方便之门”;依托“城市大脑”,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指挥决策平台、智慧市政、智慧照明、物联网共享基站等智慧城管系统建设都在加快推进,让“精细化”可感、可知、可表达,更可预判。

抓好城市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为群众办实事)(8)

丁友明 摄

“登录郑好停小程序,哪有停车位一目了然,还有无感支付,真是便民又惠民。”在互助路路边停车泊位旁,车主周先生说。市民周先生提到的“郑好停”就是我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市民可以通过郑好停微信小程序、郑好办APP已实现车场推荐、一键导航、余位查询、先离场后付费、无感支付等功能。据了解,我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已接入停车泊位约33万个,其中道路内停车泊位3.7万个,经营性停车场1200余家,泊位约29万个。安装智慧停车高位视频设备已覆盖道路停车泊位2.4万个,已上线运行2.07万个。目前智慧停车注册用户已超过110万个,绑定车牌用户超过45万个,为市民提供停车服务近1100万次。

为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率,解决部分区域停车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区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目前已选定商场、办公楼、企事业单位等26家试点停车场、约5200个泊位进行错峰停车试点,待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市推广。(正观新闻记者 谷长乐 曹婷 文)

编辑:胡昆

猜您喜欢: